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辽宁省台安县
辽宁省台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1年度工作总结
台安县人民政府
(2012年6月4日)
一、示范区基本情况
台安县隶属于辽宁省鞍山市,位于辽河平原中部,全县流域面积1388平方公里,辖17个镇场区,153个行政村,人口38万,其中农业人口30.6万,耕地面积150万亩。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3亿元,同比增长23.1%;农业总产值63.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9.7%;财政总收入实现10.3亿元;财政支农总投入2. 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928元,增长16.8%。
二、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一)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一是粮食产量稳中有升。2011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5.5万亩,其中玉米80万亩,水稻27万亩,大豆、小麦、小杂粮等作物8.5万亩。主栽作物玉米、水稻,粮豆总产量为10.8亿斤,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玉米、水稻商品率均达到80%以上;聚源大米、奥峰大米、奥峰杂粮、八角台杂粮等优质米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在省内外具有广阔市场。二是畜牧业突飞猛进。畜牧业主要指标位于全省前列,部分指标位于全国前列。全县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总数达到900个,肉奶牛、生猪、肉蛋鸡、鸭鹅年饲养量分别达到28万头、300万头、8000万只、1.5亿只;肉类产量35万吨;蛋类产量22万吨。三是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5万亩,建成日光温室大棚10万栋,设施蔬菜年产量100万吨,设施蔬菜商品率达到95%,主要品种为茄子、黄瓜、西红柿、食用菌等,是省内主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四是水产业快速发展。全县有可放养水面资源5.75万亩,到去年底放养水面达 4.1万亩,产量3.8万吨,产值4.7亿元。全县国家认证无公害水产品四个,分别是鲤鱼、鲫鱼、鲢鱼和鳙鱼。国家认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15个。国家级健康养殖小区2个,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区18个。五是农业产业化逐步扩大。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3家。订单农业面积达到11万亩,占全县播种面积的10.5%。登记注册农产品品牌210个,品牌化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2011年,我县十亿元以上大项目有两个,即辽宁渤海和牛有机生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有机生态肉牛循环产业体系建设项目和辽宁大好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年深加工10万吨肉禽熟制品生产线建设项目,进一步促进了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六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所提高。2011年,种植业“三品”认证面积已达到105万亩,占示范区种植业总面积的比重95%以上;全县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30个,绿色食品认证18个,有机食品认证10个。
(二)设施装备和条件建设情况
加强农田设施化建设。2011年,示范区农田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36万千瓦,百亩农机总动力达到34.3千瓦,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
(三)科技推广运用情况
强化农业信息网络建设,2011年,农业信息化村已发展到140个,“千村网上行”工作深入推进,百名农户计算机拥有量达到12台。大力推进农业高新技术,效益大幅提高。全年新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4个,农业新技术9项,农业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县、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示范县。
(五)体制机制创新情况
认真落实省、市关于设施农业、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补助资金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台安县出台了一系列设施农业小区发展、养殖业精品小区建设、鸭鹅大县建设等扶持政策;构建农业金融保障体系,积极协调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借助省、市、县三级融资平台,不断加大农业贷款投入。
二、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措施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台安县高度重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强化落实了工作责任,随着县领导的变更,工作已经转由现任分管领导负责,发改、财政、农经、动监、水产等相关成员单位,认真负责各部门工作,具体任务落实到17个乡镇,统筹安排,协调推进。
2、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升,抓好优质农产品生产核心区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区域化发展。以新华农场、富家镇及韭菜台镇、高力房镇为重点,打造万亩水稻生产核心区;以达牛镇、西佛镇、新开河镇为重点,规划面积8万亩的早熟密植玉米生产核心区;以桓洞镇、洪家农牧场、西平林场为重点,规划面积2万亩的花生及小杂粮生产核心区。重点实施《粮食生产五年净增3亿斤规划(2011—2015年)》,促进粮食丰产丰收。
3、高标准推进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着力发展鸭鹅产业,推进规模饲养及鸭鹅制品深加工,形成从种雏繁育、规模养殖、技术服务到精深加工的“四位一体”完整产业链条,全力打造“一县一品”新格局,建成全国鸭鹅第一县。依托农高区优势条件,大力吸纳和引进一批鸭鹅精深加工企业,新引进大型肉鸡、肉鸭鹅加工企业10个以上。致力把淡水鱼产业打造成为省农产品出口示范产业,以标准化养殖小区为重点,不断壮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水平。促进水产业规模化发展,实现淡水养殖向高产精养特色渔业、休闲观光渔业、深加工渔业方向转变。以新华、富家、韭菜台、新台、桑林等镇场为重点打造稻田渔业基地,以新开河镇为重点打造良种繁育基地,年繁育优质种苗2亿尾。
4、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我县以高力房镇、韭菜台镇为重点建设网纹瓜生产基地;以新开河、达牛、西佛等镇为重点建设西红柿生产基地;以西佛镇、台北区为重点建设冷棚西瓜生产基地;以韭菜台、黄沙坨、新开河、达牛、西佛、高力等镇区为重点建设台安绿茄生产基地;以桓洞镇、桑林、新台、富家为重点建设紫长茄生产基地;以台东区、台南区为重点建设温室葡萄生产基地。采取分类指导、因村施策,引导、扶持各村、组发展设施农业,全县设施农业村、组覆盖面达到100%。
5、建设农技推广体系。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我县共设置17个特色农业技术推广站并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实行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与特色农业站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逐步实现县、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保障农产品生产销售质量安全。
6、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农资综合补贴、生猪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加大现代农业投入力度,县政府每年安排不低于财政收入20%的资金,用于畜禽、粮食、蔬菜及淡水鱼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服务和扶持力度,对符合示范区项目发展要求的企业和项目,在用地和厂房出让方面给予最优惠的政策;对重点项目成立专门协调小组,实施全程代理的“保姆”式服务,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程,促进全县农业产业项目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存在问题及有关建议
尽管近几年来国家和省、市不断加大对现代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但由于我县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许多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尽完善,结构不尽合理,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另外,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资金不足,仅仅依靠原有项目资金还远远不够,大大阻碍了农业示范区的快速发展。
几点建议:一是现代农业示范区水利基础设施还很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建议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县域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大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扶持力度。流通体系一头联系千家万户的农业生产,一头联系千变万化的农产品市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建议出台相关的流通体系建设扶持政策,促进农产品有序流通,提高经济效益。三是加大农事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农事龙头企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因其利润空间相对较小,发展步伐不快,建议进一步加大农事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促使一批企业做大做强,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十二五期间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总体思路:继续以粮食、设施农业、畜禽、淡水养殖为主导,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目标,以农业科技为支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现代农业水平。
发展目标: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产值实现700亿元,年均递增20%;农业增加值实现84亿元,年均递增2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5000元,年均递增20.1%;肉类、蛋类、奶类总产量分别达到50万吨、25万吨、4.6万吨;粮食、设施蔬菜、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3亿斤、132万吨、5万吨。
(二)示范区建设当前主要工作:
1、积极做好示范区发展规划,加快建立示范区考核机制,开展农业项目编报和储备工作。
2、建立和完善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整合涉农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公共卫生安全;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建设,完善农业信贷政策,努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推广新农具、新技术,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不断扩大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和保护性耕作面积;加强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完善防汛抗旱等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强化气象、水文灾害预报预警,健全和完善“四要素”自动气象站建设并发挥作用,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完成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建设,为农业生产服务。
4、提升农高区发展规模、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组织管理模式,使农高区成为产业集聚的有效载体,在重点发展畜禽深加工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引进良种繁育、粮食果蔬、淡水鱼深加工产业,打造引领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畜禽产品产学研和精深加工基地。加强对重点企业和重点农产品加工项目的跟踪指导与协调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资金等方面问题,促进企业逐步做大做强。
2012-06-04
附件: | |||||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
|||||
示范区名称:台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 |||||
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0年 | 2011年 | 备注 |
1.基本情况 | 国土面积 | 平方公里 | 1388 | 1388 | |
耕地面积 | 万亩 | 150 | 150 | ||
水域面积(可养殖水面) | 万亩 | 3.75 | 4.1 | 可养殖水面 | |
总人口 | 万人 | 38 | 38 | ||
农业人口 | 万人 | 30 | 30.6 | 乡村人口数 | |
农业劳动力 | 万人 | 18 | 18.6 | 农业从业人员 | |
农户总数 | 万户 | 8 | 8 | 乡村户数 |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173 | 213 | ||
农业总产值 | 亿元 | 50.8 | 63.3 | ||
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7.6 | 10.3 | ||
财政支农总投入 | 亿元 | 2.6 | 2.8 | 一般预算中农林水事务支出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10210 | 11928 | ||
2.农业产出情况 | 粮食总产量 | 亿斤 | 6.02 | 10.8 | |
粮食总产值 | 亿元 | 6.85 | 11.2 | ||
棉花总产量 | 万吨 | - | - | ||
棉花总产值 | 亿元 | - | - | ||
油料总产量 | 万吨 | - | - | ||
油料总产值 | 亿元 | - | - | ||
糖料总产量 | 万吨 | - | - | ||
糖料总产值 | 亿元 | - | - | ||
生猪总产量(猪肉总产量) | 万吨 | 7.2 | 8.3 | ||
生猪总产值 | 亿元 | 12.5 | 17 | ||
肉禽总产量 | 万吨 | 8.48 | 10.7411 | ||
肉禽总产值 | 亿元 | 7.9 | 9.5 | ||
蛋类总产量 | 万吨 | 20 | 22 | ||
蛋类总产值 | 亿元 | 9 | 10.8 | ||
奶类总产量 | 万吨 | 0.4 | 0.5 | ||
奶类总产值 | 亿元 | 0.079 | 0.123 | ||
水产品总产量 | 万吨 | 3.2 | 3.8 | ||
水产品总产值(渔业产值) | 亿元 | 3.4 | 4.7 | ||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13 | 15.5 |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 | 98 | 98 | ||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 旱涝标准农田面积 | 万亩 | 105 | 105 | |
设施农业面积 | 万亩 | 31.5 | 35 | ||
农业机械总动力 | 万千瓦 | 33 | 36 | ||
灌溉水利用率 | % | 95 | 96 |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 | 75 | 85 | ||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 | 68 | 70 | |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 万亩 | 9 | 5 | ||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 人 | 100 | 150 | ||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 个 | 10 | 19 | ||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 个 | 35 | 45 | ||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 万人 | 2 | 3 | ||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 | 5 | 5.4 |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
生猪规模养殖率 | % | 70 | 73 | 年出栏100头以上 | |
蛋类规模养殖率 | % | 90 | 95 | 在栏量2000羽及以上 | |
肉禽规模养殖率 | % | 95 | 100 | 年出栏1000羽以上 | |
奶牛规模养殖率 | % | 75 | 80 | 存栏量10头以上 | |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 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 万亩 | 0.3 | 0.35 | ||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 | 31 | 33 | ||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 万亩 | 15 | 20 | ||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 个 | 5 | 5 | ||
国家级、省级名称农产品个数 | 个 | 28 | 28 | ||
无公害农产品 | 个 | 128 | 130 | ||
绿色食品 | 个 | 15 | 18 | ||
有机农产品 | 个 | 8 | 10 | ||
农产品地理标志 | 个 | 0 | 0 | ||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 万亩 | 113 | 113.7 | ||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 建设总投入 | 万元 | 279000 | 287000 | |
本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3000 | 3000 | ||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19000 | 20000 | ||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 万元 | 10000 | 12000 | ||
银行信贷投入 | 万元 | 97000 | 100000 | ||
农民自筹投入 | 万元 | 150000 | 15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