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福建省仙游县

日期: 2013-01-31 09:32 作者: 福建省仙游县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仙游县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仙游县农业局

2012年6月2日

  2011年,我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县委、县政府和省农业厅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围绕粮食、蔬菜、水果、畜牧、 “四大”农业主导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突出示范区亮点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全年示范区建设总投入19.75亿元,使示范区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我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设成效

  (一)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是我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确定的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5.987万亩,建立国家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1万亩,其中中心示范片1000亩,最高单产达758公斤;发展再生稻2万亩,再生季最高单产达410公斤,全县2011年粮食总产13.92万吨,基本持平;蔬菜(含食用菌)播种面积18.138万亩总产28.74万吨,比增9.2%;水果总产6.4万吨,完成年初计划任务,与去年持平;畜牧生产出栏生猪34.5万头、牛0.08万头、羊5.82万头、家禽231万羽,肉蛋奶产量4.3万吨,持平略增;农业总产值40.1亿元,比增11.1%,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460元,比增14.8%。

  (二)农业设施装备建设情况

  1、农田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一是整合中低产田改造、标准农田、土地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加大投入力度,2011年共投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其中财政投入750多万元,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3000多亩,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000多亩: 二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蔬菜钢架塑料大棚4100亩、中小拱棚1.1万亩,建设食用菌竹(木)架塑料大棚1.066万亩,建设水果喷灌设施0.3万亩,全年设施农业种植面积3.75万亩,总投入4亿多元,创产值5.68亿元,纯收入2.04亿元。

  2、标准化养殖得到有效推进。为提高畜禽、水产养殖的效益和质量,我县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2011年新增标准化养猪场1个,全县现有获农业部批准建设并获资金扶持的标准化养猪场有12个出栏生猪8.2万多头、标准化养鸭场8个存栏山麻鸭5万多羽。

  3、农业机械化率不断提高。2011年全县农民新购买新型农机具1220多台(套),现全县拥有各种农机具7200多台(套),农机总动力为29.5万千瓦,平均每亩农机总动力为9510千瓦,2011年全县机耕面积20多万亩、机插面积1.5万亩、机收面积16万亩、机灌面积1.3万多亩,农业机械化率达31.5%。养殖业逐步走向机械化,我县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已经从传统的人工养殖逐步向高科技、自动化方向发展,多家大型生猪、蛋禽养殖场基本实现喂食系统自动化,设置自动喷淋设施,能够根据需要随时调节空气流速。全县现有规模养殖基地全部实现通路、通水、通电,规模化、工厂化、机械化养殖生产单位占87%以上,许多养殖场因地制宜,根据需要不同程度地配备了变压器、增氧机、抽水机、投饵机、潜水泵、运输车及锅炉等。

  4、市场流通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一是完善农产品市场建设,全县建有农林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57个,建筑总面积35万多平方米,其中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3个(度尾文旦柚批发市场、钟山香菇批发市场、鲤城蔬菜批发市场);二是完善流通体系建设,全县有农产品营销经纪人3000多人,其中常住大城市的营销经纪人有50多人。

  5、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我县是福建省16个农村信息化建设示范县之一,我局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对全县315个村配备电脑,并系统培训一名信息员,为农民开展信息化服务。我局还建立健全了仙游农业信息网、“12316”农业咨询热线、手机农业信息服务、视频信息服务、网络信息服务等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全县还配有乡镇、村农业信息员165人。

  (三)科技推广运用情况

  1、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基本实现良种化。2011年,全县引进农业新良种25个(粮食20个、水果2个、蔬菜2个、食用菌1个),更新粮食良种面积6.5万亩,粮食良种覆盖率达98.2%;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5.8%以上;水果良种覆盖率达93.6%以上;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5.5%以上。

  2、新技术研发取得新突破。一是与福建农大合作,新开发出薏米根冲剂、薏米片、薏米糊新产品,市场前景良好;二是水稻高产调控栽培技术探索获得新进展,早稻最高单产达758公斤;三是研发成功蔬菜机械化播种、施肥、防病虫以及人工智能化育苗棚建设技术,建成莆田市第一家蔬菜人工智能化育苗大棚,实现棚内温度、湿度可控;四是探索出大棚蔬菜难以水旱轮作解决土壤消毒问题,采取大署高温季节停种蔬菜而灌水并密闭薄膜,达到提高土温而灭菌的目的,效果良好,其效果与水旱轮作一样。

  3、新技术推广成效显著。全年推广超级稻、优质稻20多万亩,实现一季平均亩产560公斤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5万亩,入户率100%,增加效益2000多万元;推广应用生猪人工授精技术20万头;推广生态养殖,猪—沼—果(林、菜、草)、达标排放环保型、漏粪地面—免冲洗—减排放、生物发酵垫料床零排放等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推广高效低毒新农药16.5万多亩,挽回农业损失1100多万元。

  (四)体制机制创新情况

  1、设立农业服务“窗口”。在我县行政办事大厅设立农业服务“窗口”,派驻5人工作人员,专门为基层单位、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户办理职称评聘、农村土地流转、农产品调运检疫等服务;设立仙游县农业咨询服务中心,开辟“12316”农业咨询服务热线,免费为农民群众提供咨询服务。

  2、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全县18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大户提供农村土地流转服务,通过季节性出租、长期出租、转包经营和重新发包等方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进程,至2011年底,全县农村流转耕地3万多亩、山地9万亩。

  3、建立农业产业化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营销的发展方式,走种养加、产运销一体化的路子,推行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显、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把农业企业和农户捆绑在一起,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2011年,全县新增大棚蔬菜生产企业2个(栽培面积3800亩)、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企业1个(建筑面积计划达1600平方米)、水果生产企业3个(台湾农民创业园)、生猪标准化养殖场1个、农产品加工企业1个(泰禾油料加工),现全县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2家,2011年创产值12亿多元,带动农户4.3万户,辐射带动农民增收近2亿元。

  4、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2011年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2家,现全县有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28家(其中省级示范社2个、市级示范社8个、县级示范社17个),农业专业户528户,规模种植粮、菜、果8.2156万亩,养殖水产4745亩,规模养殖畜禽27.2325万头(羽)。

  5、实行院企合作。通过推行科技市场服务一体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的产学研联合体,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优先扶持优良品种培育、引进和推广,农产品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仙游县政府还聘请成立了由省、市农业部门、农业专家组成的农业专家服务团,鼓励其与农业生产基地合作,加快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的研发和推广。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情况

  一是建立建立“三品”农产品生产基地9万亩,年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7万吨,占上市农产品的34.2%。二是加强源头治理、农资市场整治和违禁添加剂专项治理工作,2011年我县共出动执法人员556人次。三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五项制度,突出抓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进出货登记、生产记录、产品检测和可追溯制度的建设工作。四是强化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全年送市、省化验室检测农产品320个,检测合格率达100%,本县农残速测检测蔬菜、水果、粮食样品536个、 “瘦肉精”样品4178个,检验合格率分别达达97.3%和100%。

  二、创新举措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仙游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两位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委农办、农业局、发改局、财政局、水务局、环保局、质监局、统计局、气象局等涉农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仙游县农业局,由局长兼任主任,两位副局长任副主任。各乡镇要相应设立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各自的项目任务实施工作。

  2、强化规划引领。认真制定仙游县2012-2015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确定农业标准化生产、“五新”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五大”项目30个子项目为建设重点,总投资13.658亿元。我县政府还制定出仙游生态县建设规划、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规划、国家级科技创先县建设规划。

  3、出台扶持政策。仙游县委出台了《关于加快仙游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的若干意见》(仙委[2009]13号)和《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实施意见》(仙委[2011]204号)等文件规定,提升仙游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品位。

  4、争取资金投入。为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2011年我县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全年共投入建设资金19.75 亿元,其中积极争取上级农业项目建设专项资金1547.7万元、惠农资金1135.116万元、引进资金24000万元(利农集团大棚蔬菜基地建设投资21000万元、台资农业企业投资3000万元)、本地农业企业和农业专业户投资55800万元、农民投资115000多万元。

  5、强化建设管理。一是落实创建责任制。按涉农部门和各乡镇的各自职责,落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责任制,按县抓特色主导产业、乡镇抓“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精品工程、示范工程、样板工程,真正起到带动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二是建立考评机制。由县委、县政府督查办按各有关部门、各乡镇的职责范围,负责跟踪落实和考核工作,确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落实到位。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1、耕地租金贵。目前,在仙游县平原区,每亩耕地年租金高达700-900元,如果租期较长的是按稻谷计算,随行就市计算租金。在租金贵的情况下,农业企业的生产效益降低。

  2、租地难度大。目前,仙游县多数成片耕地都已流转被租,新来农业企业存在租地困难情况。

  3、财政投资不足。仙游县地方财政比较困难,增加农业投入难度大。

  4、缺少工作经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是个大工程,工作量大,且一些示范项目还需要组织参观,目前,在示范区建设中,缺少工作经费,给我们的工作造成了一定难度。

  (二)有关建议

  1、农业项目应向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倾斜。国家应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农业大企业和省级以上你们专业合作社。仙游设施蔬菜发展势头强劲,要建成万亩钢架大棚蔬菜基地,应列入国家现代蔬菜生产示范园区。

  2、应下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经费。仙游县机关部门工作经费每年每人只有1000元,工作经费不够,建议年下拨每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县工作经费20-30万元,并对财政困难的仙游县给予一定的倾斜支持。

  3、给予参观点补助资金。建设省级农业参观点,需投入较多的建设资金,为此,从2012年起,凡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的建设项目被省厅组织参观的,建议每点给予补助5万元。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与打算

  (一)主要思路

  我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进步为重要支撑,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创新机制体制、强化示范带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对台农业合作与交流,做大、做强、做优粮食、蔬菜、水果、畜禽“四大产业”, 突出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旅游农业和循环农业,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二)目标任务

  通过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55亿元,年均增长10.56%;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1500元,年均增长12%;实现“三品”农产品认证24个,比2010年翻近一番;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要比2010年增长25%以上;农产品加工率要从2010年的33.3%提高到55%以上;要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个、名牌农产品8个。使仙游建成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台湾甜柿基地(规模面积3万亩)、福建最大的大棚蔬菜基地(规模面积1万亩)、莆田最大的高山名优茶基地(规模面积1万亩)和福建粮食高产区。

  (三)工作打算

  1、抓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农业现代园区建设要在抓项目建设上下功夫,计划实施30个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其中农业标准化生产项目13个、五新推广项目4个、农产品加工项目3个、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个,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3个,项目总投资13.658亿元。通过项目建设,促进我县现代农业的发展。

  2、抓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工程建设。一是粮食优质高产工程。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超级稻、优质稻覆盖率达93%以上;二是精品蔬菜设施工程。全县要建设大、小棚蔬菜基地5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5万亩、计划建设国家级蔬菜标准园2个;三是名优水果基地建设工程。要建立3万亩台湾甜柿、2.5万亩度尾文旦柚、2万亩桔柚基地;四是畜禽饲养提升工程。要建设种猪场3个、标准化养猪场30个,年出栏商品猪20万头,计划新增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4个。

  3、抓品牌农业发展。一抓 “三品”农业。要突出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品”农业的发展,至2015年,计划实现农产品“三品”认证24个,比2011年增加10个;二抓特色农业。突出甜柿、薏米、甜椒、芦笋、中药材等特色农业的发展,在创名牌上做文章,计划每年新增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1-2个。三抓商标注册。引导农业企业注册商标、争创著名商标,力争新增著名商标1-2个。

  4、抓农业“五新”技术集成基地建设。要建立“五新”技术推广集成基地6-8个,示范面积1.5-2万亩,辐射推广20万亩。

  5、抓“一村一品”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平原、沿海、山区的各自优势,根据各村的自然条件、人才条件、土地资源等,在“一村一品”工程建设上做文章,一个村突出培育1个农业主导产业,增强竞争力,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6、抓农村合作组织建设。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增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竞争力,到2015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个数要突破350个。

  7、抓农产品质量安全。一要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和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中心,并配备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二要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体系。我县是全国首批县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示范县,配备化验室检测仪器和速测仪器,还配备了蔬菜产品流动检测车,要年流动速测检测蔬菜样品1200个以上。三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重点整治销售高毒农药和伪劣农药、化肥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8、抓宣传普及工作。要加大农业“五新”技术的宣传与普及,加大示范区、示范片、指挥田高产创建活动的宣传与报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信息、网络、手机短讯、墙报、专栏等宣传阵地,邀请上级记者采访报道,组织本县新闻媒体现场采访,积极主动提供新闻线色,积极主动供稿,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内容、做法、经验及其实施效果大张旗鼓的宣传报道出去。要在仙游电视台开辟仙游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专题,让全县人民都知道。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全县人民参与的积极性,确保国家级示范区建设顺利实施。

  9、抓参观辐射工作。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把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做法集成于基地,通过组织参观、召开现场会、现场经验介绍等方法,把新技术推广出去,充分发挥辐射效应作用。

  附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示范区名称(政府盖章):仙游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2011年

备注

1.基本情况

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

1841.11

1841.11

 

耕地面积

万亩

41.81

41.2

 

水域面积

万亩

7.62

7.62

 

总人口

万人

108.09

109

 

农业人口

万人

99.24

99.1

 

农业劳动力

万人

51.61

51.8

 

农户总数

万户

24.69

24.8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39.79

139.8

 

农业总产值

亿元

36.1

40.1

 

财政总收入

亿元

10.32

13.5

 

财政支农总投入

亿元

2.03

2.35

 

农民人均纯收入

6497

7460

 

2.农业产出情况

粮食总产量

亿斤

14.11

13.92

主导产业

粮食总产值

亿元

4.93

5.25

 

棉花总产量

万吨

0

0

 

棉花总产值

亿元

0

0

 

油料总产量

万吨

1.314

1.407

 

油料总产值

亿元

0.878

1.02

 

糖料总产量

万吨

2.07

1.076

 

糖料总产值

亿元

0.118

0.06

 

生猪总产量

万吨

2.64

2.4

主导产业

生猪总产值

亿元

4.584

4.65

 

肉禽总产量

万吨

0.286

0.265

主导产业

肉禽总产值

亿元

0.548

0.615

 

蛋类总产量

万吨

0.88

0.83

 

蛋类总产值

亿元

0.758

0.85

 

奶类总产量

万吨

0.413

0.4

 

奶类总产值

亿元

0.177

0.191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1.57

1.58

主导产业

水产品总产值

亿元

3.31

3.4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亿元

37.36

38.15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96.5

97.5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万亩

8.02

8.3

 

设施农业面积

万亩

2.43

3.75

 

农业机械总动力

万千瓦

27.6

29.2

 

灌溉水利用率

%

88.3

88.4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25.8

31.5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49.6

51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万亩

1

1.5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29

29.5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3

4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20

23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万人

21

22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26.4

28.5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生猪规模养殖率

%

85.8

89.5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蛋类规模养殖率

%

81.5

83.2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肉禽规模养殖率

%

52.1

54.3

年出栏1000羽以上

奶牛规模养殖率

%

63.5

65.2

存栏量10头以上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万亩

0

0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1.95

2.25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万亩

2.36

3.85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8

10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10

12

 

无公害农产品

7

8

 

绿色食品

5

6

 

有机农产品

2

2

 

农产品地理标志

2

2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万亩

7.8

8.1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建设总投入

万元

153200

197500

 

本级财政投入

万元

150

300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万元

2150

2683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万元

41500

79800

 

银行信贷投入

万元

850

1200

 

农民自筹投入

万元

108550

11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