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山东省莱西市

日期: 2013-02-01 19:43 作者: 山东省莱西市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青岛莱西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1年度建设工作总结

莱西市农业局

  根据《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计发〔2009〕33号)有关规定,2011年,我市围绕“一园一轴三区”的发展重点,创新工作措施,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建设管理,示范区在主导产业发展、农业设施装备建设、科技水平提高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全市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38亿元,同比增加55.5亿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12048元,同比增加1894元,增长18.7%。

  一、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

  (一)传统种植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粮油生产取得“九连丰”。

  2011年,我市依托国家农业部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整合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补贴、农作物统防统治、农业政策性保险等一系列惠农项目资源,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坚持良种良法配套,进一步提高了粮油作物生产水平。通过一系列惠农项目的实施,我市小麦、玉米、花生单产均实现大幅提高,我市粮食生产取得了连续九年丰产丰收的良好成绩。小麦。平均单产431公斤,在秋冬春连续干旱、冬春持续低温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仍然比上年增加1公斤。玉米。平均单产479公斤,比上年增加18公斤,增长4%。花生。单产324公斤,比上年增加11公斤,增长3.5%。

  (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2011年,我市编制印发了全市规模化种植规划,在全市规划建设店埠高效蔬菜、马连庄甜瓜、姜山夏格庄高产粮油3个规模种植区,规划打造店埠后水口冬暖棚示范区、松旺庄设施蔬菜标准园、董家山后韭菜示范区等10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另外按照青岛市农委的统一部署,起草编制了大沽河高效农业聚集带规划。2个规划的编制实施,为今后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1、设施高效蔬菜发展不断加快。2011年,我市规划建设了一大批高标准设施蔬菜示范小区。共规划建设日光温室设施蔬菜示范小区17个,钢架设施蔬菜示范小区13个,完成新建冬暖大棚(折合标准棚)950个,带动全市新增设施栽培面积3000亩。全市蔬菜种植面积25.85万亩,总产达到106万吨。

  2、果园更新换代步伐不断加快。2011年,我市完成标准化果园建设7500亩,新发展苹果新模式栽培示范园600亩。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220亩的现代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年可出圃优良矮化苹果新品种苗木100万株以上,基本满足青岛市新模式苹果园建设所需,开创了我市果园更新换代的新时代。2011年,全市果园面积11.85万亩,总产达到21.8万吨。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我市成功创建为国家出口花生标准化示范县、国家苹果标准化示范县和国家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2011年,全市新培育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6处、3000亩,总数达到51处、46.9万亩。新增7个无公害认证农产品、5个无公害基地认证、1个绿色食品A级认证、2个国家地理标志登记。50批次800多个样品抽检的样品农残合格率为100%。查处农资违法案件461起,受理群众投诉案件43起,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0余万元。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1、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迅速。全市共发展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569家,规模以上企业157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重点龙头企业6家,青岛市级龙头企业11家,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255.4亿元。依托龙头带动,探索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基地”等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农产品产、加、销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培育形成了蔬菜加工、果品加工、花生加工、乳品加工、肉鸡加工、肉猪加工六大产业链条。

  2、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规范发展。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村改革的一大亮点,为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111家。

  (五)现代农业装备基础不断完善。2011年,全市农业机械化、设施化和信息化等基础装备不断完善。农业生产主要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农机总动力125.30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0%;农用拖拉机41085台,比上年增长3.1%,粮油作物基本达到耕作、播种、管理及收获全程机械化,是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97211吨。农业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农村经济信息网、市广播电视台及15个镇广播电视站及时传递、发布、交流各种农业信息,实现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

  (六)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成效显著。2011年,我市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实施,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5期,电视讲座18期,开展现场指导256场次,无偿发放农业科技图书800余册,科技明白纸1.2万份,培训农村劳动力1.6万人次。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了切实加强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工作,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协调示范区建设规划实施中的领导、组织和决策;各职能单位也建设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各自部门的建设规划实施的领导、组织和决策,并做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定了严密的工作计划,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

  (二)重点突出,规划引领。我市聘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九鼎辉煌旅游发展研究院完成了总体发展规划,规划分为产业聚集区(核心区)、农业技术推广聚集区(服务区)和生态展示区(示范区),将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与休闲观光、农村能源建设、技术服务等有机结合,建立完善的生态产业链体系,运用多种生态技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三)加快建设农业科技载体和创新平台。加强与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农科院、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等农业科研院校对接,充分利用其在农业技术研发、项目引进等方面的优势,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加强农业技术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示范区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知识产权本地化,成为我市现代农业新品研发的实验地、科研区、展示台。

  (四)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一是全面落实上级有关扶持政策,进一步提高示范区农民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市财政投入力度。2011年8月,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全市规模化种植养殖规划》,市财政设立1000万元财政奖补资金和1000万元农民创业基金,以冬暖棚示范小区建设为重点,对新建农业示范园区给予补贴。三是整合项目资金给予扶持。通过实施标准园建设、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重点扶持现代农业示范区进行配套完善基础设施。

  (五)搞好服务,确保示范区建设顺利进行。一是加强技术指导服务。专门组织成立了农、林、水、牧、农机五个专业技术服务队,并常年聘请了青岛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作为技术顾问,负责全市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等的推广应用,驻乡入村开展技术服务和科技培训。二是走出去学习提高。前后40余次组织乡镇干部和群众,到武汉、江西、寿光、青州等地参观学习。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我市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提升示范区管理体制、增强科技研发水平、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示范区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用现代手段管理农业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示范区建设不改变土地所有权、使用权,造成经营管理单位分散,一些经营单位管理力量薄弱,使部分先进设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今后的设施维护更新也存在困难。另外,农业从业人员以外来人员为主,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偏低,不利于接受新技术、新信息,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未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二)示范区科技含量仍然偏低,特别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示范区实施的项目中属农业高新技术项目的比较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更少。在农业机械化方面,除了畜牧生产中机械化生产手段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蔬菜、水果生产中的耕作环节机械化水平比较低,整地、修剪、收获环节的农业机械还很缺乏。

  (三)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示范区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整体水平不够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针对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条建议建议:一是上级财政加大对示范区的投入力度,并从政策上扶持示范区的发展,为示范区现代农业招商引资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加大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突出示范区建设的产业带动能力建设,力求在农业技术、管理水平上取得突破,形成规模化、高效化的发展格局。

  四、下一步推进建设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工作思路。在规划期内,我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主要围绕“一轴、一核心、三个规模种植区、九处特色小镇、多处示范亮点”。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现代农业业态;加速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进城乡结构一体化进程;积极拓展农业的产业功能,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建成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农业集成创新体系,完成郊区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转变。成为青岛和山东省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区,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先导区,山东半岛现代高效农业和优质农产品重要的供应基地。

  (二)工作打算。

  1、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重点围绕“七大优势产业”,以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市项目为依托,以“百村千户”、“包村联户”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切实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转化应用,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生产生态协调,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水平;鼓励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社会经营实体,参与科技服务,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推广体系。

  2、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基础设施、科技支撑、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主动谋划、包装好一批项目,做到谋划一批、争取一批、实施一批,进一步强化项目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支撑作用。同时积极拓宽招商渠道、创新招商模式,坚持以“农”招商、以“会”招商加快项目落地和续建项目建设,引进1—2个有影响力、有支撑力、有带动力的行业巨头,带动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3、强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一是坚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持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各利益主体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接机制,推动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转变。二是积极组织优质农产品参会参展,利用媒体广告、展销会营销等多种促销手段,提升我市优质农产品档次,进而有效提高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4、积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一是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加强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完善执法制度,加大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日常性监督检查,有效保障农资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二是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试点工作,促进适度规模经营。三是积极探索农村资金互助、涉农企业直接融资、农业产权质押贷款等农村金融改革,拓宽农业融资渠道;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水、农林、农路经营权主体,确保农村集体资产发挥长期效益。

  5、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将其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紧密结合起来,主要领导亲自抓,制定政策措施,明确年度工作责任,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实。要切实增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做好信访稳定、安全生产、农民负担监督等工作,为莱西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七日

  

附件: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示范区名称:莱西市人民政府盖章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2011年

备注

1.基本情况

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

1522

1522

 

耕地面积

万亩

107.26

107.28

 

水域面积

万亩

3.59

3.61

 

总人口

万人

73.55

73.63

 

农业人口

万人

40.79

40.79

 

农业劳动力

万人

36.8

36.8

 

农户总数

万户

20.82

20.82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393.90

472.52

 

农业总产值

亿元

41.15

43.46

 

财政总收入

亿元

22.76

29.61

 

财政支农总投入

亿元

0.92

1.38

 

农民人均纯收入

10154

12048

 

2.农业产出情况

粮食总产量

亿斤

12.75

13.39

粮食总产值

亿元

18.22

20.50

 

蔬菜总产量

万吨

113.97

105.75

蔬菜总产值

亿元

10.62

8.13

 

油料总产量

万吨

8.49

8.87

油料总产值

亿元

4.07

7.80

 

果品总产量

万吨

21.75

21.79

果品总产值

亿元

12.28

15.73

 

生猪总产量

万吨

5.51

5.60

生猪总产值

亿元

8.81

12.59

 

肉禽总产量

万吨

19.07

19.72

肉禽总产值

亿元

14.95

17.50

 

蛋类总产量

万吨

3.69

3.56

蛋类总产值

亿元

2.53

2.90

 

奶类总产量

万吨

24.09

24.48

奶类总产值

亿元

7.29

9.27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1.12

1.13

水产品总产值

亿元

1.13

1.25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亿元

198.4

255.4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99.5

99.5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万亩

64.56

65.06

 

设施农业面积

万亩

49.2

49.5

 

农业机械总动力

万千瓦

121.66

125.31

 

灌溉水利用率

%

85.2

85.3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81.92

86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60

65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万亩

8

10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1793

1804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5

6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13

15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万人

14.7

13.98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2.6

2.8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生猪规模养殖率

%

90

90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蛋类规模养殖率

%

75

75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肉禽规模养殖率

%

100

100

年出栏1000羽以上

奶牛规模养殖率

%

95

95

存栏量10头以上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万亩

3.6

3.6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40

45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万亩

74

74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10

10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6

6

 

无公害农产品

18

23

 

绿色食品

28

29

 

有机农产品

82

82

 

农产品地理标志

6

8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万亩

77.95

79.01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建设总投入

万元

53132

60563

 

本级财政投入

万元

9196

13752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万元

21994

21399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万元

20442

23612

 

银行信贷投入

万元

     

农民自筹投入

万元

1500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