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新疆呼图壁县

日期: 2013-02-01 19:28 作者: 新疆呼图壁县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新疆呼图壁县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及建设情况表

  2010年,呼图壁县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报送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的通知》农办计[2012]66号的文件要求,现就呼图壁县开展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建设成效

  呼图壁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着力在“一个转型、三个构建”上实现新跨越,通过“七狠抓”、实现“七突破”,不断加快“三化”步伐,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97.5亿元,较上年增长16.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45亿元,增长8.4%,占一、二、三产业比重的43.5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亿元,增长50.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5亿元,增长37.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496元,较上年增长1460元,全县70%的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

  2011年,按照农业部《关于征求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现代化进程考核评价办法》进行综合评定,呼图壁县农业现代化程度综合得分74.92分,农业现代化程度处于基本实现阶段,正在积极向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迈进,处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领先水平。

  (一)农产品基地建设日趋完善,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按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做大做强粮食、棉花、番茄、蔬菜、畜产品、特色林果六大基地。一是提升种植业求高效。以优质粮食、棉花、加工番茄、瓜菜、辣椒等特色作物和万亩设施农业七大基地建设为目标,以千元田万元棚和粮棉高产创建为抓手,突出效益抓调整、出精品。全县温室面积累计达2520亩、拱棚9544亩,设施农业共计12064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35%。加快发展贮藏保鲜业,农产品保鲜仓储总库容达12万吨以上,果蔬保鲜交易量达20万吨以上。二是紧抓畜牧业促转型。以创建全国奶业30强基地县为目标,将畜牧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强力推进畜牧业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切实加快规模化基地建设,重点实施了西域春乳业3000头、维维乳业2000头等3个千头牛场建设,大力推广托牛所经营模式,全县建成千头牛场12个、万口猪场5个、百万羽家禽养殖场15个。全县牲畜饲养量达到162.84万头(只),荷斯坦奶牛存栏达到5.5万头,出栏生猪33.06万口、家禽2500.18万羽。三是做大林果业上规模。以打造西北重要的苗木花卉物流集散基地为目标,着力抓好一个“中心”、两个“园区”、一条“绿色长廊”建设。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建设,成为辐射带动全县及周边县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集散地,规划建设的种苗花卉科技园区、五洋万亩苗木基地项目全面实施,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框架全面拉开,全力打造50公里绿色长廊,形成了S201两侧30公里错落有致的景观带。全县苗木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年出圃苗木花卉10000万株,已成为全疆最大的苗木花卉生产供应集散基地。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显著改善。一是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2590家,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186家、个体经营户200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80家、协会124家,辐射带动农牧民2万余户,农牧民纯收入的80%以上来自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二是农产品认证、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全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认定分别达到46.6万亩、7.63万亩、0.85万亩,有13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个农产品获得绿色农产品认证,3个农产品通过有机转换农产品认证。农产品加工企业创建品牌共16件(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件、中国名牌1个、新疆著名商标4件、新疆名牌5个、新疆农业名牌3个,地理标志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8个。三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订单农业面积105万亩,占全县总播面积的90.3%;牛奶订单率达95%以上。四是推广生产资料联营合作社种植面积50万亩,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种植生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三)坚持项目拉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积极争取国家、区、州各方面资金,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共争取中央、区、州农业发展建设资金共计2亿余元,认真落实并及时兑付了粮食直补、农资综补等5项惠农资金共8232.6万元,实施农业建设工程9个、共计项目资金1.11亿元,极大地调动各方面投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积极性。一是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新增高效节水面积12万亩,高效节水覆盖率达到65.2%,荣获自治区水利“天山杯”先进县市综合奖。二是大力实施土地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达1251万元的龙王庙村旱涝保收项目,3.3万亩国家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种牛场5000亩饲草玉米繁育基地建设项目,2438亩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项目,标准化养殖场、动物防疫、良种繁育等一批农业项目顺利实施,有效改善了我县农业基础设施。三是不断提升农机综合化水平。农机总动力30.15万千瓦,增长6%,百亩农机总动力26.8千瓦,综合机械化率85.12%。四是大力开展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大宗作物、畜禽优良品种,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9%,猪禽良种化率100%。五是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农业灾害救灾预案,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追究制,强化免疫疫情监测及疫情处理等技术措施,大力推广设施避灾、技术避灾,减轻了灾害的影响。

  二、创新举措

  (一)加强领导,保障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全面展开。一是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重点目标考核督查内容,定期对各项目进行督查,县四套班子领导调研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及时优化现代农牧业发展政策,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跨越发展。二是建立示范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每月组织各成员单位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工作方案加以解决。三是建立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制度,加强与兵团、种牛场等驻县单位的合作,积极学习现代农牧业发展新思路、新举措,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设施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四是制定《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及强农惠农政策安排意见》,对农、林、牧、渔给予资金扶持,着力打造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四大主导产业链和北疆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二)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积极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实现新突破,实施“三社手拉手”建设工程,信用社和供销社对合作社进行扶持带动。2011年,信用社支持共扶持合作社89家,贷款金额1.58亿元,利率优惠额达240万元。供销社为合作社提供优惠的农资服务和物流储运,并将合作社纳入“千社千品”富农工程。二是大力推广“托牛所”生产经营模式。实行规模化发展、科学化养殖、标准化管理,提升奶牛养殖综合效益,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养殖户“退散进区”,发展现代畜牧业。入托后每头奶牛日产奶量提高3公斤以上,奶价每公斤提高0.5元以上,奶农每入托一头奶牛的年收益达到3000元以上。三是建立完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安排高产攻关专项经费,调动农技人员和农牧民参与粮棉高产创建积极性,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10个。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呼图壁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地表来水的不足和季节性缺水矛盾,制约了农业灌溉,需要国家给予项目支持建设水库和加固水库。

  (二)农产品销售市场体系建设力度不够,需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农业产业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级财政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三)建设现代农业宣传氛围不浓厚,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四、下一步推进思路和打算

  (一)突出抓好畜牧业。一是坚持以打造全国30强奶业基地县为目标,加快完成西域春乳业3000头、维维乳业2000头、西部牧业千头牛场建设,实施西域春乳业日处理300-500吨的奶粉、奶酪生产线和维维乳业日处理100吨鲜奶生产线,大力拓展乳制品外销市场,将“西域春乳制品”作为国家级农业品牌进行重点培育。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大力推行“双托(双向托牛)、双险(奶牛、工人)、双证(免疫证、健康证)、双赢(奶农、托牛所)”的托牛所经营模式,争取3-5年内全部退出散户奶牛养殖。到2015年建成千头牛场15个,标准化养殖小区60个、标准化挤奶厅50个、托牛所50个,高产优质奶牛存栏达到8万头,奶产量达到32万吨。二是加快发展家禽业。结合泰昆集团在我县建立的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家禽养殖小区,通过订单生产、一体化经营等模式,建立健全“产、供、销”体系,完善技术服务网络,突出科技创新,发展无公害和生态养殖基地和小区,建设两条年加工屠宰1万羽肉鸡生产线。2015年,建成家禽养殖小区60个,家禽出栏量达到4000万羽。三是积极做优生猪业。依托天康集团在我县建立10万口规模生猪养殖基地,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模式,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联市场的产业化格局。2015年,建成生猪养殖小区45个,生猪出栏量达到50万口。四是做精做深牛羊育肥业。以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为方向,大规模开展牛羊育肥,以点带面,广泛辐射,发动千家万户搞育肥;积极引进年加工10万吨肉产品知名企业,大力发展肉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2015年,建成年出栏育肥牛25万头,羊75万只,形成年屠宰加工牛羊60万头只的生产能力,把我县建设成全疆重要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和外销基地。

  (二)巩固提升种植业。一是巩固提升棉花产业。抢抓自治区出台的振兴纺织业规划、建设“两城七园一中心”的有利机遇,实施30万亩机采棉和10万亩有机棉示范种植项目,提升优质棉基地生产能力。到2015年,单产皮棉达到150公斤,棉纺能力达到50万锭以上,棉油加工10万吨以上,形成集棉花种植、轧花、短绒、榨油、籽粕、纺织、针织、印染、服饰制作为一体、规模达50亿元的棉花产业集群。二是精深发展红色产业。大力提升红色产业发展水平,推行无公害栽培模式,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争取2-3年内推广普及番茄、辣椒育苗移栽技术,扶持番茄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到2015年,建成年加工500吨辣椒红素的生产能力。三是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切实加快设施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成百亩基地小区10个,千亩连片设施农业小区4个,万亩设施农业基地1个,重点发展食用菌生产、番茄、辣椒育苗生产和蔬菜春提早、秋延晚。到2015年全县设施农业达到2万亩,建成保鲜库50万吨,面向国内外市场的果蔬保鲜交易集散基地。

  (三)做大做强林果业。围绕打造“西北重要的苗木花卉物流集散基地”的目标,以苗木花卉产业科技园区建设为示范带动,统一规划2万亩苗木花卉产业科技园区,实行“以企建园”的方式,以500亩为一个生产单元,引进园林、苗木公司租赁土地规模化经营苗木产业,完善水电路基础设施,打通园区内道路网格,以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为平台,积极引进苗木花卉物流公司开展苗木展示、交易洽谈、信息发布、技术推广,带动形成以呼图壁县为中心的天山北坡苗木花卉产业带。到2015年,全县苗木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

  (四)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平台。大力推广生产资料联营模式。坚持把生产资料合作联营模式作为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首要举措,围绕高效节水、农业全程机械化和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全面推广土地、圈舍、机械等生产资料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和社员年底分红的生产资料合作联营新模式,大力普及机械化、综合防治、高新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平台。深入实施“三社手拉手”工程,积极组建农机服务、农产品营销等形式多样的农民合作社,促进农业的精细化分工,逐步发展专业化行业协会,大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形成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新格局。

  (五)突出品质,提升市场开拓能力。树立“质量为本、以质取胜”理念,把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与农产品品牌培育紧密结合起来,推行品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行全程标准化管理,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完成4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完成2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的检测室建设,构成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发展以水稻、葡萄、蔬菜等为主的有机农产品基地10万亩,打造草鸡、牛羊肉等有机畜产品基地5个以上。实施品牌扩张战略,认真开展“农产品品牌名牌创建活动”,推行特色农产品包装上市,努力将西域春牌乳品培育创建为国家级农产品品牌。

  (六)深化农业服务体系改革。继续深化县乡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完成6个农技站新建、改扩建工程,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统一管理,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力。

  附表:呼图壁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呼图壁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示范区名称(示范区县(市、区)政府盖章):新疆呼图壁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

2011

备注

 

1.基本情况

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

9721

9721

   
   

耕地面积

万亩

114.97

116.23

 
 

水域面积

万亩

1.02

1.30

 
 

总人口

万人

18.3

18.5

 
 

农业人口

万人

7.66

7.74

 
 

农业劳动力

万人

4.02

4.66

 
 

农户总数

万户

1.97

2.0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79.89

99.7

 
 

农业总产值

亿元

39.16

43.57

 
 

财政总收入

亿元

3.66

3.95

 
 

财政支农总投入

亿元

1.87

1.98

 
 

农民人均纯收入

10036

11496

 

2.农业产出情况

粮食总产量

亿斤

5.13

4.17

 
   

粮食总产值

亿元

4.70

3.93

 
 

棉花总产量

万吨

4.27

6.39

 

棉花总产值

亿元

6.47

7.55

 
 

油料总产量

万吨

0.29

0.37

 

油料总产值

亿元

0.07

0.10

 
 

糖料总产量

万吨

3.21

6.06

 

糖料总产值

亿元

0.09

0.15

 
 

生猪总产量

万吨

1.64

1.93

 

生猪总产值

亿元

1.76

2.26

 
 

肉禽总产量

万吨

2.83

3.53

 

肉禽总产值

亿元

3.95

4.38

 
 

蛋类总产量

万吨

0.18

0.19

 

蛋类总产值

亿元

0.12

0.14

 
 

奶类总产量

万吨

17.87

20.08

 

奶类总产值

亿元

5.00

6.03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0.39

0.43

 

水产品总产值

亿元

0.28

0.32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亿元

47.26

53.39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99.80

99.90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万亩

87.59

90.12

   
   

设施农业面积

万亩

0.96

1.21

 
 

农业机械总动力

万千瓦

30.15

31.72

 
 

灌溉水利用率

%

62

68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78.61

83.23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58

62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万亩

47.10

60.04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450

550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21

32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24

34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万人

0.45

0.57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51.96

71.8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生猪规模养殖率

%

85.21

88.32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蛋类规模养殖率

%

97.15

97.53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肉禽规模养殖率

%

55

61

年出栏1000羽以上

 

奶牛规模养殖率

%

65

70

存栏量10头以上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万亩

1.02

1.14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30.2

35.6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万亩

20.15

32.20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7

7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7

9

 
 

无公害农产品

11

13

 
 

绿色食品

3

4

 
 

有机农产品

1

3

 
 

农产品地理标志

1

2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万亩

46.6

55.1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建设总投入

万元

50900

69900

   
   

本级财政投入

万元

3000

5000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万元

18700

20300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万元

1500

3200

 
 

银行信贷投入

万元

15000

23000

 
 

农民自筹投入

万元

12700

1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