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

日期: 2013-02-04 09:14 作者: 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西乌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2012年度工作总结

  2012年,我旗现代畜牧业建设在国家和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公室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定不移地实施“两转双赢”战略,强化“减畜、增绿、转人、增收”四项重点措施,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重点任务,加快推进了畜牧业的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和效益。现将一年来示范区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一)落实草原补奖政策,推动了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2012年,围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广泛宣传各项政策,鼓励牧民以联户、合作社等方式经营畜牧业,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同时,开展草原植被建设工作,提高了优质牧草产量。

  2012年全旗实施阶段性禁牧面积586万亩、草畜平衡面积2779万亩。为了让牧民群众进一步了解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意义、内容及盟里出台的禁牧区养老、助学、创业、就业四项配套政策,结合 “科技促进年”、“三下乡”等活动,采取集中宣讲、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加大了宣传引导力度。年内,开展宣讲活动8次,举办培训班3次。截止到目前,阶段性禁牧区、草畜平衡区已出栏牲畜80.1万头只,实现了减畜目标,向牧民已发放2012年草原生态保护阶段性禁牧补助资金3997.4万元。划区轮牧是科学放牧模式,与自由放牧相比,可减少牧草浪费,提高载畜量,有利于改善牧草的产量和质量。2012年我旗实施划区轮牧面积25万亩。

  (二)提高畜牧业专业化、规模化程度,加快产业发展。

  为加快畜群结构调整步伐,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2012年旗委、政府进一步完善《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及畜牧业产业化鼓励政策》,提高了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2012年西乌旗接活冬羔50.5万只,旗农牧业局协助企业与6364户牧户签订了38.2万只羔羊销售订单,占接冬羔数的75%。7月15日全旗提前出栏26万只冬羔,政府为牧民发放冬羔奖励资金2260万元。接冬羔早出栏即保护了母畜膘情,又减轻草场压力,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填补市场空缺,增加羔羊肉产品的时间效益。

  2012年,我旗将黄牛改良与肉牛育肥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继续实施了“肉牛育肥出栏奖励办法”,牧户按技术规程进行育肥的,每头牛给予300元的补贴饲料。今年春季,全旗有26处育肥点共育肥出栏2600头牛,发放补贴饲料31.2万公斤,折人民币78万元。为了促进畜牧业生产和流通的良性循环,给牧民群众提供方便,我旗招商引资建立了育肥、养殖、交易为一体的活畜交易园区。该园区8月25日开业至今交易量已达到14063头,平均日交易量300头,每头牛交易价格平均7300元。在交易园区内每交易1头牛,旗政府按50元的标准奖励园区管理企业。

  2012年,我旗实施“支部+合作经济组织+机关”工作模式,发挥嘎查支部组织能力,引导牧民以联户模式组建合作社,旗直部门联系嘎查支部做好帮扶工作。今年新增合作社29个,累计达到96个,涉及1115户,并协调金融部门对缺乏启动和周转资金的合作办理了贴息贷款,扶持合作组织生产发展。目前,为24个牧民合作组织已办理了2000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手续。依托龙头企业建立的肉食品加工分协会达到了12个,会员发展到5000多户,使全旗的50%牧户进入了现代畜牧业产业化经营链条,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对促进产业化生产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2012年我旗伊力奇牛羊育肥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三)积极推进家畜品种优化工程,提高牲畜个体品质。

  2012年,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现有3100群标准化畜群、200户种公羊生产专业户建设的同时,在养羊区域重点抓140个乌珠穆沁羊核心群,加大后备种公羔选留比例,提高了母羊品质。年内,完成种公羊年检10226万只,年检率达到100%,合格率80%。全旗86个嘎查已实现种公羊集中统一管理,引进和选留优质种公羔1.2万只。2012年我旗完成黄牛改良6.3万头,引进优良品种种公牛270头,全旗牛的良改比重达到97%。为保证全旗本交改良提供优质种源,在冷配区建设35个优质母牛核心群生产培育优质种公牛。2012年7月,成功举办“全旗优良品种牲畜展示暨赛畜活动”,展示了我旗近几年的牲畜改良成果。自2011年开始对368匹“乌珠穆沁查干阿都”进行体尺、体重、外貌鉴定,建立240匹马的个体档案,追溯了血统关系,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和统计。2012年6月,邀请农业部、自治区农牧厅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召开了《乌珠穆沁查干阿都新品系选育应用研讨会》。研讨会上“乌珠穆沁查干阿都”新品系工作得到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认可。

  (四)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创建休闲农业示范基地。

  2012年,根据我旗牧民分布、交通状况、草原植被等优势特点,在条件较好的牧区开展了草原旅游、生态观光家庭牧场的拓展,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体验牧民生活,并受到好评,同时也为牧民增加了可观的收入。2012年西乌旗被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旗”。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肉羊产业。

  2012年,利用“现代肉羊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我旗为4个嘎查的64户牧户,建设标准化棚圈7360平方米、畜圈3840延长米、维修棚圈10处、配备槽斗640个、注射架64个、机械化药浴池4个、储草棚6800平方米、实施划区轮牧10万亩;打机电井60眼、修道路43千米。

  该4个嘎查全部实现种公羊统一集中管理,集中管理点共建设种公羊舍460平方米、畜圈240延长米、人工授精室120平方米、兽医室120平方米、配备槽斗40个、羊注射架4个;在种公羊集中管理点购买人工授精设备2套、疫病防疫设备2套、其他机械120套、风光互补发电设备100套。

  通过现代肉羊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为我旗养羊业和畜牧业的现代化有了新的发展,而且新牧区建设工作也上了新的台阶。

  (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水平。

  2012年,争取上级部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10万元,其中:中央补贴资金750万元、自治区配套资金260万元、旗财政配套资金200万元。我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领导,严格把关,将补贴资金全部落实。全旗 720户牧户享受到了购机补贴优惠政策,补贴各类机具共1340台(套)。

  二、创新举措

  一是抓示范典型户,带动牧民科学养畜。2012年,在养羊、养牛区域重点抓140个乌珠穆沁羊核心群,35个优质母牛核心群牧户,加大了优质种畜选留比例,同时,积极调动其它牧户积极性,加快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

  二是积极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加快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进程。这一年我旗下大力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开展禁牧、划区轮牧、舍饲育肥、改良牲畜品种,创建生态家庭牧场等活动,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增加了牧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

  三是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为了提升农牧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牧业社会化服务,我旗在基层建立健全农牧业科技推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督等公共服务机构,明确了职能管理和保障机制。结合“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邀请专家在基层开展推广农机新技术、灌服免疫技术等工作。

  三、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扶持。

  为了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我旗修订完善了畜牧业产业化鼓励政策,2012年旗政府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和促进牧民增收。

  (二)加强宣传指导及技术支撑。

  结合工作实际和牧民所需知识要求,采取送技术、送科普图书、集中宣讲等多种形式,向牧户讲解科学养畜的重要性和好处,帮牧民算经济帐,解答牧民疑难问题,现场推广指导农机、剪毛机使用技术以及牲畜防疫免疫等各种技术操作,同时还给牧民送去关于畜牧业方面的科技图书,为牧民转变观念,改变牲畜饲养管理方式进行有效引导。今后着重培训黄牛冷配、农机、防疫员以及农牧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畜牧业专业技术队伍,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畜产品销售渠道虽然很多,但由于受地区市场价格竞争和畜产品精精加工水平低的影响,畜产品的特色品牌无法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只能作到质优价廉,产品的附加值无法实现。应鼓励扶持龙头企业,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打造更多的品牌。

  (二)解决草畜矛盾必须要从当前草牧场的使用体制入手,以草牧场集体所有来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引导、鼓励组织化提高他们集约的生态效益和生产利益。在控制牧区牲畜饲养量的同时,以黄牛改良,地方良种肉羊选育和肉牛育肥为抓手,不断提高牲畜良改比重。调整优化畜种、畜群结构,加快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三)现代畜牧业首先要实现人口转移与草地资源的合理配置,鼓励和扶持组建具有一定带动能力的专业合作组织,形成规模化的养殖基地,将零散小户转移至二、三产业稳定就业。其次重点发展以文化、休闲服务为主的牧区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自主就业机会,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推进示范区建设的主要思路和打算

  2013年,继续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加强基地建设,大力推行联户经营模式,提高畜牧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积极夯实畜牧业基础,促进全国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模仿作用。

  1、按示范区建设规划和旗“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开展好各项工作。

  2、认真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政策。加大牧区人口转移和减畜力度,实行限量养殖、均衡发展,提高草原的自我修复功能恢复生态。2013年实施阶段性禁牧面积586万亩、草畜平衡面积2779万亩。

  3、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2013年狠抓品种引进和地方良种提纯复壮,推进种公羊集中管理,提高牲畜良改比重,不断调整优化畜种、畜群结构。鼓励和扶持现代化家庭牧场、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推行专业化养殖,不断提高畜牧业现代化水平。

  (二)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畜牧业是西乌旗的基础产业,它关系到西乌旗及至国家的生态安全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实行领导目标责任制和年度考核制度,对每一项建设任务逐级分解,责任到人。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2、不断增强示范区的产业优势。下一步工作中,围绕肉羊、肉牛、饲等畜牧业主导产业,抓好黄牛改良、乌珠穆沁羊选育工作,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同时积极推进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发展现代农牧业起到推动作用。

  3、培育龙头,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继续培强培壮龙头企业,力争其在经营规模、科技进步、市场竞争等方面取得新成效,使他们成为示范园区带动战略的核心和中坚。引导龙头企业按照“发挥资源优势、突出本地特点、符合市场需求、形成生产规模”的原则,合理选择和确定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畜牧业、特色产品,推动现代化畜牧业发展。

  4、继续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预报、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疫苗的储备和发放工作。加强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加大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做好重要节假日期间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者,确保肉类食品安全。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日常办公条件及动物化验室、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能力,促进我旗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能力和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检测、诊断水平。

  (五)提高牧民认识,强化帮扶指导。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创建现代化畜牧业示范区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提高牧民的认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牧民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创建现代化畜牧业示范区工作。

  在现代畜牧业发展工作中,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工业强旗、反哺畜牧业”、实现“两转双赢”目标,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逐步提高畜牧业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全力推动牧区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西乌旗农牧业局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