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

日期: 2013-01-28 17:33 作者: 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2011年开鲁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二〇一一年,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全局,以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粮食高产创建、设施农牧业、农牧业产业化和新型农民培训为主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努力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在春季遭受严重低温干旱的条件下,全县农牧业生产和农村牧区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圆满的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实现了农业产业的新崛起,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大发展。

  2011年10月我县向农业部提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1月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报送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的通知》(农办计[2012]66号)文件精神,现将我县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编制了我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

  规划编制工作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争取自治区、中央项目支持的重要依据,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关于转发《农业部关于认定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通知》的通知》(内农牧计发[2012]23号)文件精神,我们在2011年10月上报的《开鲁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申报书》的基础上,2012年5月聘请中国农业大学编制了我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经过专家反复论证,修订完成了《开鲁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二、取得的工作成效

  一年来,我们紧紧抓住我县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有利契机,落实行政推动营造氛围、示范引领打造亮点、全面推进稳步提升等措施,取得了粮食稳定增产、设施农业异军突起、规模养殖业蓬勃发展、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的良好局面。

  1、粮食稳定增产

  我们认真组织实施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差价补贴、良种补贴、玉米高产创建等项目,全面推进了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全县粮食总产和单产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县各类农作物春播总面积232.1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85.08万亩,其中玉米171.11万亩,小麦0.14万亩,水稻1.55万亩,豆类6.14万亩,其中大豆0.77万亩,薯类0.22万亩,其它谷物5.92万亩;经济作物46.05万亩,其中油料2.71万亩,蔬菜瓜类43.29万亩,其中红干椒31.92万亩,甜菜0.05万亩;其它农作物0.97万亩。全县粮食总产达到26.6亿斤,实现了连续第9个粮食丰收年。2006-2011年连续6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产品基地抽检样品达到2000个,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2、设施农业异军突起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县上下逐步形成了把设施生产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主抓手的共识,认真贯彻现代农业抓设施,设施生产抓小区,小区建设抓示范的思路,全面落实了领导重视、政策倾斜、落实责任、示范带动、强化服务、督导推进、严格考核七项措施,全县完成新增设施农业面积3万亩,其中温室1.25万亩,大棚1.75万亩。全县共建设小区15个、13563亩,其中温室小区占地面积8868亩,1216座;大棚小区占地面积4695亩,598座。东风育苗工厂二期5000平方米智能温室、包装和加工车间、交易市场建设完工。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协调贷款共投入设施农业建设资金3000万元,调动了千家万户参与设施农业建设的积极性,整体获得了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全县每亩温室年均收入可达2万元,最高的达3万多元,每亩大棚年均收入可达8000元,最高的达1万元以上。县政府拿出3000万元对规模发展的温室大棚进行补贴,其中每亩温室予以8000-12000元的资金补贴,有效调动和发挥了干部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3、规模养殖业蓬勃发展

  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大力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使畜牧业总量持续增长,科学饲养管理水平、发展质量、经济效益稳步提升。6月末全县家畜存栏总数达到248.7万头只,其中牛17.7万头,猪88.2万口,羊133.6万只;禽类饲养量达到1320万只。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全部达到100%,全年无重大动物疫病疫情发生。开展了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共检测样品牛1310份,羊2233份,猪4416份,通过检测未发现有添加使用“瘦肉精”的违法行为。

  全县落实2个育肥牛示范村、3个县级秸秆养母牛示范村、1个市级秸秆养母牛示范村、5个养牛专业村。示范村及专业村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的100%,并通过市级验收。坚持不懈地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小区(场)建设,全县共新建规模化养殖小区及养殖场60处,其中规模化养殖小区15个,占地面积3695亩。规模化养殖场45个,占地面积1771亩。

  4、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从本县特色产业出发,用工业化思维统领城乡经济发展,依托农牧业资源富集优势,紧紧抓住农产品加工业向原料基地转移的契机,全力培育和打造产业集群,建成一批实力雄厚、市场竞争力强、产业化程度高、辐射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形成了优势主导产业的支撑,带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紧紧抓住现有玉王生物、利牛生化、百年酒业、新华化工、东化公司、洪源糖业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研发下游产品延长玉米发酵产业链条,其龙头作用日益突显。有银、盛宇、钰酆等红干椒初加工企业生产规模逐步扩大。飞达、人禾斋、吉绵等红干椒加工企业正在建设中,将实现红干椒色素加工能力明显提升。宇标公司、北国羊绒等产业化龙头企业注重新产品的研制和下游产品的开发,支撑和拉动作用不断扩张。福泽牛业、成达肉鸡已开工建设,带动作用明显提升。

  2011年是开鲁县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项目开工建设最多的一年,并呈现出投资规模大、建设质量高、带动影响作用显著的特点。新引进农牧业产业化新建项目8个,其中:开鲁县飞达辣椒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亿元,年产4万吨辣椒酱系列产品、1000吨辣椒红色素项目,一期工程投产运行。开鲁县福泽牛业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10万头肉牛、300万只肉鸡、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及冷链物流项目,年底即将投产。与此同时,吉锦、晶山红干椒加工等项目已建成投产。

  三、存在问题

  1、示范区用现代手段管理农业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示范区建设不改变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以农户为主的经营单位分散、力量薄弱,使部分先进设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今后的设施维护更新也存在困难。另外,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不利于接受新技术、新信息,未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2、示范区科技含量仍然偏低,特别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农业机械化方面,除了畜牧生产中机械化生产手段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蔬菜、水果生产中的耕作环节机械化水平比较低,整地、修剪、收获环节的农业机械还很缺乏。

  四、采取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了切实加强对我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专门抓,部门协同联动共同抓的工作机制。

  2、强化服务,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一是组织系统农牧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搞培训,进行实地操作和技术指导。完成培训农牧民12.5万人次、培训农牧民技术骨干8000人次、培训科技人员280人次。县农牧业局投资11万元,编辑印制了《农牧民科技培训手册》3万册,县内从事种植和养殖的重点户达到户均一册,指导广大农牧民在创业发展中以最小的成本赢得最大的效益。二是专门组织成立了各专业技术服务队,并常年聘请设施农业技术人员6名,入村开展技术服务和科技培训。三是走出去学习提高。前后20余次组织镇场干部和群众,到山东寿光等地参观学习,人数达2000余人次。

  3、政策扶持,加大投入。我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拿出3000万元专项扶持设施农业建设,对新建小区的蔬菜温室每亩给予8000元至12000元的补助。另外对新建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每户给予5万元的补助,并已全部落实兑现。

  4、落实责任,四制推进。我们在落实各级领导包项目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四制推进措施。一是现场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主持进行逐项目、逐镇场现场办公,并先后4次组织了现场观摩推进会。二是统计通报,每个项目工程实施的牵头单位都确定了1名负责人和统计信息员,专门负责掌握项目工程进度、工作进展、存在问题,每月进行统计,及时向县委、政府报送相关资料。三是督促检查,坚持每月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进行专项督导检查,促进工程建设。四是督查考核,把项目建设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以发展区域农业经济和促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变粮食产业大县为农业产业致富强县;以保障粮食供应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和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显著提高农田水利化、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业生态安全整体水平。创新和完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建立农产品加工龙头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组织化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四个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全面提高农业产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着力提升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将示范区建设成全国一流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区。

  以上为我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的工作总结,如有不妥,请领导批评指正。

  附表:开鲁县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表

  开鲁县农牧业局

  二〇一二年五月三十日

  

附件: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示范区名称(示范区县市区政府盖章):开鲁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2011年

备注

1.基本情况

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

4488

4488

 

耕地面积

万亩

181

181

 

水域面积

万亩

4.0

4.0

 

总人口

万人

39.51

39.5

 

农业人口

万人

33.17

33.17

 

农业劳动力

万人

18.01

18.01

 

农户总数

万户

8.83

8.84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04

125

 

农业总产值

亿元

53.45

53.8

 

财政总收入

亿元

4.8

5.6

地方财政收入

财政支农总投入

亿元

0.5

0.6

 

农民人均纯收入

6800

7808

 

2.农业产出情况

粮食总产量

亿斤

25.5

26.6

主导产业

粮食总产值

亿元

23.4

27.8

 

棉花总产量

万吨

-

-

是否主导产业

棉花总产值

亿元

-

-

 

油料总产量

万吨

2.68

2.69

非主导产业

油料总产值

亿元

2.14

2.15

 

糖料总产量

万吨

-

-

非主导产业

糖料总产值

亿元

-

-

 

生猪总产量

万吨

7.11

4.98

非主导产业

生猪总产值

亿元

12.84

9.13

 

肉禽总产量

万吨

1.18

0.83

非主导产业

肉禽总产值

亿元

3.81

2.71

 

蛋类总产量

万吨

2.46

2.16

非主导产业

蛋类总产值

亿元

2.32

2.04

 

奶类总产量

万吨

7.1

7.5

非主导产业

奶类总产值

亿元

1.46

1.54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0.01

0.01

非主导产业

水产品总产值

亿元

0.01

0.01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亿元

72.7

150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100

100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万亩

65

75

 

设施农业面积

万亩

5

8

 

农业机械总动力

万千瓦

86.19

92.3

 

灌溉水利用率

%

65

65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60

62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45

46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万亩

7

15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30.8

30.8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12

20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85

90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万人

7.4

7.5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19.3

22.1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生猪规模养殖率

%

32.2

35.2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蛋类规模养殖率

%

30.5

34.0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肉禽规模养殖率

%

40.2

41.4

年出栏1000羽以上

奶牛规模养殖率

%

70.3

71.8

存栏量10头以上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万亩

-

-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54.4

55.0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万亩

150

150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10

10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4

4

 

无公害农产品

54

54

 

绿色食品

3

3

 

有机农产品

-

-

 

农产品地理标志

1

1

红干椒,年种植30万亩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万亩

153

153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建设总投入

万元

273560

312570

 

本级财政投入

万元

26560

28570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万元

45000

56000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万元

60000

70000

 

银行信贷投入

万元

101000

113000

 

农民自筹投入

万元

41000

4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