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河北省武安市
武安市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武安市是农业部认定的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武安市委、政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现代农业发展全局,围绕“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这一核心,狠抓瘦肉型猪、武安小米、优质蔬菜、特色林果四大主导产业,突出现代农业在调结构、转方式中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一、建设成效
(一)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强劲
1、发挥武安比较优势,瘦肉型猪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瘦肉型猪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全省领先。武安是国家生猪标准化示范县、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示范县,2011年武安又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近年来累计投入6亿多元,瘦肉型猪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均居全省前列。2011年,瘦肉型猪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亿元,全市万头猪场达到21个、千头猪场达到84个,规模猪场总数860个,规模总数居全省首位;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生猪标准化生产体系,全市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单位分别达到66个、20个,总数居全省第一;全市所有千头以上规模猪场配套建设了沼气池,金鹏、金诺、金鼎、智寿源等6个万头规模猪场实现沼气综合利用和沼气进村入户,被列入国家清洁能源机制项目。养殖协会连续多年组织本地生猪以高于本地的价格销往京、津、沪、穗等大城市,为农民增收3500万元。瘦肉型猪产业形成了规模化程度高、标准化生产水平高、产业化经营程度高,龙头带动能力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强,品种质量好的“三高两强一好”的发展态势。瘦肉型猪养殖成为武安农业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2011年瘦肉型猪饲养量达到128万头,瘦肉型猪产值达到13.04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1%。
2、突出武安特色优势,做强做大武安小米产业,争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谷子)标准化生产基地。武安是粟的发祥地,小米的故乡,有距今一万多年的磁山粟文化,被誉为“中国小米之乡”。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授予“武安小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几年,依托河北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武安实施了“国家太行山星火产业带谷子基地建设项目”、“河北省山区杂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示范项目”、“邯郸市百万亩优质谷子提质增效工程”。在项目带动下,谷子品种逐步改良,小米品质不断提升,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种谷效益大幅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谷子良种未列入国家良种补贴范围的情况下,2011年武安市财政拿出200多万元,对谷子良种和谷子示范方建设进行补贴,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谷积极性。河北省农科院连续五年在武安召开谷子新品种现场观摩会。2011年9月,农业部组织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央视七套、农村杂志社等中央媒体到武安进行以“秋粮探行”为主题的采访活动,对武安谷子生产情况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2011年全市谷子种植面积达到30.2万亩,总产9.45万吨,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省首位,其中绿色谷子认证面积达到10265亩,有机谷子认定面积达到1274亩,谷子良种普及率达到了97%以上,商品率达到78%以上,小米品质全部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水平,建成了仓盛兴、华瑞农源两大年加工能力1万吨以上的小米加工龙头企业,注册了“晶秋”、“磁山粟”、“洺水源”等商标,基本上实现了定单生产,产品畅销北京、天津、内蒙古、青岛等国内大城市及东南亚,年销售产值达2.8亿元,武安小米已成为响当当的特色城市名片。
3、挖掘武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山区有机错季菜生产,优质蔬菜产业呈现多元化蓬勃发展格局。武安是邯郸市蔬菜示范县。在发展蔬菜产业上,武安着力挖掘资源优势,生产精品高档蔬菜,以质取胜。一是充分发挥武安经济实力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化标准化设施蔬菜园区,走高端品牌化路线。先后投资2亿多元,建设了万乐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和清源现代农业示范园,两个园区各有6个蔬菜品种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智能温室、新型日光温室、两网一膜大棚、加工配送车间、冷库等现代农业设施在园区得到应用,目前两园区均建成集现代农业、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为一体的全国一流的设施蔬菜园。二是利用西部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大力发展山区有机错季菜生产,运用差异化策略占领市场制高点。以贺家村、前渠村等为代表,实行“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严格按照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培训、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销售”全程服务,全力打造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使山区有机错季菜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主要种植西兰花、青刀豆、芸豆、水果萝卜等品种,产品全部订单销售到国内各大超市及欧美国际市场。有机错季菜亩均产值达到8000元左右,亩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多次到基地考察,对山区有机错季菜基地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山区有机错季菜品质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恢复城郊型应季时令菜种植传统,贴近平民百姓,走大众化路线。以城郊村为重点,主要种植洋白菜、大白菜、大葱、萝卜、韭菜等时令菜,丰富群众“菜篮子”。通过实施品牌化、差异化、大众化战略步骤,武安优质蔬菜产业呈现出多元化蓬勃发展格局。2011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蔬菜年产量达到22万吨,年产值超过2.8亿元。
4、以资源为依托,大办林果产业,特色林果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武安聘请国内外知名林果专家规划设计了10万亩核桃产业示范带,大力实施无公害果品生产,严格按照规程强化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确保果品品质。武安有省级林果龙头企业8家,邯郸市林果成长型企业10家。目前,武安核桃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黄连木产业已列入国家中石油扶持范围,花椒、板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全市已建成经济林基地35万亩,果品产量达2.7万吨。
(二)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稳步提升
2011年,设施农业面积达到5.8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01.25万千瓦。完成机耕65万亩,机播51万亩,机收19万亩,完成秸秆机械还田38万亩,完成各级农机补贴资金460万元。机械深松耕,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综合利用三项新机具新技术推广项目得到进一步普及应用。
(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我们结合“吨粮市”建设、瘦肉型猪养殖、优质谷子方田建设、食品安全、种子打假等工作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技术推广与服务。2011年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完成400期,直接培训农民10万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5万多份,技术明白纸10万多份;组织专家小组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推广新技术,并利用电视台多次报道技术专题片;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完成22个乡镇150个村16000人次的培训;阳光工程培训1500人次以上;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定期进村“坐诊”25次,科技下乡22次;制作农业科教专题片2部,下乡播放100余场次。
二、工作举措
(一)科学规划,加强领导。武安市委、市政府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创建工作;创新工作机制,组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行政领导与专家治理双重管理机制;组建专家咨询团,负责重大项目及其工作的论证与决策。先后编制了《武安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武安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申报书》。制定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和《考核奖励办法》,成立了市、乡两级创建工作领导组织,实行责任目标考核制度,从组织和机制上保障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二)落实政策,加强扶持。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小麦、玉米、棉花主要农作物良种补贴实现全覆盖,全年国家良种补贴金额达800余万元。小麦、玉米、棉花主要农作物种植业保险实现全覆盖。2011年农作物投保总面积55万亩, 保费总额977万元,其中国家财政补贴391万元,省市财政补贴391万元,农户应承担的195万元保费由本市财政全部承担,实现了政府免费为农户投保。2011年全市能繁母猪投保4.8万头,补贴金额479万元,为2007年开展此项业务以来补贴金额最高的一年。为加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力度,引导民间资本投向现代农业。2011年武安市财政资金投入9400万元,争取上级财政投入10972万元,引导社会资金6.4亿元投入现代农业。
(三)完善体系,加强保障。全面完善农业科技服务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物疫病防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四大体系,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体系保障。改(扩)建11个综合区域站,涵盖农业、畜牧、农机等技术服务推广,形成“机构在村镇、辖区跨乡镇、职能纯公益、管理归部门”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坚持“全程监管、重点监控、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工作方针,紧紧扭住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实施从田园(农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市、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建立健全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机构,依法履行农业执法和监督职能,切实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拓展综合执法的范围和领域,逐步实现农业、畜牧业、农机等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目标。
三、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农民增收基础还不牢固,特色产业生产方式落后,科技含量低、规模小、档次低,持续发展的基础薄弱,实现规模扩张、提质增效难度依然很大。
二是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加大,农业比较效益下降,抵御自然灾害和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实现持续增产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
三是现代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条短、总体规模小、缺乏强势龙头企业带动,产品档次不高,竞争力较弱,农产品附加值低,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下步打算
下一步,武安将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龙头,扩基地,树品牌,建体系,打造以“产业化、设施化、庄园化、公司化、生态化”为目标的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发展具有武安特色的现代农业,强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继续稳定粮食生产,重点建设粮食高产区、推广示范田、推进机械化,圆满完成邯郸“吨粮市”建设任务。加快建设产业化基地,立足我市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推广无公害、高科技、特色化农业生产,重点建设200万头瘦肉型猪、30万亩优质谷子、15万亩优质蔬菜、35万亩特色林果四大基地,实现种养、储藏、加工、销售一条龙发展。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形成一批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公司。支持华瑞农源、仓盛兴粮油、智寿源林牧、金鹏牧业等创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生态庄园经济,拓展农业功能,创新农业经营业态,引导发展集特色种养、休闲采摘、旅游观赏为一体的生态庄园经济和休闲观光农业,重点建设白沙、东寺庄、智寿源、玉皇山庄等十大农业生态庄园。
目前,我市委托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制定武安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规划经专家论证报农业部备案后,我们将按照规划认真研究制定实施细则,逐项落实,确保武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称号名符其实,力争把武安培育成发展现代农业典型和样板。
武安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五月三十日
|
附件: |
|||||
|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
|||||
|
示范区名称:武安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
|||||
|
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0年 |
2011年 |
备注 |
|
1.基本情况 |
国土面积 |
平方公里 |
1806 |
1806 |
|
|
耕地面积 |
万亩 |
83 |
83 |
||
|
水域面积 |
万亩 |
0.75 |
0.75 |
||
|
总人口 |
万人 |
78.18 |
79.12 |
||
|
农业人口 |
万人 |
63.85 |
61.65 |
||
|
农业劳动力 |
万人 |
35.38 |
39.24 |
||
|
农户总数 |
万户 |
23.57 |
22.69 |
||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448.4 |
528.3 |
||
|
农业总产值 |
亿元 |
25.00 |
31.81 |
||
|
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53.1 |
64.18 |
||
|
财政支农总投入 |
亿元 |
2.4 |
2.5 |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7158 |
8510 |
||
|
2.农业产出情况 |
粮食总产量 |
亿斤 |
5.62 |
5.89 |
是主导产业 |
|
粮食总产值 |
亿元 |
6.37 |
7.04 |
||
|
棉花总产量 |
万吨 |
0.33 |
0.33 |
||
|
棉花总产值 |
亿元 |
0.97 |
0.88 |
||
|
油料总产量 |
万吨 |
0.35 |
0.35 |
||
|
油料总产值 |
亿元 |
0.20 |
0.24 |
||
|
糖料总产量 |
万吨 |
0 |
0 |
||
|
糖料总产值 |
亿元 |
0 |
0 |
||
|
生猪总产量 |
万吨 |
7.839 |
8.153 |
是主导产业 |
|
|
生猪总产值 |
亿元 |
9.407 |
13.04 |
||
|
肉禽总产量 |
万吨 |
0.154 |
0.22 |
||
|
肉禽总产值 |
亿元 |
0.154 |
0.22 |
||
|
蛋类总产量 |
万吨 |
2.624 |
2.5805 |
||
|
蛋类总产值 |
亿元 |
1.679 |
0.1196 |
||
|
奶类总产量 |
万吨 |
0.3850 |
0.3987 |
||
|
奶类总产值 |
亿元 |
0.116 |
1.806 |
||
|
水产品总产量 |
万吨 |
0.1450 |
0.1355 |
||
|
水产品总产值 |
亿元 |
0.0866 |
0.07678 |
||
|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5.1 |
6 |
||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 |
100 |
100 |
||
|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
万亩 |
29.48 |
29.48 |
|
|
设施农业面积 |
万亩 |
5.1 |
5.8 |
||
|
农业机械总动力 |
万千瓦 |
192.02 |
201.25 |
||
|
灌溉水利用率 |
% |
83 |
83 |
||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 |
76 |
77 |
||
|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 |
78 |
79 |
|
|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
万亩 |
2 |
4 |
||
|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
人 |
7.3 |
7.5 |
||
|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
个 |
9 |
11 |
||
|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
个 |
31 |
40 |
||
|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
万人 |
7.5 |
7.8 |
||
|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 |
57 |
78 |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
|
生猪规模养殖率 |
% |
90 |
91 |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
|
|
蛋类规模养殖率 |
% |
88.5 |
90.5 |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
|
|
肉禽规模养殖率 |
% |
100 |
100 |
年出栏1000羽以上 |
|
|
奶牛规模养殖率 |
% |
30.7 |
33.8 |
存栏量10头以上 |
|
|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
万亩 |
0.5 |
0.6 |
||
|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 |
25 |
27 |
||
|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
万亩 |
26 |
27 |
||
|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
个 |
4 |
4 |
||
|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
个 |
4 |
4 |
||
|
无公害农产品 |
个 |
91 |
91 |
||
|
绿色食品 |
个 |
14 |
15 |
||
|
有机农产品 |
个 |
3 |
3 |
||
|
农产品地理标志 |
个 |
1 |
1 |
||
|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
万亩 |
0 |
0 |
||
|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
建设总投入 |
万元 |
75200 |
86702 |
|
|
本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8600 |
9400 |
||
|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6340 |
10972 |
||
|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
万元 |
18000 |
22000 |
||
|
银行信贷投入 |
万元 |
11000 |
12030 |
||
|
农民自筹投入 |
万元 |
31260 |
32300 |
||

提示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