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河北省肃宁县

日期: 2013-02-04 08:56 作者: 河北省肃宁县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肃宁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建设工作总结

肃宁县人民政府

  肃宁县隶属河北省沧州市,总面积525平方公里,辖6镇3乡,253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耕地面积56万亩,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食、蔬菜、畜产品生产区。2012年全县粮食预计总产27万吨,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全县蔬菜总面积达到17.6万亩,预计总产量170万吨,预计总产值达13.5亿元。全县生猪出栏8.38万头,禽出栏817.82万只。2012年1月,肃宁县被农业部正式认定为全国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2月,被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2012年8月,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县,河北省仅此一家。

  一、主导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一)粮食生产稳步推进。肃宁县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是河北省核心区产粮大县之一。粮食生产主要是采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种植方式,常年种植面积约60万亩。2012年小麦种植面积30.03万亩,单产408公斤,玉米种植面积32.2万亩,单产440公斤,2012年粮食预计总产27万吨,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2012年一是落实国家良种补贴政策,全县小麦玉米良种补贴实现全覆盖,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建设2个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其中,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1个,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1个。继续在付佐乡建设了粮食整建制示范乡(含2个小麦示范片及2个玉米示范片),示范片设在了尚村镇的桑元、刘务、黄口村等几个村庄,示范乡设在了付佐乡,示范片内推广了种子包衣、配方施肥、节水灌溉、一喷综防、深松耕、机械化耕种收等集成技术,促进了粮食增产增收。

  (二)蔬菜产业实现扩规模、增效益。截止到目前,全县新增蔬菜面积0.8万亩,肃宁县蔬菜占地面积17.6万亩,总产量170万吨,总产值13.5亿元。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4.55万亩,形成了深冬日光温室、春秋棚、小拱棚三大特色。无公害环评认证面积达到7.5万亩,无公害蔬菜认证品种4个,有机蔬菜认证产品77个,有机认证面积1673亩,蔬菜注册商标16个。“肃仙”、“玉怀”、“龙堂”等品牌蔬菜先后打入家乐福、京客隆、北京快行线、北京华联超市等高端市场。肃宁县先后被确定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北京市政府“蔬菜场地挂钩基地”、河北省“西红柿特产之乡”、河北省“菜篮子工程示范县”,是全省十大蔬菜生产核心县之一。

  (三)以标准化示范场创建为抓手,大力发展养殖业。截止2012年10月底,全县猪存栏8.71万头,出栏8.38万头,牛存栏4289头,出栏2770万头,其中奶牛存栏1189头;羊存栏5.55万只,出栏5.15万头,禽存栏315.80万只,出栏817.82只,其中肉鸭存栏130.10万只,肉鸭出栏696万只;獭兔存栏19.67万只,出栏98.39万只;全县鲜肉总产量达到21025吨,鲜蛋产量18421吨,鲜奶总产3580吨。通过推进畜禽规模养殖规范化管理行动,全县养殖业实现了提档升级。北京顺鑫农业投资1.96亿元建设的鹏程小店种猪繁育项目完工,成为全市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之一。培育了“碧花”鲜鸡蛋通过了有机认证。2012年,全县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达12家,全县省级标准化示范场达到5家,通过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畜产品共4个。

  生猪生产。2012年底,全县6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通过河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其中肃宁县鹏程小店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河北东风养殖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场、肃宁县鸿宇科源养殖有限公司是我县养猪行业的龙头,具有规模大、种猪品种优良、管理水平先进的特点。北京顺鑫农业鹏程小店种猪繁育公司项目工程已全部完工,目前种猪存栏4500头,生猪总存栏1.6万头。

  蛋鸡生产。为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肃宁县恒鑫养殖场建成了河北省标准化示范场,并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永乐养鸡场也通过了河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

  奶牛生产。2012年底,全县有奶牛养殖场(区)3个,分别为河北田野奶牛发展有限公司、肃宁县利农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肃宁县通达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奶牛场(区)全部标准化饲养管理模式,都建有挤奶大厅,实行机械化挤奶,其中河北田野奶牛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了河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

  肉鸭生产 肃宁县肉鸭产业推行“公司+农户”模式,建成了东风、宏远、凯华、唐河、东发等5家肉鸭屠宰加工企业,肉鸭养殖户达到1000多户,存栏3万只以上肉鸭养殖小区7个。

  二、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全力推进示范区建设

  (一)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工作落实。为确保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各项任务目标的实现,肃宁县已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及各乡镇一把手为成员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政府办公室主任兼任,常务副主任由农业局长兼任,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及具体工作的协调。领导小组对各成员单位都明确了责任和目标,极大地保障了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建立了督导考核机制,县政府将示范区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终考核,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协调、督导作用,加强对各项工作任务的督导和检查。通过县乡村各级齐抓共管,确保真正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头,努力在全县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良好局面。

  (二)高标准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引领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立足肃宁县农业产业优势,我们坚持规划先行,2012年,我们邀请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规划区划研究所为我县编制了《河北省肃宁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肃宁县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肃宁县付佐水库休闲农业园区建设规划》,现初稿已完成,通过编制全县农业发展规划,将为全县农业产业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使农业产业发展更加科学、有序。

  (三)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发展。2012年是肃宁县历年来对农业农村工作投入最大的一年,拿出2000万元用于改善村容村貌,拿出4000万作为农业发展基金。年初即出台了《肃宁县支持设施蔬菜发展奖励办法》、《肃宁县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奖励办法》、《肃宁县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设施农业发展奖励办法》、《肃宁县支持养殖业发展奖励办法》、《肃宁县鼓励金融机构扶持设施蔬菜生产奖励办法》、《肃宁县扶持万亩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暂行规定》和《肃宁县发展设施蔬菜招商引资奖励优惠办法》等7个专件。专件从经合组织发展、土地流转、金融贷款支持等方面为农业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帮扶,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工作落到了实处。

  (四)建设万亩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水平。为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我县规划了占地面积2.5万亩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位于肃献路两侧,东至绿苑示范园、西至沐禾蔬菜园、南至西辛庄、北至百道口,涉及万里、窝北、师素3个乡镇、19个村。力争用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将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打造成环京津标准较高,规模较大,产业聚集、功能完善,带动力强的设施蔬菜产供销基地。通过宣传引导、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措施,加快示范区建设。整合农业、农开、扶贫、水务等部门资金3000万元,用于完善示范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新打机井28眼,开挖排水沟20公里,铺设红砖路4公里,横贯示范区的水泥路正在施工中,新增滴灌面积800亩,新建蔬菜园区9个,其中6个园区投入生产,完成土地流转面积1141亩。县政府加大了对蔬菜销售的奖励力度,鼓励园区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通过政策鼓励、宣传引导,目前绿苑园区与北京京客隆、绿福隆超市成功对接,绿水湾园区与北京顶点物流中心成功对接,诚誉农庄与北京农宅成功对接,达字房蔬菜合作社与北京市高校联合采购中心成功对接。

  (五)大力发展农民经合组织,推动示范区农业提质增效。随着肃宁县“四个覆盖”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各类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达403家,入社社员1.4万户,覆盖全县233个行政村,带动农户6.1万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经合组织全覆盖,全县先后先后注册品牌25个,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达72个,有4家合作社(春蕾甜瓜种植专业合作社、恒鑫养殖专业合作社、诚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益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产品可溯源制度,有效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和知名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姻”,示范推广各类新品种100多个、新技术38项。有 15 家合作社成为省级以上科研单位和高校的实验基地。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我县的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全县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3家、市级44家,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9.1%,稳居沧州市首位。

  (六)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引导农业规模经营。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肃宁县建起了县乡两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落实了人员经费。为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县财政拿钱统一为各乡镇配齐了电脑、打印机、档案柜等办公设备,目前各服务中心运行正常。县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土地流转信息,指导各乡镇、村开展土地流转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按照“流转形式多样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土地流转机制,出台了《肃宁县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土地流转报告制、登记制、合同制、备案制、调解仲裁制和档案管理制等规范化管理制度,并严格操作规程,做到统一规范土地流转报批、统一规范流转合同签定、统一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台帐、统一规范土地纠纷调解和仲裁“四统一”。全县新增设施农业规模土地流转面积9008亩,土地流转总面积达9.8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7.6%。预流转土地面积9327亩,涉及21个村,2363户,签订预流转合同2081份。

  三、示范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主要问题: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县政府各部门加大了项目争取及实施力度,县财政也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但部分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电力供应不足、道路高洼不平没有硬化等问题依然存在,制约着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资金不足、农业保险覆盖面不全。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以肃宁县为例,投资一个占地面积2亩的日光温室约需7万元,部分农民启动资金不足,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现没有开展设施农业保险业务,突发的风灾、雹灾、火灾等不可预见危害使农民多年心血毁于一旦的情况时有发生,相当一部分群众想发展设施农业又被资金不足、风险高所困。三是产中产后服务需加强。在全县设施农业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重建设、轻技术;重生产,轻销售;重任务,轻服务等问题。技术人员缺乏,技术队伍力量薄弱。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技术层次都远远不能满足设施农业发展的需要。市场研究和产品销售工作滞后,产品销售仍是生产者普遍担心的问题,农产品卖难现象时有发生。

  对策及建议:

  1、要进一步加大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的投入。一方面建议政府加大对示范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另一方面建议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把争取国家支持、农民投资、社会投资和企业投资有机地结合起来。金融部门充分发挥投资主渠道作用,采取国家投入、财政贴息贷款、引进资金、农民自筹等多元化投资的方式,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

  2、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倾斜。为培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引领区域农业发展,建议国家加大对示范区的倾斜,体现在相关项目建设上、资金倾斜上。

  四、下一步思路和打算

  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宗旨,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推进农民组织化、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装备现代化,有效提升蔬菜产业和特色养殖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全力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力争“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工作打算:

  (一)以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为基础,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2013年,我们将按照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来抓农业工作。按照规划方案,以粮食、蔬菜、畜禽生产为主导产业,努力打造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区。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一是2013年肃宁县财政将继续落实现代农业发展的奖励政策,推进万亩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逐步将示范区打造成环京津标准较高,规模较大,产业聚集、功能完善,带动力强的优质农产品产供销基地。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县财政将拿出资金用于完善示范区农田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

  (三)抓好农超、农校、农企对接,搞好农产品销售。2013年,肃宁县政府将鼓励园区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通过政策鼓励、宣传引导,将更多的农产品打入北京等高端市场。

  (四)实施农业项目。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平台,积极跑部进京、跑省进厅,争取项目,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