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山东省莱西市
青岛莱西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1年度建设工作总结
莱西市农业局
根据《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计发〔2009〕33号)有关规定,2011年,我市围绕“一园一轴三区”的发展重点,创新工作措施,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建设管理,示范区在主导产业发展、农业设施装备建设、科技水平提高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全市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38亿元,同比增加55.5亿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12048元,同比增加1894元,增长18.7%。
一、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
(一)传统种植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粮油生产取得“九连丰”。
2011年,我市依托国家农业部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整合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补贴、农作物统防统治、农业政策性保险等一系列惠农项目资源,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坚持良种良法配套,进一步提高了粮油作物生产水平。通过一系列惠农项目的实施,我市小麦、玉米、花生单产均实现大幅提高,我市粮食生产取得了连续九年丰产丰收的良好成绩。小麦。平均单产431公斤,在秋冬春连续干旱、冬春持续低温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仍然比上年增加1公斤。玉米。平均单产479公斤,比上年增加18公斤,增长4%。花生。单产324公斤,比上年增加11公斤,增长3.5%。
(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2011年,我市编制印发了全市规模化种植规划,在全市规划建设店埠高效蔬菜、马连庄甜瓜、姜山夏格庄高产粮油3个规模种植区,规划打造店埠后水口冬暖棚示范区、松旺庄设施蔬菜标准园、董家山后韭菜示范区等10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另外按照青岛市农委的统一部署,起草编制了大沽河高效农业聚集带规划。2个规划的编制实施,为今后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1、设施高效蔬菜发展不断加快。2011年,我市规划建设了一大批高标准设施蔬菜示范小区。共规划建设日光温室设施蔬菜示范小区17个,钢架设施蔬菜示范小区13个,完成新建冬暖大棚(折合标准棚)950个,带动全市新增设施栽培面积3000亩。全市蔬菜种植面积25.85万亩,总产达到106万吨。
2、果园更新换代步伐不断加快。2011年,我市完成标准化果园建设7500亩,新发展苹果新模式栽培示范园600亩。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220亩的现代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年可出圃优良矮化苹果新品种苗木100万株以上,基本满足青岛市新模式苹果园建设所需,开创了我市果园更新换代的新时代。2011年,全市果园面积11.85万亩,总产达到21.8万吨。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我市成功创建为国家出口花生标准化示范县、国家苹果标准化示范县和国家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2011年,全市新培育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6处、3000亩,总数达到51处、46.9万亩。新增7个无公害认证农产品、5个无公害基地认证、1个绿色食品A级认证、2个国家地理标志登记。50批次800多个样品抽检的样品农残合格率为100%。查处农资违法案件461起,受理群众投诉案件43起,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0余万元。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1、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迅速。全市共发展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569家,规模以上企业157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重点龙头企业6家,青岛市级龙头企业11家,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255.4亿元。依托龙头带动,探索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基地”等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农产品产、加、销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培育形成了蔬菜加工、果品加工、花生加工、乳品加工、肉鸡加工、肉猪加工六大产业链条。
2、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规范发展。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村改革的一大亮点,为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111家。
(五)现代农业装备基础不断完善。2011年,全市农业机械化、设施化和信息化等基础装备不断完善。农业生产主要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农机总动力125.30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0%;农用拖拉机41085台,比上年增长3.1%,粮油作物基本达到耕作、播种、管理及收获全程机械化,是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97211吨。农业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农村经济信息网、市广播电视台及15个镇广播电视站及时传递、发布、交流各种农业信息,实现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
(六)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成效显著。2011年,我市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实施,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5期,电视讲座18期,开展现场指导256场次,无偿发放农业科技图书800余册,科技明白纸1.2万份,培训农村劳动力1.6万人次。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了切实加强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工作,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协调示范区建设规划实施中的领导、组织和决策;各职能单位也建设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各自部门的建设规划实施的领导、组织和决策,并做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定了严密的工作计划,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
(二)重点突出,规划引领。我市聘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九鼎辉煌旅游发展研究院完成了总体发展规划,规划分为产业聚集区(核心区)、农业技术推广聚集区(服务区)和生态展示区(示范区),将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与休闲观光、农村能源建设、技术服务等有机结合,建立完善的生态产业链体系,运用多种生态技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三)加快建设农业科技载体和创新平台。加强与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农科院、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等农业科研院校对接,充分利用其在农业技术研发、项目引进等方面的优势,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加强农业技术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示范区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知识产权本地化,成为我市现代农业新品研发的实验地、科研区、展示台。
(四)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一是全面落实上级有关扶持政策,进一步提高示范区农民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市财政投入力度。2011年8月,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全市规模化种植养殖规划》,市财政设立1000万元财政奖补资金和1000万元农民创业基金,以冬暖棚示范小区建设为重点,对新建农业示范园区给予补贴。三是整合项目资金给予扶持。通过实施标准园建设、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重点扶持现代农业示范区进行配套完善基础设施。
(五)搞好服务,确保示范区建设顺利进行。一是加强技术指导服务。专门组织成立了农、林、水、牧、农机五个专业技术服务队,并常年聘请了青岛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作为技术顾问,负责全市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等的推广应用,驻乡入村开展技术服务和科技培训。二是走出去学习提高。前后40余次组织乡镇干部和群众,到武汉、江西、寿光、青州等地参观学习。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我市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提升示范区管理体制、增强科技研发水平、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示范区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用现代手段管理农业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示范区建设不改变土地所有权、使用权,造成经营管理单位分散,一些经营单位管理力量薄弱,使部分先进设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今后的设施维护更新也存在困难。另外,农业从业人员以外来人员为主,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偏低,不利于接受新技术、新信息,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未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二)示范区科技含量仍然偏低,特别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示范区实施的项目中属农业高新技术项目的比较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更少。在农业机械化方面,除了畜牧生产中机械化生产手段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蔬菜、水果生产中的耕作环节机械化水平比较低,整地、修剪、收获环节的农业机械还很缺乏。
(三)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示范区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整体水平不够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针对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条建议建议:一是上级财政加大对示范区的投入力度,并从政策上扶持示范区的发展,为示范区现代农业招商引资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加大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突出示范区建设的产业带动能力建设,力求在农业技术、管理水平上取得突破,形成规模化、高效化的发展格局。
四、下一步推进建设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工作思路。在规划期内,我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主要围绕“一轴、一核心、三个规模种植区、九处特色小镇、多处示范亮点”。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现代农业业态;加速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进城乡结构一体化进程;积极拓展农业的产业功能,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建成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农业集成创新体系,完成郊区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转变。成为青岛和山东省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区,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先导区,山东半岛现代高效农业和优质农产品重要的供应基地。
(二)工作打算。
1、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重点围绕“七大优势产业”,以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市项目为依托,以“百村千户”、“包村联户”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切实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转化应用,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生产生态协调,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水平;鼓励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社会经营实体,参与科技服务,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推广体系。
2、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基础设施、科技支撑、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主动谋划、包装好一批项目,做到谋划一批、争取一批、实施一批,进一步强化项目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支撑作用。同时积极拓宽招商渠道、创新招商模式,坚持以“农”招商、以“会”招商加快项目落地和续建项目建设,引进1—2个有影响力、有支撑力、有带动力的行业巨头,带动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3、强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一是坚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持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各利益主体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接机制,推动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转变。二是积极组织优质农产品参会参展,利用媒体广告、展销会营销等多种促销手段,提升我市优质农产品档次,进而有效提高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4、积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一是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加强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完善执法制度,加大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日常性监督检查,有效保障农资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二是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试点工作,促进适度规模经营。三是积极探索农村资金互助、涉农企业直接融资、农业产权质押贷款等农村金融改革,拓宽农业融资渠道;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水、农林、农路经营权主体,确保农村集体资产发挥长期效益。
5、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将其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紧密结合起来,主要领导亲自抓,制定政策措施,明确年度工作责任,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实。要切实增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做好信访稳定、安全生产、农民负担监督等工作,为莱西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七日
附件: |
|||||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
|||||
示范区名称:莱西市人民政府盖章 |
|||||
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0年 |
2011年 |
备注 |
1.基本情况 |
国土面积 |
平方公里 |
1522 |
1522 |
|
耕地面积 |
万亩 |
107.26 |
107.28 |
||
水域面积 |
万亩 |
3.59 |
3.61 |
||
总人口 |
万人 |
73.55 |
73.63 |
||
农业人口 |
万人 |
40.79 |
40.79 |
||
农业劳动力 |
万人 |
36.8 |
36.8 |
||
农户总数 |
万户 |
20.82 |
20.82 |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393.90 |
472.52 |
||
农业总产值 |
亿元 |
41.15 |
43.46 |
||
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22.76 |
29.61 |
||
财政支农总投入 |
亿元 |
0.92 |
1.38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10154 |
12048 |
||
2.农业产出情况 |
粮食总产量 |
亿斤 |
12.75 |
13.39 |
是 |
粮食总产值 |
亿元 |
18.22 |
20.50 |
||
蔬菜总产量 |
万吨 |
113.97 |
105.75 |
是 |
|
蔬菜总产值 |
亿元 |
10.62 |
8.13 |
||
油料总产量 |
万吨 |
8.49 |
8.87 |
是 |
|
油料总产值 |
亿元 |
4.07 |
7.80 |
||
果品总产量 |
万吨 |
21.75 |
21.79 |
是 |
|
果品总产值 |
亿元 |
12.28 |
15.73 |
||
生猪总产量 |
万吨 |
5.51 |
5.60 |
是 |
|
生猪总产值 |
亿元 |
8.81 |
12.59 |
||
肉禽总产量 |
万吨 |
19.07 |
19.72 |
是 |
|
肉禽总产值 |
亿元 |
14.95 |
17.50 |
||
蛋类总产量 |
万吨 |
3.69 |
3.56 |
是 |
|
蛋类总产值 |
亿元 |
2.53 |
2.90 |
||
奶类总产量 |
万吨 |
24.09 |
24.48 |
是 |
|
奶类总产值 |
亿元 |
7.29 |
9.27 |
||
水产品总产量 |
万吨 |
1.12 |
1.13 |
否 |
|
水产品总产值 |
亿元 |
1.13 |
1.25 |
||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198.4 |
255.4 |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 |
99.5 |
99.5 |
||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
万亩 |
64.56 |
65.06 |
|
设施农业面积 |
万亩 |
49.2 |
49.5 |
||
农业机械总动力 |
万千瓦 |
121.66 |
125.31 |
||
灌溉水利用率 |
% |
85.2 |
85.3 |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 |
81.92 |
86 |
||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 |
60 |
65 |
|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
万亩 |
8 |
10 |
||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
人 |
1793 |
1804 |
||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
个 |
5 |
6 |
||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
个 |
13 |
15 |
||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
万人 |
14.7 |
13.98 |
||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 |
2.6 |
2.8 |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
生猪规模养殖率 |
% |
90 |
90 |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
|
蛋类规模养殖率 |
% |
75 |
75 |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
|
肉禽规模养殖率 |
% |
100 |
100 |
年出栏1000羽以上 |
|
奶牛规模养殖率 |
% |
95 |
95 |
存栏量10头以上 |
|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
万亩 |
3.6 |
3.6 |
||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 |
40 |
45 |
||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
万亩 |
74 |
74 |
||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
个 |
10 |
10 |
||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
个 |
6 |
6 |
||
无公害农产品 |
个 |
18 |
23 |
||
绿色食品 |
个 |
28 |
29 |
||
有机农产品 |
个 |
82 |
82 |
||
农产品地理标志 |
个 |
6 |
8 |
||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
万亩 |
77.95 |
79.01 |
||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
建设总投入 |
万元 |
53132 |
60563 |
|
本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9196 |
13752 |
||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21994 |
21399 |
||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
万元 |
20442 |
23612 |
||
银行信贷投入 |
万元 |
||||
农民自筹投入 |
万元 |
1500 |
1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