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安徽省南陵县

日期: 2013-01-30 17:51 作者: 安徽省南陵县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南陵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工作总结

  目前,我县正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要求,以体现特色、活力、效益为原则,以先进性、经济性、创新性和示范性为目标,由点带片辐射到面,全力打造集生产示范、技术研发、加工流通、科普展示于一体,体现安徽沿江江南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现将我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 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7亿元,农业总产值39.977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32.8%。三次产业之比为16.2:61.6:22.2。财政总收入13.6亿元。2011年全县农业基础设施投入1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211元。

  我县历来被誉为“江南鱼米之乡”, 2011年,水稻种植面积78万亩,产量41.2万吨。蔬菜总产将达13.5万吨,其中双孢蘑菇总产2.8万吨。2011年全县生猪存栏14.1万头、出栏33万头,家禽存栏490万只、出栏1900万只。肉类总产5.7万吨,禽蛋总产2.3万吨,产值7.9亿元。2011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2.3万亩,水产品总产量3.1万吨,渔业总产值9.24亿元。

  二、 现代农业发展成效

  (一)农业主导产业初具规模

  2011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78万亩,预计水稻总产达41.2万吨,较去年增加0.9%。全县建成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7个,面积4.5万亩,创建面积占全县水稻播种面积的11.8%。规模种植大户350个,种植面积11.8万亩、产量6.3万吨,分别占全县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的15%、15.4%;蔬菜总产将达13.5万吨,其中双孢蘑菇总产2.8万吨,双孢菇标准化种植区面积2300万平方尺,占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的92%;畜牧业肉类总产将达5.5万吨,禽蛋总产将达2.2万吨,全县规模化养殖专业场(户)已达到1500余户,规模化养殖率达82%;全县水产品总产量将达3.1万吨,以优质龟鳖、河蟹等为主导的特种水产养殖格局已基本形成,规模水产养殖面积达6.8万亩,规模化养殖率达55.3%。

  全县现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9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7个。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146家,参加合作社农户3.1万户。注册有“云谷贡”、“南陵大米”、“九莲”等注册商标242个,其中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5个。水稻、蔬菜(食用菌)等“三品”认证面积40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8.4%;畜牧、水产等“三品”认证产量2万吨,占总产量23.3%。

  (二)农业生产条件日趋完善

  2011年全县用于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将达15.8亿元,农田整治面积4.7万亩。通过中低产田改良、标准粮田、农田整理、农田水利等项目实施,农田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增加旱涝保收面积6万亩。

  农业机械化结构明显改善,大中型耕作机械、高性能收割机、插秧机、烘干机增长速度加快。今年新增各类农业机械1452台(套),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预计达到5万千瓦,其中新增大中型轮式拖拉机117台,收割机203台,插秧机22台,烘干机35台。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3.07万千瓦,农业机械承担了70%以上的种植业生产劳动量,75%以上的农田基本建设土方量,80%以上的农村运输量。全县农业机械化的综合水平达60%以上。

  (三)农业科技应用能力明显提高

  农业科技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水稻等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达到90%。以超级稻推广应用为突破口,依托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袁隆平院士的科技支撑,广泛开展了水稻产业提升和高产创建活动,成功推行了“政府引导、科技支撑、企业运作、农民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以芜湖市农民科学家、全国劳动模范程太平领衔研究的温敏核不育系新品种ws946s,通过了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现场技术鉴定,是首个芜湖自有知识产权的籼稻型温敏核不育系,填补了芜湖市杂交稻育种上资源的空白。

  (四)农业发展投入逐年增加

  2011年全县投入资金约23亿元以上,其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

  (五)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1、组织方式合作化。重点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股份化,让农村务农劳动力一方面尽快成为农业上的产业工人,有较为固定的“工资”收入;另一方面成为获得股份分红的股东,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次分红”。

  2、生产方式农场化。加快将流转土地集中起来,培育一批种养能手和职业农民,实现规模生产,提高规模效益。

  3、管理主体园区化。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点(基地)为抓手,按照工业集中区发展模式建设,统一规划,配套实施。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指挥部下,成立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在参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职能基础上,增强融资等法人职责,加快示范区建设。

  4、资金投入多元化。整合涉农资金,突出政策引导,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重点用于示范点(基地)基础设施;企业投入为主体,重点用于生产、经营设施;项目投入为补助,重点用于先进装备、品种、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民间投入为补充,重点用于生产、经营、流通、加工等方面的融资合作。

  5、金融服务全面化。建立南陵农业融资担保公司,创新贷款抵押方式,搞活农村金融。大力发展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加快培育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等适应农村需要的金融组织。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形成县、镇、村三级保险服务网络。

  6、生产服务社会化。发展农技、农机、信息及技术咨询服务队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以公益性农技服务为主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补充的三大体系并存的农技推广服务新体系。

  三、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推进示范区建设

  成立了以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县直有关部门和各镇政府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南陵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指挥部,负责对示范区建设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等,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即将印发《南陵县设施农业用地项目管理办法》,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二)加大投入促进示范区建设

  (三)先进的规划引领示范区建设

  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南陵县经济社会“十二五”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邀请安徽省农业工程设计院,高起点编制南陵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各专项规划,并邀请省农委、发改委、财政厅相关专家领导对规划进行审查,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和高水平。通过规划,引领南陵农业加快向高科技、高品质、高效益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实现区域化布局、园区化建设、规模化生产、集群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构筑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农业高地。

  (四)核心示范区带动示范区建设

  大浦核心示范区以“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村企共建、政策创新、产业推动”的思路为指导;以“土地集约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化”为总体目标,把国内外先进适用的生物工程、设施栽培、节水灌溉、集约生产、智能管理、信息网络等技术引入到试验区进行生产,通过示范、展示、参观学习等手段,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孵化作用,以先进的理念和前沿技术带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

  (五)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示范区建设

  一是生产方式农场化。加快将流转土地集中起来,培育一批种养能手和职业农民,实现规模生产,提高规模效益;二是管理主体园区化。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点(基地)为抓手,按照工业集中区发展模式建设,统一规划,配套实施;三是资金投入多元化。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项目投入为补助、资本投入为主体多元化投入机制。四是金融服务全面化。建立农业融资担保公司,创新贷款抵押方式。搞活农村金融,大力发展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等适应农村需要的金融组织。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形成县、镇、村三级保险服务网络。五是生产服务社会化。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方式,为农户开展保姆式机械化全程代耕服务,为农户开展代育秧、代耕作、代机插、代机收和田间管理全程机械化的“四代一管”服务,弥补公共农技服务能力的不足,解决农机与农艺脱节、良种与良法不配套的现实问题。

  (六)示范点体现示范区建设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由不同产业若干个示范点构成的示范体系,根据南陵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推进示范区建设,必须在大浦新农村等示范点基础上,再加快建设一批名特优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水稻良种生产示范基地、万亩超级水稻高产示范片、畜禽养殖示范基地,以及若干个采用设施栽培技术发展的食用菌、特色蔬菜、特色经济作物、休闲观光农业等一流的标准化示范点(基地)。通过集点成线、以线带面,实现全县范围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高起点建设。

  (七)激励措施调动各方参与示范区建设

  根据示范区建设规划,各镇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加快土地流转,建立农业特色产业示范点,将示范点建设情况纳入对镇综合考核,并逐年加大权重。同时制定激励措施,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吸纳社会工商资本积极参与示范区建设。

  (八)多种形式宣传示范区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广泛宣传建设示范区建设的目的、意义和措施,全面报道示范区建设中涌现出的新典型、新经验。已在半月谈杂志社、农民日报社、中国农业信息网、三农在线网、中央电视台(七套)等媒体刊出(播出)相关宣传报道。同时,在合肥、芜湖高速路口、205(318)国道两侧树立了多幅宣传广告牌,编制了南陵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宣传(招商)画册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简报。

  五、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是设施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指标之间的矛盾。现代农业发展中,必须引入社会资本,投入高效设施农业,从而引发设施农业附属用地与县级建设用地指标少的矛盾。建议上级农业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解决设施农业建设的用地问题。

  二是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易受自然灾害,现代农业是一个高投入的产业,受地方财力、经营主体资金限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建议在国家或省级层面整合相关部门涉农资金,建立国家层面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专项资金,加大示范区建设投入。

  三是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议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列入对各级政府的考核。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工作目标。到2015年,全县现代农业生产总产值180亿元以上,其中农业总产值50.3亿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优质水稻面积60万亩以上、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达10万亩以上;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15700元以上;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家以上,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0家以上、国家级2家以上;培育农业上市企业2家以上;创建省级以上著名商标20个以上。整个示范区带动效应明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基本原则。一是要坚持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原则,示范区建设要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考虑,与相关规划相衔接,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和产业实际,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二是要坚持整合资源、注重实效原则,示范区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整合相关资金、资源进行建设。

  (二)重点建设任务

  重点推进“一核、二带、四块”建设。“一核”:即以大浦试验区为核心,努力打造成现代农业孵化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安全农副产品国际交易物流中心和新型农民社区; “两带”:即以现有农业基地为基础,在205、318国道沿线分阶段重点打造两条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带,以此带动和辐射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四块”:一是农产品加工板块。以食品工业园为载体,用5年时间,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家以上,打造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实现农产品加工年产值50亿元以上。二是农产品流通板块。以芜湖•中国米市、南陵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为重点,用5年时间,打造全省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实现年交易额30亿元以上。三是农机装备板块。以奇瑞瑞创机械装备为核心,打造国内一流农业机械生产基地,实现年产值50亿元以上。四是优势农业生产板块。参照工业集中区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粮食、蔬菜、规模养殖和特色经济作物,力争用5年时间,保持全县优质水稻种植面积60万亩以上,实现超级稻示范区单产达到900公斤以上,打造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食用菌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的龟鳖基地以及国内最大的蓝莓、凤丹基地。

  (三)保障措施

  1、建立高效组织协调机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指挥部注重定规划、出政策、抓项目、搞协调、聚资金,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力做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协调、服务和管理等工作。

  2、建立稳定投入保障机制。设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现代农业示范区宣传、土地流转、先进装备等方面的补贴与奖励。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民间投资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引导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工商、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农业。

  3、建立示范区用地保障机制。加大对示范区项目用地倾斜,对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科学、合理地安排用地指标。

  4、完善体制机制创新长效机制。一是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完善为农户开展“四代一管”服务,即代催芽、代育苗、代插秧、代收割和田间管理“保姆式机械化全程服务”,适时在全县启动“种苗进农村”工程,努力破解农业技术推广在农村最后“一公里”难题。二是创新金融产品。继续深入推进农林抵押贷款担保业务,充分发挥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凯润农业担保公司两个平台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有效缓解农业融资难。三是创新农业技术。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建立企业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不断推进产品升级和品种创新,切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是创新保险产品。开展“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抵抗风险能力。五是创新投入机制。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大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投入,建立多渠道、开放式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投入新机制。

  5、建立有力的督查考核机制。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考核镇及相关部门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并逐年增加权重,促进相互竞争,鼓励竞相发展。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对示范区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年底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对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6、建立示范区宣传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进一步加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宣传报道,重点宣传建设示范区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在工作推进中的典型和亮点,切实营造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浓厚氛围。

  (四)2012年工作计划

  1、基本建成205国道示范产业带。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以原有农业基地为基础,建成和完善2011年投资建设的7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新开4个示范基地建设和水稻高产促进示范片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205国道沿线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带,辐射带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

  2、启动318国道示范产业带建设。开工建设4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示范区名称:南陵县现代农业示范区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2011年 备注
1.基本情况 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 1263.7 1263.7  
耕地面积 万亩 50.99 50.99  
水域面积 万亩 14 14  
总人口 万人 55.3 55.3  
农业人口 万人 47 47  
农业劳动力 万人 30.945 31.7738  
农户总数 万户 14.619 14.6225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01.4026 121.7  
农业总产值 亿元 32.864 39.9779  
财政总收入 亿元 10.05 13.6  
财政支农总投入 亿元 2.004 2.2  
农民人均纯收入 7861 9211  
2.农业产出情况 粮食总产量 亿斤 8.16496 7.89128 主导产业
粮食总产值 亿元 8.6519 10.109  
棉花总产量 万吨 0.2125 0.6 是否主导产业
棉花总产值 亿元 0.6216 0.4932  
油料总产量 万吨 1.5081 1.4195 是否主导产业
油料总产值 亿元 0.6781 1.0817  
糖料总产量 万吨 1.315 1.308 是否主导产业
糖料总产值 亿元 0.1986 0.1478  
生猪总产量 万吨 2.1406 2.46 是否主导产业
生猪总产值 亿元 3.4261 4.1401  
肉禽总产量 万吨 1.6569 1.809 是否主导产业
肉禽总产值 亿元 2.0878 2.2459  
蛋类总产量 万吨 1.3088 1.473 是否主导产业
蛋类总产值 亿元 1.3531 1.522  
奶类总产量 万吨
 
  是否主导产业
奶类总产值 亿元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3.1 3.1 是否主导产业
水产品总产值 亿元 6.8705 9.2458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亿元 35 40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99.8 99.8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万亩 44.34 50  
设施农业面积 万亩 1.203 3.495  
农业机械总动力 万千瓦 33.07 33.07  
灌溉水利用率 % 82 82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61 61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55 55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万亩 4.5 4.5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15.8 15.8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12 12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42 42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万人 7.62 7.85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23 23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生猪规模养殖率 % 82 82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蛋类规模养殖率 % 79 79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肉禽规模养殖率 % 86 86 年出栏1000羽以上
奶牛规模养殖率
%
    存栏量10头以上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万亩 0.782 0.812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21.9 22.6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万亩 12 16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7 7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5 5  
无公害农产品 11 11  
绿色食品 46 46  
有机农产品 30 30  
农产品地理标志 3 3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万亩 40 40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建设总投入 万元 203900 230000  
本级财政投入 万元 20000 24800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万元 60800 64600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万元 35000 38500  
银行信贷投入 万元 78700 89400  
农民自筹投入 万元 9000 1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