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辽宁省庄河市

日期: 2013-02-01 19:47 作者: 辽宁省庄河市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2011年庄河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结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业系统广大干部群众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大力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66.3亿元,同比增长18%;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1849元,同比增长16%。农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建设成效

  (一)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粮食生产连创新高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7.8万吨,粮食生产连续六年超10亿斤,创历史新高。设施农业发展成效显著。目前共建设标准化小区1476个,大区19个,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9.5万亩,年产值达13亿元。今年计划新发展500亩以上设施农业大区20个,有望突破23个。畜牧业标准化进程明显加快。不断提高畜禽标准化养殖水平,加快畜牧业生产发展方式转变,已建成大连市级畜牧养殖小区160个,主要有生猪、肉鸡、蛋鸡、蛋鸭。2007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渔业经济健康发展。大力推进“海上庄河”建设,2011年实现渔业经济产值167亿元。水产品加工产量与产值、渔业经济总产值均列全省县(市)之首。优质水果生产稳步发展。共发展水果面积29.3万亩,建设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果园6.5万亩。水果实现产值10亿元。蓝莓特色产业增速明显,面积达到3.2万亩,年均实现产值2亿元。沟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已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20多个,各具特色的新农庄30多个,其中,大连市级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7个。天一庄园、常青树生态农庄被大连市确定为休闲农业示范点。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2011年全市农产品深加工业产值390亿元,增长2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全市规模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65家,是辽宁省拥有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最多的县(市)。农民专业合作社487家,占大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的三分之一。农业品牌建设卓有成效。已建设77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三品”(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达到176个。共有省级以上名优品牌12个,“庄河大骨鸡”、“庄河滑子蘑”、“庄河山牛蒡”、“庄河牡蛎”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上品堂海参”荣获国家驰名商标。

  (二)农业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造林绿化工作扎实推进。完成造林21.5万亩,植树4580万株。道路绿化长度400公里,植树152万株;生态河绿化长度120公里,植树733万株;水源涵养林5.5万亩,植树1430万株。农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5万亩,治理生态河32条段114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6万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系统21个。农田基本建设再夺省“大禹杯”。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5项,培训农民13.5万人次。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64.1万千瓦,水稻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尽免,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强力启动了“绿色行动计划”,主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三)体制机制创新稳步推进

  进一步完善了支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和监督机制,2011年共发放良种补贴1500万元、粮食综合直补8514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2526万元。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成立庄河市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完善土地纠纷的调处机制,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2011年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3万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和动物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管理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全市共成立“三资”代理办25家、办理委托手续220份、清查资金1.48亿元。2012年将着力健全和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流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水平,推进“三资”电算化和网络化管理。

  二、创新举措

  (一)依托资源禀赋,科学规划布局。为更好地推进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2011年,庄河市委、市政府在庄河全力推进北黄海地区现代化生态型中心城市建设关键时期做出加快绿色经济带发展这一战略部署,出台了《关于加快绿色经济带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照“两区四点十大基地”规划布局,将绿色经济带分为绿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绿色涵养区两大区域,大力发展蓝莓、草莓、树莓、有机蔬菜、食用菌、苹果、干杂果、大骨鸡、林下中药材、苗木花卉等十大产业,推动我市以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及观光休闲农业示范区为载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二)强化政策扶持,引导产业发展。我市始终重视通过政策引导来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一方面积极争取和用足、用好、用活上级的各项扶持政策;另一方面突出地域特色和产业重点,因地制宜,认真研究制定本级扶持政策。2011年先后制定发布了《中共庄河市委庄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绿色经济带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庄河市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设施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对水源地乡镇新建分散日光温室给予扶持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支农惠农项目管理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其中单发展绿色经济带一项每年投入就达到一亿元,显示除了极大地建设决心。各乡镇也根据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制定本地区项目发展的有效政策。市乡两级二级联动的积极举措对我市现代农业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农业招商,借力发展产业。我市重视发挥资源、产业、政策优势,全方位开展农业招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双管齐下,一方面利用各种外事途径对我市的农业优势特色项目进行推介,另一方面在本地积极举办各类招商会和“蓝莓节”、“草莓节”等具有影响力的节庆活动,提升我市现代农业的知名度。与此同时,鼓励各乡镇根据当地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招商引资,积极引进设施农业大区、精品农庄、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优势项目,形成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四)创新工作方法,加快产业发展。在产业区整体打造上,我们坚持农业产业和生态旅游、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加快沟域经济发展,打造了天一庄园、银月湾、御果蓝莓园、常青树等一批休闲观光生态农庄。在产业市场拓展上,我们坚持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相结合,加大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力度,积极推进“三品”认证,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商标注册和行业认证。鼓励支持企业在大连市等省内外城市设立直销店和在大中型超市开设专柜。极大地提升了庄河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在科技服务保障上,完善了市、乡两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每个乡镇都建立了一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实验示范推广基地,做到了技术指导落实到田,科技服务直接入户,打通了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虽然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从分散经营与集中经营这两种经营模式来看,集中经营发展步伐还不大,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二)从传统农业和现代设施农业二者所占比重来看,设施农业总量还不大,发展水平还不高。

  (三)从诸多产业发展和品牌打造来看,一县一业目标还未真正实现,特色品牌还叫得不响,如蓝莓等农业高端产品还没有在全国产生品牌效应。

  (四)从提升农产品经济效益来看,加工和储藏能力还不够,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发展空间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结合我市设施农业、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物流及仓储、农产品精深加工四大产业发展和蓝莓、草莓、板栗及优质大米出口四大基地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议在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条件建设上,比如水利、农机、科技服务、绿化、综合开发等向县(市)多考虑一些。

  (二)建议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扶持上,多给予一些优惠,促进有效资金向农业投放。

  (三)建议落实和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农业信贷资金投放力度,扩大抵押物范围,缓解农业企业融资难题。

  (四)建议在土地审批和土地指标上给予示范区优惠政策,缓解项目用地难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全力打造全省蓝莓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县(市)。我市拥有适合蓝莓栽植的耕地20万亩以上,是最适合蓝莓生产的优势区域,发展潜力巨大。今年,市委、市政府将蓝莓产业确定为我市一县一业重要发展方向,举全市之力实现蓝莓产业倍增发展。预计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链条,届时将开发出一批具有高营养价值、高竞争力的产品,单品种产值将超百亿元。

  (二)精心构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区域特色产业格局。充分依托农业资源丰富优势,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合作组织,不断加速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和应用,使我市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化新格局。突出发展蓝莓、草莓、优质大米、滑子蘑、肉鸡、水产等优势产业,把打造品牌贯穿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生产发展的全过程,推动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2012年使我市“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70-80个。

  (三)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一是充分利用大连市政府将庄河确定为蓝莓生产的重要基地,并给予庄河累计加权政策的发展机遇,在大营镇、桂云花乡、仙人洞镇、塔岭镇打造4个万亩蓝莓基地。二是启动光明山草莓专业市场建设,充分发挥草莓育苗中心科技支撑作用,在光明山镇、长岭镇打造2个万亩草莓基地。三是加快落实大连市1号“菜篮子”工程,突出发展设施蔬菜、露天蔬菜、反季蔬菜,把大郑镇打造成万亩蔬菜基地。四是全力推进水稻生产、加工、销售项目建设,以订单为依托,把栗子房、鞍子山、青堆等乡镇打造成10万亩优质大米出口基地。五是通过龙头企业产业化带动,把塔岭镇打造成百万帘食用菌基地。

  (四)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要以市场为导向,产地为基础,着力在蔬菜、水果、食用菌、畜牧、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中择优扶持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做好大连仁禾集团生姜深加工、上品堂工业园海珍品精深加工、大连富谷河豚产业链三个10亿元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农产品产区集聚,形成集群优势。通过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做大做强,带动农业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庄河市农村经济发展局

  二〇一二年六月三日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示范区名称: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2011年 备注
1.基本情况 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 4085 3817  
耕地面积 万亩 185 168  
水域面积 万亩 440 440 海域面积
总人口 万人 90.5 84.3  
农业人口 万人 66.8 61  
农业劳动力 万人 16.2 14.4  
农户总数 万户 18 18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500.7 622.7  
农业总产值 亿元 150.4 166.3  
财政总收入 亿元 32.2 38.2  
财政支农总投入 亿元 2.5 3  
农民人均纯收入 10210 11849  
2.农业产出情况 粮食总产量 亿斤 11.3 11.4 主导产业
粮食总产值 亿元 9.4 14.1  
棉花总产量 万吨 - - 非主导产业
棉花总产值 亿元 - -  
油料总产量 万吨 0.3 0.2 非主导产业
油料总产值 亿元 0.2 0.2  
糖料总产量 万吨 - - 非主导产业
糖料总产值 亿元 - -  
生猪总产量 万吨 6.4 6.1 主导产业
生猪总产值 亿元 12.3 13.6  
肉禽总产量 万吨 14 15.6 主导产业
肉禽总产值 亿元 7.6 7.4  
蛋类总产量 万吨 7.6 7.4 非主导产业
蛋类总产值 亿元 5.8 6.1  
奶类总产量 万吨 0.2 0.3 非主导产业
奶类总产值 亿元 0.1 0.1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43.6 48 主导产业
水产品总产值 亿元 73.3 87.4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亿元 310 390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 合格率 % 98.2 98.3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万亩 30 28.5  
设施农业面积 万亩 18 19.5  
农业机械总动力 万千瓦 62 59  
灌溉水利用率 % 50 55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60 62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55 56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万亩 3 3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 员数量 50 58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96 101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15 17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万人 5 5.5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80 80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生猪规模养殖率 % 71 75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蛋类规模养殖率 % 92 95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肉禽规模养殖率 % 100 100 年出栏1000羽及以上
奶牛规模养殖率 % - - 存栏量10头以上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 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万亩 3.4 4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30 35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万亩 8 10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13 18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10 12  
无公害农产品 46 43  
绿色食品 59 64  
有机农产品 41 69  
农产品地理标志 - 2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万亩 40 50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建设总投入 万元 726247 1048896  
本级财政投入 万元 25000 30000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万元 26930 36296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万元 200000 450000  
银行信贷投入 万元 389317 432600  
农民自筹投入 万元 85000 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