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山东省莱州市
莱州市2011年度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以来,莱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精神,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先后授予“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先进单位”、“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技推广优秀示范县”、“全省农业机械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建设成效
(一)加快主导优势产业发展,稳步推进示范区建设。
一是稳定粮食产业基础地位,积极创建粮食生产示范区。深入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在城港路街道和平里店镇创建小麦、玉米万亩示范方5个,在全市10个镇街建设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基地10处,建成2个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区和14个千亩示范方,在城港路街道推进整乡制高产创建,实现了全市粮食面积、单产和总产的“三增”目标,在烟台市高产创建成效综合考评中位列第一。积极推进绿色粮食生产示范区建设,全市20万亩小麦实现了订单生产。在冬春旱情严峻的形式下,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九年丰收,全市小麦、玉米总面积145万亩,总产达66.96万吨,比上年增长7%,创历史新高。
二是积极推进果蔬业示范区建设。结合山东省现代农业苹果产业、烟台市有机苹果示范园、莱州市无公害韭菜标准园等项目实施,加快推进沿王河一带蔬菜生产示范区建设,发展大姜面积7万亩,年出口外销量8.5万吨;在全市建设韭菜标准示范园、西红柿示范基地和西瓜示范基地各1处;加快推进果品示范区建设,新建苹果展示园20多处,面积5000多亩,苹果、葡萄、大樱桃等“三品”认证产品达到6个,面积1.8万亩。在郭家店镇小草沟村建成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700亩,年产优质大苗80万株。建成琅琊岭512亩“畜—沼—果”生态循环示范园和凤凰山400亩循环农业示范园,为生态果业发展提供了样板。朱桥、柞村、程郭、驿道等镇街建立了4000亩的现代矮砧栽培示范园,开辟了新型果业技术推广的新路子。
三是加快生物育种示范区建设。以蓝黄战略发展和国家调整种业发展战略为契机,积极帮扶种业企业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加快科研育种发展,推进种业示范区建设,争取实施蔬菜良种繁育基地、玉米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等种业项目11个,争取无偿资金1100万元,投资总额达6000多万元,全年提交植物新品种权申请12件,7个农作物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
四是大力发展现代特色畜牧业。重点实施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改扩建工程,改造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20家,补贴能繁母猪78476头,被确定为烟台市首个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市);狠抓了肉鸡饲养的产业升级,全市年增加肉鸡出栏量达200多万只;积极发展养牛业,组织实施了弗莱维赫牛冻精补贴项目,参与了黄三角优质肉牛科技示范工程,全市牛存栏量达到3.6万头。
五是设施渔业成为渔业养殖的特色产业。通过实施现代渔业产业项目,在全市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园2处,发展工厂化养殖大棚到1645个,面积145万平方米,浅海优势海产品养殖面积达到45.88万亩。
(二)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
一是加强标准农田建设。2011年,完成了现代农业项目奖励资金田间工程,新打、修复钻井22眼,新打、修复大口井21眼,修建泵房27个,铺设地下输水管道25公里,新建桥涵55座,新上改造输变电线路5公里,安装井上配电设备15套,整修田间排水沟12公里,修复浆砌石渠道1.5公里,全市高产示范田累计达30万亩。
二是农村能源和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显著。实施国家沼气服务网点项目2个、省户用沼气项目2个、烟台市户用沼气项目和循环农业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各1个,全年共建设户用沼气池3170个,建成沼气服务网点30处,建成养殖场沼气工程51处,推动种养加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三是农业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2011年完成“四到户”的村庄565个,累计达896 个,占村庄总数的91.62%。全市土地流转5.98万亩,占总量的5.7%,流出农户1.7万户,占总数的7%。
四是各项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66.6万亩6569.5万元,落实中央财政小麦抗旱和弱苗补助225万元,实施小麦、玉米、棉花良补127万亩,完成147 个村庄的 “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建设项目审查批复工作。
五是农机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40.2万千瓦,拖拉机总量2.9万台,大中型拖拉机7466台,玉米和小麦收获机械2293台,拖拉机配套机具3.84万台,固定资产8.95亿元,全市农机服务组织500多个,农机化水平达94.5%。
(三)全面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科技推广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完善市、镇、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结合农业部示范县项目的实施,在全面建设村级农技服务站的基础上,2011年重点开展了村级站规范化管理,加强对村级站的管理和指导,新选聘农民技术员938人;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在全市17处镇街遴选1000户科技示范户,并辐射带动20000户,开展进村入户指导,加速先进农业技术的转化应用,先进技术和主导品种入户率达到95%以上。
二是扎实开展农技人员和农民培训。组织100名农技人员参加了5天的异地培训,举办农技人员培训班5 期。开办农民田间学校10处,招收送教下乡青年农民学员799名,组织140名新型农民参加创业培训,实施阳光工程培训1000人,全年培训农民6.3万人次。
三是强化农业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农业热线、专家视频、信息网站、电视专题和报纸专栏的信息服务作用,在烟台市率先建立起农业手机短信息服务平台,全年共接答咨询电话837个,制作电视节目86期,更新农业网站信息236篇,刊发报纸信息93篇,免费发送农技短信息20多万条。
四是全面开展农业生产指导。组织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指导服务15000多天次,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10余项,建立起市、镇、村三级病虫监测网络,建成规范化专业化防治组织50多个,开展统防统治50万亩,开展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26次,推广应用配方施肥技术面积达124万亩,在343个村实现整村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四)积极开展农业体制机制创新,创建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一是健全市、镇、村、企四级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2011年以来,积极探索在全市978个村设立村级质监点,使村级站同时兼负农技、信息服务和农产品质量监管职能,在17处镇街设立镇级监管站,在市级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相关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检测室、配备质监员,形成了市、镇、村、企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同时在全市推行农资产品市场准入登记备案等可追溯制度,不断提高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是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率先开展标准化生产,新建市级标准化基地18处共8.7万亩,新增绿色食品4个、有机食品8个, 全市“三品”认证企业达到26家,认证产品总数达到43个,认证总面积达到6.6万亩。
三是产业化发展实现新突破。新建、扩建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农产品企业22家,完成投资3.36亿元,3家省级龙头企业获得政府贴息贷款,9家企业成为烟台市级龙头企业,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5家,11家合作社入选烟台市级示范社,2家入选省级示范社。
二、创新举措
(一)开展了农业技术推广进千村工程。自2009年以来,结合农业部示范县项目的实施,在全省率先建立起覆盖全市978个村庄的村级农技服务站,健全了市、镇、村三级农技推广体系,创新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建立农业短信息服务平台,对全市5万农户免费开展服务,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手段;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在全省创造性地率先应用“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该工程荣获2011年烟台市机关创新工作二等奖。
(二)全面实施了农机示范工程。在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以“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作业模式,把玉米机收与保护性耕作有机结合起来,扩大示范区实施规模,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向中高产田拓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我市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小型农业企业缺乏资金扶持,村级农民技术员补贴不足,缺乏适应示范区建设需求的农业规划建设高端人才等等。
几点建议: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搭建金融支持平台。重点加大对特色基地、龙头企业、农业标准化、品牌培育推介等的扶持补助和信贷支持,促进特色优势农业发展。二是加强对村级农民技术员的补贴。对村级在岗农民技术员制定相应补贴政策,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员的作用。三是搭建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平台。定期举办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议,加强各个示范区间的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加强对示范区内农技人员的培训,提高示范区的规划建设水平,确保示范区推进效果。
四、下步推进思路和打算
(一)推进思路。
承接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难得重大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核心,围绕全市镇街各具优势的种业、果蔬业、粮食、畜牧和水产产业,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活动,努力打造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亮点,高标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确保实现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的发展目标。
(二)工作打算。
一是着力壮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根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围绕全市镇街各具优势的种业、果蔬业、粮食、畜牧和渔业等产业,在全市打造农业示范区,在示范区内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
二是不断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劳动者素质为突破,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抓好农技推广运行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市、镇、村三级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对全市农技人员、农民技术员和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建立快捷高效的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机制。
三是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指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等率先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牌化战略。抓好惠农政策的落实,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抓好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现代农业苹果和渔业项目、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等项目的实施,打造精品项目工程,强力推进莱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示范区名称:莱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0年 |
2011年 |
备注 |
1.基本情况 |
国土面积 |
平方公里 |
1878.1 |
1878.1 |
|
耕地面积 |
万亩 |
102.5 |
102.2 |
||
水域面积 |
万亩 |
55.04 |
59.10 |
||
总人口 |
万人 |
85.94 |
85.81 |
||
农业人口 |
万人 |
68.98 |
66.89 |
||
农业劳动力 |
万人 |
37.02 |
37.94 |
||
农户总数 |
万户 |
24.61 |
24.16 |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467.8 |
527.7 |
||
农业总产值 |
亿元 |
86.78 |
91.07 |
||
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24 |
30.4 |
||
财政支农总投入 |
亿元 |
0.51 |
0.59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10587 |
12565 |
||
2.农业产出情况 |
粮食总产量 |
亿斤 |
12.88 |
13.53 |
主导产业 |
粮食总产值 |
亿元 |
16.72 |
20.9 |
||
棉花总产量 |
万吨 |
0.03 |
0.03 |
非主导产业 |
|
棉花总产值 |
亿元 |
0.02 |
0.03 |
||
油料总产量 |
万吨 |
5.35 |
5.45 |
非主导产业 |
|
油料总产值 |
亿元 |
3.10 |
4.09 |
||
糖料总产量 |
万吨 |
0 |
0 |
非主导产业 |
|
糖料总产值 |
亿元 |
0 |
0 |
||
生猪总产量 |
万吨 |
4.24 |
5.09 |
主导产业 |
|
生猪总产值 |
亿元 |
6.07 |
12.30 |
||
肉禽总产量 |
万吨 |
3.97 |
2.54 |
主导产业 |
|
肉禽总产值 |
亿元 |
5.35 |
6.37 |
||
蛋类总产量 |
万吨 |
3.42 |
4.18 |
主导产业 |
|
蛋类总产值 |
亿元 |
2.41 |
3.76 |
||
奶类总产量 |
万吨 |
1.37 |
1.18 |
非主导产业 |
|
奶类总产值 |
亿元 |
0.65 |
0.36 |
||
水产品总产量 |
万吨 |
32.61 |
32.97 |
主导产业 |
|
水产品总产值 |
亿元 |
27.21 |
27.86 |
||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83 |
108 |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 |
100 |
100 |
||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
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 |
万亩 |
50.36 |
52 |
|
设施农业面积 |
万亩 |
12 |
12.8 |
||
农业机械总动力 |
万千瓦 |
134.97 |
140.2 |
||
灌溉水利用率 |
% |
36 |
36.8 |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 |
93.1 |
94.5 |
||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 |
64 |
64.91 |
|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
万亩 |
8.13 |
10 |
||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
人 |
2.8 |
2.85 |
||
引技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
个 |
15 |
20 |
||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
万人 |
14.17 |
15.21 |
||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 |
14.3 |
16.7 |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
生猪规模养殖率 |
% |
68 |
72 |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
|
蛋类规模养殖率 |
% |
95 |
95 |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
|
肉禽规模养殖率 |
% |
100 |
100 |
存栏量1000羽及以上 |
|
奶牛规模养殖率 |
% |
50 |
52 |
存栏量10头以上 |
|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
万亩 |
26.57 |
26.57 |
||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 |
19.4 |
25.2 |
||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
万亩 |
46 |
50 |
||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
个 |
6 |
6 |
||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
个 |
2 |
3 |
||
无公害农产品 |
个 |
20 |
22 |
||
绿色食品 |
个 |
17 |
18 |
||
有机农产品 |
个 |
13 |
13 |
||
农产品地理标志 |
个 |
6 |
8 |
||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
万亩 |
5.52 |
6.6 |
||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
建设总投入 |
万元 |
8978.6 |
10497.6 |
|
本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783.6 |
930 |
||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4305 |
5011.6 |
||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
万元 |
3200 |
3750 |
||
银行信贷投入 |
万元 |
0 |
0 |
||
农民自筹投入 |
万元 |
690 |
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