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江苏省昆山市

日期: 2013-01-30 15:58 作者: 江苏省昆山市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2011年总结和2012年工作计划

昆山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2年6月5日

  2010年9月,昆山市被农业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昆山市按照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继续深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坚持以粮食、蔬果、水产三大主导产业为依托,通过科学制定规划、调优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推动科技进步、实施重大项目等一系列举措,昆山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呈现出农业效益明显提升、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的良好局面

  一、2011年建设成效

  昆山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优势主导产业分别为水产养殖、设施蔬菜瓜果和粮食作物。2011年,昆山农业总产值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左右。优势主导产业包括水产、粮油和设施蔬菜瓜果三大块稳定提高。2011年,池塘精养面积12.5万亩,总产量5.24万吨,产值19.82亿元;水稻种植面积12.59万亩,亩产614.1公斤,总产量7.74万吨,小麦种植面积12.1万亩,亩产339.3公斤,总产量4.1万吨,粮食产值3.15亿元;蔬菜瓜果和花卉种植面积6.7万亩,蔬菜瓜果产值6.5亿元。亩均增加值2543.5元,比2010年同期2238元,增13.6%。5000元以上的高效农业面积达10.4万亩,占比33.33%。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已建成的产业园(基地)22个,其中、综合类6个、种植类8个、水产类8个。建成区面积7.5万亩,其中粮食2.6万亩、果品1.2万亩、蔬菜0.6万亩、花卉苗圃0.6万亩、水产2.5万亩。

  1、新建了一批重点项目。2011年,示范区争取各类农业项加上各区镇配套资金,全年农业项目投入达到5.1亿元其中财政支农投入4.5亿元。新建了玉山镇玉叶蔬菜产业园的蔬菜育苗中心、千灯大唐高效农业4600亩水稻基地、巴城阳澄湖7800亩现代渔业产业园、张浦镇千亩标准化蔬菜基地、花桥镇现代农业园区的500亩果蔬基地、张浦镇白米粮油基地;完善了千灯大唐生态园、张浦千亩梨园、张浦镇高效农业示范园、淀山湖晟泰粮油基地和昆山市水产良种基地。通过新扩建一批农业基地,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基础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为提高综合农业生产能力奠定了基础。2011年示范内以智能大棚、连栋大棚、钢管大棚、竹环大棚及防虫网等设施种植面积累计达到5.3万亩,占示范区种养面积的22%,

  2、实施了高产增效创建。2011年,昆山市被江苏省列为全省粮食高产创建整体推进县,全市有部级万亩示范方2个,面积2.24万亩,省级万亩示范方3个,市级方3个。粮食高产创建面积达11.57万亩,达92%。通过省级农业专家的考评认定,昆山的粮食高产创建示范为A级。

  3、促进了产业化发展。2011年,农业示范区内新认定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一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苏州市农业龙头企业4家;认定的各级农业龙头企业销售额42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220亿元左右,为示范区农业产值的5倍多。

  4、完善了农业服务体系。昆山市将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列为市政府实事工程,为此,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自上而下建立了市、镇、村、基地“四级推广体系”,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农机推广站等单位,全面推广科学种养技术和种养模式,强化科技指导,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内,对主要农作物实施统一制种,统一供种,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

  5、加快了科技兴农步伐。2011年示范区内抓好了各类农业培训。在搞好规模经营培训,专题和岗位培训,富民强村职业技能培训,村干部培训的基础上,选送了一批基层农技骨干到南京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进修,全年共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50多期,1万人次以上,增强了广大农户的创业致富的本领。示范区内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在稻麦业,瓜菜业,渔业三个主导产业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共选聘科技入户指导员170名,指导示范户2520户,稻麦业、瓜菜业入户工程惠及到全市绝大多数的粮油蔬菜瓜果和水产规模经营户,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示范区注重开展产学研合作。先后与江苏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扬州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知名农业科技院所和高校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签订了合作协议。2011年示范区内引进试种农业新品种60个,示范和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30项,新品种、新技术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

  二、2011年创新举措。

  示范区围绕体制机制建设不断探索,在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资金投入、服务手段等方面出现四个转变。(1)生产方式逐步向规模化方向转变。2011年,农业示范区内土地承包经营已经流转面积26万亩,占示范区内承包种养业总面积的92%。土地流转主要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通过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实现农地集中、经营集约、效益提升,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2011年,市镇两级用于土地流转方面的补贴资金达9000万元。2011昆山的适度规模经营率达97%。(2)经营方式逐步学习借鉴台湾模式。积极引进台湾现代农业产业经营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开发模式,精心打造精致农业、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高水平建设了一批农业专业园区,实现了农村与城市互动、农业与旅游互动。特别是在入股组建注册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探索和完善“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将分散生产的农户组织起来,力求资本、土地、劳力、市场等要素的有效组合,做到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销售,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了现代都市农业的健康发展。(3)资金投入逐步向多元化方向转变。示范区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建设,形成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是财政投入继续发挥主导和引导作用。2011年全市实施的各类农业项目中,市镇级以上财政投入4.5亿元,加上农业企业投入,2011年农业项目总投入5.1亿元以上。农民委托集体统一流转土地,由市、镇(区)两级财政每亩补助400元;市级财政安排900多万元用于高效特色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配套补贴;规模在100亩以上的钢管大棚,市、镇两级财政每亩补贴3000元。二是注重发挥农业外资和民间工商资本在农业投入中的作用。2011年,示范区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引进农业内外资项目22个,其中:农业外资项目9个(包括增资项目6个),注册外资1.0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31%;内资项目13个(包括增资项目2个),总投资4.71亿元。(4)服务手段逐步向社会化服务方向发展。示范区十分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积极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重点抓好农技服务体系、农机服务体系、农资服务体系、农产品营销体系、服务组织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各类综合性、专业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从过去开展种子、植保、管水、农机等单项性、季节性服务转向农业生产的全程服务;从注重生产过程的服务转向生产、生活的综合性服务。鼓励有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的各类人才积极创办农业服务组织,在服务上、项目上、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对农业服务组织的扶持管理,抓好技术培训和服务,确保各类服务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是人才队伍跟不上发展要求。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不高,规模化经营的农业从业人员和农业经纪人不足,科技人才青黄不接,基层技术人员配置不到位,且存在知识老化现象,跟不上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要求。大专院校专业设置与农业生产用人需求有错位,我们需要的人才很难招进来,以农机技术推广专业为例,基本上没有专业对口的毕业生,我们只能放宽要求,招录机械专业毕业生。因此,建议有关院校多到基层进行调研,有的放矢地开设农学类专业。

  二是形成稳定的产加销一条龙有难度。昆山有很多优势产业,如大闸蟹、葡萄、梨等,已初具规模,按照产业化经营思路,需要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研发一体化的产业组织。但由于体制的原因,生产、加工和流通往往相互脱节,只能通过简单的市场联系组合在一起。一旦市场形势发生变化,这种联系就会出现错位,衔接不上,最后吃亏的是从事种养的农民。以大闸蟹为例,由于分散经营,各自为政,缺乏紧密协作的行业协会,每年蟹上市时,媒体必定要来炒旧闻,找蟹业产销中的漏洞,给生产和销售造成影响。因此,探索建立经得住市场考验的产业化合作组织,将产加销有机联系起来并发挥效用,是当务之急。

  四、下一步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

  1、目标任务。根据《江苏省昆山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昆山市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目标任务的目标任务是:通过五年建设,形成精准绿色种植业、生态精品水产业、健康高档园艺业、绿化花卉苗圃业、优质循环畜牧业、休闲养生旅游业六大产业和科贸工商服务体系:1、精准绿色种植业:总面积10万亩,以稻米、小麦为主,执行绿色食品种植标准,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精准化生产;2、生态精品水产业:总面积10万亩,以阳澄湖大闸蟹、青虾、常规鱼等水产为主导,高档设施养殖与湖泊生态放养相结合;3、健康高档园艺业:总面积10万亩,以叶菜类蔬菜、西甜瓜、鲜食水果为主,推行绿色标准,标准化、设施化种植;4、绿化花卉苗圃业:总面积10万亩,以道路、河道绿化、生态园林、城镇绿化、村庄绿化、高档花卉、苗圃为主。5、优质循环畜牧业:保护开发中梅山猪、昆山麻鸭等地方特色品种,结合种植业、水产养殖业,新建零排放、标准化的畜禽养殖基地,形成规模养殖小区。6、休闲养生旅游业:以江南古镇、水乡文化、大闸蟹餐饮、生态农业科技为特色,休闲养生为主题,多线程、多景点,季节分明,各有风味。7、加工科贸金融服务:健全农业科技、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服务体系,积极有序地推进昆山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

  2、建设内容。根据昆山市委要提前完成昆山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设的目标任务,2012年将建设的重点放在精准粮油基地建设、土地整合整治的中产田改造,标准化的规模蔬菜基地建设,鱼塘整合整治和片区改造、生态养殖,优化和完善果品基地、花卉苗圃基地,拓展农业功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具体的建设内容为:

  (1)精准粮油基地建设。完成千灯万亩精准粮油基地建设的续建,最后形成12500亩的粮油基地。新建张浦万亩精准粮油基地建设,形成20000亩的粮油基地。扩建淀山湖万亩精准粮油基地,与现有的粮油基地形成10000亩。

  (2)高标准蔬菜基地建设。昆山市2012年将菜蓝子建设列入市实事工程,为此,加快蔬菜基地建设,一是完成张浦镇千亩蔬菜基地,二是组合和整治现有零星常年蔬菜基地。通过组合和整治,建成2000亩蔬菜基地。

  (3)、高标准水产基地建设。一是巴城镇阳澄湖现代水产产业园的续建工作。

  五、工作措施。

  具体将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集中力量发展高效农业。继续坚持 “三生农业”(生态、生活、生产)的功能定位,大力实施现代都市农业精品工程,着力发展“三高农业”(高产量、高品质、高效益),继续做优做强“三个10万亩”,努力实现昆山农业在组织方式、形态布局、综合效益等方面质的提升。一是抓稳米袋子。进一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稳定总产。二是抓好 “菜篮子”。新建规模蔬菜基地3000亩左右,提高地产蔬菜的生产保供能力,同时,鼓励企业到市外开辟蔬菜生产基地,供应本地市场。三是抓牢钱夹子。积极对上争取农业建设资金,在抓好基本农田改造的同时,重点建好一批高效农业园区和基地,发展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四是抓住新着子。努力探索智能农业、生物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农业新兴产业,培育现代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2、一着不让抓好外向农业。抢抓“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实施和苏台农业合作不断升温给我市带来的发展机遇,着力抓好农业招商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一是抓招商引资。围绕农业合作试验区四大功能,全方位开展农业产业化、基地化、精细化招商,2012年新增农业外资0.8亿美元、内资1.5亿元以上。二是抓吸收利用。以农业项目为依托,重点引进推广先进的农业设施技术、栽培技术、温室技术、节能节水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为昆山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注入新内涵、打造新亮点。三是抓展示展销。继续承办好海峡两岸(昆山)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并组织我市特色农副产品赴“中国(北京)农交会”、“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参展,扩大我市农副产品的知名度。

  3、多管齐下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制度,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确保无重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一是抓标准化生产。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的开发力度,提高优质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5000亩以上,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10只以上。并严格实施“三品”基地动态管理制度,对达不到标准的基地要进行淘汰,确保产地质量安全水平。二是抓农业投入品监管。充分发挥农业执法队伍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制度,加强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维护农资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农业基地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抓动物疫病防控。实施重大动物疫病春季、夏季和秋季三次集中免疫,做到不留死角,确保免疫密度达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部、省标准;并建好动物疫病监测点,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确保全年无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事故发生。

  4、千方百计发展生态农业。着力推广一批生态循环、高效种养模式和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高循环农业发展水平。一是抓清洁生产。结合小康断面河流整治,组织实施化肥农药减量、畜禽场综合整治等工程,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大力推广缓释氮肥,扩大种植绿肥,大力开展植保专业化服务,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农业综合防治,努力使全市化肥、农药使用强度逐年下降。二是抓循环农业。大力推广生态立体种养技术,鼓励和扶持规模畜禽养殖场开展有机肥生产,提高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大力推进水产养殖池塘尾水的循环利用,减少水产养殖污染排放。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使秸秆还田率稳定在90%左右,禁止露地焚烧秸秆。用友好环境支撑现代都市农业。三是抓生态修复。按照“十一五”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和市政府下达的小康社会断面河流水环境整治方案要求,完成部分河道围网拆除任务,改善湖泊生态环境,探索湖泊清洁生产路径。并继续开展认养鱼苗生态放流社会公益活动,改善生态环境。

  5、齐心协力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市建立起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提高对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服务保障能力。一是抓服务网络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力度,使科技入户覆盖到昆山所有规模经营大户。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并完善培训颁证制度,培养技工型农民,推动农业持证上岗和持证经营,对规模经营大户,强化农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培训,着力培养一批知识型、创业型、技能型、企业家型农民。二是抓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农业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扶持有条件的企业争创省、苏州市级龙头企业。三是抓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紧紧依托阳澄湖大闸蟹、巴城葡萄、张浦甲鱼、南港西瓜、玉叶蔬菜、淀山湖及锦溪优质大米等优势特色产业,培植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全面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示范区名称:昆山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2011年 备注
1.基本情况 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 931.51 931.51  
耕地面积 万亩 23.23 21.59  
水域面积 万亩 20.05 20.05  
总人口 万人 71.13 71.2  
农业人口 万人 39.1 36.64  
农业劳动力 万人 2.04 1.92  
农户总数 万户 11.03 11.03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2100.28 2400  
农业总产值 亿元 33.19 38  
财政总收入 亿元 480.42 600  
财政支农总投入 亿元 2.48 4.5  
农民人均纯收入 17645 20002  
2.农业产出情况 粮食总产量 亿斤 2.47 2.36 是主导产业
粮食总产值 亿元 2.89 3.15  
棉花总产量 万吨 0 0 否主导产业
棉花总产值 亿元 0 0  
油料总产量 万吨 0.18 0.36 否主导产业
油料总产值 亿元 0.086 0.17  
糖料总产量 万吨 0 0 否主导产业
糖料总产值 亿元 0 0  
生猪总产量 万吨 0.747 0.695 否主导产业
生猪总产值 亿元 1.64 1.66  
肉禽总产量 万吨 0.093 0.06 否主导产业
肉禽总产值 亿元 0.28 0.19  
蛋类总产量 万吨 0.14 0.11 否主导产业
蛋类总产值 亿元 0.11 0.11  
奶类总产量 万吨 1.82 1.81 否主导产业
奶类总产值 亿元 0.54 0.54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5.18 5.24 是主导产业
水产品总产值 亿元 16.68 19.82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亿元 199 220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99.5 99.5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万亩 13.42 13.47  
设施农业面积 万亩 4.55 5.35  
农业机械总动力 万千瓦 21.3 17.1  
灌溉水利用率 % 100 100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96.58 97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62.58 64.33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万亩 12.57 12.57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人 223 223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 (项) 个 39 30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 (个) 个 70 60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业劳动力数量 万人 0.12 0.12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87.73 90.37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生猪规模养殖率 % 89.7 90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蛋类规模养殖率 % 39 40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肉禽规模养殖率 % 58 60 年出栏1000羽以上
奶牛规模养殖率 % 100 100 存栏量10头以上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万亩 0.3 0.3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78 100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万亩 25.5 26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1 2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2 3  
无公害农产品 47 151  
绿色食品 190 200  
有机农产品 42 96  
农产品地理标志 0 0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万亩 22.66 23.51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建设总投入 万元 32362 51059  
本级财政投入 万元 21823 42352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万元 3016 2667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万元 7523 6040  
银行信贷投入 万元      
农民自筹投入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