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河北省武安市

日期: 2013-01-28 11:26 作者: 河北省武安市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武安市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武安市是农业部认定的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武安市委、政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现代农业发展全局,围绕“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这一核心,狠抓瘦肉型猪、武安小米、优质蔬菜、特色林果四大主导产业,突出现代农业在调结构、转方式中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一、建设成效

  (一)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强劲

  1、发挥武安比较优势,瘦肉型猪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瘦肉型猪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全省领先。武安是国家生猪标准化示范县、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示范县,2011年武安又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近年来累计投入6亿多元,瘦肉型猪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均居全省前列。2011年,瘦肉型猪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亿元,全市万头猪场达到21个、千头猪场达到84个,规模猪场总数860个,规模总数居全省首位;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生猪标准化生产体系,全市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单位分别达到66个、20个,总数居全省第一;全市所有千头以上规模猪场配套建设了沼气池,金鹏、金诺、金鼎、智寿源等6个万头规模猪场实现沼气综合利用和沼气进村入户,被列入国家清洁能源机制项目。养殖协会连续多年组织本地生猪以高于本地的价格销往京、津、沪、穗等大城市,为农民增收3500万元。瘦肉型猪产业形成了规模化程度高、标准化生产水平高、产业化经营程度高,龙头带动能力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强,品种质量好的“三高两强一好”的发展态势。瘦肉型猪养殖成为武安农业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2011年瘦肉型猪饲养量达到128万头,瘦肉型猪产值达到13.04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1%。

  2、突出武安特色优势,做强做大武安小米产业,争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谷子)标准化生产基地。武安是粟的发祥地,小米的故乡,有距今一万多年的磁山粟文化,被誉为“中国小米之乡”。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授予“武安小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几年,依托河北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武安实施了“国家太行山星火产业带谷子基地建设项目”、“河北省山区杂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示范项目”、“邯郸市百万亩优质谷子提质增效工程”。在项目带动下,谷子品种逐步改良,小米品质不断提升,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种谷效益大幅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谷子良种未列入国家良种补贴范围的情况下,2011年武安市财政拿出200多万元,对谷子良种和谷子示范方建设进行补贴,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谷积极性。河北省农科院连续五年在武安召开谷子新品种现场观摩会。2011年9月,农业部组织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央视七套、农村杂志社等中央媒体到武安进行以“秋粮探行”为主题的采访活动,对武安谷子生产情况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2011年全市谷子种植面积达到30.2万亩,总产9.45万吨,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省首位,其中绿色谷子认证面积达到10265亩,有机谷子认定面积达到1274亩,谷子良种普及率达到了97%以上,商品率达到78%以上,小米品质全部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水平,建成了仓盛兴、华瑞农源两大年加工能力1万吨以上的小米加工龙头企业,注册了“晶秋”、“磁山粟”、“洺水源”等商标,基本上实现了定单生产,产品畅销北京、天津、内蒙古、青岛等国内大城市及东南亚,年销售产值达2.8亿元,武安小米已成为响当当的特色城市名片。

  3、挖掘武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山区有机错季菜生产,优质蔬菜产业呈现多元化蓬勃发展格局。武安是邯郸市蔬菜示范县。在发展蔬菜产业上,武安着力挖掘资源优势,生产精品高档蔬菜,以质取胜。一是充分发挥武安经济实力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化标准化设施蔬菜园区,走高端品牌化路线。先后投资2亿多元,建设了万乐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和清源现代农业示范园,两个园区各有6个蔬菜品种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智能温室、新型日光温室、两网一膜大棚、加工配送车间、冷库等现代农业设施在园区得到应用,目前两园区均建成集现代农业、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为一体的全国一流的设施蔬菜园。二是利用西部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大力发展山区有机错季菜生产,运用差异化策略占领市场制高点。以贺家村、前渠村等为代表,实行“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严格按照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培训、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销售”全程服务,全力打造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使山区有机错季菜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主要种植西兰花、青刀豆、芸豆、水果萝卜等品种,产品全部订单销售到国内各大超市及欧美国际市场。有机错季菜亩均产值达到8000元左右,亩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多次到基地考察,对山区有机错季菜基地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山区有机错季菜品质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恢复城郊型应季时令菜种植传统,贴近平民百姓,走大众化路线。以城郊村为重点,主要种植洋白菜、大白菜、大葱、萝卜、韭菜等时令菜,丰富群众“菜篮子”。通过实施品牌化、差异化、大众化战略步骤,武安优质蔬菜产业呈现出多元化蓬勃发展格局。2011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蔬菜年产量达到22万吨,年产值超过2.8亿元。

  4、以资源为依托,大办林果产业,特色林果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武安聘请国内外知名林果专家规划设计了10万亩核桃产业示范带,大力实施无公害果品生产,严格按照规程强化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确保果品品质。武安有省级林果龙头企业8家,邯郸市林果成长型企业10家。目前,武安核桃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黄连木产业已列入国家中石油扶持范围,花椒、板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全市已建成经济林基地35万亩,果品产量达2.7万吨。

  (二)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稳步提升

  2011年,设施农业面积达到5.8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01.25万千瓦。完成机耕65万亩,机播51万亩,机收19万亩,完成秸秆机械还田38万亩,完成各级农机补贴资金460万元。机械深松耕,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综合利用三项新机具新技术推广项目得到进一步普及应用。

  (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我们结合“吨粮市”建设、瘦肉型猪养殖、优质谷子方田建设、食品安全、种子打假等工作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技术推广与服务。2011年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完成400期,直接培训农民10万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5万多份,技术明白纸10万多份;组织专家小组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推广新技术,并利用电视台多次报道技术专题片;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完成22个乡镇150个村16000人次的培训;阳光工程培训1500人次以上;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定期进村“坐诊”25次,科技下乡22次;制作农业科教专题片2部,下乡播放100余场次。

  二、工作举措

  (一)科学规划,加强领导。武安市委、市政府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创建工作;创新工作机制,组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行政领导与专家治理双重管理机制;组建专家咨询团,负责重大项目及其工作的论证与决策。先后编制了《武安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武安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申报书》。制定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和《考核奖励办法》,成立了市、乡两级创建工作领导组织,实行责任目标考核制度,从组织和机制上保障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二)落实政策,加强扶持。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小麦、玉米、棉花主要农作物良种补贴实现全覆盖,全年国家良种补贴金额达800余万元。小麦、玉米、棉花主要农作物种植业保险实现全覆盖。2011年农作物投保总面积55万亩, 保费总额977万元,其中国家财政补贴391万元,省市财政补贴391万元,农户应承担的195万元保费由本市财政全部承担,实现了政府免费为农户投保。2011年全市能繁母猪投保4.8万头,补贴金额479万元,为2007年开展此项业务以来补贴金额最高的一年。为加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力度,引导民间资本投向现代农业。2011年武安市财政资金投入9400万元,争取上级财政投入10972万元,引导社会资金6.4亿元投入现代农业。

  (三)完善体系,加强保障。全面完善农业科技服务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物疫病防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四大体系,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体系保障。改(扩)建11个综合区域站,涵盖农业、畜牧、农机等技术服务推广,形成“机构在村镇、辖区跨乡镇、职能纯公益、管理归部门”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坚持“全程监管、重点监控、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工作方针,紧紧扭住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实施从田园(农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市、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建立健全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机构,依法履行农业执法和监督职能,切实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拓展综合执法的范围和领域,逐步实现农业、畜牧业、农机等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目标。

  三、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农民增收基础还不牢固,特色产业生产方式落后,科技含量低、规模小、档次低,持续发展的基础薄弱,实现规模扩张、提质增效难度依然很大。

  二是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加大,农业比较效益下降,抵御自然灾害和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实现持续增产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

  三是现代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条短、总体规模小、缺乏强势龙头企业带动,产品档次不高,竞争力较弱,农产品附加值低,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下步打算

  下一步,武安将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龙头,扩基地,树品牌,建体系,打造以“产业化、设施化、庄园化、公司化、生态化”为目标的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发展具有武安特色的现代农业,强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继续稳定粮食生产,重点建设粮食高产区、推广示范田、推进机械化,圆满完成邯郸“吨粮市”建设任务。加快建设产业化基地,立足我市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推广无公害、高科技、特色化农业生产,重点建设200万头瘦肉型猪、30万亩优质谷子、15万亩优质蔬菜、35万亩特色林果四大基地,实现种养、储藏、加工、销售一条龙发展。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形成一批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公司。支持华瑞农源、仓盛兴粮油、智寿源林牧、金鹏牧业等创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生态庄园经济,拓展农业功能,创新农业经营业态,引导发展集特色种养、休闲采摘、旅游观赏为一体的生态庄园经济和休闲观光农业,重点建设白沙、东寺庄、智寿源、玉皇山庄等十大农业生态庄园。

  目前,我市委托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制定武安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规划经专家论证报农业部备案后,我们将按照规划认真研究制定实施细则,逐项落实,确保武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称号名符其实,力争把武安培育成发展现代农业典型和样板。

  武安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五月三十日

  

附件: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示范区名称:武安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

2011

备注

1.基本情况

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

1806

1806

 

耕地面积

万亩

83

83

 

水域面积

万亩

0.75

0.75

 

总人口

万人

78.18

79.12

 

农业人口

万人

63.85

61.65

 

农业劳动力

万人

35.38

39.24

 

农户总数

万户

23.57

22.69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448.4

528.3

 

农业总产值

亿元

25.00

31.81

 

财政总收入

亿元

53.1

64.18

 

财政支农总投入

亿元

2.4

2.5

 

农民人均纯收入

7158

8510

 

2.农业产出情况

粮食总产量

亿斤

5.62

5.89

是主导产业

粮食总产值

亿元

6.37

7.04

 

棉花总产量

万吨

0.33

0.33

 

棉花总产值

亿元

0.97

0.88

 

油料总产量

万吨

0.35

0.35

 

油料总产值

亿元

0.20

0.24

 

糖料总产量

万吨

0

0

 

糖料总产值

亿元

0

0

 

生猪总产量

万吨

7.839

8.153

是主导产业

生猪总产值

亿元

9.407

13.04

 

肉禽总产量

万吨

0.154

0.22

 

肉禽总产值

亿元

0.154

0.22

 

蛋类总产量

万吨

2.624

2.5805

 

蛋类总产值

亿元

1.679

0.1196

 

奶类总产量

万吨

0.3850

0.3987

 

奶类总产值

亿元

0.116

1.806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0.1450

0.1355

 

水产品总产值

亿元

0.0866

0.07678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亿元

5.1

6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100

100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万亩

29.48

29.48

 

设施农业面积

万亩

5.1

5.8

 

农业机械总动力

万千瓦

192.02

201.25

 

灌溉水利用率

%

83

83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76

77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78

79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万亩

2

4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7.3

7.5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9

11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31

40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万人

7.5

7.8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57

78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生猪规模养殖率

%

90

91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蛋类规模养殖率

%

88.5

90.5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肉禽规模养殖率

%

100

100

年出栏1000羽以上

奶牛规模养殖率

%

30.7

33.8

存栏量10头以上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万亩

0.5

0.6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25

27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万亩

26

27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4

4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4

4

 

无公害农产品

91

91

 

绿色食品

14

15

 

有机农产品

3

3

 

农产品地理标志

1

1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万亩

0

0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建设总投入

万元

75200

86702

 

本级财政投入

万元

8600

9400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万元

6340

10972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万元

18000

22000

 

银行信贷投入

万元

11000

12030

 

农民自筹投入

万元

31260

3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