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山东省平度市
平度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1年度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以来,平度市严格按照《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计发【2009】33号)要求,把打造沿海典范、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目标,围绕粮油菜果四大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的“四化”战略,不断完善农业服务、农产品市场流通和农业基础设施保障“三大”体系建设,着力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整体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我市2011年度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设成效
(一)粮油菜果四大主导产业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去年,安排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20个,全面落实浇灌封冻水等关键抗旱技术措施,辐射推广高产创建经验,在大旱之年,实现了夏粮生产“九连增”,全市粮食总播种面积321.6万亩,总产突破30亿斤大关,达到31.5亿斤,总产跃居山东省第一,创历史最高水平。投资1240万元,规划建设了优质花生良种繁育基地4万亩,发放补贴资金560万元,全市花生单产达到332公斤,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新发展设施农业2.25万亩,总面积达到23万亩,200亩以上规模设施小区达到5个,带动全市蔬菜总产值达到40亿元。投资600多万元,新建标准果园6个,5000余亩,带动周边5万亩果品增产15%。蔬菜、果品产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带动了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大泽山葡萄观光园被确定为示范点。全市已建成马家沟芹菜产业园(AAA级景区)、大泽山五龙埠和天池岭葡萄观光园等较大乡村旅游观光景区3处,建有科技示范园、农家园、采摘园等特色旅游景点20余处。
(二)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制定和发布地方农业生产标准5项,全市达到60项,主要农产品生产全部实现有标可依。投资105万元,规范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9处,总数达到65处,面积13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2个,总数达到109个。市农产品质量综合检测站具备省级计量认证资格,全年检测农产品样品2万个以上,确保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企业、合作社和市场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有农产品加工企业680余家,规模以上110多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3个,青岛市级8个,从业人员8万多人,年销售收入130多亿元,加工转化率50%以上,带动农户20多万户。全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84家,其中农业部示范社18家,省级示范社3家,青岛市示范社50家,带动农户10万余户,年销售农副产品200多万吨,为农增收近亿元。培育建成南村蔬菜、何家店花生、仁禾生姜、明村西瓜等规模较大的专业批发市场11处,年交易量250多万吨,年交易额40多亿元。其中南村蔬菜市场、仁禾生姜市场成为农业部定点市场,何家店花生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花生交易集散地。
(四)品牌农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市注册农产品商标150个,拥有青岛市以上著名商标11个,青岛市以上名牌农产品18个,其中马家沟芹菜、喜燕牌花生油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大泽山葡萄被认定为山东省名牌农产品,顺科鸡蛋、琴豪牛肉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全市拥有马家沟芹菜、大泽山葡萄、平度大花生、蟠桃大姜、平度牛肉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4个,数量和保护面积位居全国县级市首位。
(五)农业科技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年内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0多项,安排试验示范100余批(次)。积极开展“科技人员联系种植大户”活动,指导联户对象800余次,帮助解决生产管理中的问题80多个,增加经济效益6000余万元。举办大型培训班14期,举办专题讲座110余次,培训农民4.2万人次。
(六)农业设施装备建设进一步夯实。去年,共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改造中低产田3.75万亩。按照青岛市实施“四百工程”(百万亩高产粮田,百万亩优质蔬菜,百万亩优质果茶和百万亩花生)实施要求,已连续投入资金1.2亿元,建成高产优质高效粮食和蔬菜示范区64万亩。截止目前,全市累计改造中低产田55万亩,农业有效灌溉率达71.3%,农业机械化程度达86%,通油路村庄达100%,实现农村“五化”工程全覆盖。
二、创新举措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为示范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自2010年8月份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青岛市和我市两级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工作。首先,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建设规划。去年3月底,编制完成了《平度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1—2015年)》,青岛市组织国家、省有关专家对规划进行了论证评审。5月份,我们按照评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最终形成了一个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可操作性比较强的建设规划。其次,强化了示范区建设的组织管理。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做好示范区的规划、指导、协调和项目资金的整合、使用工作。第三,加强了示范区建设的财政支持。我们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去年,平度市政府投入现代农业的资金达3亿多元,其中列出专项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资金达到5000万元。
(二)实施“四化”战略,落实重点项目,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四大产业的区域化布局。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形成了平西南优质粮油、平东优质出口蔬菜、平北生态果品“三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产品生产板块,以优势产业布局的区域化推动示范区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二是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以提高农产品的内在品质为核心,以“三品一标”为抓手,积极推进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农业质量标准、产品质量认证、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三大体系建设,扩大“三品一标”基地建设规模,整体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三是纵深推进产业化经营。围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了一批带动力强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发展了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的“四化”合作社100余家。四是深入开展农业品牌化运作。把先走高端再开辟中低端作为推进农业品牌化的根本路径,高水平举办春季云山大樱桃节、夏季明村西瓜节、秋季大泽山葡萄节、冬季马家沟芹菜文化节、牛业发展大会、花生博览交易会、旧店苹果展交会、仁禾生姜交易会“四节四会”,赋予了农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了平度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健全完善“三大”保障体系,确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健康发展。一是健全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在加强传统技术推广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推广载体,创立了平度农业门户网站—江北(平度)农业信息网,出刊了农业技术普及推广类刊物《平度农业》,公开发布政策、技术、购销等各类信息。同时,积极开展科技联户、科技赶大集等服务活动,并利用职教中心、农业广播学校、远程教育等培训手段,对全市农民进行了广覆盖的教育培训。二是加强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整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新增千亿斤粮食计划、商品粮基地建设、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改善水、电、路等农业基础设施。三是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高度重视市场流通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重点扶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农民经纪人和运销大户,形成了经纪服务的整体合力。积极推行“农超对接”,沃尔玛、家乐福、佳世客等大型超市相继将我市农产品纳入销售网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去年以来,虽然我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从我市实际情况看,还有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市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虽然不断加大,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但是从总体情况看,农业基础设施还存在一些问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亟待提高。就我市实际来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不够,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存在差距。三是农业科技推广依然存在薄弱环节。虽然我市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方式,但基层推广体系不健全,特别是镇村级技术服务力量薄弱,科技成果转化慢,现代农业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平度正在全力创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模式,亟需国家层面的资源扶持。建议尽快制定出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扶持政策,进一步整合农业、水利、科技、发改等方面的政策、资金、技术、项目等资源予以集约投入、优先扶持。
四、下步推进示范区建设的思路打算
下步,我们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主要工作思路是:坚持以高端农业引领传统农业发展,以建设特色鲜明、沿海典范、全国一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按照“巩固提升传统粮油,重点突破园艺果菜”的发展思路,以青岛市提出的设施农业、规模农业、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出口“四大”基地建设为要求,以“双百双千”工程为依托,实行点线面结合,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努力建成一批能够彰显平度特色,具有典范水平的闪光点、产业带,形成区中有园,点线结合,面上普遍提高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中国品牌农谷,争当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一是以推进农业主导产业升级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夯实现代农业产业基础。实施百万亩花生示范区和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等建设项目,重点沿田新路、躬崔路打造60万亩高产优质粮油产业带。借助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高标准建设一批蔬菜标准园,打造沿三城路30万亩优质蔬菜产业带。以标准果园建设为带动,突出发展葡萄、甜樱桃、苹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在平北山区建设40万亩生态果品示范区。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二是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重点,加快农业生产标准化向精致化跨越,全力打造中国品牌农谷。进一步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抓好“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争创全国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全力办好“四节四会”,积极争创省、国家级名牌农产品,加快推进中国品牌农谷建设。三是以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重点,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围绕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快推进波尼亚食品等农字号项目落地,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强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升级改造南村蔬菜、何家店花生等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四是以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手段为重点,加强现代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持续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健全基层科技服务体系,有效整合合作社、企业、院校、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力量,积极发展多元化农技推广模式。开展农产品深度加工、保鲜储运、生物技术等科技攻关,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农业集约生产、科学生产。
二○一二年六月十六日
附件: |
||||||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
||||||
示范区名称:平度市人民政府 |
||||||
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0年 |
2011年 |
备注 |
|
1.基本情况 |
国土面积 |
平方公里 |
3166.5 |
3166.5 |
||
耕地面积 |
万亩 |
244.9 |
244.6 |
|||
水域面积 |
万亩 |
7 |
7 |
|||
总人口 |
万人 |
137.4 |
137.6 |
|||
农业人口 |
万人 |
121.4 |
122.5 |
|||
农业劳动力 |
万人 |
76.4 |
77.4 |
|||
农户总数 |
万户 |
37.4 |
37.5 |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524.2 |
624.1 |
|||
农业总产值 |
亿元 |
79.7 |
84.1 |
|||
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30.5 |
38.4 |
|||
财政支农总投入 |
亿元 |
5.7 |
6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10133 |
12022 |
|||
2.农业产出情况 |
粮食总产量 |
亿斤 |
149.7 |
158 |
||
粮食总产值 |
亿元 |
28.4 |
32.9 |
是 |
||
棉花总产量 |
万吨 |
0.4 |
0.4 |
|||
棉花总产值 |
亿元 |
0.8 |
0.8 |
|||
油料总产量 |
万吨 |
14.9 |
14.3 |
是 |
||
油料总产值 |
亿元 |
7.1 |
7 |
|||
糖料总产量 |
万吨 |
0 |
0 |
|||
糖料总产值 |
亿元 |
0 |
0 |
|||
生猪总产量 |
万吨 |
6.8 |
7.7 |
|||
生猪总产值 |
亿元 |
13.5 |
19.4 |
|||
肉禽总产量 |
万吨 |
9.9 |
10.2 |
|||
肉禽总产值 |
亿元 |
15.4 |
14.8 |
|||
蛋类总产量 |
万吨 |
3.7 |
3.6 |
|||
蛋类总产值 |
亿元 |
2.8 |
4.7 |
|||
奶类总产量 |
万吨 |
2.3 |
2.4 |
|||
奶类总产值 |
亿元 |
0.6 |
0.5 |
|||
水产品总产量 |
万吨 |
1.1 |
1.1 |
|||
水产品总产值 |
亿元 |
1.3 |
1.4 |
|||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120.51 |
122.1 |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 |
99.73 |
99.8 |
|||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
万亩 |
151.8 |
152 |
||
设施农业面积 |
万亩 |
22 |
23 |
|||
农业机械总动力 |
万千瓦 |
300.2 |
309.7 |
|||
灌溉水利用率 |
% |
56 |
71.3 |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 |
81 |
82 |
|||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 |
60 |
65 |
||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
万亩 |
8 |
20 |
|||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
人 |
3 |
3 |
|||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
个 |
13 |
15 |
|||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
个 |
50 |
52 |
|||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
万人 |
13.8 |
13.9 |
|||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 |
2.66 |
3.02 |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
|
生猪规模养殖率 |
% |
82 |
85 |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
||
蛋类规模养殖率 |
% |
100 |
100 |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
||
肉禽规模养殖率 |
% |
100 |
100 |
年出栏1000羽以上 |
||
奶牛规模养殖率 |
% |
78 |
80 |
存栏量10头以上 |
||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
万亩 |
0.3 |
1 |
|||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 |
4.4 |
4.6 |
|||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
万亩 |
160 |
160 |
|||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
个 |
4 |
4 |
|||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
个 |
14 |
14 |
|||
无公害农产品 |
个 |
68 |
74 |
|||
绿色食品 |
个 |
28 |
30 |
|||
有机农产品 |
个 |
9 |
9 |
|||
农产品地理标志 |
个 |
13 |
13 |
|||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
万亩 |
25 |
27 |
|||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
建设总投入 |
万元 |
45371 |
48236 |
||
本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7000 |
8200 |
|||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30494. |
31400 |
|||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
万元 |
6877 |
6978 |
|||
银行信贷投入 |
万元 |
|||||
农民自筹投入 |
万元 |
1000 |
1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