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江苏省沛县
2011年江苏省沛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江苏省沛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
近年来,沛县现代农业发展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十一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5%,2011年达10001元、增长19.4%。现将我县2011年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设成效
(一)主导产业发展
1、壮大规模,注重效益。着力培育壮大优质稻麦、生态肉鸭、特色蔬菜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实施“511”工程,2011年粮食总产59.89亿斤,单产、总产实现八连增;肉鸭年孵化2.6亿羽、年饲养量1.8亿羽、年加工肉鸭2.0亿羽,有20家规模养殖场达到省级生态健康养殖场(基地)标准,建成年效益100万元以上、亩效益3万元以上的规模养鸭小区42个,继续保持孵化、养殖、加工三个全国第一;全县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5万亩,高效瓜菜复种面积达95.6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3.9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0%。瓜菜总产量32.5亿公斤,总产值48.75亿元,总效益32.5亿元,总产量、总产值、总效益同比增长2.7亿公斤、0.95亿元、0.23亿元,高效设施农业增幅、增量全省第一,连续4年获得省设施农业先进县称号。
2、强化标准,做精品牌。始终突出“三品”认证、品牌创建、基地打造三个重点。2011年申报认证“三品”41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58个,绿色食品48个,有机食品4个,全省第一。 “沛公”牌牛蒡、 “草庙”牌长茄等4个农产品被认证为江苏名牌农产品。
3、做大平台,集聚要素。一是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目前,沛县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已集聚广西桂柳、浙江黄罐、宁波海通等总投资60亿元的龙头企业63家,其中: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8个,发展订单农业70万亩,带动农户10万户,人均增收4000余元。二是组织化水平大幅提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农地股份合作、资金互助合作“三大合作”,2011年新增各类合作组织191个,累计达1299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62.5%,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80.4%。
(二)设施装备建设
1、粮田标准高产。通过进一步配套完善项目区田间基础设施,增强抗灾能力,加强地力建设,建成30万亩稻麦两熟标准粮田;实施土壤地力建设,大力推广秸秆机械还田,增施腐熟有机肥,提高土壤地力,保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到2011年底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55万亩。
2、灌溉技术节水。因地制宜,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重点在示范区项目区内率先全方位推进节水农业。同时在工作中确定了“立足可持续发展,主攻节水农业,坚持综合治理,实施规模开发”的方针。示范区有效灌溉面积71.3万亩,有效灌溉水利用率53%。
3、农业装备先进。设施农业呈现出规模大、标准高、技术新、效益高、带动强等特点。先进装备在大面积应用在日光能温室、智能温室的同时,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也在创新,在技术上采用了三膜或四膜覆盖保温技术,推广应用了新型生物有机肥遮阳网、滴灌、喷灌技术等。
4、信息覆盖面广。有效利用沛县农业信息网、“农易搜”等网络信息平台,广泛发布信息,畅通流通渠道,形成了大型批发市场、县镇农贸市场、产地市场、网络市场“四位一体”互为补充、互相渗透、互促发展的大流通格局,2011年信息化水平达到90%以上。
(三)科技推广应用
1、完善培训强农机制。按照“引进一批、培训一批、带动一批、影响一批”原则,培养农民人才。2011年累计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3万人,农民培训2100人,农业信息技能培训401人,农村劳动力 “阳光工程”培训311人。
2、完善服务创新机制。全县抽调千名技术骨干,包挂到园区,工作在田头,开展“进三棚,促增收”活动传技术。2011年共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28个、先进栽培模式6个、新技术10个。
(四)体制机制创新
1、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全面落实和完善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惠农政策,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同时,示范区在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过程中,明确了土地流转方式与方法,确保合理,顺利进行,完善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机制。
2、生产经营机制创新。示范区内各主导产业、各个园区和企业走产业合作的道路,有计划地进行科技产业合作,真正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利益共享,避免农业科技重复研究或恶性竞争。
3、社会服务机制创新。一是领导重视。把农业社会化工作纳入全县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实施了“农业百项”重点工程,建立了8个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和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二是队伍健全。全县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20余个,农业技术人员778人。三是强化推广。着力培育示范基地、村和户。四是加强培训,建立网络。
二、创新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保证示范区建设有组织、有计划的顺利实施,成立江苏省沛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由沛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农委、发改委、财政局、等为成员单位,全面组织协调项目建设。示范区管委会下设综合办公室、财政分局、经济发展局、土地规划建设局、招商局和沛县汉源农业发展公司,工作人员由相关单位业务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高标准建设示范区项目。
(二)强化规划引领
按照对接规划、突出重点产业、保障生态安全、尊重现状、兼顾长远的基本原则,把优质稻米、生态肉鸭和特色蔬菜作为示范区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将示范区建设总体划分为“三圈五区”的空间布局。三个圈层分别为核心圈、示范圈和辐射圈。五个生产区分别是近郊城市农业区、东部优质粮食主产区、南部高效设施园艺区、西北部高效生态养殖区、微山湖生态农业区。
(三)出台扶持政策
加快示范区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已制定和实施,对各类企业进入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建设等领域,在土地、税收、信贷、贸易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分别出台了简化手续、科技服务、税收优惠、鼓励创业、吸引人才等政策。
(四)争取资金投入
示范区建设采取“政府引导、部门配合、行政推动、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建设模式。整合各类支农项目资金向示范区倾斜,在项目建设、电力交通、资金投入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金融部门放宽政策,简化手续,采取建立贷款担保基金对示范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支持。2011年县政府安排1.2亿元以上的县级财政预算资金用于示范区建设;争取上级财政资金4.9864亿元用于示范区建设。
(五)强化建设管理
加强对示范区协调、重大问题决策、重点项目审批和建设管理等;同时,加强各镇和涉农部门协调与分工,强化项目目标管理,共同推进示范区建设。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实施目标管理,加大考核力度,落实奖惩措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是基础配套不够完善。特别是旱涝保收田,工程配套不完善,抗风险能力急需加强。二是体制机制有待创新。管理机制、经营机制、投入机制等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的要求,有待于进一步创新。三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目前建设主体投入少且分散,发展后劲不足。
(二)政策建议
一是加快基地建设步伐。各龙头企业围绕发展高效农业,建立规模化、专业化、合作化的原料基地,打造优势产业,大力开发新基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强化农业利益联结。积极探索“价格保护型”、“基金补偿型”、“参股合作型”等形式多样的利益联结形式,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应增加预算内农业投资,保证财政支农资金增长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并从中明确投资示范区的资金比重。
四、下一步推进思路和打算
以《沛县 “十二五” 现代农业发展建设规划》为依据,严格按照规划布局框架“三圈、五区”发展思路,明确优质稻麦、生态肉鸭和特色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目标,着重抓好13类56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沛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一)优质稻麦
到2015年,示范区建成60万亩优质无公害稻米基地,其中沿微山湖生态区建成40万亩国家级高标准无公害优质稻米示范区,30万亩达绿色标准,1万亩达有机标准;建成1万亩稻麦新品种繁育基地;示范区建成微山湖淤土地区30万亩优质强筋一等小麦基地,其中绿色基地10万亩,有机基地1万亩;中西部两合土地区优质强筋二等小麦基地30万亩。
(二)生态肉鸭
到2015年全县生态肉鸭年孵化3.0亿羽,饲养总量达2.2亿羽,年屠宰加工能力5.0亿羽以上,实现生态肉鸭优势产业经济总量100亿元以上;实现肉鸭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0%以上。培植重点龙头企业,打响“古沛龙飞鸭”等系列产品品牌。
(三)特色蔬菜
到2015年重点建设一区二基地,即以沛城镇为主建设蔬菜加工贸易区,以沛敬路两侧为主创汇特菜生产基地和以徐沛路两侧为主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创汇特菜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山药、牛蒡、薹蒜等;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茄果类、瓜类蔬菜、西芹等品种。
(四)农产品精深加工
到2015年,形成投资100亿元、产值超350亿元的规模,把沛县建成江苏省大型外向型农产品加工基地和优势产业市场体系。重点发展优质稻米、生态肉鸭、特色蔬菜、粮油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产业。
(五)农产品物流
到2015年构建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龙头,专业批发市场、大型综合农贸市场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成为以鸭产品为主的畜禽产品的全国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建成粮食储运中心 ,建设蔬菜交易市场,实现年蔬菜总交易量达10亿公斤。
(六)休旅农业
以建设微山湖湿地和水上休闲度假带;大沙河休闲旅游观光带;汉城景区、泗水亭公园等汉文化旅游带等3个旅游带建设。到2015年,全区城镇、乡村接待国内游客500万人次,年增长5%,旅游收入2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
(七)现代种苗
到2015年,将完成在微山湖周边地区建设以稻麦等为主的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10000亩,建设粮食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综合展示基地3个;改扩建20个父母代种鸭场,饲养父母代种鸭100万羽,苗鸭孵化量3.0亿羽以上;建成胡寨、魏庙种子、种苗培育基地2个;建成朱寨、张寨、沛城、张庄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4个。
(八)优质果品
大力发展以设施鲜果、干鲜果等为主的优质果品生产。到2015年示范区建立无公害优质水果基地10万亩。
(九)生态肉狗
到2015年,重点发展规模肉狗养殖场30家,改扩建大型良种肉犬繁育场20家,同时,培育龙头企业2-3家。
二○一二年六月二日
附件: |
|||||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
|||||
示范区名称:江苏省沛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
|||||
类别 |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2010年 |
2011年 |
备注 |
1.基本情况 |
国土面积 |
平方公里 |
1576 |
1576 |
|
耕地面积 |
万亩 |
113.2 |
113.24 |
||
水域面积 |
万亩 |
96.51 |
96.51 |
||
总人口 |
万人 |
125.81 |
127.3 |
||
农业人口 |
万人 |
79.67 |
54.62 |
||
农业劳动力 |
万人 |
18.47 |
16.77 |
||
农户总数 |
万户 |
24.23 |
24.62 |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301.6 |
376.99 |
||
农业总产值 |
亿元 |
90.3156 |
109.02 |
||
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35.3923 |
48.1652 |
||
财政支农总投入 |
亿元 |
7.092 |
10.1511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8378 |
10001 |
||
2.农业产出情况 |
粮食总产量 |
亿斤 |
58.1137 |
59.89 |
是主导产业 |
粮食总产值 |
亿元 |
59.276 |
62.88 |
||
棉花总产量 |
万吨 |
0.3357 |
0.3372 |
否主导产业 |
|
棉花总产值 |
亿元 |
0.4364 |
0.3035 |
||
油料总产量 |
万吨 |
0.2402 |
0.2425 |
否主导产业 |
|
油料总产值 |
亿元 |
0.2162 |
0.2425 |
||
糖料总产量 |
万吨 |
0 |
0 |
否主导产业 |
|
糖料总产值 |
亿元 |
0 |
0 |
||
生猪总产量 |
万吨 |
6.393 |
7.163 |
否主导产业 |
|
生猪总产值 |
亿元 |
10.23 |
12.18 |
||
肉禽总产量 |
万吨 |
40.42 |
40.82 |
是主导产业 |
|
肉禽总产值 |
亿元 |
25.06 |
26.12 |
||
蛋类总产量 |
万吨 |
7.023 |
8.76 |
否主导产业 |
|
蛋类总产值 |
亿元 |
6.32 |
7.88 |
||
奶类总产量 |
万吨 |
0.379 |
0.4 |
否主导产业 |
|
奶类总产值 |
亿元 |
0.22 |
0.24 |
||
水产品总产量 |
万吨 |
1.1276 |
1.398 |
否主导产业 |
|
水产品总产值 |
亿元 |
2.2839 |
2.6717 |
||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92.11 |
164.62 |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 |
100 |
100 |
||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
万亩 |
44.02 |
45.51 |
|
设施农业面积 |
万亩 |
19.46 |
33.96 |
||
农业机械总动力 |
万千瓦 |
85.65 |
89.13 |
||
灌溉水利用率 |
% |
52.5 |
53 |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 |
65 |
74 |
||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 |
50.78 |
57.62 |
|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
万亩 |
45 |
55 |
||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
人 |
49 |
54 |
||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
个 |
10 |
10 |
||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
个 |
18 |
28 |
||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
万人 |
5.77 |
6.59 |
||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 |
67.54 |
80.04 |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
生猪规模养殖率 |
% |
75.6 |
85.3 |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
|
蛋类规模养殖率 |
% |
92.8 |
96.68 |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
|
肉禽规模养殖率 |
% |
95.6 |
99.6 |
年出栏1000羽以上 |
|
奶牛规模养殖率 |
% |
62.5 |
72.6 |
存栏量10头以上 |
|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
万亩 |
4.7 |
5.2 |
||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 |
56.3 |
62.5 |
||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
万亩 |
125 |
130 |
||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
个 |
8 |
8 |
||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
个 |
1 |
4 |
||
无公害农产品 |
个 |
331 |
358 |
||
绿色食品 |
个 |
44 |
48 |
||
有机农产品 |
个 |
3 |
4 |
||
农产品地理标志 |
个 |
1 |
1 |
||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
万亩 |
97.03 |
102.5 |
||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
建设总投入 |
万元 |
127982 |
156474 |
|
本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10000 |
12000 |
||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32567 |
49864 |
||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
万元 |
63755 |
82574 |
||
银行信贷投入 |
万元 |
5000 |
5000 |
||
农民自筹投入 |
万元 |
16660 |
70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