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河北省玉田县

日期: 2013-02-04 08:44 作者: 河北省玉田县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玉田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建设工作总结

玉田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公室

  玉田县2012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7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56亿元,全部财政收入预计1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0168.8元。一年来,在国家、省、市的关注支持下,我县紧紧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不断创新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强化项目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快速发展。我县始终把产业化经营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抓手,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和开放思维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加速推进了蔬菜、瘦肉型猪、林果、园林花卉、中药材、中华鳖等龙型产业进档升级。

  瘦肉型猪产业,2012年预计全县生猪存栏88万头、出栏135万头。总投资2.6亿元的玉田兴田园生态农场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山场平整、道路硬化(6.5公里)、修整梯田(1200亩)、引水上山10公里、栽植核桃1500亩,3.5万平米猪舍楼房已建成7层,4000平米水面的鱼塘建设工程已经完成。计划12月份从法国引进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皮特兰种猪1200头;总投资1.3亿元的唐山大北农改扩建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700平米科研楼、2800平米培训楼、两座大型沼气池、3000头的现代化种猪饲养区、1340平米的仔猪培育区、6500平米的商品猪育肥区,改建13680平米的现有猪舍为种猪生长区。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建设方案论证,等待董事会的批复。现在正在做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新征的窑厂废弃地已于8月13日签订租用合同,租用期50年,租金335万元。

  蔬菜产业,2012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49.7万亩,总产288.7万吨,产值42亿元;林果产业,全县果树总面积10.7万亩,预计总产量7.1万吨,产值2.28亿元。

  园林花卉产业,全县园林花卉种植总面积达到1.5万亩。中药材产业,以北京同仁堂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2012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

  中华鳖产业,以大安镇、林头屯乡为重点,建成存塘万只以上的中华鳖养殖场83个,养殖水面达1200多亩。

  奶牛产业,在恒天然第一牧场已经满负荷生产的基础上,总投资4650万美元的恒天然第二牧场项目,目前已投入资金近4000万美元,主要工程全部完工,10月15日从新西兰引进的4470头纯种荷斯坦奶牛进场。另外总投资8000万美元的恒天然第三牧场项目,已于11月2日正式签订了投资协议,现在正做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粮食生产上,2012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8.6万亩,较2010年增加1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31.2万亩,总产52.6万吨,是唐山市唯一的粮食总产超10亿斤的粮食生产基地县。

  在标准化生产上,全县通过无公害认证的农产品达到23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有机产品认证9个,有机产品基地认证1个,“三品一标”基地认证面积15.6万亩, 89家养殖场(企业)通过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24家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认证数量居全市首位。制定了《加系二元母猪》、《地理标志产品玉田白菜(玉田包尖白菜)栽培技术规程》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并成为唐山市地方标准。

  在农业项目建设上,总投资3亿元的中粮集团饲料加工及研发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1.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年产饲料30万吨,建设期15个月。二期投资1.8亿元,其中固定资金投资4000万元,年产饲料20万吨。建设期10个月。两期建成投产后年产50万吨饲料,销售收入17亿元,税收1500万元。目前已成立中粮玉田项目筹建处,正在做地勘、填方、圈建围墙,以及开工前手续办理等各项工作;总投资7730万元的盛川蔬菜加工项目,一期项目已经竣工,建设5450平方米恒温库、1050平方米加工车间、机器设备及水电路配套已经安装到位,发展蔬菜、水果种植基地20000亩,预计11月中旬可生产。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1343万元,创汇1720万美元,税收200万元。目前,正在筹备办公楼和二期加工车间建设;总投资2.8亿元的挨个来食品项目,分两期建设,建设期30个月。目前,投资8000万元的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建设,共有4条生产线,现已通过省、市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2012年9月1日已开始生产。公司当前主要产品有蔬菜、水产品、寿司、鸭产品、泡菜、火锅调料等。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该公司预计3年内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5年内进入全国休闲食品前三名;总投资1.2亿元的天康饲料项目,主要生产畜禽饲料,年产饲料18万吨,年实现产值4亿元、税收200万元。目前,项目建设已全部完工,2012年4月15日开始试生产,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正积极申请ISO9000体系认证和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总投资1.5亿元、日产50吨低温肉制品的唐山双汇三期扩建项目正在做开工前准备工作,预计2013年4月开工建设,2013年底竣工。项目建成后,低温肉制品日生产能力将到达150吨。此外,总投资17000万元的华东食品马铃薯片及休闲食品加工项目、总投资32000万元的双孢菇工厂化生产项目、总投资184800万元的林溪谷旅游度假生态农业观光项目均已起草投资协议。在农业项目带动下,我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4家,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3.3%。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科技水平。我县始终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作为推进园区健康、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常抓不懈。一年多来,示范区先后引进推广猪场生物发酵、设施蔬菜膜下微滴灌等先进适用技术23项;引进展示优质核桃、特种瓜菜等优新品种70余个;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河北农大等10余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中国农大张勤、河北农大申书兴等8位教授为示范区建设技术顾问。2012年11月,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签订了科技结对协议,每年新建新品种、新技术实验、示范和创新基地3个以上;逐产业、逐园区推行首席农技专家对口联系、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结对分包制度。河北农大、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分别将示范区蔬菜基地、粮食基地确定为教学科研基地;农业部在我县设立了全国首个农民田间学校示范校,农业部党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玉田教学基地在我县也已启动;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在示范区建立了小麦新品种试验基地,今年秋季落实了12个轮选系列冬小麦新品种;华农纳米科技公司,将科技新成果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在冀东地区率先在我县现代农业示范示范区优质高效粮食生产示范基地,今年秋季在示范区内建立了200亩冬小麦应用纳米炭增效肥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加大人才、智力、科研成果,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有效提高了示范区建设的科技水平。

  三是加强示范引导,大力创建特色农产品精品园。为加快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提升“五化”(集约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加工、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打造放心安全特色农产品,促进产销对接,抢占京津中高端市场,2012年我县实施了特色农产品精品园建设。

  在胭脂稻精品园建设上,完成了百亩胭脂稻精品园整体规划,制定了《百亩胭脂稻科技示范产业精品园建设方案》和《有机胭脂稻栽培技术规程》。今年投资达到206.44万元,建设面积120亩,注册了“胭脂稻”商标品牌。目前,胭脂稻已经收获,据测产,胭脂稻亩产396公斤,胭脂米亩产500公斤。

  在高标准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上,依托玉田县集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陈家桥乡王安子、刘家铺等村建立了1000亩高标准粮食生产示范基地。新打机井2眼,新上机泵管带、移动喷灌等节水灌溉配套设以及施动式土壤深松机械。引进了试验示范小麦应用纳米增效肥技术,示范面积达到100亩。

  在蔬菜精品园建设上,今年重点谋划四个特色蔬菜精品园的建设,分别是以小陈府村为依托,在玉田镇小陈府村建立150亩包尖白菜精品园;以黑猫王合作社为依托,在彩亭桥镇东王庄建立150亩大白菜精品园;以集强农民合作社为依托,在石臼窝镇石臼窝村建立100亩大葱精品园;以永兴合作社为依托,在鸦鸿桥镇邢庄建立100亩青萝卜精品园。我们重点在基础设施、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质量安全管理上求突破,示范推广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诱杀虫板、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集成技术。四个精品园生产的高端特色精品蔬菜,将抢占北京中高端消费市场。

  在核桃示范园建设上,2012年唐自头镇河心庄和燕山口村核桃示范区发展到5000亩,投资110多万元修路6000多米,打岩石井三眼并完成配套水电设施,引进了核桃嫁接技术以及辽核、清香、中林等新品种,并在独乐种植园和硕丰生态园建设了核桃繁育苗木,年核桃出圃20万株左右,为我县核桃发展提供了充足苗木供应。

  四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园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县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通过了农产品加工园区起步区的建设内容,县发改局及时批复了农产品加工园区路网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1784.8万元。建设内容及规模: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1544米;配套建设给水管线全长1464米,污水管道全长1672米,雨水管道全长1320米;修建2孔6米生产桥一座,安装高杆路灯92盏。目前已完成道路的设计、立项以及工程招标预算审核等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项目招投标,预计12月份可开工建设。

  五是广泛宣传推介,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紧紧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内容,积极谋划包装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充分利用各种农展会、农交会和推介会等活动,广泛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展示玉田农业精品、特色、发展成果及重点发展领域,提高玉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了“玉田现代农业网”,宣传推介玉田区位、交通、农业产业基础优势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动态,目前网站处于试运营阶段。

  二、创新举措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为确保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县农牧、林业、财政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市、县两级编制部门,组建了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公室和现代农业招商办公室;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也都分别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及时制定印发了《关于迅速启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各项工作逐一明确分包县领导,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定期召开调度会议、现场办公会议和观摩会议,及时督导建设进度,解决困难和问题,有效地推进了示范区建设的顺利开展。

  创新政策机制,增添建设活力。针对我县财政资金非常紧张的实际,为确保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首先,按照市场运作为主体、政府扶持为补充的原则,积极创新投入机制,加大项目编制力度,把分散在各部门的涉农项目和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向示范区重点倾斜,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2012年,全县累计整合使用各种项目资金近3000万元,有效保障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推进。同时,大力实施“建设美好家园”行动,引导农民开展家门口建设工程,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拓展资金来源,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园区建设。截止目前,全县已累计投入各种资金3亿元,完成道路硬化35公里,铺设节水管道12万米,安装节水智能控制系统376套,新架设供电线路16千米,安装变压器24台,为示范区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其次,专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新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根据其投资额度、科技含量,在土地出让金上给予相应优惠。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重点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的办法,明确分包县领导、县直单位和代办员,随时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特别在土地流转和设施农业建设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加速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暂行办法》,给予大力扶持。同时,县农行、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优先提供贷款,切实解决资金难题。在县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自2010年起,我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近1000万元,用于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第三,进一步完善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合同、行为等方面进行规范,鼓励向企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流转,实现集约生产。2012年以来,全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0.7万亩,累计达到13万亩。特别是依托县内1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土地规模流转,涌现出了集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俊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流转土地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个。

  三、问题及建议

  政策问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程量大,建设成功与否对于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着关键作用,上级的相关扶持政策对于我县经济发展必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此,恳请上级制定出台专门的政策措施,协调金融部门在资金投入上给予重点倾斜,进一步加大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扶持力度,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将我县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华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标杆。

  土地问题。我县在示范区中已规划建设占地6000亩的农产品加工园,但用地指标紧张制约着加工园的建设进度,恳请上级对加工园每年安排专项用地指标,同时对入驻园区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建设盘子,简化审批手续,解决项目建设用地问题,以此发挥加工园辐射带动作用。

  四、下步工作安排

  一是精心打造农产品加工园,辐射带动县域农业发展。充分整合各种力量倾力打造这一平台,充分发挥其带基地、连市场的纽带作用。按照加工园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求,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力度,充分整合各种项目资金,向加工园倾斜,全面启动农产品加工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项目引进的承载能力,并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入园,逐步将加工园打造成“项目聚集、龙头带动、科技引领”的产业高地。

  二是打造精品农业,示范带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以大户、企业、合作社为依托,重点打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精品园区,重点在玉田镇、鸦鸿桥等乡镇建设包尖白菜、青萝卜、大葱、樱桃、安梨、胭脂稻等农业特色精品园和核桃、金丝小枣、中药材、高标准粮食生产示范基地;继续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特别要完善提高玉田镇陈府、鸦鸿桥镇刘现庄等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全年新增温室大棚1000亩以上,新发展设施农业1.2万亩以上。同时,依托精品园区和基地,加大优质农产品外销力度,提高我县农产品知名度,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一方面,强化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引导工业企业进军农业领域,支持金玉市场、唐山双汇等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大盛川果蔬加工、恒天然第二牧场、挨个来食品等项目的扶持、服务力度,确保早日达产达效;督促中粮集团饲料加工及研发项目、恒天然第三牧场项目、唐山大北农改扩建项目、盛川蔬菜加工项目二期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对中化集团生物有机肥、中粮30万头生猪养殖、天康20万头生猪产业化、台肥公司有机肥、天水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华东食品马铃薯条及休闲食品加工、高档蔬菜汁加工、双胞菇工厂化生产等项目,加大联系力度,争取早日签约。并培育扶持一批带动力大、辐射范围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力度。首先,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合作社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带动一方的“能人效应”。其次,加大整合、规范力度,创新和完善合作机制,鼓励同一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组成联合体,实行跨区域、集团式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第三,积极研究制定《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意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扶持,探索出台土地流转长效奖补机制,有效解决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或者流转不稳定问题,鼓励引导土地向大户、合作社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全年流转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

  四是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步伐。一方面,充分发挥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签订的科技结对协议作用,每年新建新品种、新技术实验、示范和创新基地3个以上;逐产业、逐园区推行首席农技专家对口联系、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结对分包制度。聘请专家教授来我县授课,逐产业、逐精品园推行首席农技专家对口联系,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分包模式,加大科技培训指导力度。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综合站作用,广泛开展农民培训活动,全年培训农民20万人次以上,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30个以上。

  五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按照安全、优质、生态、高效的要求,探讨以企业、公司、合作社为依托,着力培育地域公共品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公共营销,以玉田地域品牌整体宣传推介我县优质农产品;充分利用各级报刊杂志、新闻媒介、网络和参加农产品展示交易会,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大力推进农产品直采、直供、直销,发展物流配送,提高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