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福建省漳浦县

日期: 2013-01-31 09:10 作者: 福建省漳浦县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浦政文〔2012〕87号

漳浦县人民政府关于报送漳浦县

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的报告

  福建省农业厅:

  漳浦县是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县,通过一年来实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报送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的通知》(农办计〔2012〕66号)要求,现将漳浦县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呈报贵厅,请审核。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二日

漳浦县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漳浦县人民政府

  一、建设成效

  (一)主导产业优势凸显

  粮食、蔬菜、水果、水产是漳浦县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其中蔬菜、水果、渔业等已成为福建省重要的生产加工出口产业,现代化农业格局初具雏形。

  1. 粮食稳定发展。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8.7万亩,总产量19.05万吨,产值6.2亿元,规模种植比例达85%,其中连片千亩以上的粮田151片。

  2.蔬菜产业不断巩固壮大。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32万亩(复种),总产51万吨,产值8.5亿元。大葱、白萝卜、花椰菜等蔬菜显示较好的经济效益。大棚蔬菜较快发展,2011年新建标准蔬菜大棚2000多亩。

  3.水果产业生产效益有较大提升。2011年,全县水果总面积34万亩,生产各类水果果品33.3万吨,产值7.5亿元。大宗水果李每公斤3元以上,效益较好。新种植台湾高优水果(莲雾)300亩。

  4.水产业健康稳定发展。2011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34.5万吨,产值39.6亿元,其中水产养殖面积29.6万亩,实现水产养殖产量24.49万吨。

  5.农产品加工业有新发展。全县有26家蔬菜规模生产加工企业,实现年加工产量25万吨,产值14亿元,销售收入13亿元,出口创汇1.0亿美元。省级龙头企业漳州德立信农业有限公司2011年新增投资1400多万元,建立了二条胡萝卜初处理生产线,日加工能力200吨,提升了蔬菜现代化加工水平。

  (二)农业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

  1.节水设施建设。2011年,全县新增节水喷灌面积0.21万亩,改造喷灌设施0.36万亩,尤其是闽台水果合作基地--漳浦县蜜原生态农场有限公司通过进一步配套,农场1000亩名优水果果园全部实现节水喷灌。截至目前,全县节水灌溉面积达22.1万亩,其中沿海乡镇蔬菜生产基地90%以上,实现地下水源节水喷灌。

  2.标准农田建设。2011年,我县在深土镇投资120万元,建设省级标准农田1300亩。目前,全县已建设标准化高产稳产农田10.2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10万亩。

  3.温室大棚建设。全县新建高标准的钢构蔬菜大棚0.2万亩,标准化菇房102万平方米。福建绿宝食品集团绿宝生态农业(漳州)有限公司在漳浦县石榴镇东山村建设杏鲍菇厂,投资5500多万元,建设标准杏鲍菇房40栋,面积20000平方米, 2011年7月投产,日产杏鲍菇45000包,产量1.6吨斤左右,年产杏鲍菇约0.57万吨。长桥镇海荣杏鲍菇场占地面积100亩,建设杏鲍菇养殖大棚20栋,年产杏鲍菇1.2万吨。

  4.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漳浦县千叶园畜产有限公司投资113万元(其中上级补助80万元)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改造猪场基础设施,购置生产设备,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福建趴趴跑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是集繁育、饲养、屠宰、肉制品深加工、自有专营店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牧企业, 2011年投入500多万元继续完善基础设施。

  5.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县现有蔬菜、粮油生产基地的翻犁、整地、培土基本实现机耕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85%,90%以上蔬菜园实现节水喷灌。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及蔬菜种植大户,蔬菜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和节水喷灌作业。2011年度,我县实施农民购机补贴资金425.355万元(其中:机具中央补贴资金330.762万元,省级补贴资金49.795万元,塑料大棚中央补贴资金34.944万元,省级补贴资金9.856万元),补贴购置各类农业机械5112台(套),受益农户934户。

  6.农业信息化建设。县农业局12316农业服务热线全天候为农民提供免费服务,并已在8个乡镇建立农户可直通省、市、县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终端服务网点(安装可触摸视频和宽屏幕电视),为广大农民提供及时的种养技术和信息;与漳浦县广电局合作,在漳浦人民广播电台“新农村热线节目”中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农业技术讲座与技术咨询服务;在全县21个乡镇建立了村级财务监管网络,实现村级财务监管现代化;建立了动物防疫应急指挥系统,有效地保障了畜牧的生产安全。

  7.加强动植物防控体系建设。⑴基本完成漳浦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加强了有害生物的预警与监控,及时有效控制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此外,在全县建设10多个植物疫情阻截带疫情监测点,设置100个红火蚁监测分点,在香蕉主产区建设6个香蕉枯萎病监测分点,在毛豆主产区建设5个监测分点等,有效控制香蕉穿孔线虫、桔小实蝇、香蕉枯萎病、红火蚁和台湾毛豆“大豆疫病”等病虫害的传播与蔓延。(2)动物防疫体系健全。全县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动物防控体系机构和队伍,设立疫控中心,加大了动物监测。

  8.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建设。⑴建立全国和全省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试点企业。全国试点企业为漳州德立信农业有限公司、漳州市丹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省级试点企业为漳浦县锦鑫食品冷冻有限公司。目前,试点企业全部配备安装可追溯软件,现已实现电脑化管理。(2)完成漳浦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建设,配备快速检测流动车一辆、气相色谱仪1台、快速检测仪3台。2011年对全县主要生产基地及企业、批发市场和超市抽样检测110批次、620个样品,并接受农业部、省、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对全县农产品开展定期检测和不定期抽检,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全县未发生重大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三)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加大

  1. “五新”技术推广情况。新机具重点推广水稻插秧机、水稻收割机、起垄机。新品种主要推广超级稻优质稻品种甬优9号、丰两优四号、II优航2号等;马铃薯推广脱毒紫花851、中薯3号等;蔬菜推广“天光一本”、“春味”和“晚抽大吉”大葱等,“坂田七寸”、“威马11”、“红运20”和“荷兰三红103”胡萝卜等;水果推广“双肩玉荷包”和“蜜丁香”晚熟荔枝,“立冬本” 晚熟龙眼,“马来西亚10号”番木瓜,“黑珍珠”、“泰国种”台湾莲雾等;新农药主要引进推广氧化亚铜、丙森锌等;肥料主要推广专用肥、沼液等有机肥;新技术重点推广“稻-稻-薯”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太阳能杀虫灯和黄色诱虫版防治虫害技术、节水喷灌技术、集约化设施农业技术(大棚)、水果果实套袋技术、果树矮化回缩修剪技术。2011年,我县进一步加大蔬菜产业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建立了胡萝卜新品种示范片、台湾蔬菜新品种示范片和出口创汇型蔬菜新品种示范片。

  2.科技成果转化情况。2011年,我县研发的“天光一本大葱品种引进与产业化项目”获得漳州市2010年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1年8月31日漳州德立信农业有限公司“‘天光一本’大葱栽培技术研究推广与产业化”成果获科技部“2011年度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立项,这是我县蔬菜产业首家获国家星火计划资助项目。

  3.科研单位联姻合作。县有关单位和企业主动承接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科院、福建省热作所等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科研成果,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如与集美大学科技合作,开展“枇杷果实采后贮运保鲜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与福建省农科院土肥所合作,开展“蔬菜降污专用肥新技术在蔬菜产业化生产上的推广应用”项目;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开展“天然酪氨酸酶抑制剂在减少果蔬废弃物,变废弃物为成品的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中的运用”项目。

  (四)体制机制创新情况

  县政府出台了支持台湾农民创业园优惠政策和其它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在资金、用地、手续办理等方面大力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基地带农户”等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聘请并成立了由省、市农业部门、农业专家组成的农业专家服务团,鼓励其与农业生产基地合作,加快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的研发和推广;推行科技市场服务一体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的产学研联合体,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优先扶持优良品种培育、引进和推广,农产品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依法、自愿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全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约8.83万亩,尤其是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设施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如在石榴镇的长兴村和攀龙村二个自然村建设蔬菜大棚3000亩;在石榴镇东山村和长桥镇东升村建设200亩工厂化食用菌(杏鲍菇)生产基地。在农业融资方面,创新示范区投入融资机制,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和激励机制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台资和民营企业、专业户和农民筹资参与基础设施、农业“五新”技术应用等领域的投资。尤其是企业租赁土地抵押贷款,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如县政府2010年出台了《漳浦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暂行办法》,在全省率先实行承包经营土地抵押贷款。2011年开展蔬菜种植保险试点工作。

  二、主要创新举措

  (一)强化领导。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强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各涉农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落实责任,加强管理,形成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合力。我县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成立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政府办、农办、财政局、发改委、农业局、水利局、质监局、统计局、海洋与渔业局、农机站等单位主要领导组成,负责做好漳浦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组织协调。

  (二)规划引领。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我县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补充制定了《福建省漳浦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2012年漳浦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方案》,以促进现代农业有序开展。

  (三)出台扶持政策。研究和制定现代农业优惠措施,对进入漳浦现代农业领域和重点产业发展区域投资的企业,在其享受国家、省、市有关优惠政策的同时,从土地出让和租赁、贷款贴息、科技项目扶持等方面予以优惠。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引导同类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在相应规划园区内集群发展;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符合结构调整要求的龙头性项目,积极争取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认真贯彻国家粮食综合直补和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大力推进水稻保险,使参保率80%以上;开展蔬菜、水产保险试点工作;推进承包经营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争取更多的银行资金投入我县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与加工;出台《漳浦县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农产品创品牌的实施意见》,对农产品创品牌给予资金奖励。

  (四)争取资金投入。2011年,我县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继续加大现代农业投入力度。一是农业基础配套不断完善,对接重点水利项目16个,投入1.8亿元(其中国家补助1.2亿元)实施水库除险加固、海堤强化加固等8大类42项水利工程建设;投入7200万元,抓好冬春水利工程修复,荣获全省“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工程水毁修复先进县”;二是筹资120万元,建成省级标准农田1300亩;三是投资113万元,建设漳浦县千叶园畜产有限公司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四是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3500口,总投资1452.5万元,其中中央、省补助700万元。

  三、存在问题及有关建议

  我县人多地少,是农业大县,现代农业建设起步早,因现代农业涉及产业方面广,具有的示范亮点较多,投资较大,虽然近几年来,我县各级政府、各企业加大力度增加投入,但仍存在需建设的项目较多、投资量大、资金较为短缺等问题。为此,需上级给予大力支持。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县将根据国家产业规划政策,制定并实施《漳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漳浦县现代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挥对台农业合作优势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品牌效应,以打造海西对台现代农业合作基地为核心,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推动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科技农业以及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进一步推进漳浦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2012年,漳浦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整合支农专项资金3880万元。具体为:1、整合省级财政农业专项资金1030万元。其中:农业部旱涝保收标准农田改造项目400万元,省级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20万元,省级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100万元,农民技术员培训工程项目1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省级资金400万元。2、整合县财政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配套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建设。3、带动民间资金投入2650万元。

  2012年重点建设项目10个,总投资2950万元。主要是:1、建设可控温、湿智能化育苗大棚2座3000 m2,其中石榴利苑公司2000 m2、漳州市景南农业有限公司1000 m2;2、节水节肥设施建设4处,其中改造完善“德立信”露地蔬菜基地节水喷滴灌设施500亩;改造完善漳浦县农朋食品有限公司露地蔬菜基地节水喷滴灌设施500亩;建设漳浦县丰收园果菜有限公司露地蔬菜基地节水喷滴灌设施500亩;改造漳浦县官浔万亩冬季蔬菜示范片节水灌溉引水渠3公里。3、蔬菜生产大棚建设2处200亩。其中建设漳浦县长兴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钢架大棚100亩;建设漳浦县龙之家果蔬专业合作社钢架大棚100亩。4、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2处。其中福建含羞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购置进口菌苞生产流水线设备50台套;福建扬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生产型数控钢构大棚5000 m2。

  附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示范区名称:示范区县政府(盖章)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2011年

备注

1.基本情况

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

2146.24

2146.24

 

耕地面积

万亩

57.50

57.30

 

水域面积

万亩

93

93

海域面积

总人口

万人

85.44

85.88

 

农业人口

万人

60.05

60.08

 

农业劳动力

万人

44.60

44.70

 

农户总数

万户

20.55

20.92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46.37

180.34

 

农业总产值

亿元

79.45

91.45

 

财政总收入

亿元

10.67

15.00

增40.6%

财政支农总投入

亿元

1.16

1.25

 

农民人均纯收入

8004

9346

 

2.农业产出情况

粮食总产量

亿斤

3.95

3.81

是主导产业

粮食总产值

亿元

4.54

5.57

 

棉花总产量

万吨

0

0

 

棉花总产值

亿元

0

0

 

油料总产量

万吨

1.83

1.66

 

油料总产值

亿元

0.87

1.26

 

糖料总产量

万吨

3.40

2.41

 

糖料总产值

亿元

0.13

0.12

 

生猪总产量

万吨

2.92

3.04

是主导产业

生猪总产值

亿元

4.78

6.69

 

肉禽总产量

万吨

0.46

0.49

 

肉禽总产值

亿元

0.88

0.80

 

蛋类总产量

万吨

0.20

0.20

 

蛋类总产值

亿元

0.16

0.18

 

奶类总产量

万吨

0.07

0.07

 

奶类总产值

亿元

0.05

0.05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33.48

34.47

是主导产业

水产品总产值

亿元

38.01

39.57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亿元

88.76

92.50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100

100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万亩

9

10

 

设施农业面积

万亩

13

13.2

 

农业机械总动力

万千瓦

30.3

33.0

 

灌溉水利用率

%

50

51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19.5

20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63

65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万亩

1.1

1.2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15.1

15.1

673名,其中水产农技人员159名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4

6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5

7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万人

3.78

3.78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20.9

21.1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生猪规模养殖率

%

59

60.5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蛋类规模养殖率

%

1

1.5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肉禽规模养殖率

%

98

98

年出栏1000羽以上

奶牛规模养殖率

%

0.5

0.5

存栏量10头以上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万亩

23.7

23.7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6.5

6.6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万亩

5.5

5.8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4

5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26

30

 

无公害农产品

51

58

累计数据

绿色食品

31

33

累计数据

有机农产品

14

14

累计数据

农产品地理标志

4

4

累计数据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万亩

3

3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建设总投入

万元

15100

18300

 

本级财政投入

万元

2897.7

3332.4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万元

9700

12000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万元

801.5

1000.6

 

银行信贷投入

万元

1100

1210

 

农民自筹投入

万元

600

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