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湖北省监利县
监利县2011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监利县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南披长江玉带,北枕东荆河水,东衔洪湖明珠,西望荆州古城,随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荆岳长江大桥连通两湖平原。监利县是湖北省著名的产粮大县、畜牧大县,水产大县,蔬菜大县、平原林业示范县。全县版图面积3460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2个农场管理区,768个行政村,耕地面积206.54万亩,户籍总人口155.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01.76万人。
2010年7月,我县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我们从规划、办点入手,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我们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主题,种植业全面开展高产创建,实行标准化生产,粮食产量稳定增加;畜牧业以发展畜禽养殖小区为重点,实行规模化养殖,生猪出栏进入调出大县行列;水产业以改造老渔池为重点,着力推进健康养殖,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生产。全县优质板块建设强劲,优质水稻板块200万亩,优质油菜板块80万亩,水产板块75万亩,畜禽养殖小区97个,万头猪场达到8个。
(一)强化领导,科学规划。一是健全组织机构。为了确保我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政府县长为第一副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农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检查工作进展,研究部署工作。二是加强规划编制。县政府专门聘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专家教授,依照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提纲,结合本地实际,编制了《监利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20)。三是明确工作责任。各相关部门根据自身工作职能,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做到职责清楚,分工明确,同时各乡镇负责做好项目所在地各项服务工作。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我县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后,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媒体,以专栏、专版、专题形式进行宣传报导。在主干道、示范基地等醒目位置拉挂横幅、树立标牌。县、乡(镇)两级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组织动员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养殖大户参与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三)整合资金,加大投入。一是加大水利建设力度。2010—2011年通过大力实施国家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开展大型灌区和泵站更新改造,完成国家投资2.25亿元,提升了农田抗旱排涝能力。二是开展高产农田建设。积极向上申报,认真组织实施高产农田、土地整理、低湖田改造等项目,既保证了农田占补平衡,又提高了农田产出能力。2010—2011年,实施高产稳产粮田、农业综合开发、高产农田项目资金1.5亿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资金3亿元。今年县政府响应上级级精神,组织三万工作队进村入户,县财政及有关单位整合资金2400万元,农民自筹1.9亿元,用于小农水建设。三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2011年,全县实施部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20个,投入资金400万元。通过集成技术,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亩增产达到50公斤以上。同时,展示农业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机具,起到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了全县平衡增产。
(四)创新机制,优化体系。目前,我县已基本形成以福娃、恒泰、华田为主的粮食加工,以玉沙、银丰为主的棉花加工,以家意为主的油料加工,以温氏、离湖、天牧为主的畜禽养殖加工,以桐梓湖、越盛为主的水产品生产加工,以东森、福人为主的木材加工六大优势产业体系。为了壮大主导产业,培育经营主体,优化产业体系,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的龙头企业,按生产规模予以奖励;对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按每个合作社1万元予以奖励;对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产品分别按照每个3万元、1万元予以奖励;对获得国家级、省级著名品牌的产品分别按10万元、5万元予以奖励;对加盟温氏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养户按每户1万元给予奖励;对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实行利益联结机制,采取订单收购方式,实现农企双赢。如福娃集团及家意粮油与示范区农户签订绿色粮油生产合同,收购价高于市场10%,农户亩平增收100元以上。
(五)加强指导,完善服务。一是做好指导调控。各主管部门经常派人深入项目区和建设单位进行工作指导,拟定建设标准,安排完成时限,协助解决问题。二是抓好技术培训。2011年,积极利用全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契机,广泛开展技术培训,邀请省、市相关部门专家授课,县农学、植保、土肥、畜牧、水产、农机等专家深入基层、田间开展技术讲座,并向参训人员发放教材、宣传册等。三是强化生产服务。县农业局、水产局、畜牧兽医局、农机局都成立了专家服务团,乡(镇)成立了技术服务小组,经常性地开展技术服务,提供政策咨询。四是抓好质量安全。各相关部门加强生产各个环节的检查监督,对原料和产品定期抽样检测,指导企业规范生产,守法经营,控制疫病发生。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三品”品牌,提升质量档次,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六)培育典型,示范引领。坚持政府主导、主体实施、项目扶持的原则,让示范基地发挥探索和示范作用,通过以点带面,推动现代农业建设。2011年,重点建设了9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一是毛市镇万亩吨粮田基地。实现统一优质品种,统一播种时间,统一机整机收,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植保机防,统一订单收购的“六统一”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引导示范粮食生产。同时开展了早晚稻品种比较、不同种植方式对比、机械直播及化控防倒伏、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腐熟对比、新农药防效对比、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超级稻高产攻关等现代农业科技集中展示。
二是大垸农场大棚蔬菜基地。武汉权威农产品公司和监利农夫绿色食品公司为基地带动企业,现有大棚925个,面积1076亩,主导产品有辣椒、黄瓜、茄子、番茄等时令蔬菜和西甜瓜等水果,采用春早熟及秋延后反季节种植模式,提高生产效益。基地内建有蔬菜分检中心,成立了2家专业合作社,协调农企关系,监督双方履约
。三是台湾农民创业园基地。地点位于毛市镇长岭村和平田村,基地含有机蔬果园区、有机水稻种植区、生态化畜禽养殖区、有机肥生产区、度假园区、科教中心等。目前已征地300亩,租地1700亩,今年种植有机稻850亩。
四是监利“贡猪”生态养殖基地。位于程集镇,重点建立监利“贡猪”资源保护场,已注册“湖北荆贡种猪有限公司”,实行股份制经营。同时将建设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区,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
五是禽蛋标准化生产基地。位于上车湾镇新洲垸,占地2000亩,目前已建鸭舍8栋,首批养蛋鸭5万只,同时建有配套饲料厂。
六是监利温氏优质三元猪标准化养殖基地。新建标准化猪舍,推广应用生猪“150”养殖模式,以毛市镇为中心,以30公里为半径的区域内发展养户600户,户平出栏500头,目前已发展70多户。
七是老江河生态水产园。选址为尺八镇,现已与荆州市金迪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约,第一期连片开发5000亩,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
八是毛市镇沙湖全雄黄颡鱼养殖基地。选址为毛市镇,由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监利天瑞渔业科技公司投资创办,拥有高标准池塘和网箱示范养殖面积1140亩,主要从事黄颡鱼“全雄1号”、加州鲈、南方大口鲶等名特优鱼苗生产、养殖、销售及技术推广等业务。
九是容城镇新洲苗木花卉基地。选址为容城镇,由东莞市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面积2000亩。
二、示范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技服务亟待提升。一是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少。监利县农作物年播种面积达到430万亩,受编制限制,目前,种植业、畜牧业、水产等服务人员只有150人,而且经费不足,待遇不高,二是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挂沟不紧,对接不够,高新科研成果难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二)土地流转机制不活。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土地效益逐年增加,虽然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但留守农民仍然数量大,导致土地流转速度慢,制约了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发展。因此,需要国家在解决农村养老保险,鼓励龙头企业、外来资金创办现代农业基地等方面研究出台相关扶助政策,更进一步创新土地流转机制。
三、推进示范区建设的思路打算
(一)工作目标
监利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全力打造成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基地”和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中心”。即全国高产优质粮食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畜牧健康养殖基地、全国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基地、全国平原速生丰产林生产基地、湖北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湖北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中心、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农产品供应中心、长江经济带农业经济中心。
监利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一是农业产值和效益稳定增加。到201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75亿元(现行价),年均增长保持在8%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295亿元,年均增幅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二是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到2015年,粮食总产达到153万吨,年均增长3%;肉类总产量达到16万吨,年均增长10%;水产品产量达到35万吨,年均增长7.7%。三是设施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耕地有效灌溉率从2010年77%提高到2015年的85%;农机总动力达到170万千瓦,年均增长7.4%;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2015达到87%。四是农业科技贡献率显著增加。农业科技贡献率从2010年51%的水平提高到2015年60%的水平。五是产业化经营水平迅速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从2010年1:1,提高到2015年的2:1,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达到10万户。六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率达到50%;农产品优质率从2010年的80%,提高到2015年的90%;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总体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二)重点任务
监利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一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大型泵站和大型灌区更新改造工程,加强重点河道的综合治理,提高旱涝保收能力。同时继续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通过土地综合开发和国土整理,增加农用地资源,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二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粮食生产为主导,遵循“增粮、调棉、扩油、优菜”的原则,调整种植业结构。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努力实现品种优质化、养殖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产业化标准。以渔池标准化改造为重点,全面提升水产基地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水平,实现健康养殖,打造名特优水产品。三是创建知名品牌。坚持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三品”认证,鼓励企业创建知名品牌,增加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种养农户效益。四是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效益。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实施科技进企入户工程,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应用现代农业节本增效技术。五是完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畜禽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
(三)保障措施
把监利打造成引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县,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一是加强组织建设,落实专班责任。二是强化奖励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在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的前提下,稳定财政投资,建立长效机制,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金融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参与监利县现代农业建设。三是构建科技网络,创新推广模式。配齐配强科技服务队伍,改善工作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四是强化技术规程,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实施标准化生产,保护生态环境。五是创新经营体系,健全管理制度。探索适应市场化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提高全社会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的积极性。
四、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一)加大支持力度。国家要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列出专款,实行重点扶持,同时也能吸纳其他渠道资金参与现代农业建设。
(二)加强培训指导。农业部要出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制订相关的操作规程,组织专业人员培训,具体指导推进实施。
(三)加强区间交流。农业部要组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间开展参观学习交流活动,以利互相借鉴,加快建设进程。
监利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
2012年6月3日
附件: | |||||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
|||||
示范区名称:示范区县(市、区)政府盖章 | |||||
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0年 | 2011年 | 备注 |
1.基本情况 | 国土面积 | 平方公里 | 3460 | 3460 | |
耕地面积 | 万亩 | 265.4 | 265.4 | ||
水域面积 | 万亩 | 98.68 | 98.68 | ||
总人口 | 万人 | 142.43 | 155.1 | ||
农业人口 | 万人 | 104.53 | 115.49 | ||
农业劳动力 | 万人 | 54.8 | 63.96 | ||
农户总数 | 万户 | 24.1 | 25.32 |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125.88 | 156.64 | ||
农业总产值 | 亿元 | 107.69 | 125.59 | ||
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3.08 | 3.47 | ||
财政支农总投入 | 亿元 | 6.85 | 11.02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6161.55 | 7335 | ||
2.农业产出情况 | 粮食总产量 | 亿斤 | 24.99 | 26.78 | 主导产业 |
粮食总产值 | 亿元 | 30.98 | 33.19 | ||
棉花总产量 | 万吨 | 28.42 | 33.09 | 主导产业 | |
棉花总产值 | 亿元 | 28.42 | 31.78 | ||
油料总产量 | 万吨 | 11.09 | 11.28 | 主导产业 | |
油料总产值 | 亿元 | 4.1 | 4.18 | ||
糖料总产量 | 万吨 | 0.825 | 0.768 | ||
糖料总产值 | 亿元 | 0.132 | 0.123 | ||
生猪总产量 | 万吨 | 7.18 | 7.24 | 主导产业 | |
生猪总产值 | 亿元 | 21.54 | 21.72 | ||
肉禽总产量 | 万吨 | 2.8 | 3.46 | 主导产业 | |
肉禽总产值 | 亿元 | 9.52 | 11.78 | ||
蛋类总产量 | 万吨 | 3.49 | 3.72 | ||
蛋类总产值 | 亿元 | 3.84 | 4.09 | ||
奶类总产量 | 万吨 | —— | —— | ||
奶类总产值 | 亿元 | —— | —— | ||
水产品总产量 | 万吨 | 24.07 | 24.93 | 主导产业 | |
水产品总产值 | 亿元 | 35.75 | 36.89 | ||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104 | 144 |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 | 100 | 100 | ||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 万亩 | 123.5 | 128 | |
设施农业面积 | 万亩 | 5 | 6 | ||
农业机械总动力 | 万千瓦 | 118.89 | 124.74 | ||
灌溉水利用率 | % | 60 | 65 |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 | 60 | 65 | ||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 | 53 | 58 | |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 万亩 | 20.5 | 22 | ||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 人 | 1.8 | 2 | ||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 个 | 22 | 25 | ||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 个 | 17 | 26 | ||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 万人 | 11.6 | 12 | ||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 | 15 | 17 |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
生猪规模养殖率 | % | 70 | 72 |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 |
蛋类规模养殖率 | % | 70 | 72 |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 |
肉禽规模养殖率 | % | 70 | 72 | 年出栏1000羽以上 | |
奶牛规模养殖率 | % | — | — | 存栏量10头以上 | |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 万亩 | 3.97 | 7.73 | ||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 | 12 | 13 | ||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 万亩 | 140 | 150 | ||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 个 | 1∕9 | 1∕11 | ||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 个 | 2 | 2 | ||
无公害农产品 | 个 | 56 | 69 | ||
绿色食品 | 个 | 43 | 43 | ||
有机农产品 | 个 | 4 | 7 | ||
农产品地理标志 | 个 | 0 | 0 | ||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 万亩 | 60 | 60 | ||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 建设总投入 | 万元 | 93660 | 128177 | |
本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960 | 2977 | ||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28200 | 32200 | ||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 万元 | 44000 | 53000 | ||
银行信贷投入 | 万元 | 17000 | 21000 | ||
农民自筹投入 | 万元 | 3500 | 19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