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云南省砚山县

日期: 2013-02-01 19:01 作者: 云南省砚山县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砚山县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建设工作总结

  根据《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计发[2009]33号)有关规定,砚山县于2011年提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申报,2012年2月,砚山县正式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多年来,砚山县紧紧围绕发展国家现代农业的要求,依托砚山县现有的高原特色产业基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以推进七大重点战略任务,重点打造粮食、蔬菜、三七、种子、畜牧五大优势主导产业,以“一轴、五园、五片区”为主抓手,延伸三大现代农业重点关联产业体系为动力,以六大体系为支撑,全面推进砚山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探索出了具有砚山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途径。现就砚山县开展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

  (一)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砚山县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63.3亿元,比2010年增长14.4%;财政总收入实现5.76亿元,比2010年增长58.06%;实现农业总产值19.94亿元,比2010年增长24.6%;其中畜牧业产值达7.22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860元,比上年增33.1%。实现农作物播种面积185.36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22098万公斤,比上年增加5.64%;以蔬菜、三七、烤烟、花生等为主的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5.32万亩。

  ——粮食产业。砚山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0.8万亩,总产粮2.2亿公斤,粮食产量连续8年增长。

  ——蔬菜产业。2011年砚山县种植蔬菜55.72万亩,总产18.77万吨,其中:叶菜类蔬菜种植面积139393亩,总产14.1万吨;辣椒种植面积417828亩,总产4.66万吨;蔬菜商品率为85%以上,叶菜类产品主要销往香港、澳门、广东、广西、越南等国内外市场,辣椒的系列产品辣椒干、辣椒粉、辣椒圈等主要销往全国及美国、墨西哥、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11个国家和地区。

  ——三七产业。砚山是名贵中药材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2011年三七在地面积15494亩,比上年增27.23%;实现三七种植业总产值4.22亿元,比去年增38%。

  ——种子产业。一是依托云南农业大学开展杂交玉米研究和杂交玉米试制种,研发了滇砚杂交玉米新品系504个,并与马来西亚、老挝共建了杂交玉米科研机构,现已有“滇砚系列”品种12个在东南亚国家通过认定,是云南省及全国杂交玉米品种在东盟国家通过审定的县。二是依托云南省农科院,在辣椒上已选育出“云干椒三号”、丘辣1号、 “云椒二号”等辣椒杂交种,辣椒品种选育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三是马铃薯种薯繁育初见成效。2011年已在砚山建立马铃薯繁种500亩,能为砚山县、文山州乃至两广及东盟大面积冬马铃薯种植提供种源。四是通过与云南省农科院合作,研发了陆稻新品种“云陆52”、“陆引46”、“文陆稻4号”、“云陆100”、“云陆101”、“云陆102”、“云陆103”,为陆稻走向东盟国家提供了很好的种子资源。

  ——畜牧产业。2011年实现肉蛋产量48456吨,比上年增长10.5%。出栏肥猪39万头,大牲畜出栏5.7万头,羊出栏6.6万只,出售和自食家禽203万只。是云南省商品猪、牛、羊生产基地县,是国家级秸杆养畜示范县、退牧还草工程试点县。

  (二)农业物资装备情况

  ——旱涝保收面积逐年增加。多年来,砚山县通过实施土地治理工程、现代烟草工程、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等工程项目建设,已建成高产稳产农田面积73.5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17.5万亩,全县部分地区农田基本建设初步达到了“田园化”的基本框架,耕作、水利、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设施面积逐年加大。全县设施农业面积45万亩,其中温室大棚面积有2.8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7.6万亩,有效灌概率为16.3%。

  ——农业机械总动力逐年加大。2011年砚山县农机总动力达50.11万瓦特,比2010年增5.97万瓦特。实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水平10.93%,比2010年增1.84%。

  (三)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特色产业科技支撑突出。建成了以科技为支撑特色产业的现代示范园建设,其中粮食产业以热带亚热带种子工程中心为支撑,三七是以苗乡三七科技示范园为支撑;蔬菜以西南蔬菜研发中心、华博辣椒科技示范园为支撑;畜牧业以明宏科研中心为支撑的科技支撑体系。

  ——强化科技支撑能力的提升。多年来砚山与省内外科研院校在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推广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国家、省的一些产业体系试验站、示范县建设在砚山,云南省玉米产业体系推广试验站、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的示范县、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的示范县、国家花生技术体系、国家桃体系综合试验站的示范县、云南省热带亚热带种子产业研发国家工程中心均设立在砚山。

  ——强化农业科技措施支撑。示范区范围内普及推广粮食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实用技术措施,“两杂”推广面积达46.5万亩,覆盖率达98.8%;旱育稀植技术1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03.4万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98万亩、地膜覆盖栽培技术45.6万亩,粮食高产创建18.83万亩、粮食作物间套作44.5万亩。

  (四)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建设有标准化规模化生猪养殖小区3800平方米,22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和735户养殖户建立联合体,每年均可向社会养殖户提供优质仔猪6000头以上,出栏商品肉猪3000头以上。

  ——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显著。规模以上的涉农龙头企业有2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州级龙头企业5家,已建立企业产业化生产基地近29万亩,出口基地18万亩。形成了“公司+基地+科技+农户”,“专业合作组织+科技+基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主要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到2011年完成种植业的产地无公害认定71466.67公顷,渔业1066.67公顷,养殖业22.05万头,全县范围内的产地全部完成无公害认定。认证“三品”产品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2个。2010年12月,砚山县同和辣椒有限责任公司顺利通过了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U.S.FDA)的现场检验。

  (五)体制机制情况

  ——加快土地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砚山县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鼓励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企业承接土地,开展集中连片种植开发和规模化经营。全县共流转土地面积3.8021亩,涉及农户5200户。

  ——多形式的发展农民专业组织建设,有效地提高砚山县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截止2011年底,全县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38个,按产业划分,种植业专合组织有30个,养殖业专合组织8个。

  二、创新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

  为确保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正常得以实施,县委、县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具体落实工作。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中共砚山县委、砚山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从建立投入保障机制、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产业等方面提出了奖励、扶持政策。

  (二)科学定位,迅速制定建设规划

  按照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结合砚山实际,把我县示范区建设目标定位为“云南省特色鲜明的外向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西部地区农业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的示范区、我国农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地区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和流通中心”按照这一定位,规划区内重点建设“一轴五园五片区”一轴:文—砚—平高速;五园: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三七现代科技示范园、种子产业科技示范园、高产蔬菜科技示范园、畜牧循环经济示范园;五片区:东南部科技创新示范片区、东部传统农业提升片区、中部绿色有机高端农业片区、西北部高效设施农业片区、西南部生态畜牧养殖片区。重点建设全面实施“7536”工程建设任务,即推进七大重点战略任务:高质高效、产业集群、基础工程强化、空间梯度推进、品牌价值提升、食品安全保障、生态保护可持续;打造五大优势主导农业产业体系:三七、种子、蔬菜、粮食、畜牧;延伸三大现代农业重点关联产业体系:现代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产品物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建设六大公共支撑服务体系:科技支撑、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机化服务、农业品牌、生态环境保护。

  (三)整合部门资金,加强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

  2011年年内整合各部门资金开展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共整合现代农业发展蔬菜项目、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等项目资金及企业投入6.78亿元用于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强化了各特色示范园的建设。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砚山县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但是在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农业投入资金不足,涉农企业融资困难。一是农业投入资金不足,缺口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适应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信贷投放量小,融资方式单一,一些涉农小企业基础薄弱,导致涉农企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类企业融资困难,制约了涉农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低。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和农业

  保险还不健全,导致农业发展成本高,农业保险面窄,保险额度低,加之政策、资金、投入支持力度不够,造成土地流转进程缓慢,影响了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水平。

  (三)土地政策困扰现代农业发展。我县在推进示范区土地政策困扰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修建畜禽养殖圈舍、原料库房及办公用房等农业生产生活设施,建议国家在土地政策上予以一定的倾斜,允许建设必要的农业生产生活设施。

  (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如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属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年久失修,部分功能丧失。在这样的基础上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需要在基础设施上大力投入,建议农业部、水利部等国家部委给予项目整合,促进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

  四、下一步推进思路和打算

  (一)完善思路,创新机制。在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入驻示范区的基础上,不断开阔思路,积极引进省级和省外科研单位、院校、大户,以资金、设备、技术等入股的形式参与建设,走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建立起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独立的经营实体,实行企业化运作,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拓宽渠道,增加各级投入。一是增加县级投入。2012年州、县两级财政预计投入2850万元用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二是开展招商引资增加投入。2012年积极引进明宏生态科技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及星长征实业集团公司入驻示范区,计划投入资金15.6亿元。二是引导、鼓励农民增加投入。三争取金融部门的贷款支持。

  (三)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注重示范区“三品一标”的推进工作。大力培育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走品牌化之路,力争培育一批质量优、品质好、附加值高、产量大的品牌产品,形成优势生产基地,提高示范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发挥优势,辐射带动。依托核心示范区、辐射基地等载体,建立一批良种良法的示范基地,提升砚山农业的科技含量,通过优化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引导农户发展现代农业。

  (五)挖掘功能,深度开发。围绕“桥头堡”建设重大政策机遇,依托示范区建设,以观光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为主攻方向,全力推进农业观光与精品旅游区的实施,进一步挖掘农业的发展内涵,拓展发展外延,使其成为休闲垂钓、餐饮娱乐、采摘观光的样板。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示范区名称:砚山县人民政府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2011年 备注
1.基本情况 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 3827 3827  
耕地面积 万亩 170.28 170.28  
水域面积 万亩 2.75 2.75  
总人口 万人 46.89 47.32  
农业人口 万人 42.73 43.06  
农业劳动力 万人 24.95 24.98  
农户总数 万户 9.61 9.66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55.33 63.3  
农业总产值 亿元 16 19.94  
财政总收入 亿元 3.6441 5.76  
财政支农总投入 亿元 2.3 2.73  
农民人均纯收入 2900 3860  
2.农业产出情况 粮食总产量 亿斤 4.05 4.42 是主导产业
粮食总产值 亿元 2.6 3.57  
棉花总产量 万吨 0 0 否主导产业
棉花总产值 亿元 0 0  
油料总产量 万吨 0.67 0.81 否主导产业
油料总产值 亿元 0.16 0.3  
糖料总产量 万吨 0.05 0.07 否主导产业
糖料总产值 亿元 0.0026 0.0036  
生猪总产量 万吨 3.29 3.57 是主导产业
生猪总产值 亿元 4.35 5.52  
肉禽总产量 万吨 0.28 0.29 是主导产业
肉禽总产值 亿元 0.42 0.46  
蛋类总产量 万吨 0.08 0.14 是主导产业
蛋类总产值 亿元 0.07 0.12  
奶类总产量 万吨 0 0 否主导产业
奶类总产值 亿元 0 0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0.5412 0.6032 否主导产业
水产品总产值 亿元 0.65 0.72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亿元 10.39 12.21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98 99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万亩 14.5 17.5  
设施农业面积 万亩 32.4 45  
农业机械总动力 万千瓦 44.14 50.11  
灌溉水利用率 % 0.48 0.5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9.09 10.93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39.9 41.4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万亩 14.24 18.83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9 9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3 4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35 48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万人 2.34 2.34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3.5 12.5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生猪规模养殖率 % 15 20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蛋类规模养殖率 % 80 85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肉禽规模养殖率 % 50 55 年出栏1000羽以上
奶牛规模养殖率 % 0 0 存栏量10头以上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万亩 0 0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1.6 1.6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万亩 1.5 2.55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6 6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2 3  
无公害农产品 3 3  
绿色食品 2 2  
有机农产品 0 0  
农产品地理标志 0 0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万亩 3 3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建设总投入 万元 42600 67800  
本级财政投入 万元 1000 2000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万元 12000 20000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万元 20000 35000  
银行信贷投入 万元 9000 10000  
农民自筹投入 万元 600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