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新疆沙湾县
新疆沙湾县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建设工作总结及建设情况表
一、2011年现代农业建设成效
2011年沙湾县以现代农业“四大能力”和“八化”建设为重点,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要抓手,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科技支撑、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能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等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绩,实现农业增加值30.8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3195元。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了新进展。一是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1年,全县完成作物总播面积160.6万亩(其中复播5万亩),其中小麦20.58万亩、玉米12.35万亩、棉花95.5万亩、蔬菜7万亩、辣椒5.33万亩。二是设施农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积极探索合作社统一建棚、种植户所有、投资分期偿还和实行股份化经营等多元化投资建设管理新模式,兑付奖补资金78万余元,年内动工新建设施农业大棚242座。三是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年内共种植酱用番茄4.63万亩、辣椒5.33万亩,新增经济林果5030亩。四是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明显加快。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博尔通古乡加尔肯加尕、青山村100户牧民定居工程建设,配套完善哈拉干德定居点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资金4099万元。以推进“千百十”工程为抓手,兑付奖补资金155万元,鼓励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场)25个,新建管道式挤奶厅8座。全年共完成畜牧业总产值11.3亿元,同比增长8.7%。
(二)农业科技推广取得新成效。“以六统一”为抓手,集成推广“三模一技”、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依托科研院所、兵团生产技术优势,组织外出观摩、召开现场会等方式,提升农业标准化、组织化和集约化生产水平。全县完成棉花机采种植面积51.36万亩,外聘专业技术人员105名,机采番茄面积1.02万亩,机采辣椒1.6万亩;完成土地流转25万亩,新增节水滴灌16.29万亩。建成农作物标准化生产基地60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100%。落实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400万元,新购各类农机具4454台(架),其中购置机采棉播种机械629架、采棉机73台,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88%。成立采棉机合作社2个,设立采棉机售后维修服务站5个,新建和技改机采棉加工企业11家,完工并投入生产的达8家,企业收购机采棉1.37万吨。
(三)现代农业发展迈出新步伐。一是配套完善现代农业示范区路、林、渠等基础设施,落实农技人员跟踪服务责任机制,推广集成六统一模式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示范区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2011年,县财政累计发放补助资金500万元,建成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区10个。二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合作社积极开展名、优、特、新农产品品牌申报创建。2011年全县完成“红良园”牌枸杞、瑞隆公司“天宝牌”醇香菜籽油、葵花油、红花油和“天鹰”牌冷榨花生油5个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积极组织相关单位、企业和协会参加北京、上海、广州、东哈州四大农展会,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区内外销售市场,四大展会参展农产品达70多个系列、120余种,签订农产品销售意向合同达4.35亿元。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67家,其中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已初步形成粮油、棉纺、番茄、蔬菜、乳业加工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2011年,全县新成立合作社53家,确定自治区级示范社建设项目6个,注册资金达1.96亿元,带动农户2.2万户。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订单农业覆盖率达95%以上。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全面实施。落实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健全完善会商制度,加强农产品入市验证、检测和标识标志管理,着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责任追究体系,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为龙头、县级检测人员为骨干、各基地和市场监测点为补充的“两级、三层”检验检测网络,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执法检查。2011年,投入资金300万元,新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配套检验检测仪器97台套。全年共对农贸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等环节农产品进行定性检测1339样次,检测合格率达98%,分别接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抽测54个样次、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抽测600余样次,抽检合格率均在92%以上。
二、创新举措
一是沙湾县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率先在全疆范围内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研究制订科学的现代农业指标体系,同时提出“农业不是弱势产业,关键要看谁来经营和管理”的发展理念,坚持全县农业“一盘棋”的思路,全县农口干部敢于担当,争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六个模范”,这些为县域农业发展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形成了合力,并取得了一定突破。
二是立足大农业,积极参与“四大农产品展销会”,加大标准化基地、品牌建设和现代畜牧业、设施农业发展力度,使得大农业结构不断得以优化,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的持续增长势头已经显现。
三是积极盘活土地、劳动者、资金、机械等农业生产要素,沙湾县加快土地互换、整合,探索实践土地耕作“六统一”生产方式,尤其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及高标准农田的路、林、渠等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农业防灾减灾体系的进一步健全,使得县域农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四是借助毗邻农业生产科技资源较为丰富的农八师,加快发展兵地融合经济,推广使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使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有了显著提升,节水滴灌、高密度棉花种植和畜禽品种改良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种植养殖效益得到全面提升。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制约沙湾县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症结还在于农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且转变滞后,突出表现在大农业结构过于单一、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水土资源开发过度,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不够等。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更是把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经营方式、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手段和现代物质装备条件武装的农业形式,更是集市场化、科学化、组织化、设施化、机械化、集约化、信息化、社会化等诸多特征为一体的农业发展方式,这些也正是沙湾县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所在,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就必须在以下七个重点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农业生产要素中劳动者素质、土地整合程度、先进农业机械技术的应用推广这三大要素并没有形成科学的组合和应有作用的发挥,必须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总结“六统一”的经验,以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实践平台,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上实现新突破。
(二)对市场的认识、重视、研究不够,县域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水平、农企利益联结双赢机制都有待提高。必须发挥龙头企业和农业农村服务业的作用,努力在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三)基层农技人员严重匮乏,服务生产实践能力不足,农民科技素质不高导致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困难,必须充分发挥三道沟村培训基地和兵团农八师技术优势的作用,培育新型农民,在提高科技支撑服务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四)国有农用地和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的依靠外延简单扩张的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已经造成我县农业发展环境的破坏,必须坚持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合理优化配置水土资源,加大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量质并举的内涵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五)农业经济中种植业尤其是棉花比重过大以致于农牧民收入来源较单一,必须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努力在推进现代畜牧业、酿酒葡萄和设施农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六)农业发展只注重农产品生产,而忽略了与民俗旅游美食等地域特色文化的结合,使得农业的发展功能进入囧局。必须积极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都市农业,充分发挥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作用,在拓宽农业发展空间上实现新突破。
(七)农业农村经济管理机制体制尚不完善,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尚不健全,必须不断提高改善政府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能力,在深化农村改革尤其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上实现新突破。
四、下一步推进思路好打算
以农业部三道沟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高产棉花、畜牧养殖、辣椒番茄、蔬菜林果、优质粮油、设施农业六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现代农业样板区,整体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建立项目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联动机制,鼓励社会优势资源向示范区集中,不断完善示范区路、林、渠等基础设施,提升示范区科技承载能力。进一步明确示范区核心科技和主推技术,加强与区内外农业科研院所协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要健全完善示范农技推广服务考核机制,由分管领导划片区具体负责,通过开展农技人员定点包村、带项目下乡等措施,建立农技指导服务和作物生长档案,引进、集成、运用、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组织管理创新,整体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建设一批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密集应用区和辐射源。年内,重点在大泉乡建立设施林果示范园区;在安集海镇建立现代农业万亩辣椒标准化示范区;在乌兰乌苏镇建立现代农业“一村一品”示范区;分别在金沟河镇、商户地乡、柳毛湾镇、老沙湾镇、四道河子镇建立现代农业机采棉花示范区,在东湾镇建立现代农业制种玉米标准化示范区;在西戈壁镇、牛圈子牧场分别建立现代农业优质小麦、酿酒葡萄示范区;在三道河子林场建立现代农业经济林果示范区;在良种场建立现代农业特色枸杞示范区;分别建立现代农业环大泉乡、乌兰乌苏镇、金沟河镇的生猪、奶牛、肉羊养殖和沙湾大盘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在千泉湖建立现代农业螃蟹养殖示范区。将沙湾县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和现代农民培训基地,在建设现代农业上探索出一条成功的途径与模式。
附表:沙湾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附表: 沙湾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
||||||||||||
示范区名称(示范区县(市、区)政府盖章):新疆沙湾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
||||||||||||
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0年 |
2011年 |
备注 |
|||||||
1.基本情况 |
国土面积 |
平方公里 |
13000 |
13000 |
||||||||
耕地面积 |
万亩 |
150.77 |
155 |
|||||||||
水域面积 |
万亩 |
0.05 |
0.05 |
|||||||||
总人口 |
万人 |
21 |
21 |
|||||||||
农业人口 |
万人 |
14.7 |
15.4 |
|||||||||
农业劳动力 |
万人 |
9.4 |
9.3 |
|||||||||
农户总数 |
万户 |
4.46 |
4.59 |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82 |
92 |
|||||||||
农业总产值 |
亿元 |
36 |
40 |
|||||||||
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3.6 |
5.46 |
|||||||||
财政支农总投入 |
亿元 |
0.8 |
1.5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11255 |
13195 |
|||||||||
2.农业产出情况 |
粮食总产量 |
亿斤 |
4.26 |
3.4 |
是主导产业 |
|||||||
粮食总产值 |
亿元 |
3.8 |
3.4 |
|||||||||
棉花总产量 |
万吨 |
7.6 |
12 |
是主导产业 |
||||||||
棉花总产值 |
亿元 |
7.6 |
9.6 |
|||||||||
油料总产量 |
万吨 |
2.46 |
1.1 |
否 |
||||||||
油料总产值 |
亿元 |
0.66 |
0.36 |
|||||||||
糖料总产量 |
万吨 |
1.8 |
4.7 |
否 |
||||||||
糖料总产值 |
亿元 |
0.045 |
0.14 |
|||||||||
生猪总产量 |
万吨 |
1.2 |
1.5 |
是 |
||||||||
生猪总产值 |
亿元 |
1.34 |
1.84 |
|||||||||
肉禽总产量 |
万吨 |
0.98 |
1 |
是 |
||||||||
肉禽总产值 |
亿元 |
1.14 |
1.5 |
|||||||||
蛋类总产量 |
万吨 |
0.98 |
0.3 |
否 |
||||||||
蛋类总产值 |
亿元 |
0.1 |
0.15 |
|||||||||
奶类总产量 |
万吨 |
7.4 |
7.5 |
是 |
||||||||
奶类总产值 |
亿元 |
1.38 |
2.4 |
|||||||||
水产品总产量 |
万吨 |
0.1 |
0.1 |
否 |
||||||||
水产品总产值 |
亿元 |
0.12 |
0.13 |
|||||||||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13 |
17 |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 |
100 |
100 |
|||||||||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
万亩 |
137.6 |
150 |
||||||||
设施农业面积 |
万亩 |
3.2 |
3.5 |
|||||||||
农业机械总动力 |
万千瓦 |
49.2 |
52 |
|||||||||
灌溉水利用率 |
% |
62.5 |
63.5 |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 |
82 |
85 |
|||||||||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 |
50 |
51 |
||||||||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
万亩 |
70 |
85 |
|||||||||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
人 |
11 |
12 |
|||||||||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
个 |
5 |
6 |
|||||||||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
个 |
10 |
8 |
|||||||||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
万人 |
|||||||||||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 |
43 |
58 |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
|||||||
生猪规模养殖率 |
% |
56 |
60 |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
||||||||
蛋类规模养殖率 |
% |
92 |
96 |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
||||||||
肉禽规模养殖率 |
% |
90 |
95 |
年出栏1000羽以上 |
||||||||
奶牛规模养殖率 |
% |
28 |
30 |
存栏量10头以上 |
||||||||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
万亩 |
|||||||||||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 |
2.46 |
4 |
|||||||||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
万亩 |
80 |
90 |
|||||||||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
个 |
8 |
10 |
|||||||||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
个 |
10 |
10 |
|||||||||
无公害农产品 |
个 |
8 |
8 |
|||||||||
绿色食品 |
个 |
8 |
11 |
|||||||||
有机农产品 |
个 |
0 |
0 |
|||||||||
农产品地理标志 |
个 |
0 |
0 |
|||||||||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
万亩 |
35 |
45 |
|||||||||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
建设总投入 |
万元 |
2080 |
2960 |
||||||||
本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200 |
500 |
|||||||||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
万元 |
|||||||||||
银行信贷投入 |
万元 |
|||||||||||
农民自筹投入 |
万元 |
1880 |
24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