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天津市西青区

日期: 2013-02-04 08:37 作者: 天津市西青区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天津市西青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2012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农业部和市农委的正确领导下,西青区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区”统筹联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和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区域经济,不断优化城乡环境,高度关注民计民生,在推进各项事业发展中,立足大城市近郊区的区位优势,瞄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目标,不断加大对农业的规划、组织、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农业龙头优、设施优、功能优、品种优、效益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呈现出多轮驱动,多业并举,乘势而上,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示范区建设成效

  (一)政策支持,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为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西青区政府于2009年10 月出台了《西青区优化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扶持意见(试行)》(西青政发〔2009〕36号)文件,对发展新型节能日光温室、种源基地建设、有机食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及农田道路硬化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补助标准,为全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发挥了强大的助推作用。截至目前,区级财政已兑现政策性补助资金2.03亿元,对于推动设施农业发展、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和种养殖园区提升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龙头引领,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西青区以建设10个农业园区为龙头,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创新农业经营管理机制,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2008年以来,我区按照“三区”联动统筹发展的要求,规划建设了10个农业产业园区,园区计划总投资24.3亿元,规划占地面积3.46万亩(设施面积1.36万亩)。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完成投资20.4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85%;建成智能温室18.12万平方米,日光温室4230栋、4593亩(建筑面积),农产品生产车间31.12万平方米、交易展示大厅11万平方米,各类景观设施40万平方米,农田道路23.7万平方米并完善了渠、水、田、林、路等基础配套设施。

  (三)金融助力,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创新融资担保机制。市农委和西青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并于2010年10月建立了西青区政府银政合作担保平台,由市农委和区政府各注资担保资金2000万元。2012年,区政府银政合作担保平台已为4个项目,提供融资贷款担保14300万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的困难,有力地保证了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加大金融合作力度。为加快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示范区建设工作,近期,在市农委牵线下,副区长王强同志邀请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分行主要负责同志,就开发性金融支持示范区建设试点方案及重大农业项目与天津分行负责同志进行了沟通、对接。在今后三年内西青区计划实施农业重大项目共计15个7大类,总计投资220832万元(含银行贷款101200万元)。截至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分行已就水高庄村设施农业项目和张家窝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与单位进行项目的对接与沟通,预计贷款额度1.5亿元-2亿元;同时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分行对多个小规模农业设施贷款项目也进行了前期接洽工作,正组织对企业所属相关产业进行深入调研。

  (四)科技支撑,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一是加强与科研院校的联系。按照农业部《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与农业科研院校科技结对活动》的通知(农计发[2012]13号)文件精神要求,加快西青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提高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推广水平和农业科研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在市农委的协调下,西青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与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市农科院和天津农学院等三家科研院校开展了科技结对活动,区政府与三家科研院所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通过在共建试验示范基地、合作推广农业技术、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和创办农业研究机构等方面的科技合作,进一步推动西青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对于促进示范区“三区、一带”建设再上新台阶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是科技型企业引领示范区发展。目前,新加坡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台湾康农有限公司、天津市天兴佳业科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国内外企业落户示范区,对于生物育种、食用菌科技开发、有机蔬菜发展及蔬菜种苗繁育等发挥了领军的作用。同时,区内的天津杨柳青古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园艺科技博览园建设为载体,已建成年产2000万株蔬菜种苗的繁育中心,为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多业并举,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通过近三年的建设,西青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区、一带”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蔬菜产业上,示范区蔬菜面积达到9.22万亩,高标准蔬菜设施面积达到25200亩,建成了5000亩特色沙窝萝卜设施种植基地和355亩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预计全年各类蔬菜产量达到59万吨,销售产值12.98亿元,直供大型超市、净菜上市的比重达到35%,绿色、有机蔬菜的比重由2011年的5.7%,提高到8.2%。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加强,实施农业标准化、质量安全化纵深推进工程,强化了从生产投入、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的全程标准化管理;建立了标准统一、职能明确、运行高效、上下贯通、检测参数齐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了“菜篮子”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信息处理平台,并在农产品生产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建立完善了农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信息采集系统,初步形成了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和身份证明,信息可得、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在水产产业上,发展健康水产养殖33000亩,改造水产养殖池塘5000亩。凯润6.8亿尾大宗水产品种苗繁育中心和2亿尾观赏鱼种苗繁育中心已建成投产。预计全年各类水产品产量达到4.5万吨,实现产值5.2亿元。

  在花卉产业上,已建成2000亩张家窝镇蝴蝶兰基地,年产蝴蝶兰600万株;建成1400亩的中北镇雷庄村设施花卉基地,年产盆景、绿植、草花等各类花卉1054万盆,预计年销售收入8600万元以上;建成占地70000平方米的曹庄、梨园两大花卉交易市场,销售优质高档花卉4500万盆,年预计花卉交易额达到26300万元。

  在观光农业发展上,已建成占地1500亩集旅游、采摘、餐饮、娱乐于一体的辛口镇水高庄园;建成了占地1200亩集科普、会议、观光于一体的杨柳青镇园艺科技博览园和杨柳青庄园;建成了张家窝镇万亩冬枣采摘园和辛口镇第六埠村300亩城市小菜园等。全区观光农业年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2750万元。近日,杨柳青1万亩草莓主题公园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论证,预计明年初全面启动。

  二、创新融资担保模式

  西青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制约现代农业发展与筹措资金难的问题,在解决农业融资贷款担保方式上进行的积极探索。

  (一)建立成员联席制度

  由主管农业副区长每半年召开一次由区农经委、财政局、有关银行、农技服务中心和畜牧水产业发展中心及各街镇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推进西青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重点研究分析示范区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每两个月召开一次示范区建设专题工作会议,主要是对示范区建设中规划落实、资金筹集、组织协调、项目运行等工作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完善贷款融资防控补偿体系

  一是建立反担保机制,充分发挥街镇对所辖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建立相互之间的担保体系。一方面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现代农业项目,作为贷款人以新置资产及其他资产抵押或质押向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供反担保,并办理相关手续。另一方面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本镇现代农业项目的计划、组织、协调,凡涉及所需的贷款担保资金,以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可担保资产或财政收入向区政府所属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镇(或街道)银政合作领导小组负责申报、承接贷款项目,监督资金运行及企业经营状况,负责贷款资金的风险防范及贷款本息如期足额偿还。对项目单位不能如期偿还的,区政府将停止拨付该街镇涉农项目专项扶持资金,并按发生的呆坏账额将其资金拨付给担保公司用于偿还贷款。没有扶持资金时,将用镇级财政收入偿还贷款本息。

  二是建立担保平台风险补偿机制,担保公司每年提取担保费70%作为风险准备金,提取担保费30%作为税金、管理费、业务费、奖励费等支出。

  三是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合作贷款银行和担保公司,在“服务农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前提下,严格贷款担保审批程序,加强风险控制管理,如出现贷款单位违约,不能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时,担保公司会同贷款银行共同对违约单位及有关街镇进行追偿,以保证担保贷款资金的安全。

  四是建立区、镇(街)风险防范双管机制,由区银政中心和镇银政合作领导小组对现代农业建设贷款项目资金运行状况共同进行监督和管理,设立共管账户,同时监管项目单位财务账目,确保贷款本息如期偿还。

  三、创新生产经营方式

  辛口镇第六埠村在农业发展的同时,因势利导发展“市民小菜园”,使农户由传统的单一蔬菜生产者,变成城市小菜园服务者;城市居民由农产品购买者,变成城市小菜园的主人,截止目前到第六埠村租赁城市小菜园的家庭达到800多户,租赁面积达到320多亩。农户和城市居民身份的转换,促使农业功能得到拓展,以第三产业为标志的服务业已融入农业发展之中。

  四、示范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过程看,制约示范区发展建设的主要因素和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创新经营机制思路不够宽,需要在招商引智、能人治园、创新发展上实现突破;资源配置优化程度不够高,需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集中整合,发掘资源优势,群策群力,进一步创新示范园管理工作;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科技实力还不够强,需示范区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力度,把目前国内或国际上高新科技和优良品种,在示范区内引进、示范、推广,把科研成果尽快转化成为新的生产力。

  五、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一)建议农业部制定相关政策,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示范区)设立的银政合作平台建设注入专项支持资金(可按年度分期支持)。

  (二)建议农业部每年结合国家宏观战略制定相关项目指南,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农业重大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三)建议农业部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的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项目纳入今后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并给予政策性引导资金扶持。

  (四)建议农业部与国家金融机构联合制定相关政策,对市场前景好、专家认可度高、投资效益好的农业重大项目,给予一定的贷款授信额度且由省市级财政进行贷款贴息,促成重大项目尽快落地,产生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