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山西省太谷县
太谷县2011年度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太谷县是纯农业大县,全县总面积1050平方公里,辖3镇6乡197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其中农业人口21万,耕地43.5万亩。2010年太谷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扎实搞好示范区建设,太谷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建设好档次高、标准高、科技含量高、效益好、带动性强的示范区为目标,采取加大投入上装备、科技带动上水平、机制创新强管理等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全县主导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基本实现了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园区化建设、科技化发展的良好格局。201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0亿元,财政总收入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9530元。太谷曾先后被上级有关部门确定或命名为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县、省部共建新农村示范点、全国蔬菜生产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绿色小康县、中国枣乡、全省平原绿化先进县、全省畜牧业十强县、全省经济林建设十强县。现将太谷县2011年度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一)农业产业特色明显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太谷农业产业有了较大发展,全县已形成了红枣、蔬菜、养殖、水果、苗木花卉为主的五大特色产业。2011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1.48 万亩,粮食总产20.3万吨。蔬菜播种面积24万亩,产量117万吨,产值13亿元。其中设施蔬菜7万亩,产量52万吨,产值8.3亿元。建起蔬菜园区20余个,孟王线、南循环线、榆长线、范村旱垣温室带四个万亩设施农业园区基本形成,精品园区山西巨鑫伟业现代农业示范区工程建设完成过半。全县有水果面积12.4万亩,总产9万吨,产值达1.9亿元。建起了任村乡无公害酿酒葡萄、候城乡无公害苹果、北汪乡无公害梨、胡村镇小常村桃王九九新品种四个高标准示范园。全县生猪饲养量138万头,鸡饲养量2302万只,羊饲养量50万只;牛存栏1.4万头,其中奶牛存栏0.38万头;畜产品综合产量13万吨,畜牧业收入13亿元。全县在123个村建起规模养殖小区338个,涉及规模养殖户4450户。全县有红枣经济林面积15万亩,红枣产量3000万公斤,产值1.81亿元,红枣产业已形成了以小白乡壶瓶枣园区、北汪乡郎枣园区、明星镇梨枣园区三大科技园区为主的红枣产业格局。全县苗木花卉有11万亩,年出圃苗木7500万株,收入2.6亿元。苗木花卉已形成小白乡王村和白燕、北汪乡南咸阳、南北张、胡村镇卧龙岗、果树所、国营苗圃六大苗木花卉园区。全县有农产品加工企业700余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26家,企业年加工转化农产品总量达5亿公斤,年加工收入已突破13亿元,带动辐射农户3.5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55.6%,吸纳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余人。
(二)农业设施装备提升明显
近年来,太谷县围绕主导产业,逐步加强了种植业、养殖业的设施装备建设:一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2011年,全县发展设施蔬菜面积1.3万亩,增加收入1.3亿元。二是强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养殖业由过去简单的砖墙圈养,改变为水泥地面、塑钢门窗、彩瓦房顶的工厂化饲养,养殖设施明显改善。三是大力发展设施红枣生产。为有效解决壶瓶枣遇雨裂果问题,太谷县成功研制出了红枣防雨蓬技术,这一技术使红枣亩收入增加了1.2万元。2011年全县大力推广红枣遮雨蓬技术,新建设施红枣1800亩。通过强化提升农业设施装备,太谷县农业基础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三)科技推广应用成效明显
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太谷县十分注重把各项农业新型技术进行组装配套,集中应用:如在日光温室建设中,土建部分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不仅提高了建设速度,而且提高了建设质量,机械施工建成的后墙具有墙厚、保温、防风等特点;在设施蔬菜生产中,集中使用了机械卷帘、微耕机作业、三沼(沼气、沼渣、沼液)循环利用、营养育苗、节水滴灌、水肥一体化以及物理杀虫等一系列新技术;精品园区山西巨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进技术建起了2栋荷兰、以色列最先进智能连栋温室,建起了42栋高效日光温室,其中10栋240米长×15米跨、脊高6.88米堪称“中华第一棚”,建起了100亩钢架结构配套先进的新型拱棚。新技术的应用,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设施蔬菜全县平均亩(净面积)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最高的达到了6万元。在生猪养殖上,冬天地暖增温,夏天水帘降温,一年四季猪舍保持恒温,缩短了猪的成熟周期,增加了养殖效益;并且大部分养殖园区安装了电脑监控系统、自动喂养系统,购置了红外测温仪、妊娠检测仪等先进的配套设施,大大节约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增加了收入。在红枣生产中,集中使用了“双调双盖”综合技术,实施了上调树形,下调土壤,上盖树,下盖根等配套技术,红枣病害虫害、红枣裂果得到了控制,产量效益得到了明显提升。
同时,太谷县注重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强化标准化体系建设,制定出台了太谷县39种优势农产品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加大推广力度,确保了农产品的无害化生产。二是强化产品认证,完成产地认证34万亩次,实现产品认证72个。三是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配备了农产品速测设备,投资建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即将竣工。四是加强农技基层体系建设,建起3个基层农技推广站,3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体制机制创新效果明显
近年来,太谷县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行机制。如怡园酒庄公司,委托合作社开展基地开发,采取了统一供种、统一生产规程、统一技术指导;由合作社按照公司要求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指导生产;农户按照合作社的要求分户经营,单独核算。农户生产的产品由合作社进行统一收购,统一与公司定价核算,公司按照产品的质量进行定价。在此基础上,公司进行葡萄酒的生产、销售,基地为公司的第一生产车间,农户生产的产品好坏,与公司的最终产品有着直接的联系,农户和公司的效益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级为一级负责,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3000亩基地全部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亩均收入达到了3000元以上,公司产品多次获得了国际级大奖,上交税金达1000多万元。兴谷枣业有限公司、六味酱菜厂等都是应用这一机制的典范。
二是“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机制。如小王堡村,全村共有163户,养猪户145户,他们成立了富民养猪合作社,把全村145户养殖户全部吸收为社员,合作社通过争取国家资金,完善了水、电、路、绿化等公益性设施。养殖园区建立了“四统一分”管理制度,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培训、统一防疫、统一管理、分户经营。特别是合作社通过为社员进行信用担保贷款,保证了加盟社员对资金的需求,促进了养殖户效益的整体提升。同时合作社还建立了风险基金,及时地帮助出现灾情的社员摆脱困境,促进了加盟社员共同富裕。2011年,全村共出栏生猪4万多头,养猪收入达到了500多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7000多元。万荣昌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兴民牧业合作社等都是应用这一机制的样板。
三是龙头带动、订单种植型。如通宝醋业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出口蔬菜速冻加工车间,2011年公司以订单方式发展出口辣椒基地5000亩,年销化蔬菜1万吨,为农民增收1500万元。
四是通过合作社实施农超对接。双民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太原美特好超市合作,常年为超市供应无公害蔬菜达1500吨,有效地减少了蔬菜流通环节,降低了蔬菜市场价格,方便了合作社菜农的蔬菜销售。
二、创新举措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切实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县委、县政府专门组织成立了太谷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组, 9个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并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县领导组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县长和各乡镇长还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做到了项目建设责任到人,目标到人,任务到人。二是县里专门聘请山西农业大学11名专家教授编制了《山西省太谷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三是为确保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现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县政府积极出台了土地流转指导性意见,加快了土地流转,确保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集中用地。四是出台激励政策,撬动社会更大投资。县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1200万元用于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设施农业发展,政府资金的刺激,极大的调动了社会投资。仅设施农业一项,2011年就调动社会投资2亿元。五是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支农力度,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部门都放宽了贷款条件,增加了贷款额度,保证了现代农业建设的资金需求。
(二)整合资源,突出亮点
太谷县把涉农资金进行了统筹和整合,将发改、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综合开发、电力等部门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打造“田林路渠机电井”七配套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对重点工程项目除从县财政给予大力支持外,优先安排工程项目。对重点园区水利部门给予配套水利设施;交通部门给予道路硬化;林业部门给予植树绿化;电力部门给予配套电力设施,积聚效应的发挥,突出打造亮点园区,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见效。2011年太谷县通过捆绑林业、农发、农业资金,重点打造了巨鑫伟业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完善了北汪乡千亩园区、孟王线万亩园区、阳邑乡阳邑园区、侯城乡惠安园区。
(三)创建名优,打造品牌
太谷县制定了39个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4万亩,畜产品认证60万头(只),完成72个农畜产品的无公害认证和3个企业的绿色生产认证。完成了太谷壶瓶枣、太谷饼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通宝纯净醋的原产地域保护。积极组织企业进行质量安全QS食品工业生产认证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到2011年底,全县注册各类农副产品商标104件,广誉远、荣欣堂被评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入选全国重点保护品牌。怡园葡萄酒屡次获得金奖、银奖,通宝醋业公司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能够生产酿造纯净食醋的企业,明泉宝纯净醋不仅是全省的名牌产品,而且还通过了美国FDA食品质量生产认证和日本的检验检测。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在实施现代农业建设工作中我们感到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实施现代农业建设的资金不足。
二是实施现代农业的技术力量薄弱。
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加大力度宣传动员鼓励社会闲散资金参与示范区建设。
二是建议上级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方面面向示范区倾斜。
三是建议在每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集中资金重点建设几个精品示范区。
四、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发展区域农业经济和促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建设高产粮田、高效设施蔬菜、健康养殖业、特色干鲜果、多品种苗木花卉五大主导产业板块为载体,建立农产品加工龙头体系、市场体系、组织化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四个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业生态绿化四大基础建设工程,推动农业区域经济和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建设山西中部最具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探索特色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之路,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现代农业创造经验、提供样板。
(二)具体打算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全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亿公斤左右。
二是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以上,蔬菜总产量稳定在170万吨左右。
三是优质特色干鲜果红枣面积稳定在15万亩,产量达到9.3万吨;水果面积达到12.5万亩,产量达到12万吨。
四是养殖实现猪肉产量达到6万吨,鸡蛋产量达到5万吨,牛奶产量达到3万吨。畜产品总量达到15万吨。
五是农产品加工龙头新增1个国家级龙头企业,5个省级龙头企业,10个市级龙头企业。
六是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建成一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金谷批发市场,完善三个中型市场、24个产地市场,力争建成山西中部最大的农副产品购销基地。
总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全社会的重视、支持和参与。全县上下要抓住机遇,更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整合资金,统筹发展,加大投入,集中建设,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把太谷县建成全国的现代农业示范县,为全国现代农业建设作出示范和样板。
太谷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六月三日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
|||||
示范区名称:山西省太谷县现代农业示范区 | |||||
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0年 | 2011年 | 备注 |
1.基本情况 | 国土面积 | 平方公里 | 1052.7 | 1052.7 | |
耕地面积 | 万亩 | 43.5 | 43.5 | ||
水域面积 | 万亩 | 0.001 | 0.001 | ||
总人口 | 万人 | 29.9 | 30.1 | ||
农业人口 | 万人 | 21.4 | 21.7 | ||
农业劳动力 | 万人 | 10.3 | 10.5 | ||
农户总数 | 万户 | 7.2 | 8.3 |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47.05 | 56.8 | ||
农业总产值 | 亿元 | 17.4 | 20 | ||
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5.3 | 6 | ||
财政支农总投入 | 亿元 | 1.1 | 1.2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8008 | 9530 | ||
2.农业产出情况 | 粮食总产量 | 吨 | 201137.3 | 203668.1 | 是 |
粮食总产值 | 亿元 | 4.7 | 5 | ||
棉花总产量 | 吨 | 33 | 34.3 | 否 | |
棉花总产值 | 万元 | 66 | 68 | ||
油料总产量 | 吨 | 132 | 81.3 | 否 | |
油料总产值 | 万元 | 53.2 | 42 | ||
糖料总产量 | 万吨 | ||||
糖料总产值 | 亿元 | ||||
生猪总产量 | 万吨 | 4.5 | 5 | 是 | |
生猪总产值 | 亿元 | 6.3 | 7 | ||
肉禽总产量 | 万吨 | 0.57 | 0.74 | 是 | |
肉禽总产值 | 万元 | 8219.2 | 10670.5 | ||
蛋类总产量 | 万吨 | 3 | 2.5 | 否 | |
蛋类总产值 | 亿元 | 2.1 | 1.75 | ||
奶类总产量 | 万吨 | 1 | 0.5 | 否 | |
奶类总产值 | 亿元 | 0.16 | 0.08 | ||
水产品总产量 | 吨 | 210 | 226.4 | 否 | |
水产品总产值 | 万元 | 140.3 | 151.26 | ||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10 | 13.2 |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 | 97 | 99 | ||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 万亩 | 32.7 | 33.5 | |
设施农业面积 | 万亩 | 5.64 | 6.96 | ||
农业机械总动力 | 万千瓦 | 44 | 45 | ||
灌溉水利用率 | % | 70 | 72 |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 | 98 | 98 | ||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 | 56 | 56 | |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 万亩 | 1.5 | 1.5 | ||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 人 | 34 | 34 | ||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 个 | 10 | 11 | ||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 个 | 200 | 300 | ||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 万人 | 3.2 | 3.6 | ||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 | 40 | 42 |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
生猪规模养殖率 | % | 87 | 89 |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 |
蛋类规模养殖率 | % | 87 | 89 |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 |
肉禽规模养殖率 | % | 87 | 89 | 年出栏1000羽以上 | |
奶牛规模养殖率 | % | 87 | 89 | 存栏量10头以上 | |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 万亩 | ||||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 | 15 | 18 | ||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 万亩 | 2.5 | 2.5 | ||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 个 | 4 | 4 | ||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 个 | 1 | 5 | ||
无公害农产品 | 个 | 9 | 9 | ||
绿色食品 | 个 | 1 | 1 | ||
有机农产品 | 个 | 0 | 0 | ||
农产品地理标志 | 个 | 2 | 2 | ||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 万亩 | 25 | 25 | ||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 建设总投入 | 万元 | 32026 | 34021 | |
本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3050 | 3103 | ||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7105 | 7120 | ||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 万元 | 10541 | 11024 | ||
银行信贷投入 | 万元 | 4000 | 5000 | ||
农民自筹投入 | 万元 | 7330 | 7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