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黑龙江省富锦市
黑龙江省富锦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富锦市以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首要目标,上下一心,奋发有为,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推进粮食生产,多措并举提高农民收入,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粮食总产和农民人均收入九连增,为全面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成效
一是狠抓种植结构调整,粮食总产、农民人均纯收入再创新高。全市总播种面积57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60万亩、同比增加5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62万亩、同比增加42万亩,带动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大幅提升,粮食总产超过46亿斤,比2010年净增11亿斤,同比增长3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88元,同比增长31%。
二是狠抓场市共建,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与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开展了以百万亩高产攻关示范带、百公里农业科技示范带、9.7公里集中展示区为载体的“两带一区”种植业场市共建和以组建农机指挥中心、实行技术帮管、培训帮管、运营帮管为载体的“一建三管”农机合作社场市共建,打造了现代化种植业和农机合作社运营管理的新亮点,共建成24个高标准示范区,共建区内粮食增产超过2亿斤。
三是狠抓科技推广,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稳步推进。共建成各级科技园区309个,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75项,实现科技促农增收5亿元。全市优良品种普及率、农业标准化覆盖率、科技贡献率分别达到100%、86%和54%。绿色农业长足发展,市属570万亩耕地全面积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评和认定,“三品”认证达到192个,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果。
四是狠抓机制体制创新,农村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以土地规模经营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农村新型经济体制,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85万亩,规模经营面积358万亩,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14.9%和62.8%。狠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引导其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经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52个。全面实施“三资”代理服务,全市266个行政村全部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全部实行财务公开、全部实行财务会计电算化管理。
五是狠抓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围绕粮、肉、乳、糖、油等优势农产品资源,重点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全市生产加工农产品总量达到65.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获批国、省、佳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9家。以建设优质奶源基地和无公害生态养猪基地为目标,不断壮大畜牧养殖规模,提升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市猪、牛、羊、禽的饲养量分别达到129.1万头、14.1万头、26.8万头、387万只,奶牛存栏近万头,实现牧业产值14.8亿元,农民人均牧业收入1763元。
六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粮食增产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全市水稻大棚和集中育秧小区总数分别达到2.4万栋和82个,投资6800万元新建现代化水稻催芽基地8个,水稻催芽单批处理能力达到2000吨,辐射面积100万亩。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2万千瓦,大中小型拖拉机保有量3.6万台,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1%。水利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投资1亿元完成福灌区续建、渠首清淤及田间工程、红旗和红卫灌区末级渠系建设、七星河涝区排水沟道清淤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万亩。粮食仓储、农资物流条件不断改善,投资3200万元建成了兴隆粮库4万吨仓容扩建项目,投资6000万元建成富锦市农资交易大市场,仓储能力达20万吨、年销售额达4亿元。
二、推进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农业副市长为副组长,农口各成员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做到组织到位、责任明确。
二是初步制定建设规划。组织农业局、发改局、规划局、畜牧局、农机局、水务局、林业局等单位、部门有关专家,在《富锦市农业农村工作“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富锦实际初步制定《富锦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对全市的农业生产资源进行细致的摸底排查,以整合资源全面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三是争取和出台扶持政策。通过认真落实国省惠农政策、积极向上争取政策、相机出台鼓励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群众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对土地规模经营、深松整地、示范园区建设、集中育秧基地建设以及大型农机合作社建设等给予政策性奖励与补贴。农业战线各部门累计争取国省资金2.65亿元,市委市政府对农总投入达到1.45亿元,其中,仅场市共建一项就落实资金5000余万元。
三、主要问题
一是地方政府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经过多年努力,富锦市的防排蓄灌工程体系已初具规模,但大多建设年代较早,工程年久失修,同时,全市尚有330万亩左右中低产田亟待升级改造,虽然近三年富锦市每年对农总投入保持在1.4亿元左右,但这对于570万亩耕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二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现代农业主力军作用不明显。近年来,国家、省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市委市政府也给予“三农”工作很多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但由于农业人口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很难尽快把这些政策读懂吃透,很难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只能是被动地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建设。
三是农村经济运行不活,现有农村机制体制有待创新。大多数农民把土地紧紧攥在手中,进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营,而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现有《土地法》的框架下,地方政府缺乏有效手段让农民拿出土地去进行连片种植、规模化生产,强制推行,又会产生或激化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大农业发展的步伐。
四是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农业生产链条有待完善。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品牌竞争力和市场开拓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相对较少,产加销的生产模式不能有效普及,订单农业份额较小,对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的带动作用不大,既不利于抵御农业生产风险,又不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农民增收渠道单一,政府财源狭窄。
五是农村金融不活跃,不能形成现代农业发展合力。国有银行对农贷款相对谨慎,农业贷款一直是门槛高、条款多、限制大、额度小,特别是畜牧业贷款更是农业贷款中的短板,现有的涉农业务,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2010、2011、2012年对农贷款总额分别是25.6亿元、26亿元、29亿元)。同时,民间融资体系不完善,社会资金不能有效用于农业生产,农业保险没能有效开展,阳光农业保险等农业保险覆盖面较低,农业生产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偏弱。
四、思路与打算
一是完善建设规划,制定分步推进实施方案。结合富锦市自身的区位、交通、资源和地缘优势以及农作物优势产区布局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布局,对现代农业建设工作进一步论证、细化和落实,制定《富锦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规划期为5年,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13年,基本完成农田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建设;第二步到2014年,完成田间工程外的其他工程建设;第三步到2015年完成全部工程建设。
二是强化结构调整,保证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坚持“增水稻、扩玉米、稳大豆、调优经济作物”的总体思路,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全市预计播种面积570万亩,其中:水稻210万亩、同比增加50万亩,玉米190万亩、同比增加30万亩,大豆稳定在90万亩,马铃薯30万亩,甜菜、烤烟等其他经济作物50万亩,粮食总产力争达到55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超过13800元。
三是强化工程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水利建设方面:投资1亿元,完成幸福灌区18.5公里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干渠防渗及衬砌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并对红卫泵站和红旗泵站进行拆除重建。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完成长安镇1万亩高标准水田改善示范工程、头林镇1.5万亩优质苜蓿基地、锦山镇0.32万亩旱田节水等重点建设任务,全市新增水田灌溉50万亩,改善水田灌溉10万亩,旱田节水改造7万亩。粮食仓储方面:力争二道岗粮库有限责任公司50万吨粮食集散中心项目早日立项,积极争取800套农户科学储粮仓建设任务,切实提高我市粮食物流与仓储总体能力。
四是强化农机装备,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新建10个千万元旱田现代农机合作社,承担50万亩旱田的机械化作业任务;8个500万元水田农机合作社,承担8万亩水田的机械化作业任务。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3万千瓦,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2%。投资150万元,与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组建农机指挥调度中心,对局市双方的农机装备进行统一调度、指挥和管理,全面提高我市农机标准化作业水平。
五是强化科技推广,提升现代农业科技含量。每个镇新建1至2个高标准科技示范园区,全市建成各级科技园区300个,辐射面积300万亩;新建水稻智能催芽车间10个,届时,全市水稻智能催芽车间将达到22个,水稻催芽单批处理能力达到4000吨,210万亩水田全部实现智能化催芽,工厂化育秧。全市优良品种普及率保持在100%,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7%,科技贡献率达到55%。沿同三公路打造锦山镇民兴水稻育秧基地、锦山镇院市共建示范园区、二龙山镇集中展示区等十大现代农业示范亮点。
六是强化体系建设,提升现代农业保障能力。提升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农技创新实力和农技服务水平、升级改造镇级区域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完善村级服务站点建设;建立防洪、抗旱、排涝信息化预警防控系统,增强耕地旱涝保收能力;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和气象干预成功率,切实把突发性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
七是强化产业建设,延长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依托富锦绿色食品产业园,按照龙头带基地的发展思路,围绕保证大宗农副产品供给能力,重点发展水稻、大豆、玉米、马铃薯、乳品加工、肉类加工“六大产业”,使农作物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水稻、玉米、大豆等优质种植产业带,把市属570万亩耕地建设成“结构优、品质好、数量足”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绿色食品产业园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示范区名称:黑龙江省富锦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0年 |
2011年 |
备注 |
|||||||
1.基本情况 |
国土面积 |
平方公里 |
4947.6 |
4947.6 |
含周边农场8227 |
|||||||
耕地面积 |
万亩 |
550 |
570 |
|||||||||
水域面积 |
万亩 |
105.93 |
105.93 |
含松花江等一江四河 |
||||||||
总人口 |
万人 |
39 |
39 |
含农场48 |
||||||||
农业人口 |
万人 |
28.87 |
28.9 |
|||||||||
农业劳动力 |
万人 |
19.5 |
18.6 |
|||||||||
农户总数 |
万户 |
7.2 |
7.2 |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109.5 |
139.45 |
|||||||||
农业总产值 |
亿元 |
68.2 |
90.6 |
|||||||||
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5.1 |
6.8 |
|||||||||
财政支农总投入 |
亿元 |
1.4 |
1.45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9605 |
12588 |
|||||||||
2.农业 产出情况 |
粮食总产量 |
亿斤 |
35 |
46 |
主导产业 |
|||||||
粮食总产值 |
亿元 |
45.8 |
63.7 |
|||||||||
棉花总产量 |
万吨 |
0 |
0 |
非产区 |
||||||||
棉花总产值 |
亿元 |
0 |
0 |
|||||||||
油料总产量 |
万吨 |
1.7 |
0.6 |
(白瓜等)非主导产业 |
||||||||
油料总产值 |
亿元 |
2.3 |
0.7 |
|||||||||
糖料总产量 |
万吨 |
15.8 |
9.48 |
(甜菜)非主导产业 |
||||||||
糖料总产值 |
亿元 |
0.76 |
0.53 |
|||||||||
生猪总产量 |
万吨 |
4.2 |
6.3 |
主导产业 |
||||||||
生猪总产值 |
亿元 |
7.2 |
13 |
|||||||||
肉禽总产量 |
万吨 |
0.4 |
0.5 |
主导产业 |
||||||||
肉禽总产值 |
亿元 |
0.32 |
0.41 |
|||||||||
蛋类总产量 |
万吨 |
0.49 |
0.5 |
主导产业 |
||||||||
蛋类总产值 |
亿元 |
0.34 |
0.35 |
|||||||||
奶类总产量 |
万吨 |
1.6 |
2 |
非主导产业 |
||||||||
奶类总产值 |
亿元 |
0.51 |
0.62 |
|||||||||
水产品总产量 |
万吨 |
1.1 |
1.1 |
主导产业 |
||||||||
水产品总产值 |
亿元 |
1.5 |
1.8 |
|||||||||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7.2 |
23 |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 |
100 |
100 |
|||||||||
3.农业物质 装备情况 |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
万亩 |
310 |
390 |
||||||||
设施农业面积 |
万亩 |
1.2 |
1.4 |
|||||||||
农业机械总动力 |
万千瓦 |
72 |
73 |
|||||||||
灌溉水利用率 |
% |
75 |
78 |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 |
90 |
91 |
|||||||||
4.农业科技 支撑情况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 |
53 |
54 |
||||||||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
万亩 |
133.5 |
488.3 |
2011年被批为全国首批整建制推进试点县 |
||||||||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
人 |
1808 |
1910 |
|||||||||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
个 |
72 |
75 |
|||||||||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
个 |
45 |
48 |
|||||||||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
万人 |
1.7 |
1.8 |
含中专 |
||||||||
5.农业经营 管理情况 |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 |
59.3 |
62.8 |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
|||||||
生猪规模养殖率 |
% |
100 |
100 |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
||||||||
蛋类规模养殖率 |
% |
100 |
100 |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
||||||||
肉禽规模养殖率 |
% |
100 |
100 |
年出栏1000羽以上 |
||||||||
奶牛规模养殖率 |
% |
100 |
100 |
存栏量10头以上 |
||||||||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
万亩 |
0.0546 |
0.06 |
|||||||||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 |
5 |
7 |
|||||||||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
万亩 |
96.8 |
300.9 |
|||||||||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
个 |
3 |
3 |
|||||||||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
个 |
0 |
0 |
|||||||||
无公害农产品 |
个 |
30 |
40 |
|||||||||
绿色食品 |
个 |
1 |
1 |
|||||||||
有机农产品 |
个 |
5 |
5 |
|||||||||
农产品地理标志 |
个 |
1 |
1 |
|||||||||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
万亩 |
30 |
50 |
|||||||||
6.建设资金 投入情况 |
建设总投入 |
万元 |
193280 |
241350 |
||||||||
本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14380 |
16274 |
|||||||||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22100 |
26500 |
|||||||||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
万元 |
6310 |
9600 |
|||||||||
银行信贷投入 |
万元 |
112000 |
139840 |
|||||||||
农民自筹投入 |
万元 |
27100 |
365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