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安徽省庐江县

日期: 2013-01-30 18:08 作者: 安徽省庐江县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庐江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工作总结

庐江县人民政府

(2012年6月2日)

  庐江县位于安徽中部,北濒巢湖,南近长江,国土面积23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109 万亩,共辖17个镇,总人口118万人。为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县在国家和省、市农业等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下,以“秀美田园、生态粮仓”为主题,以水稻、水产、水禽和水生蔬菜为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扎实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被农业部批准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2012年5月31日,农业部副部长李家洋等来肥参加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的代表现场参观考察了庐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将示范区2011年度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是农业主导产业稳步发展。2011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04.6万亩,总产87.33万吨,同比增长1.5%;肉禽总产3.44万吨,同比增长111%;水产品总产量4.25万吨,同比增长2.4%;蔬菜、茶叶、蛋类等农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全县农业总产值62.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52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1.5%、18.6%。

  二是农业物质装备明显改善。坚持左右联合、上下联动,按照“渠道不乱,各记其功,各炒一道菜,共办一桌席”总体要求,全县共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并广泛吸纳社会投资共9.5亿元,完成桥、涵、闸等配套建筑1614座,生态护砌239公里;建成各类道路199公里、排涝抗旱站11座;栽植农田林网5.8万余株;平整土地2.65万亩,清淤疏浚渠道46条。全县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达97.1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8.5万亩,灌溉水利用率达66%。示范区核心区基本实现了“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的建设目标。农机装备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2011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14.1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66%,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初步搭建。县政府与安徽农业大学签订产学研基地建设协议,该校计划投资2.8亿元,在示范区建立占地面积达500余亩的“产、学、研”基地;安徽省农科院各相关研究所分别在示范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水稻、小麦、大宗蔬菜、西甜瓜、葡萄、大宗淡水鱼等六大产业技术体系实验基地共3200亩,先后挂牌;袁禾实业建立袁隆平超级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示范基地1000亩,开展超级稻科技成果转化和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攻关与示范;中国水稻研究所稻作研究中心主任金千瑜研究员作为农业部“百人百县计划”专家,在庐江示范区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指导,从而为示范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是农业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2011年,全县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24.7万亩,同比增长53.8%;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05家;农产品“三品”认证达102个;省级名牌农产品达24个,海神、万乐等一大批商标获得省著名商标和名牌农产品称号,巢湖麻鸭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县农产品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新增3个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2个省级家禽标准化示范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91家,社(会)员总数1.8万人,带动农户18.0万户,涉及种、养、加、销和技术服务多个领域。

  二、主要措施

  (一)坚持规划先行,明确建设目标。一是高标准制定建设规划。我县坚持以规划为先导,确立了“安徽一流、全国先进、东亚知名”的建设目标,委托南京农业大学高标准编制《安徽省庐江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2011-2015)》。二是明晰发展方向。立足庐江农业资源优势,示范区以水稻、水产、水禽、水生蔬菜为主导产业,突出“一核六区一带八园”产业布局,强化道路、水利、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重点工程和项目。三是明确发展思路。根据发展规划,明确了示范区建设按照三次产业联动、农科教企互动、项目支撑拉动、制度创新推动“四位一体”发展思路整体推进。

  (二)开展科技示范,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开展与大院大所联系与合作,并组织全县农业科技人员分工包片指导,扎实开展农业科技示范。一是全面普及农业新品种推广应用。全年共引进31个优质水稻、小麦等新品种将在示范区试验和展示,实行良种统一供应到户,示范区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全方位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引导。实施了稻麦病虫草害统一防治、粮经高效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等示范项目。扎实开展粮油创建活动,试验示范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三是零距离开展技术培训。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活动,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970场次,受训5.6万人次,真正把先进实用的现代农业种养技术手把手地传授给农民。

  (三)抓好项目招商,促进示范区建设。一是开展专题招商。先后到台湾、苏州、昆山,厦门、漳州,丽水等地开展招商活动6场次,推介示范区情况和重点项目20多个。二是探索委托招商。已与福建省漳州市台商协会、合肥市台商协会达成意向,由两家台协组织台商到园区开发项目。三是开展园区间合作招商。已与江苏锡山、福建漳浦等地台创园达成协议,实行优势互补,共享招商信息。2011年,示范区引进在建项目10个,到位资金31740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亿元的105.8%;新签约台湾水产繁育中心泥鳅等繁育养殖等项目10个,其中开工建设3个;在谈和有意向项目12个。

  (四)创新建管机制,破解发展难题。一是探索建立了农田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采取“以奖代补”办法,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管(养)护,保障农田基础设施发挥长效作用。二是成立了示范区管委会土地经营权流转领导组,在核心区率先成立土地流转中心和土地矛盾调处中心,探索统分结合的土地经营新方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全年新增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8.7万多亩,目前示范区共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24.7万多亩,加快了示范区规模化与产业化经营发展步伐,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三是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方式,明确由大户、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为示范区建设主体,注册成立了“郭河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建立了农机、植保、稻米三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供水协会,公司目前共有紧密型会员93人,各类农业机械260台(套)。现有农机、植保专业服务队16支。建立了全程托管、承包服务、菜单服务等3种服务模式,开展水稻机直播、机插秧、病虫害防治等社会化服务覆盖全核心区,为企业和农户亩均节本增收209.5元。

  (六)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建设实效。一是加强领导。为确保规划、方案有序推进,示范区建设取得实效,成立了庐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组,由县长任组长,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领导和指导,推进工作开展。二是成立机构。成立“庐江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安徽省庐江县台湾农民创业园管理委员会”,两块牌子,合署办公,正科级建制、副处级高配,管委会代表县政府在开发区(台创园)内行使行政管理职能。三是注重引导。由政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踊跃参与示范区建设,牵线搭桥招引龙头企业,搞好项目区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四是严格考核。建立示范区建设考核制度,把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纳入示范区管委会和相关部门的年度考核目标管理,将任务细化分解到单位,责任层层落实到个人。按任务完成时间要求,实行季度和年终进行量化考核排位,严格兑现奖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我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投入资金不足,涉农企业融资困难;二是农技推广机构的工作条件和技术装备整体不高,推广手段相对落后;三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农业生产的环境条件依然脆弱。

  为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政策机制,进一步提高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装备水平;二要充实基层农技人员力量,着力改善农技推广机构的条件设施,提高示范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三要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寻求技术支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下一步推进思路和打算

  下一步,我县将继续按照国家和省、市农业部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统筹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力抓好项目引进和建设工作。把项目作为发展示范区一、二、三产业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加快做好续建和已开工项目的建设工作,谋划和引进一批项目,力争引进1-2个大项目和一批符合示范区发展的优势项目。

  (二)继续做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加强管理,提升效益,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拳头、示范作用,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核心区基础设施功能。

  (三)加大引进培育人才力度。实施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培训农村各类实用技术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一批专业院校毕业生来示范区从事农技推广工作;邀请农业院所专家来示范区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合作。

  (四)全方位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建立超级稻、优质水稻、小麦示范基地和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带动示范区内企业、农户发展优质粮食生产,促进粮食生产增产增效。示范推广粮经高效种植模式,积极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

  (五)继续探索服务机制创新。一是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二是探索建立示范区土地经营权流转合作社,加大示范区土地经营权流转力度。三是建立健全为示范区落户项目“一站式”、“保姆式”服务体系,主动与企业对接,为企业做好高效、优质一流的全程托管式服务。

  附:安徽省庐江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示范区名称:安徽省庐江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2011年

备注

1.基本情况

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

2348

2348

 

耕地面积

万亩

109

109

 

水域面积

万亩

33

33

 

总人口

万人

117.94

118.58

 

农业人口

万人

101.9

102.0

 

农业劳动力

万人

56.11

57.08

 

农户总数

万户

29.05

29.54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03.93

138.37

 

农业总产值

亿元

53.59

62.28

 

财政总收入

亿元

10.03

15.00

 

财政支农总投入

亿元

2.05

2.32

 

农民人均纯收入

5837

6952

 

2.农业产出情况

粮食总产量

亿斤

86.00

87.33

主导产业

粮食总产值

亿元

20.54

21.55

 

棉花总产量

万吨

0.47

0.56

 

棉花总产值

亿元

0.95

1.37

 

油料总产量

万吨

3.15

3.29

 

油料总产值

亿元

1.40

1.64

 

糖料总产量

万吨

0.64

0.68

 

糖料总产值

亿元

0.14

0.15

 

生猪总产量

万吨

1.61

1.63

 

生猪总产值

亿元

3.16

4.03

 

肉禽总产量

万吨

1.63

3.44

主导产业

肉禽总产值

亿元

1.63

3.44

 

蛋类总产量

万吨

1.86

1.89

 

蛋类总产值

亿元

2.23

2.46

 

奶类总产量

万吨

0

0

 

奶类总产值

亿元

0

0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4.15

4.25

主导产业

水产品总产值

亿元

8.97

10.96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亿元

38

45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95.14

97.27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万亩

94.5

97.1

 

设施农业面积

万亩

8.3

8.5

 

农业机械总动力

万千瓦

107.8

114.1

 

灌溉水利用率

%

65

66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63.9

65.8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53.6

53.6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万亩

15.77

15.93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3.57

3.58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17

21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24

31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万人

8.6

8.7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17.1

26.3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生猪规模养殖率

%

40.2

42.3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蛋类规模养殖率

%

50.6

52.8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肉禽规模养殖率

%

40.4

42.7

年出栏1000羽以上

奶牛规模养殖率

%

0

0

存栏量10头以上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万亩

2.13

2.75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39

42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万亩

44.2

41.5

2011年病虫发生较轻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9

9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22

24

 

无公害农产品

15

17

 

绿色食品

53

53

 

有机农产品

28

32

 

农产品地理标志

0

1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万亩

53.0

53.3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建设总投入

万元

84363

95446

 

本级财政投入

万元

6432

7269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万元

13955

15632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万元

41698

46702

 

银行信贷投入

万元

13972

16208

 

农民自筹投入

万元

8306

9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