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河北省武强县

日期: 2013-01-28 11:20 作者: 河北省武强县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武强县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情况汇报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今年初,武强县被农业部正式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过去的一年里,武强县委、县政府围绕着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认真谋划,确定了粮食、畜牧养殖、蔬菜三大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有序进行。下面将2011年武强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开展情况做简要汇报:

  一、建设成效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显著。集中打造了5万亩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新修“一纵一横”柏油路14公里,硬化9横13纵田间砖路76.2公里,安装防渗70公里,新打机井并配套39眼,植树23.7万株,修建涵洞涵管511处。示范区内水、电、路、讯等设施基本完善,起步区初步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目标。

  1、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武强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主导产业是粮食、养殖和蔬菜。截至2011年年底,示范区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情况良好。

  粮食:2011年粮食种植面积61万亩,粮食总产5.3 亿斤。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7.8万亩,平均单产415公斤,较上年增产15公斤,总产11.5吨;玉米种植面积33万亩,平均单产452公斤,较上年增产25公斤,总产14.9万吨,较上年增长9.2%,实现了连续八年粮食增产丰收。同时,我县“吨粮田”建设、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养殖:全县奶牛养殖小区已达16个,奶牛存栏1.5万头,肉牛存栏1.84万头;猪存栏8.06万头,出栏12.15万头;羊存栏3.92万只,出栏5.2万只;禽存栏276.8万只,出栏387.2万只;肉类总产1.28万吨,奶类总产2.02万吨,禽蛋产量1.15万吨,均比上年有较快增长。

  通过大力招商引资,我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已建成16个奶牛养殖基地、31个肉鸭养殖合作社,先后引进多家国内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蒙牛集团投资18亿元的衡水高端奶暨现代牧场项目加工厂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现代牧场已购进第一批3400头奶牛且近期即将购进第二批3000头,全部从新西兰进口,高端奶蛋白质含量将达到3.8%以上,处于全国领先。为保证奶牛饲喂用草,在街关镇种植了万亩优质牧草,其中引进美国年收获三季的优质苜蓿近4000亩、全株青储玉米6000多亩。

  首农集团河北武强华都肉鸡项目总投资15.78亿元,已于2011年7月在北京正式签约。共建设存栏5.5万套肉鸡种鸡场5座,其中1座已启动,4座正在建设中。有4个年出栏50万只以上商品肉鸡养殖小区正在建设中。

  蔬菜:新增设施蔬菜3160 亩,完成了省、市新认证6个无公害产品的任务和蔬菜质量安全抽检任务,全年蔬菜抽检合格率达到100%,被省市评为蔬菜质量安全县,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顺利通过了验收。为加大对全县蔬菜发展的支持力度,规定:对重点村每建1亩大棚扶持资金支持5000元,每建1亩温室棚扶持资金支持10000元。

  作为示范区的蔬菜育种龙头企业,北京世农种苗有限公司已建成韩式春秋大棚511栋,成方连片,设施面积 500多亩。

  2、农业设施装备建设

  我县农业设施主要包括蔬菜设施和养殖设施两类型。蔬菜设施主要以日光温室和塑料拱棚为主。我县温控设备中机械卷膜装备达60 套,光控设备中遮阳网装备180套,微滴灌设备装备量达到350台(套),主要以管灌和滴灌为主,电动卷帘设备装备达到13台(套)。在畜牧养殖中应用主要以大棚养猪、鸡为主导,大棚畜禽舍装备设施面积200多亩,拥有各类畜禽孵化箱20余套,拥有家禽屠宰设备和各类保鲜小型冷库10余座。

  农机装备方面,总动力达到51.6万千瓦。其中,旋耕机械8562台,大拖756台,小拖12800台,播种机1870台,联合收割机械501台。

  3、科技推广应用情况

  着眼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我们实施了“四大工程”,打造“四大基地”:一是优质高效吨粮田建设工程。推广冀麦22、良星99、农华101等优质品种和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旱作节水等技术,打造25万亩“吨粮田”生产基地。二是蔬菜种苗培育推广工程。依托韩国世农种业公司,推广瓜菜种子规模化、机械化、工厂化育苗及无土栽培、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设施结构优化、生物防治等技术,建设河北省最大的蔬菜育种基地和新品种推广示范基地。三是奶畜良种繁育工程。引进国外荷斯坦纯种奶牛3000头,推广人工授精和性控、胚胎移植、机械化挤奶、奶牛TMR饲喂技术、粪便有机肥加工、粪便除臭等技术,打造中国高端奶第一供应基地。四是肉鸡养殖增效工程。引进美国艾维因AA肉鸡新品种,推广肉鸡养殖自动化控制系统、疫病防控技术、粪便处理系统,打造京南最大肉鸡供应基地。

  我们聘请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13位专家为武强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特约顾问,为促进示范区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4、体制机制创新情况。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关键在体制、在机制。要创新土地流转制度、管理制度、经营制度、金融制度,破解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我们跳出传统思维,积极主动探索进行机制体制创新,最大限度地把现代农业发展的活力释放出来。

  二、创新举措

  1、组织领导

  成立武强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规格为副县级,依托核心区,打破地域和分工界限,整合相关乡镇和部门力量,形成单独的管理体系,全面负责示范区规划、建设、管理等,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行,努力形成具有武强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模式。这项工作,我们正在谋划推进中。

  2、规划引领

  我们聘请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武强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由省农林科学院编制了《武强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2012-2016)》,我县出台了《关于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瞄准“全省领先、国内先进”的发展目标,确立了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梯度推进、“一区多园”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重点打造“3环3链2.5产业”,构建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观光旅游业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3、扶持政策

  我县先后制订了《武强县2010年蔬菜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武强县2010年优质奶源基地建设指导意见》(包括武强县农村信用联社关于对全县肉鸭、奶牛养殖业的信贷支持方案)、《关于发展肉鸭、奶牛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肉鸡养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也已出台,这些文件均包含操作性很强的扶持政策。如:存栏600头以上的奶牛小区支持50万元的扶持资金;每只肉鸭扶持周转金4元;依据建筑标准每万只肉鸡提供18-20万元贷款支持等。在北大洼核心区,为鼓励农户流转土地,促进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入驻,县财政拿出240万元用做2000亩土地流转资金。

  4、资金投入

  一是整合涉农资金。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调度、集中投放”的原则,积极引导涉农部门对口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扶持,解决了资金从哪里来的难题。在此基础上,以5万亩起步区为基础,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做到统筹安排、集中投放,实现了资金效益最大化,避免了各类资金“撒芝麻盐”的问题,并已形成长效机制。

  二是探索融资新机制。成立武强县政信公司,负责与国家开发银行、农行、农信社等进行对接,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贷款搭建融资平台,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同时,筹备成立武强县肉鸡产业化办公室、肉鸡养殖总公司和肉鸡养殖合作社,各养殖小区作为总公司和合作社的养殖基地加入总公司和合作社,由总公司和合作社统一向银行贷款,再安排给各养殖小区,并给予贷款补贴。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在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活”、“不大”、“不成串”、“不成链”等问题。

  1、机制体制不活

  传统观念仍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人为因素,小农意识和满足思想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成为严重阻碍。

  2、规模效益不大

  传统粗放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分散的种植管理和以种植业为主的经营方式,导致农民增收缓慢。如:优质种鸡供应难以保障,饲养管理水平低。

  3、产业不成链、体系不成串

  农业产业发展速度虽较快,产业不成链、体系不成串问题突出,首先表现为产前-产中-产后链条不衔接,然后,相关产业发展不平衡,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尚未实现融合。

  四、下一步推进工作的思路和打算

  1、组建北大洼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以此为载体,整合全县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加速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综合开发,并按照资源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发展思路,着手打造现代化农业上市公司,实现武强由传统农业向法人农业的跨越。

  2、加快农业技术集成的推广和应用,推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农业科技集成配套推广,是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要功能,现代农业示范区要瞄准先进适用科技,实施多项农业科技的“打包”应用和推广。从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入手,建设武强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和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示范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主要担负行政管理、宣传展示、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检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合作社管理、农民培训6项职能。农业科技研发中心重点做好种植业、林果业、畜牧养殖业等主导产业相关技术引进、融合、再研发、组装集成、配套推广,以及新设备、新机械装备的试验与推广等。

  3、打造“一区多园”模式

  “一区”:在北大洼10万亩核心区,按照“优化产品结构、发展畜禽养殖、拓展特色种植”的原则,调整区域内种养结构,在粮食作物上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打造样板展示田。区内重点发展养殖业、经济作物、蔬菜、林果、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规划建设4万亩的蔬菜育种及种植区,2万亩优质瓜果种植区,1万亩华都万亩生态示范区,5000亩的观光农业区,5000亩花卉苗木示范区,2万亩蒙牛循环经济示范园和2000亩世农设施蔬菜示范园。

  “多园”:结合产业优势,在全县六个乡镇分别建设一个50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园,重点发展精品果蔬种植、饲草、养殖、花卉苗木等。并以此为依托,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设高标准休闲观光区,使“多园”成为“一区”的配套生产和技术推广辅助园,实现“一区”和“多园”的良性互动。

  4、发展“3环3链2.5”产业

  3环:以发展肉鸡、奶牛及果菜种植为内环,以饲草种植、有机肥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为中环,以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为外环,建设三环互动、循环推进的现代化农业新模式。

  3链:按照“市场+龙头企业+种养基地”模式,突出发展奶牛、肉鸡养殖和果菜种植三个产业链。

  奶牛业以蒙牛高端奶项目为龙头,建设有机肥处理厂、大型沼气池30个,并组建大型的牧业公司和物流公司,形成“饲草基地—奶牛牧场—加工厂—物流基地”的全产业链条。

  肉鸡业以华都肉鸡项目为龙头,发展肉鸡屠宰、熟食加工、调味料生产、饲料加工、商品鸡孵化、种鸡和肉鸡养殖、有机肥处理、包装和物流等,形成“饲料加工—种鸡养殖—商品鸡孵化—肉鸡养殖—肉鸡屠宰—产品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

  果菜业以世农种苗公司和绿洁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蔬菜种子繁育及有机蔬菜种植5万亩,做好蔬菜加工、销售和推向国际市场等配套项目建设,形成“有机肥生产—种苗研发—蔬菜种植—蔬菜加工”的全产业链条。

  2.5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产品深加工、休闲观光农业、蒙牛高端奶、蒙牛牧场和华都肉鸡4A级旅游景点为主的农业旅游业,以武强年画、璐德音乐小镇、璐德国际艺术学校、中国武强国际音乐艺术文化产业园为主的文化旅游业。

  2012年6月2日

  

附件:

         

武强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示范区名称:示范区县(市、区)政府盖章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

2011

备注

1.基本情况

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

442.9

442.9

 

耕地面积

万亩

43.6

43.6

 

水域面积

万亩

0

0

 

总人口

万人

21.9

21.9

 

农业人口

万人

18.4

19.6

 

农业劳动力

万人

10.39

10.4

 

农户总数

万户

5.235

5.247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34.3

41.5

 

农业总产值

亿元

15.09

17.65

 

财政总收入

亿元

1.48

1.92

 

财政支农总投入

亿元

0.9

1.2

 

农民人均纯收入

3073

3579

 

2.农业产出情况

粮食总产量

亿斤

4.97

5.3

是主导产业

粮食总产值

亿元

5.03

5.08

 

棉花总产量

万吨

0.44

0.47

非主导产业

棉花总产值

亿元

1.17

1.38

 

油料总产量

万吨

0.41

0.41

非主导产业

油料总产值

亿元

0.23

0.27

 

糖料总产量

万吨

0

0

非主导产业

糖料总产值

亿元

0

0

 

生猪总产量

万只

0.837

0.881

非主导产业

生猪总产值

亿元

1.68

2.40

 

肉禽总产量

万只

0.448

0.445

是主导产业

肉禽总产值

亿元

0.645

0.756

 

蛋类总产量

万吨

1.514

1.358

非主导产业

蛋类总产值

亿元

1.26

1.24

 

奶类总产量

万吨

2.24

2.37

是主导产业

奶类总产值

亿元

0.649

0.758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0

0

非主导产业

水产品总产值

亿元

0

0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亿元

17.5

21.6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100

100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万亩

26

27

 

设施农业面积

万亩

10

10.3

 

农业机械总动力

万千瓦

50.0

51.55

 

灌溉水利用率

%

85

87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70

75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65

68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万亩

3

3.3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10

11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8

9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2

3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万人

1.5

1.5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0.5

0.7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生猪规模养殖率

%

70%

76%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蛋类规模养殖率

%

73%

78%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肉禽规模养殖率

%

85%

91%

年出栏1000羽以上

奶牛规模养殖率

%

100%

100%

存栏量10头以上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万亩

0

0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20

25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万亩

1.8

2.3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9

10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9

10

 

无公害农产品

8

8

 

绿色食品

2

2

 

有机农产品

1

1

 

农产品地理标志

16

16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万亩

0.3

0.5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建设总投入

万元

12115

12296

 

本级财政投入

万元

2346

2686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万元

9769

9610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万元

30000

80000

 

银行信贷投入

万元

20000

60000

 

农民自筹投入

万元

5000

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