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
2012年盐湖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运城市盐湖区人民政府
运城市盐湖区地处山西西南部,是运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运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位优势明显。全区下辖21个乡镇办,314个建制村,总人口67万人,总耕地面积86万亩。近年来,盐湖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把运城建设成为山西向西向东开放的桥头堡、大通道和运城市委、市政府建设盐湖区经济发展较快集中区域的精神,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总抓手,通过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加快推进盐湖区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现就2012年盐湖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
1、产业发展情况
盐湖区农业产业结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粮、棉、果、菜、畜五大产业。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10万亩,其中:小麦面积40万亩、玉米面积42万亩、棉花面积13万亩、蔬菜面积15万亩;水果面积20万亩。2012年粮食总产2.85亿公斤,棉花总产0.9万吨,水果总产量53.5万吨,蔬菜总产量10.3万吨,畜禽养殖小区达到60多个,猪存栏58486头、牛存栏4414头、羊存栏58140头、鸡存栏93.7万头,肉类总产5100吨,蛋类总产4000吨,奶类总产2500吨。特别是设施蔬菜、优质水果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设施蔬菜面积达到7.8万亩,优质水果达到20万亩,两项收入已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
全区目前有省、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个,被列入农产品加工“513”省级梯次的企业有陕西海升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运城分公司;被列入市级梯次企业的有山西颐源阳光工贸集团有限公司。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10亿元,全区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达30%。
全区建立了面向国际的具有竞争力的主要优势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做到了“区有检测中心、乡镇有检测站、市场有检测点”的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体系,确保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目前,苹果、酥梨、桃、韭菜、黄瓜、香椿、鸡腿菇等农产品已获得绿色认证4个、无公害认证达到2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三品一标认定面积达到68.11万亩。
2、基础设施情况
盐湖区耕地面积86万亩,其中:水地56万亩。已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4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6万亩。设施蔬菜面积7.8万亩。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达到60多个。
在市场建设方面,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辐射能力强的市场体系。已建成了运城蔬菜果品批发市场、禹都果品批发市场、禹都蔬菜批发市场3个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同时,我们还在上郭乡、陶村镇、王范乡等蔬菜、果品主产区,以多种投资形式建成了45个农产品产地市场,加快了农产品的销售,提高了农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强整合,形成合力,打造协同合作、上下联动的农业门户网站体系。建设完善了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提高了农业门户网站信息发布(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权威性,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依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窗口。
3、科技推广情况
(1) 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盐湖区始终把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性措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全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粮食单产不断提高,达到296公斤。2012年,全区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高产创建配套技术、秸秆还田技术、果园间伐、果实套袋、果园生草、绿色防控技术300万亩次。全区新建日光温室大棚全部采用先进的半地下式建设;采用高温闷棚技术防治土传病害和根结线虫;推广标准化绿色蔬菜生产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高产、抗病、耐低温、品性好的黄瓜、番茄、辣椒、西葫芦等瓜菜新优品种35个,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到8万余亩。
(2)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围绕盐湖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收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竞争力为目标,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对全区21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整合,成立了9个区域中心站。通过合理优化配置技术、人才等要素,使农技站、科研单位、农业龙头企业、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农业科技园区等成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快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速度。同时,加强农技推广网络建设,特别是对镇、村两级农技推广队伍进一步充实,做到区有农业专家,乡有农技推广员,村有科技示范户。全区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体系覆盖率达100%。
不断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在全区大力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技能拓展培训,培养乡土人才、科技示范户,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为我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我们以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民工阳光工程培训”为平台,年培训300余场次,培训农民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农情信息和宣传材料10万余份,据统计,目前全区农民持有专业证书占劳动力比重达到21.5%,农民受初中教育的人数占到农民总数量的82%。
4、农业机械化情况
截止目前,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2万千瓦,百亩农机总动力57.9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151台,小型拖拉机10537台,全年农机化生产完成情况为机耕92万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85%,全区农机化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5、体制机制情况
近年来,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业高产创建项目带动和农民科技应用推广,全区优质高产、高效农田面积不断扩大,达到65万亩。优势突出,规模较大,服务功能齐全有任村冬枣专业合作社、福昌食用菌合作社、刘村庄韭菜合作社、南化红香酥梨合作社、王过酥梨合作社、上郭路露红苹果专业合作社等。截止目前,全区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06个,会员涉及4.6万农户,占总户数的43%左右。
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土地流转政策,建立了区、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有形市场网络。鼓励农民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以及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向规模种植户和各类经营企业进行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截止目前,全区现有各种农作物种植大户248户,经营面积6.8万亩,规模养殖户271户,规模化畜禽率达到90%,经营企业20家,累计土地流转总面积9.91万亩。
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新举措
为了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盐湖区委、区政府结合我区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有力促进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以土地流转为平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需要对土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需要改变一家一户,零散经营的现有模式,为此我区成立了区、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出台了《盐湖区土地流转实施意见》,引导广大群众积极调整土地,实现连片发展,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是以政策扶持为动力。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我们出台了《关于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的实施意见》,决定对100亩以上的连片大棚,区财政每棚补贴1000元,对于500亩以上的连片大棚,给予更优惠的补贴,主要用于解决棚间道路、井、渠、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信用社给予每棚4—5万元的贷款扶持,对发展规模较大的专业户给予最大限度的贷款扶持。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对建棚农户的卷帘机、钢架给予总价25%的补贴。
三是以资金整合为手段。根据发展规划,结合项目实施,整合农业开发、农业、水务、土地、林业、蔬菜、果业、畜牧、发改等部门的资金和资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率先建设示范园区,带动产业发展,做到点上出示范,面上成规模。比如:三路里镇杨家门鸡腿菇生产示范园,是一个带动力强,确实能使山区农民快速致富的好项目。我们整合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方面资金,重点扶持、精心打造,目前,该示范园已建设窑洞110眼,平均每窑年纯收入3万元,已成为盐湖区现代农业的一大亮点,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
四是以龙头带动为抓手。通过引进、扶持发展农字号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以农户承包、参股等形式,密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系,通过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单个农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比如:充分利用海升果汁龙头企业强大的资金优势在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千亩苹果矮化密植高效示范园区。
五是以现代技术为支撑。为解决农民群众在发展现代农业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我们聘请农业部、中国农科院等技术专家进行长期技术指导,并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通过技术入股、资金合作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同时,大力发挥乡土人才作用,组建技术协会,随时给农民提供技术服务,通过参观学习、科技讲座、技术培训、发放资料等形式,培养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六是以强化服务为保障。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组,并同各乡镇和区直部门签订了《承诺立状责任书》,把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我们还结合各乡镇自然、水利等方面的条件,明确各乡镇建设任务,并以政府文件形式将该项工作列入年终评价考核,制定了工作流程表,倒排工期,加强对各级政府的督查力度,以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切实增强各级干部的服务意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1、体制配套不到位。需要有专门的建设管理机构,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2、政策扶持不到位。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投资大、回报率低。农业企业还存在贷款难、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
3、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主要是龙头企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产、供、销链条短,带动农民少。
4、农业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特别是设施农业,农业保险补贴不到位。
5、资金扶持力度还需要继续加大。
四、下一步推进思路和打算
1、下一步推进思路
按照省委、省政府把运城建设成为山西向西向东开放的桥头堡、大通道和运城市委、市政府建设盐湖区经济发展较快集中区域的精神,以创建国家现代观光示范县(区)为总抓手,坚持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遵循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生产,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向现代农业转型;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城市基本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强化优势特色高效农业和产业化经营,确保农业增效;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园的示范、辐射、带动、引领作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转化能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盐湖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盐湖农业的转型跨越发展。
2、下一步打算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现代农业向纵深化推进,下一步,我们将在政策方面进行一系列尝试,出台一系列保障性措施,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经过与相关专家讨论论证,初步形成以下政策意向,待政策完善后,将在我区逐步进行实施:一是加大融资与信贷支持。金融部门对企业所需生产经营资金给予一定倾斜。建立农业信用担保公司,为示范区中小农业企业提供信贷担保。二是出台精品农业扶持优惠政策。将示范区内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省内领先水平以及农业现代化带动作用较大的项目作为重点,优先上报国家相关部门,争取国家各类专项资金扶持;优先帮助争取国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食品,优先帮助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高效、外向农业等项目资金。三是对引聘到示范区从事高新产品研究开发的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给予一定优惠政策。
(2)、突出龙头企业带动。通过引进、扶持发展农字号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以农户承包、参股等形式,密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系,通过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单个农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3)、狠抓项目资金落实。对申报的项目,要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争取早日批复实施。对项目资金到位已开始实施的项目,要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实行领导包联,加快进度,力争当年见效,用项目实施带动,促进示范园区跨越发展。
(4)、加强现代技术支撑。为解决农民群众在发展现代农业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我们聘请农业部、中国农科院等技术专家进行长期技术指导,并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通过技术入股、资金合作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同时,大力发挥乡土人才作用,组建技术协会,随时给农民提供技术服务,通过参观学习、科技讲座、技术培训等形式,培养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