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
2011年冷水滩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我区立足区情,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农业服务工业”、“城市带动农村、农村保障城市”的发展思路,以稳定粮食安全为基础,以满足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农业和科技园区建设为抓手,努力嵌合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互动互利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有力推动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全区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0.62亿元、8032元,比上年增长12.5%和18.1%。现总结如下:
一、一年来的工作回顾
1、推进设施化生产,夯实农业基础。全区共有效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国土整理、土地治理、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良种繁育基地等支农项目资金1.7亿元,用于全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把加强产业设施装备,大力推广先进农机装备和技术,把精心组织农业机械化生产,拓展农机化服务领域,发展农机服务组织作为重要内容。推广应用钢架大棚、智能温室、喷滴灌、频振式杀虫灯等设施装备,大力推广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新型实用农机具,并对现代农业设施进行补助,激发运用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的积极性。2011年,全区设施农业生产面积达到1.1万亩,引进推广新型农机具6千余台套,农业机械装备总量达到9.7万台套、55.1万千瓦,全区种植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5%。
2、推进规模化生产,做强主导产业。一是粮食生产。积极推行土地经营流转,通过租赁、转包、代耕代种、入股、互换、转让等多种土地流转模式使经营田向大户集中,发展规模种粮。2011年全区完成土地流转111487亩,流转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4.6%。全区落实粮食作物播种面90.43万亩,比去年增加2.51万亩,实现总产38.25万吨,较去年增加1.4万吨,粮食播面、总产均创历史最高纪录。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称号。二是生猪养殖。以中心城区近郊的珊瑚、马坪、仁湾、上岭桥等(乡)镇为重点,坚持以“市场导向、产业整体构建、突出质量效益、尊重农民意愿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形成了标准化建圈、规模化养殖、规范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2011年,全区规模养猪专业户已发展到2156户,同比增加92户,增长4.45%;发展生猪163万头,同比增长7.5%;出栏101. 5万头,同比增长7.94%;存栏61.5万头,同比增长6.86%。连续五年是全国生猪调出奖励大县(区)之一。三是果蔬种植。通过办点示范、项目整合、农企联姻等方式,重点推进以岚角山、伊塘、竹山桥等镇为核心的10万亩柑桔优势产业带和以322国道沿线黑美人西瓜、零陵大道沿线高档黄心西瓜、冷普公路沿线无籽西瓜三条“十里西瓜走廊”建设。打造出了“果秀”、“伊糖”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其中“伊糖”牌黑美人西瓜热销广州、深圳等沿海都市,辐射带动全区近3万户农户增收致富。
3、推进科技化生产,构建发展平台。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积极引进推广优质、高效种养业新品种和设施农业新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将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业种养技术等,及时发送到千家万户,强化科技对高效农业规模化的促进作用。引进推广水稻、蔬菜、玉米、瓜果良种34个;修订《柑桔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西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农业地方标准3个,建设高档优质稻、双季稻、超级稻、西瓜、柑桔标准化示范基地14个,面积达60万亩,集成推广了水稻轻简栽培、优质稻生态标准化栽培、柑桔高产标准化、西瓜高产标准化栽培等一批实用标准化技术。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4个,绿色食品认证5个,“三品一标”认定面积40余万亩。2011年,全区农业科技入户率、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分别提高到95%和99%;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绿色农业等高效农业模式得到不同程度地推广,推动了优质稻、礼品西瓜、柑桔、生猪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
4、推进产业化生产,形成带动效应。在产业化建设中,坚持走“市场育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路子,推行“企业+基地+农户”、“公司+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1个,连结带动农户6.5万户,逐步形成了农户与企业、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结机制。积极组织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和“农企对接”,促进合作社(协会)与大型超市、学校食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实现产销衔接。并安排1000万元作为农业产业化基金,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2011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40.23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09家,投资1000万元以上规模龙头企业47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26家,形成果蔬罐头、粮食加工、畜禽加工、生物制约、豆奶制品等五大产业集群,加工水平和能力日益提升。
5、推进园区化生产,形成示范效应。坚持以点带面、重点突破、逐步推行的发展战略,并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和谐共赢”的管理运行模式大力推进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园区建设。2011年,园区建设围绕“五区一中心”即农产品加工和物流区、优势种苗产业区、绿色瓜果标准化种植区、高效生态农田种植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综合服务中心(含小城镇建设),共完成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投资4.5亿元。建立起了以发展低碳农业、有机农业、休闲农业为目标,总面积达6万亩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带动全区形成了50万亩优质稻、100万头商品猪、40万亩原料林、30万油茶、10万亩果蔬等5大“十万字号”农业生产基地。随着园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以科技研发、精深加工、仓储物流、休闲旅游等为重点的一批优质农业产业化项目选址落地,共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大型物流企业1家,果秀公司、金桔尔物流等一批企业成功签约入驻,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链条更加完备,在全区现代农业的发展中的辐射、引领和示范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今后主攻方向
近几年,我区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过程取得了部分成绩。但对照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要求,我区还存着农业基础设施仍显落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规模化生产经营难以形成、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技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面临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良好机遇条件下,我们将立足农业产业化发展,以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为龙头,采取用点上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办法,用不平衡的发展手段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强势推进示范区建设,努力将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在“十二五”期末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条件,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和整合涉农资金,以农田水利和培肥地力为重点,统一规划,整合项目,整体推进,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田田园化水平。
(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生产基地入手,大力实施标准化,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三品”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完善流通网络、信息平台等服务,进一步开拓农产品市场;着力培育一批具市场潜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基地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充分享受产业化经营的成果;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养发展种粮大户、养殖大户、水果大户等农业生产大户,打造农业经济发展引擎。
(三)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深化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省杂交水稻中心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贡献率;结合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程,加强农民文化素质、科技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把加强产业设施装备,大力推广先进农机装备和技术,精心组织农业机械化生产,拓展农机化服务领域,发展农机服务组织作为重要内容。推广应用钢架大棚、智能温室、喷滴灌、频振式杀虫灯等设施装备,大力推广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新型实用农机具,全面提升设施农业与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服务水平。
(五)大力发展创意、休闲农业。在发挥粮食、果蔬供给、解决就业等传统功能基础上,拓展功能,发展旅游休闲、都市农业、文化传承产业,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科普教育基地和农业文明传承载体,在全区形成热爱农业、关心农业、重视农业的良好氛围。
(六)突出农业科技园示范引领。立足三大产业特色优势,依托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内的产业基础,整合涉农资金和对接项目投入,重点突出“六个一”工程建设,即开工一批骨干道路、出台一套政策、抓好一批示范村、启动一个创意规划、整合一批项目、创新一个组织体系,使之发展成为新型现代农业样板区,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形成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力求在点上率先突破,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全区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高深技术的推广基地、产业结构调整的龙头基地、优质农产品的加工基地、物流配送基地、绿色休闲旅游基地,率先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几点建议
(一)积极探索种粮补贴新机制,调动种粮的积极性。在坚持种粮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可否进一步完善补贴机制,增加对种粮的实物补贴,如补贴良种、农药、化肥、柴油、农膜等,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实行粮食补贴与粮食种植面积或者产销量挂钩,采用奖励、补贴等多种政策手段,加大对粮食大县和粮食生产大户的补贴。
(二)统筹农业资金和项目,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强农业项目规划编制管理,中央到地方应统筹整合农业综合开发、产能工程、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项目用于“标准良田”建设,并出台实施管理办法、统一实施标准,避免多头管理造成投入分散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加快科技研发和推广,促进粮食等农产品增产。当前市场上杂交水稻、肥料品种多而杂,且特性相差不大,农民在购种购肥难以抉择,建议国家要进一步规范农业投入品品种审定制度,并建立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投入力度,包括建立推广经费、人才、信息等机制,扩大良种,特别是增强先进适用新技术的普及率和覆盖率。
(四)切实抓好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实践证明,“人人包地,户户种田”的小农生产格局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才能使农民有规模效益,达到增产增收。建议出台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采用奖励、补贴等方式,对流转户和承租户分别给予相应补贴,以促进土地流转和提高规模经营水平;银行可否探索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动产或不动产抵押等担保贷款,积极解决农业规模经营中存在的资金投入问题。
(五)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素质。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农业的多样化功能将日益彰显。建议进一步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特别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使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形势。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养老保险机制,提高补贴标准,解除农民土地流转后对养老问题的担忧。
二0一二年六月十日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
|||||
示范区名称:示范区县(市、区)政府盖章 | |||||
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0年 | 2011年 | 备注 |
1、基本情况 | 国土面积 | 平方公里 | 1217.12 | 1217.12 | |
耕地面积 | 万亩 | 46.48 | 47.47 | ||
水域面积 | 万亩 | 4.81 | 4.8 | ||
总人口 | 万人 | 54.75 | 54.81 | ||
农业人口 | 万人 | 32.67 | 32.94 | ||
农业劳动力 | 万人 | 19.7 | 19.75 | ||
农户总数 | 万户 | 19.2 | 19.63 |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118.5 | 144.2 | ||
农业总产值 | 亿元 | 17.25 | 20.62 | ||
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5.07 | 6.82 | ||
财政支农总投入 | 亿元 | 1.52 | 1.82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6801 | 8032 | ||
2、农业产出
情况 |
粮食总产量 | 亿斤 | 7.39 | 7.65 | 是主导产业 |
粮食总产值 | 亿元 | 7.47 | 8.75 | ||
棉花总产量 | 万吨 | 0.085 | 0.09 | ||
棉花总产值 | 亿元 | 0.23 | 0.19 | ||
油料总产量 | 万吨 | 0.52 | 0.64 | ||
油料总产值 | 亿元 | 0.24 | 0.3 | ||
糖料总产量 | 万吨 | 2.56 | 2.59 | ||
糖料总产值 | 亿元 | 0.25 | 0.48 | ||
生猪总产量 | 万吨 | 6.77 | 6.62 | 是主导产业 | |
生猪总产值 | 亿元 | 9.4 | 12.31 | ||
肉禽总产量 | 万吨 | 1.74 | 1.77 | ||
肉禽总产值 | 亿元 | 1.98 | 2.29 | ||
蛋类总产量 | 万吨 | 0.69 | 0.75 | ||
蛋类总产值 | 亿元 | 0.9 | 1.14 | ||
奶类总产量 | 万吨 | 0 | 0 | ||
奶类总产值 | 亿元 | 0 | 0 | ||
水产品总产量 | 万吨 | 1.93 | 1.94 | ||
水产品总产值 | 亿元 | 2.17 | 2.37 | ||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34.55 | 40.43 |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 | 98.93 | 99.09 | ||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 万亩 | 26.8 | 27.8 | |
设施农业面积 | 万亩 | 0.52 | 1.1 | ||
农业机械总动力 | 万千瓦 | 52.44 | 55.1 | ||
灌溉水利用率 | % | 53 | 55 |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 | 63.8 | 65.5 | ||
4、农业科技支撑
情况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 | 53.2 | 56.4 | |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 万亩 | 7.76 | 13.5 | ||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 人 | 13 | 13 | ||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 个 | 6 | 8 | ||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 个 | 6 | 10 | ||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 万人 | 0.98 | 0.99 | ||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 | 31 | 35 |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
生猪规模养殖率 | % | 93 | 95 |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 |
蛋类规模养殖率 | % | 15 | 17 | 存档量2000羽及以上 | |
肉禽规模养殖率 | % | 80 | 81 | 年出栏1000羽以上 | |
奶牛规模养殖率 | % | 0 | 0 | 存档量10头以上 | |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 万亩 | 0.085 | 0.085 | ||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 | 36.8 | 41.5 | ||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 万亩 | 8.5 | 10.5 | ||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数 | 个 | 7 | 11 | ||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 个 | 8 | 13 | ||
无公害农产品 | 个 | 41 | 44 | ||
绿色食品 | 个 | 5 | 5 | ||
有机农产品 | 个 | 0 | 0 | ||
农产品地理标志 | 个 | 1 | 1 | ||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 万亩 | 39 | 40 | ||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 建设总投入 | 万元 | 51500 | 62000 | |
本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4380 | 5580 | ||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14600 | 18600 | ||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 万元 | 12820 | 15700 | ||
银行信贷投入 | 万元 | 12050 | 13500 | ||
农民自筹投入 | 万元 | 7650 | 8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