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河北省武安市

日期: 2013-02-04 08:59 作者: 河北省武安市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武安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建设工作总结

  武安市是农业部认定的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今年以来,武安市委、政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现代农业发展全局,围绕“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这一核心,狠抓瘦肉型猪、武安小米、优质蔬菜、特色林果四大主导产业,突出现代农业在调结构、转方式中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一、建设成效

  2012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96.5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86.6万亩。总产33.8万吨,比去年增加4.3万吨。全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实现“九连增”。全市夏粮平均亩产365公斤,总产9.25万吨,比上年增加1.9万吨,增长27.8%。秋粮玉米亩产478公斤,总产15.3万吨,比去年增加2.8万吨,增长22.3%,玉米高产创建方亩产达到762公斤。谷子种植30万亩,亩产310公斤,比去年亩增产30公斤,总产9.3万吨,比去年增长0.9万吨,增幅10.7%。

  (一)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强劲

  1、瘦肉型猪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12年,瘦肉型猪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3亿元,全市规模猪场总数867个,其中万头规模场22个、千头规模场93个,总数居全省首位;今年申报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规模场20个、产品认证规模场3个,通过采取请专家授课培训、现场指导、集中调度相结合的办法,使申报场软件、硬件皆得到全面提高。目前我市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单位分别为90个、23个,总数居全省第一。全市所有千头以上规模猪场配套建设了沼气池,金鹏、金诺、金鼎、智寿源等6个万头规模猪场实现沼气综合利用和沼气进村入户,被列入国家清洁能源机制项目。养殖协会连续多年组织本地生猪以高于本地的价格销往京、津、沪、穗等大城市,为农民增收4000万元。瘦肉型猪养殖成为武安农业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截至目前,瘦肉型猪饲养量达到121万头,瘦肉型猪产值达到10.2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1% 。

  2、做强做大武安小米产业。2012年从谷子基地建设抓起,重点通过引进推广“冀谷19”、“冀谷31”新品种及其简化栽培技术,通过谷子良种补贴,通过迂城村、白府村优质谷子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通过“六统一”措施,扩大谷子基地面积达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目标。谷子良种补贴工作补贴冀谷31(懒谷3号)1000套(亩),补贴冀谷19(品种)14000公斤,补贴资金总额21.76万元。全市谷子播种面积达到30万亩。

  3、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山区有机错季菜生产。武安是邯郸市蔬菜示范县。在发展蔬菜产业上,武安着力挖掘资源优势,生产精品高档蔬菜,以质取胜。一是充分发挥武安经济实力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化标准化设施蔬菜园区,走高端品牌化路线。万乐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和清源现代农业示范园今年以来累计投入1亿多元,两个园区各有6个蔬菜品种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智能温室、新型日光温室、两网一膜大棚、加工配送车间、冷库等现代农业设施在园区得到应用。万乐蔬菜园区与中国农大、清源与河北农大分别建立了合作关系,河北农业大学李明教授,中国农大李季、马永良教授多次来园区指导有机蔬菜生产。目前两园区均建成集现代农业、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为一体的全国一流的设施蔬菜园。二是利用西部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大力发展山区有机错季菜生产。今年新增管陶乡车谷村示范种植大棚越夏错季蔬菜200亩,使山区有机错季菜种植面积达到1700亩。主要种植西兰花、青刀豆、芸豆、水果萝卜等品种,产品对口河北企美有限公司订单销售到国内各大超市和国际市场。露地蔬菜亩产值达到4000——5000元。三是以城郊村为重点,主要种植洋白菜、大白菜、大葱、萝卜、韭菜等时令菜,丰富群众“菜篮子”。通过实施品牌化、差异化、大众化战略步骤,武安优质蔬菜产业呈现出多元化蓬勃发展格局。2012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蔬菜年产量达到22万吨,年产值超过2.8亿元。

  4、以资源为依托,大办林果产业,特色林果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武安聘请国内外知名林果专家规划设计了10万亩核桃产业示范带,大力实施无公害果品生产,严格按照规程强化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确保果品品质。武安有省级林果龙头企业8家,邯郸市林果成长型企业10家。目前,武安核桃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黄连木产业已列入国家中石油扶持范围,花椒、板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全市已建成经济林基地35万亩,果品产量达2.7万吨。

  (二)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稳步提升。2012年,设施农业面积达到6.2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12.31万千瓦。完成机耕66万亩,机播52万亩,机收26万亩,完成秸秆机械还田38万亩,完成各级农机补贴资金470万元。机械深松耕,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综合利用三项新机具新技术推广项目得到进一步普及应用。

  (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我们结合“吨粮市”建设、瘦肉型猪养殖、优质谷子方田建设、食品安全、种子打假等工作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技术推广与服务。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常抓不懈。每年开展春季、秋季两次大规模的防疫,落实了2012年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责任,保证了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完成。以农产品综合质检站为依托,加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对全市1200余家规模养殖场、3个蔬菜生产基地、57家农业投入品销售门市、5家动物门诊、12家生猪定点屠宰场(点)进行了有效监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我市的11个基层区域站确定了办公场所,配备了办公桌、椅、档案柜、电脑、投影仪、摄像机、照相机及诱蛾灯、取土器、土壤养分速测仪、农药残留速测仪等办公和培训仪器设备,建成了11个高标准的农民培训教室、图书室,每站购置各种图书300多册,方便农民借阅、查看。全部达到综合建站的要求。

  二、工作举措

  (一)科学规划,加强领导。武安市委、市政府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创建工作;创新工作机制,组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行政领导与专家治理双重管理机制;组建专家咨询团,负责重大项目及其工作的论证与决策。2012年邀请农业部规划设计院专家多次到我市,就武安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进行“会诊把脉”,在全市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编制出台了《武安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对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从组织和机制上保障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二)落实政策,加强扶持。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小麦、玉米、棉花主要农作物良种补贴实现全覆盖,全年国家良种补贴金额达800余万元。小麦、玉米、棉花主要农作物种植业保险实现全覆盖。2012年全市玉米投保面积349936.5亩,棉花保险面积45980.2亩。截至目前共有近万亩农田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正在积极理赔中。实现了政府免费为农户投保,农户受益的效果。

  三、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农民增收基础还不牢固,特色产业生产方式落后,科技含量低、规模小、档次低,持续发展的基础薄弱,实现规模扩张、提质增效难度依然很大。二是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加大,农业比较效益下降,抵御自然灾害和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实现持续增产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三是现代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条短、总体规模小、缺乏强势龙头企业带动,产品档次不高,竞争力较弱,农产品附加值低,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规划认真研究制定实施细则,逐项落实,确保武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称号名符其实,力争把武安培育成发展现代农业典型和样板。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龙头,扩基地,树品牌,建体系,打造以“产业化、设施化、庄园化、公司化、生态化”为目标的现代农业体系,强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继续稳定粮食生产,重点建设粮食高产区、推广示范田、推进机械化。加快建设产业化基地,重点建设200万头瘦肉型猪、30万亩优质谷子、15万亩优质蔬菜、35万亩特色林果四大基地,实现种养、储藏、加工、销售一条龙发展。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形成一批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公司。支持华瑞农源、仓盛兴粮油、智寿源林牧、金鹏牧业等创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生态庄园经济,拓展农业功能,创新农业经营业态,引导发展集特色种养、休闲采摘、旅游观赏为一体的生态庄园经济和休闲观光农业,重点建设白沙、东寺庄、智寿源、玉皇山庄等十大农业生态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