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

日期: 2013-02-01 18:11 作者: 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乐东县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55.8亿元,同比增长20.7%;农民人均纯收入5925元,同比增长12.9%。海洋与渔业和畜牧业持续稳步发展,牧业总产值6亿元,比去年同期16%。水产品总产值33171.6万元,比上年增长4.1%;农产品出岛大幅度增加。瓜果菜出岛40.2万吨,出岛产值11.8亿元,增长10.5%。

  一、2011年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种植业:一是粮油生产:2011年全县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93860亩,产量135500吨。其中:水稻498529亩,产量125644吨,玉米55799亩,产量12366吨,油料作物57024.1亩,产量11264.84吨。二是南繁制种:充分发挥我县南繁制种优势,做大做强制种业,2011年全县制种面积达8万亩。其中,水稻制种面积达6万亩,玉米制种面积达2万亩。三是瓜菜生产:我局始终坚持把发展瓜菜产业特别是反季节瓜菜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2011年,全县瓜菜种植面积310523万亩,产量达411408.08万吨。四是水果生产:2011年,全县水果收获面积217301亩,总产量425140吨。其中:香蕉收获面积125210亩、总产量345832吨,芒果收获面积达92193亩、总产量46455吨,荔枝收获面积达2751亩、总产量1664吨,龙眼收获面积达10573亩、总产量2658吨。五是设施农业生产: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提高设施农业在种植业中的比重,建立以佛罗镇为核心示范区,九所、黄流、尖峰、莺歌海等沿海镇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带。目前,全县以大棚哈密瓜、“金钱树”为主的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8.2万亩,其中,大棚哈密瓜种植面积就达7万亩(一年两季算),产量达10.5万吨,产值6.3亿元。

  ——畜牧业:示范区已形成沿海各镇发展商品家禽,山区发展传统养猪和草食牲畜业。2011年全县生猪存栏量23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10%;牛存栏量7.8万头,比去年同期限增长2%;羊存栏量8.3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6%;家禽存栏量104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6%。全县生猪出栏量28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20%;牛出栏量1.9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6%;羊出栏量8.5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10%;禽类出栏量215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6%;肉类总产量0.4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禽蛋产量1783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5%;牧业总产值6亿元,比去年同期16%。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和防控,全年动物疫病发生率为零。

  ——渔业:全县水产品总产量35348吨,比上年增长3.9%,其中,海捕20954吨,增长5.4%,淡捕2045吨,增长1.8%;水产品总产值33171.6万元,比上年增长4.1%;渔民人均收入4653元,比2011年上半年增长6.5%。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节水农业设施建设,解决工程性缺水和区域性缺水问题。

  通过实施望楼河、昌化江乐东段等江海堤防工程,10个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及12宗灌区工程,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加快实施土地平整、机耕道、农田林网等工程建设,提高耕地质量。

  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等工程项目,建成热带作物、反季节瓜菜等15个标准化示范基地。改扩建田间道路123条,总计196公里,形成机耕道、生产路两级道路系统,满足了田间生产要求。

  ——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

  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90万元,补贴购买农机具988台(套),补贴购买3000m3以下全套制冷设备5372m3,补贴安装(设施农业)7465.6亩香蕉喷灌设备,受益农户达1026户,拉动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入资金1725万元。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支持瓜菜设施大棚建设新建瓜菜设施大棚(铁棚)项目资金2420万元,补贴面积14300.7亩。

  ——扩大农产品储藏、加工、包装和运销能力。

  建成各类农产品市场12个,年交易量28万吨;果蔬保鲜冷库8个,冷库保鲜能力达到1.1万吨。海产品、橡胶等农产品加工厂11个,总产值1625万元。在建的九所农产品加工园区是海南省重点建设的五个综合型农产品加工园区之一。

  ——科学分设制种田,完善科研实验、种子检测等公共服务设施,加速育种材料繁殖、纯化和筛选,建设南繁科研制种基地。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1、把好农产品质量标准关,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引导生产经营者严格按标准化、规范化要求组织生产经营。

  2、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关,完善“县、镇、村、田洋”四级监管网络,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检查农产品销售企业、农资生产企业和经销网点、规模化生产基地,主要菜篮子产品市场100%纳入监测范围,瓜果菜、畜产品、罗非鱼、对虾抽检合格率分别达98%、98.8%、98%和100%。

  3、把好农产品质量检测关,加快推进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在现有九所、佛罗2家乡镇检测站基础上,今年再建千家、抱由2家检测站。配套检测设备,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检测水平。

  ——开拓市场,做好产销对接。

  1、注重订单农业。积极组织筹办 “冬交会”,在北京、西安、武汉等地举办“乐东香蕉”推介会,争取更多的“订单”,做好产销对接。2011年西安“乐东香蕉”推介会签订订单13万吨,总金额39000万元。

  2、注重培育品牌。五年连续举办五届“香蕉节”活动,并到北京、新疆、哈尔滨、西安等地宣传推介,成功打造出“乐东香蕉”、“方老三哈密瓜”、“高明木瓜”、“天池白菜”、“毛公芒果”等10多个知名品牌。

  3、注重农业产业化。扶持龙头企业,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种地有人指导、价格有人担保,贷款送上农家、收购订单保护”的经营机制,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县有各类农业合作组织283个,龙头企业2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2家),联接农户4653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生产资料采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经营方式,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83个,入社户数3250户,带动农户14万多人。

  4、注重市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省农业信息网、农信通、县政府网站等开展网上信息服务,及时发布农产品产地、销地市场行情,使农民群众了解当前的农产品市场动态。创办农业信息专栏,发布反映生产动态信息。县农业局指定专人负责全国各地农产品市场行情的搜集整理工作,并将搜集整理到的各地市场信息制成《全国各大中城市瓜菜菜批发价格表》下发至各镇、村,让广大农民群众随时了解全国各地市场的瓜菜价格,合理安排品种和植期,保证瓜菜产品销售畅通。积极筹建“乐东农业信息网”和“3G田头”监管系统,架起了一座农户了解政策、市场、科技等信息的桥梁。

  (三)是以科技为依托,提高现代农业科技含量。

  1、抓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工作。2011年全年,共累计引进水稻、芒果、香蕉、哈密瓜、罗非鱼等6个优良品种,推广膜下滴下灌、测土配方施肥、对虾养殖、罗非鱼养殖、五指山猪养殖等主推技术12项,推广面积约8万余亩,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培训农民4000多人次,科技下乡35余场次,发放农技小报、农技信息等资料信息2万余份。在九所镇新丰洋创建水稻晚稻高产示范片,主推水稻博优225、博Ⅱ优629,单产比上年增加120公斤,受益农户1286户。另外,推广缓/控释肥料施肥料施用技术21万亩、农作物病虫害物理诱控和生物防治技术18.1万亩、综合防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15万亩、推广太阳能灭虫灯1万亩。

  3、沼气池建设。完成红砖混凝土结构沼气池995户,顶压式玻璃钢球体沼气池160户,组合折叠式沼气池1345户,计划任务完成率100%。开展农村沼气大回访活动,对全县60个村级服务网点共为8000户农户提供了优质服务,维修维护2100多处,更换炉具1200台,为农户现场解决疑难问题500道。

  4、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1.6万亩,其中水稻推广面积27万亩;青瓜推广面积1.5万亩;豆角推广面积2.1万亩;香蕉推广面积11万亩;覆盖村庄172个,涉及农户51000户,发放施肥卡5000余张。

  5、抓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2011年,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600人,就业率达85%。全年各类培训6000人次,开展以割胶工、休闲农业、农机维修与实践、无公害瓜菜生产栽培技术、畜牧养殖、罗非鱼养殖等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农技培训班10期,培训各镇、村干部和农民群众3000人次。

  6、提升科技信息服务农业能力。县政府与乐东移动公司联合成立统筹城乡信息化办公室,开展“农信通”、“三电合一”“新网工程”等信息服务,利用农业科技110网站和农业科技110服务站,为农资连锁店参与,并在九所大地批发市场建立农产品信息站,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目前,全县农业科技110服务站34个,农业科技110村级服务点20个,田头服务点6点;农业科技110示范基地29个,其中内区7个,外区22个;农业科技110科技特派员115名利用“农信通” 信息服务套餐用户规模,全年免费为6000多个移动电话农民用户提供各种涉农政策、多种农业科技、市场供求信息和农产品价格信息。

  7、抓“兴机富民”工作,筑建农民增收平台。2011年,我县不断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全县机耕面积预计达50.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5%。

  8、与省级以上级科研单位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拓展万钟公司和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的乐东香蕉枯萎病防控及热带经济作物土传病害防控研究所的研究功能,积极研发香蕉新品种和新技术、新标准,使乐东黎族自治县成为我国香蕉品种和技术的重要研发中心;在万钟公司实施建设海南香蕉产业产学研示范园区,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与中山大学合作成立“乐东生物技术研究和推广中心”,在石斑鱼繁育、麒麟菜浅海吊养等水产养殖方面获得成功。

  (四)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土地流转与生产经营机制创新方面,我县通过促进土地流转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实现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目前,龙头企业、合作社自建基地方式分别带动土地流转3.8万亩和4.1万亩。连片土地吸引经营主体加大资金投入,平整土地、完善排灌设施等措施改变了过去地块零星分散不便耕作和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县还将规模经营与科技110示范基地建设等结合起来,实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种植技术,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2011年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新证发放的村委会187个,占98%,村民小组占98%,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新证66600户,发放率达100%。完善农村经营权证信息系统的录入。开展农村土地纠纷调处工作,接受群众来信来访案件15起,41批次,60多人数。办理15起,办结率100%。发展“部门+公司+农户”、“专业大户+农户”、“龙头企业+农户”、“村‘两委’+农户”、“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大学生+农户”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县现有龙头企业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83家。

  在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创新方面。实施扶贫培训工程,在贫困地区举办橡胶栽培管理、槟榔栽培管理、生猪饲养和罗非鱼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班155期,受训人数达1.4万人次,培养了一批养得起、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村人才队伍。

  在农业多元化投入机制创新方面。县政府建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研究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公共财政投入,通过“整合资金、部门牵头”的方式,有效推动公共财政资金集中使用,提高效率。县政府与国开行合作成立“乐东县城乡信用协会”,利用国开行贴息贷款等信用融资平台,筹措资金1.5亿元,解决在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过程中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2011年向4220户农户累计发放担保贷款1.42亿元,解决农户小额融资的困难。

  在政策扶持创新方面,我县出台优惠政策,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农产品商标注册进行扶持和奖励。成功注册的农产品商标由县政府一次性给予2000元补贴;成功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由县政府一次性给予1万元补贴;注册的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的由县政府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注册的商标被认定为著名商标的由县政府一次性给予1万元奖励。

  二、创新举措

  (一)加强领导,真抓实干

  进一步加强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的领导,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纳入乐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县政府重要工作议程之中。成立高规格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定示范区规划实施的统筹安排,建立了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考核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同时,将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建设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严格按照《乐东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年度工作项目评先评优挂钩。

  (二)建立多元化机制,强化资金投入

  财政部门落实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等的贷款贴息。各有关部门抓紧出台林权、农业机械、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和宅基地等农村生产要素的确权、登记、评估、抵押、转让等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并适当降低相关环节的收费。加强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建设,为抵押品交易创造条件,支持农村金融机构依法处置有关抵贷资产。做大政府支撑的城乡信用协会担保平台。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为发展现代热带特色农业提供资金保障。2011年财政投入示范区建设资金1.2亿元,银行贷款137868.5万元。

  (三)抓好惠农政策落实。贯彻落实各项惠农资金,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一是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2407万元,粮食直补资金147万元,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604.9万元,涉及面积427229.46亩(早稻131322.12亩,晚稻213586.81亩,玉米82320.53亩),惠及农户6万多户。三是能繁母猪补贴资金600万元,生猪良种补贴60万元,农民养猪增收补助资金400万元。四是渔用柴油补贴资金1804万元。

  (四)积极争取项目,促进农业发展。2011年重点申报了标准化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建设、菜篮子工程利国荷秦田洋、抱由光明田洋常年蔬菜建设工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尖峰百里十万亩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乡镇服务站(千家、抱由站),农业厅蔬菜和哈密瓜标准园项目,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涉及资金2030.4万元。

  三、存在问题

  ——农业基础设施改善进度较慢,抵御自然灾害、促进生产发展能力有一定限制。二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够健全,制约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三是高标准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短缺。四是农产品加工系统不完善,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

  ——渔业生产经营体制不够完善,组织化程度不搞,产业链较短,海产品附加值偏低;港口、水产品加工厂、水产苗种场等渔业基础设施较薄弱,扶持我县渔业发展,促进渔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

  ——加大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动物疫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配套。

  四、2012年工作计划

  ——总体思路:一是以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冬季瓜菜、热带水果、天然橡胶、优质畜牧、特色渔业、观光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物流八大产业为主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以完善质量安全、科技推广、信息服务、新型农民培训、农机化推进等五大体系为基础,强化现代农业发展保障;三是以实施良种、菜篮子、观光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信息服务、新型农民培训、农机化推进、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等十二大工程为载体,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四是以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法制化为机制创新方向,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

  2012年计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项目15个,具体如下:

  (一)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按照国家农业部对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挥现行示范作用,不断改变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五化”标准发展农业,计划投资1000万元,均由政府配套,完成三个项目。一是在佛罗镇大棚哈密瓜规模化生产的田洋及豇豆生产基地的荷秦田洋安装太阳能灭虫灯,完成太阳能灭虫灯基座土建、安装、购买、验收、维修(护)等,共400万元;二是建设冬季瓜菜标准化基地,建设2个万亩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内外区各一个),10个1000亩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0个标准化示范园区,主要完成示范基地田洋道路、供水系统、农田标准化建设等,共400万元;三是农产品质量田头3G追朔系统建设。重点建设种植农药、肥料等田头监管信息系统、病虫害远程视频诊断和病虫害信息发布系统,先在海南万钟实业有限公司(试点产品为香蕉)、乐东巾帼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产品为哈密瓜)、鑫农山道村大棚豇豆产销专业合作社(试点产品为豇豆),完成3G系统的安装、追溯、使用、维护,宣传等工作,计划总投资200万元。

  (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建设。在九所镇新丰洋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基地,主要工作是新建和完善田间作业道路及桥涵,实施耕地平整和洼田改造;建设秸秆、农家肥堆沤池、堆放场等田间积肥及地力培肥相关设施,新建和完善农机提灌站及机井配套设施;新建、改建集雨蓄水等抗旱节水设施,购置土壤质量及墒情检测监测设施等。建设规模不得低于1万亩。计划总投资700万元,其中,中央及省级资金5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00万元。

  (三)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乐东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主要建设业务用房,购置检测仪器设备和车辆。计划总投资459万元,其中,中央及省级投资309万元,地方配套150万元。

  (四)农产品质检流动服务站建设。建设乡镇级农产品质检流动服务站建设2个,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计划总投资120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投资60万元,地方配套60万元。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该项总投资110万元,建设抱由、千家镇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

  (六)菜篮子工程建设。在利国镇荷口田洋、抱由镇光明田洋建设无公害优质常年瓜菜基地。计划总投资800万元,其中,中央及省级投资500万元,地方配套300万元。

  (七)现代设施大棚示范基地建设。计划在尖峰、佛罗、黄流、利国、九所等镇建设现代设施大棚示范基地6000亩,计划总投资9000万元,其中,中央及省级资金2000万元,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民自筹7000万元。

  (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开展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1000人,计划总投资46万元,均为中央及省级资金负担项目。

  (九)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对购置大型农机具个人或企业提供资金补贴,计划总投资1660万元,其中,中央及省级资金500万元,企业或农民自筹1160万元。

  (十)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在佛罗镇、尖峰镇、九所镇、黄流镇、志仲镇建设5个标准化示范园,计划总投资250万元,均为中央及省级资金负担项目。

  (十一)田头预冷处理系统建设。建设冬季瓜菜预冷处理田头库,新增库容3000吨,计划总投资1065万元,其中,中央及省级资金700万元,企业或农民自筹365万元。

  (十二)大棚育苗工厂建设。在佛罗镇、九所镇、抱由镇、利国镇、尖峰镇建设香蕉、瓜菜种苗基地及设施化程度较高的育苗工厂,年产苗木1亿株,计划总投资200万元,均为中央及省级资金负担项目。

  (十三)项目编制工作。重点编制制种业规划和菜篮子基地规划,计划总投资200万元,均为县政府投资。

  (十四)农业宣传促销工作:一是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配套60万元。二是乐东香蕉节(即香蕉推介会):配套37万元。

  (十五)做好农资补贴发放工作。按上级部门要求按时按标准发放当年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惠农资金的发放,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十六)发展渔业。加快岭头一级渔港建设,壮大外海渔业,发展深水网箱项目,做好罗非鱼、南美白对虾、石斑鱼的标准化养殖,积极开发海洋旅游资源。

  (十七)发展畜牧业。加快内区发展养猪业,提高畜牧业的农业比重。一是培养标准化养殖专业户1000户。二是做好利国镇家禽品改中心推广工作,提升“黄流老母鸭”品牌。三是加快佛罗、尖峰、莺歌海等3个畜牧站的建设,并对九所、利国千家、万冲等4个基层畜牧站进行改扩建。四是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

  此外,还有将佛罗镇打造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的现代农业示范镇,在佛罗镇推广1000亩的大棚豇豆,带动沿海各镇豇豆向大棚种植,以提高豇豆的质量。再引进8家育种科研机构,力争南繁育种面积达10万亩,加强水稻、玉米、爪菜、棉花等良种良苗的繁殖培育,打造国家重要的南繁育种基地。大力扶持农业专业生产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积极发展“公司+农户”、“农户+农户”模式,加快提高农业组织化和社会服务化程度,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附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示范区名称:乐东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

2011

备注

1.基本情况

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

2765.5

2765.5

 

耕地面积

万亩

71.1

71.1

 

水域面积

万亩

3.92595

4.33545

 

总人口

万人

537773

543323

 

农业人口

万人

387983

392135

 

农业劳动力

万人

26.4

26.5

 

农户总数

万户

7.8

7.8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49.2

59.9

 

农业总产值

亿元

46.2

55.8

 

财政总收入

亿元

28.6

39.1

 

财政支农总投入

亿元

1.1

1.2

 

农民人均纯收入

4691

5925

 

2.农业产出情况

粮食总产量

亿斤

2.57

2.71

主导产业

粮食总产值

亿元

3.08

3.54

 

棉花总产量

万吨

——

——

不是主导产业

棉花总产值

亿元

——

——

 

油料总产量

万吨

1.08

1.1

不是主导产业

油料总产值

亿元

0.39

0.45

 

糖料总产量

万吨

0.85

0.75

不是主导产业

糖料总产值

亿元

0.05

0.07

 

生猪总产量

万吨

1.78

2.98

不是主导产业

生猪总产值

亿元

3.2

3.4

 

肉禽总产量

万吨

0.4

0.42

不是主导产业

肉禽总产值

亿元

0.96

0.98

 

蛋类总产量

万吨

0.15

0.17

不是主导产业

蛋类总产值

亿元

0.084

0.092

 

奶类总产量

万吨

——

——

不是主导产业

奶类总产值

亿元

——

——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3.4023

3.5348

主导产业

水产品总产值

亿元

3.1869

3.3171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亿元

9.5

10.02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98.1

98.5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万亩

21.34

22.07

 

设施农业面积

万亩

19.5

21.2

 

农业机械总动力

万千瓦

49

50.6

 

灌溉水利用率

%

75

76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56.1

57.2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62

65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万亩

21.3

21.41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61

65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5

6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10

12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万人

4.4

4.57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29.6

32.6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生猪规模养殖率

%

76

82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蛋类规模养殖率

%

40

45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肉禽规模养殖率

%

65

70

年出栏1000羽以上

奶牛规模养殖率

%

——

——

存栏量10头以上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万亩

0.9

1.1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22.7

23.2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万亩

41.3

42.2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12

12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10

11

 

无公害农产品

15

17

 

绿色食品

——

——

 

有机农产品

——

——

 

农产品地理标志

2

2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万亩

57.5

58.1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建设总投入

万元

1.1

1.2

 

本级财政投入

万元

3960

4045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万元

6189

7172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万元

10445.3

11056.8

 

银行信贷投入

万元

102415..2

137869

 

农民自筹投入

万元

8525

9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