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贵州省清镇市

日期: 2013-02-01 18:54 作者: 贵州省清镇市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贵州省清镇市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10月,贵州省清镇市向农业部申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示范县,2012年2月获农业部正式命名。自申报以来,清镇市以蔬菜、肉鸡、奶牛为优势、主导产业,以实现“农业技术科技化,农产品商品化,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化,农业生产标准化,生产手段机械化,农民生活现代化”结合自身实际多措并举,努力实施创建工作,现将建设推进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设成效

  (一)优势、主导产业进一步提升

  紧紧围绕省会贵阳“保供”需求,做到“保供”与“外销”相结合,确立蔬菜、肉鸡、奶牛三大优势、主导产业。

  1、蔬菜产业:以荣善食用菌控温栽培技术、山东寿光有机蔬菜种植技术为依托,发展设施农业,推动“五个万亩”蔬菜基地现代化实施建设,引进山东寿光埂发公司建有机蔬菜示范基地4个,10000亩;带动农户以“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超市”对接、“基地-社区”对接等模式发展蔬菜产业,在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上取得新突破。目前,通过国家认证绿色蔬菜品种11个,为全省认证18个的61%。

  2、肉鸡产业:以广东温氏、广西大发、泰国正大等肉鸡养殖企业为支撑,采取“四提供一回收一确保”的链接模式,进一步提升肉鸡养殖设施水平,2011年以来新建肉鸡圈舍10万平方米,出栏肉鸡1510万羽,稳固了清镇市在全省最大肉鸡产业带的地位,并形成了饲料加工、肉鸡养殖、有机肥加工、肉鸡交易、食品加工等,延长了产业链,使清镇市肉鸡产业在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上取得新突破。

  3、奶牛产业:依托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三联乳业,发展奶牛养殖,今年8月建成日处理生鲜奶1000吨的乳制品加工厂(年内建成投产),使清镇市奶牛产业的标准化养殖,品牌化提升上取得新突破,并成为长江以南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基地。

  (二)设施装备得到一定提升

  2011年来,新建单栋大棚1968个、新建大棚节水灌溉180000平方米,露地节水喷灌1600亩,冷链设施10座,蔬菜基地配套建设机耕道46公里,沟渠13公里,打井提地下水2处,小水池12000立方米。共建设蔬菜产地批发市场8个,总建设面积近8000平方米,年交易蔬菜量12000吨,年交易额1920万元。

  肉鸡控温设施:从2007-2009年我市发展正大肉鸡养殖户52户,鸡舍面积6万平方米,采取自动控温、自动供料系统,全封闭饲养肉鸡,一个人就可以养殖12000只肉鸡,提高了劳动功效,节约了劳动力,保证了畜产品安全。

  (三)科技得到推广应用

  一是在温氏公司种鸡场采用人工授精繁育技术,饲养种鸡10万只,为我市肉鸡养殖户提供优质鸡苗。二是在卫城奶牛基地,通过与爱德公司合作,采用胚胎移植技术进行奶牛繁育。三是在红枫湖镇大冲、簸箩基地推广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真空预冷蔬菜保鲜技术、避雨栽培技术、高温闷棚栽培技术;同时推广防虫网阻隔与色板诱杀防虫技术、防雾滴棚膜与膜下滴灌控湿防病技术、微生物肥应用技术、有机肥为主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卫城镇“保供”蔬菜基地推广大棚黄瓜采后回放拉蔓技术,同时推广色板诱杀防虫技术、防雾滴棚膜与膜下滴灌控湿防病技术、微生物肥应用技术。在红枫湖、站街、卫城、暗流等乡(镇)推广农业废气物(如沼渣、沼液等有机肥)综合应用技术、山区蔬菜微滴技术、抗旱剂应用技术,同时推广露地蔬菜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与性引诱剂防虫技术、有机肥为主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色板诱杀防虫技术。在红枫湖镇、站街镇、卫城镇以山东埂发公司为依托,推广建设日光温室大棚种植有机蔬菜技术。四是在众旺公司、一代食品公司推广蔬菜腌制技术,蘑芋精粉深加工技术。

  (四)创新体制机制

  1、诚信发展机制。进一步深化诚信农民体系建设,把诚信建设融入农业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创新农村和谐发展新机制,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山东埂发公司为依托,在红枫湖镇芦荻村和民联村、站街镇坪子村、卫城镇东门村共建设有机蔬菜示范基地600亩,在蔬菜产业上创新“四提供一回收一确保”链接模式,用山东寿光蔬菜集成技术注入清镇蔬菜基地,使观念改变,技术提升,品质优化,使其成为清镇市诚信建设新模式。

  2、农技干部领办农业产业化项目机制。制定鼓励农业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带技术以脱产、半脱产的形式领办、协办种植、养殖业的相关措施办法。

  3、创新土地流转机制。采取租赁、承包、入股等方式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支持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创办土地流转服务机构,鼓励农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采取“土地入股、联合经营”、“土地入股、民企合作”等方式进行组织化经营。

  4、创新农业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加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鼓励国家公职人员以入股等方式参加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基地、养殖基地,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基地和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

  5、创新农产品物流配送机制。建立“基地-超市”,“基地-社区”等农产品供给配送机制,减少中间环节,力求使农民卖价看好,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者积极性;力求使市民买价不高,降低日常消费成本。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晰职责任务

  一是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四大班子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一把手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二是召开了三次专题会议研究出台了《中共清镇市委 清镇市人民政府 关于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全力推进农业增比进位的实施意见》。三是按“政府引导、农民自主”的原则,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牵线搭桥招引龙头企业,搞好项目区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四是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产业提升等工作与各乡(镇、街道、社区)农业增比进位有机结合,重点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农业增加值,现代农业发展项目推进情况,农业现代化程度,新农村建设水平等纳入对各乡(镇、街道、社区)、市直各有关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结合农民增收等工作,采取月追踪、月排位、季年考评等方式,严格考核,严格问责。

  (二)坚持规划先行,明确建设目标

  一是邀请贵州大学、贵州拓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贵州森堡生态实业有限公司的教授、专家编制完成《贵州省清镇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明晰了蔬菜、肉鸡、奶牛为特色、优势产业,明确了示范带动、梯度发展的工作思路,把示范区划分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个层次,梯次建设。二是按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标准,结合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建立了项目库。

  (三)坚持政策引导,创新建管机制

  一是制定、完善“征信”、“用信”制度,搭建融资平台,实施“七大奖补”政策,鼓励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筹措资金投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二是建立政府引导、农民自主、龙头带动、金融支持、协会组织、人才领办等机制。

  (四)坚持人才引领和科技创新机制

  一是在原有8名研究生的基础上,2012年,已制定方案引进硕士研究生9名,调入硕士研究生和高级职称人员2名。二是与省农科院、贵州大学等建立协作机制,加强了科研成果的转化。

  (五)争取资金投入,加强综合配套

  一是积极争取资金支持,鼓励农户自筹资金,对肉鸡圈舍进行扩容,将养殖规模达不到1000只而又有条件改造的圈舍,进行提升改造,使养殖规模达到1000只以上。二是整合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今年整合资金14990余万元,主要围绕蔬菜、肉鸡、奶牛、生猪等优势、特色产业,实施农田建设、水利设施、机耕道、公路修建等。三是对新建蔬菜基地,每亩补贴农户(公司)300元资金。

  (六)加大招商力度,聚合发展资金

  我市专门成立了农业产业化招商小分队,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带队在四川、山东、上海等省市进行农业招商,去年以来,已有四川华西希望、重庆重旺等10余家农业企业入驻我市,签约资金额达到15亿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对五年总体概算投入100亿元的示范区,财政撬动社会资金的资金投入还很欠缺。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现代农业很大程度上是设施、装备现代化,最为基本的投入是水利、道路、冷链等基础设施配套投入。

  3、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才刚起步,精品少,总量也不算大,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4、科学技术水平不高,需要继续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广泛的合作凸显科技在示范区建设上的巨大力量。

  5、加工带动能力不强,需要进一步坚持好“大龙头带动大产业”,大加工带动大基地的基本原则,引进、培育更多的加工企业入驻示范区。

  (二)建议

  1、国家、省和贵阳市级强化资金投入力度,争取实施一批水利、冷链设施等项目。

  2、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给予建产业及其配套工厂(如栽培工厂、食品加工厂、有机肥加工厂等)、生态农庄、龙头企业总部等建设用土适当放宽政策。

  3、加大财政贴息力度,对产业基地农户贷款进行贴息支持。

  四、下一步推进思路和打算

  (一)紧紧围绕省会贵阳“保供”需求,做到“保供”与“外销”相结合,坚持以“农户参与、农民增收”为目的,依托龙头带动,做大做强蔬菜、肉鸡、奶牛三大优势、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二)围绕重点建设任务,以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领域为重点,组织实施“十大工程”(即高标准蔬菜基地建设工程、现代化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工程、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工程、农业机械装备物流及展示园工程、农产品加工工程、食用菌控温生产工程、农村生态能源工程、农业物流配送工程、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工程),全面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三)争取配套实施一批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为打造现代农业装备样板区提供基础保障。

  (四)引导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建立紧密的产销联系机制,确保企业和农民持续、长期“双赢”,在肉鸡、蔬菜产业中强化“四提供一回收一确保”链接模式。

  (五)创新投融资机制,坚持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支持作补充,并建立农业投资担保体系,多渠道、多方位解决产业园区建设投入。

  (六)坚持持科技领先,培育名牌名品,尤其是贵州山区生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七)要着力培养优势、特色产业领军人物,大力发展专合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

  清镇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五月三十日

  

附件: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示范区名称:示范区县(市、区)政府盖章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2011年 备注
1.基本情况 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 1942 1942  
耕地面积 万亩 25.73 25.61  
水域面积 万亩 11.6 11.6  
总人口 万人 51.272 51.65  
农业人口 万人 40.627 40.98  
农业劳动力 万人 26.558 26.177  
农户总数 万户 14.9 14.9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93.295 117.07  
农业总产值 亿元 16.081 17.1964  
财政总收入 亿元 9.9369 13.0377  
财政支农总投入 亿元 1.8164 2.1095  
农民人均纯收入 5463.5 6898  
2.农业产出情况 粮食总产量 亿斤 2.678 1.9162  
粮食总产值 亿元 3.0325 3.2318  
棉花总产量 万吨 / /  
棉花总产值 亿元 / /  
油料总产量 万吨 0.1112 0.15162  
油料总产值 亿元 0.2129 0.3241  
糖料总产量 万吨 / /  
糖料总产值 亿元 / /  
生猪总产量 万吨 1.4986 1.5778  
生猪总产值 亿元 2.2687 2.7969  
肉禽总产量 万吨 1.9786 2.0068 主导产业
肉禽总产值 亿元 2.2682 2.5815  
蛋类总产量 万吨 0.2713 0.3135  
蛋类总产值 亿元 0.271 0.3252  
奶类总产量 万吨 0.6781 1.1078 特色产业
奶类总产值 亿元 0.1885 0.3515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0.17 0.278  
水产品总产值 亿元 0.1726 0.28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亿元 0.75458 2.38473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100 100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万亩 0.369 0.433  
设施农业面积 万亩 0.2074 0.2087  
农业机械总动力 万千瓦 17.98 19.5  
灌溉水利用率 % 60 63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3.5 4.98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万亩 1 1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6 6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6 12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82 56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万人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30 40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生猪规模养殖率 % 4.7 5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蛋类规模养殖率 % 87 91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肉禽规模养殖率 % 95 98 年出栏1000羽以上
奶牛规模养殖率 % 100 100 存栏量10头以上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万亩 0.1109 0.1349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0.25 0.45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万亩 8.41 9.96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1 7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0 0  
无公害农产品 38 51  
绿色食品 12 12  
有机农产品 2 2  
农产品地理标志 2 3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万亩 15.735 18.52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建设总投入 万元 52569 75960  
本级财政投入 万元 5044 8148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万元 17185 22983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万元 22198 34669  
银行信贷投入 万元 1200 1600  
农民自筹投入 万元 6942 8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