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北京市顺义区
顺义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作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顺义区按照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继续深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从城乡统筹的角度,进一步提升对“三农”工作的新认识,将“三农”工作置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顺义建设“世界空港城”的大局中来定位,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任务核心来谋划。坚持“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精品化、园区化”的发展方向,按照“设施是条件、品种是重点、市场是关键、富民是核心”的总体要求和“农业生产规模化、都市农业工厂化、农业合作组织化”的发展思路,延伸和拓展主导产业链条,巩固和提高顺义农业的优势地位,着力打造绿色农产品大区、农产品加工大区、籽种产业大区和花卉产业大区,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升,形成了农业快速提升、农村和谐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局面。
一、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成效
近年来,顺义区不断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态和生活功能,以“高端、高效、高辐射”为特征的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发展。2011年,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实现65.2亿元,同比增长11.2%;一产增加值24.4亿元,同比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4314元,同比增长14.5%。
(一)着力打造四个产业大区
1.绿色农产品大区。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重点增强瓜菜生产能力,全区瓜菜生产面积达到10.5万亩,产量56.4万吨。其中强化设施农业的主导作用,设施农业生产面积达到4.4万亩,实现产值6.5亿元,同比增长11.4%;稳定粮食生产,2011年收获小麦22.6万亩、玉米31.4万亩,平均单产水平390.9公斤,总产量21.3万吨;出栏生猪96.5万头,同比增长2.7%;出栏家禽1194.8万只,同比增长1.8%;禽蛋产量1.3万吨,同比增长6.2%;牛奶产量5.2万吨,同比持平;水产产量1.1万吨,同比增长2.2%。四是果品产量7.2万吨,同比持平。
2.农产品加工大区。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96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18家,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30亿元,同比增长18%。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北郎中农工贸集团、北京艾莱发喜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北京恒慧通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北京中地种畜有限公司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区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6家(占全市17%)、北京市龙头企业11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中国名牌3件,北京市著名商标19件,北京名牌6件;重点实施北郎中食用农产品深加工与物流综合项目、恒慧通低温肉制品加工及冷藏项目,总投资2.68亿元;我区获评全市唯一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3.籽种产业大区。2011年籽种产业实现产值6.7亿元,同比增长40%。规模化种猪场达到40个,出栏种猪19万头,实现产值4亿元,同比持平;生产种禽(蛋)1亿只(枚),实现产值1.5亿元,同比持平;粮经、蔬菜籽种逐渐形成增收优势产业,小麦籽种生产面积3万亩,产量1020万公斤,出售西瓜、甜瓜、西红柿、生菜等种苗2000余万株;林木种苗育苗面积3.5万亩,产值7500万元。
4.花卉产业大区。新增花卉及彩色苗木生产面积2000亩,总面积达到1.9万亩,生产鲜切花455.5万枝、盆花5736.4万盆,实现产值5.3亿元,同比略增;成功举办“2011北京郁金香文化节”、“2011北京菊花文化节”等花卉会展活动,开始着手筹备2013年“第十一届中国菊花展览会”;强化科技支撑,“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项目规划基本完成;“花卉服务产业科技促进工程”进展顺利;与荷兰、以色列、美国、德国、日本、朝鲜等国家开展广泛交流合作;引进蝴蝶兰优新品种10余个;积极推进四季彩色生态观光示范园项目,总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1500亩,重点发展彩色苗木;新增花卉销售连锁店2家,特别是在北京国贸CBD商圈建设花卉销售旗舰店,着力开发星级酒店用花、高档别墅区绿化、室外大型婚礼、商业庆典租摆等方面业务。
(二)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规范建设标准,确保工程质量,严格资金管理,全面推进5.3万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综合开发工程。一是沟路林渠工程完成5万米田间路,植树1.97万株,修桥303座,疏挖排水完成10万米,完成总工程量的100%。二是农田培肥工程施用复合肥、有机肥各5.3万亩,秸秆还田完成2.65万亩,土壤深松完成2.65万亩,完成总任务量的100%。三是田园清洁工程已完成安装杀虫灯、投放赤眼蜂2.65万亩,空瓶回收300万个,已完成100%,3家植保专业队已经确认,2家农业废弃物循环示范点建设已完成建设。四是农田节水配水工程,完成节水灌溉面积3.3亩,其中大田喷灌面积2.8亩,设施农业节水面积4800亩,更新机井156眼,新建井房156座,改造机井18眼,安装水泵设备176台(套)。
(三)坚决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积极开展“三品”认证工作,10家基地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家基地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完成18家基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复查换证工作。目前,全区共有156家农产品生产单位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家单位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46家单位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产品涵盖蔬菜、果品、畜禽产品、水产品、蜂产品、粮食作物等各类农产品。二是开展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分级管理工作,确保全区66家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其中北郎中种猪场等8家基地获评北京市农业标准化优级基地。进行标牌及展示橱窗升级改造,新竖立标牌、展示橱窗31个。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先后开展了“严厉打击农业生产中非法使用农业投入品及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夏季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打击地沟油”、“打击瘦肉精”等工作,检查生产基地、市场等农产品生产经营场所2000余个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40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万余份,抽取蔬菜、果品、动物及动物源性产品等各类农产品样本5万余个,检测合格率为99.8%。四是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镇)创建工作,大孙各庄镇被评为北京市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
(四)大力发展休闲会展农业
一是花卉会展规模不断扩大,郁金香文化节、菊花文化节、月季展、水仙展、荷花展等花卉展览活动逐渐形成品牌,通过会展平台,举办中外花卉企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引进“台湾美食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展销等一系列配套活动。二是北京顺义第八届农业博览会成功举办,参展企业150家,参展产品种类1300个,直接销售收入3406.6万元,同比增长26.7%,期间接待量23.2万人,同比增长23.8%。三是组织我区顺鑫农业、燕京啤酒、北郎中等龙头企业参加第九届中国农交会。四是成功获得2013年“第十一届中国菊花展览会”举办权,各项筹备工作有序开展。
(五)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一是制定《2011年顺义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意见》,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一卡通,参保险种达到19个。2011年总保额达到23.6亿元,收取保费1.2亿元,投保农户3.2万户,出险农户2万户,出险理赔8800万元。二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组织21家合作社申报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家合作社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对接,签订了长期合作合同;3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领办成立合作社;为15家示范社配备村官。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65家,其中200户以上的32家,入社社员1.8万户,占全区从事一产农户总数的82%。三是开办田间学校71所,“百名农业专家兴顺工程”聘请农业专家86名,实用农业技术培训工程完成农民培训3万余人次,在北务镇试点推行全科农技员队伍建设,招聘农技员14名。四是产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2011年启动199个村改革工作,完成187个,全区累计完成414个。重点实施市级挂账村天竺村、梅沟营村改革工作;抓紧推进南法信镇卸甲营村、马坡镇小孙各庄村、牛栏山镇张家庄村、仁和镇梅沟营村资产处置试点工作,为推动全区整建制拆迁村集体资产处置摸索经验。五是充分发挥流转信息平台作用,深入推进农业规模经营,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和集体资产管理,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全年新增流转面积1.7万亩。
二、推进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区农委牵头、各相关单位和各镇组成的领导小组,加强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将相关任务及工程纳入年度计划和折子工程,明确责任和进度,并将规划完成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都市型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与考核制度,对都市型现代农业进程及规划落实情况进行评价、考核与通报;采取各种形式,加大对相关政策和信息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规划、参与实施和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政策研究
1.强化惠农政策支持。以重大工程为依托,研究制定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支持保护体系。稳定、完善、强化、拓展现有各项财政支农政策,进一步增加资金规模,保证财政支农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以财税政策为核心的农村金融发展支付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农业发展;稳步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提高农民风险管理意识和农业风险保障能力;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涉农企业上市融资和债券融资;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的贷款可获得性;加大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力度,鼓励专业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
2.加大各种补贴力度。稳定、完善、强化、拓展各项财政支农政策,加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实施农业重大技术补贴和农机作业补贴,设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财政专项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设立龙头企业扶持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建立农业区域合作专项资金。拓展农业生态和资源保护、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积极探索农业政策性保险由政府、企业、协会和农户等多方共同构成的互助风险保障机制。坚持“目标统筹、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通过重点项目来整合、调动各部门力量,集成资金,形成合力。继续执行《顺义区人民政府关于扶持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顺政发〔2010〕15号)、《顺义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花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0—2012年)》(顺政发〔2010〕16号)、《顺义区“菜篮子”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3.探索土地流转模式。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以发展现代农业,盘活存量土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维护农民权益为主导,规范农民承包地流转,试行土地规模经营补贴,试点土地流转补贴,鼓励土地规模流转,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三)完善农民就业体系
加强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研究,支持产业高端化,扶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增加农民稳定就业。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城市转移产业及其配套产业的发展。深化城乡就业协作,落实城乡一体的就业促进政策,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岗位对接,进一步优化农民的就业结构,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三、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农业是弱势产业,需要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和有力财政支持。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专项项目,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通过规划引导、统筹安排、项目带动等方式整合各种农业投资,加大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拓宽农业投资领域,不断创新农业投入机制,要逐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三资”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为依托的多元化农业投入机制。保证财政农业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核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对“三农”工作的新认识,以城乡一体化为主线,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按照“农业生产规模化、都市农业工厂化、农业合作组织化”的发展思路,以提质增效为重点,以质量安全为保障,加速资源、资本要素向农业产业集聚,深入推进产业融合,持续拓展农业多功能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巩固和提高顺义农业的优势地位,着力提高对北京高端农产品市场的占有率和控制力,满足城市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建设更加完善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一)强化四个产业大区建设
1.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农业。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确保粮食供应和储备;增加菜田总量,提高蔬菜生产能力,特别是要强化设施农业的带动作用;推进“菜篮子”主要产品高产高效生产基地建设和示范创建,持续开展“菜篮子”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发展蔬菜工厂化育苗和农户种苗生产,培植增收优势产业,着手实施“菜园子”三年行动计划,切实提高蔬菜产品的自给率、控制率、质量合格率和应急保障能力。
2. 做精做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物流配送产业。落实北京市和顺义区农产品加工产业政策,对具备发展潜力,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扶持,提升农产品加工附加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结合区级农民二三产业就业基地建设,引导更多的农产品加工及物流企业向北小营镇、牛山镇、赵全营镇和高丽营镇等镇集中,着力提升产业聚集效能;鼓励强强联合,扩大农产品加工及物流企业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有进有退,调整农产品加工及配送业结构,逐步淘汰小、散、低企业。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55亿元。
3.大力提高籽种产业水平。积极争取“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相关项目落户顺义,围绕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打造农业高端产业,建设良种创制与种业交易中心,搭建高端籽种产业服务平台;以打造北方地区最大的畜禽良种产业基地为目标,以现有的大型种畜禽龙头企业为基础,围绕本区种猪、种奶牛两大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发展高端、高代次良种产业,抢占国内良种市场制高点,提升市场控制力;以三高、鲜花港为核心,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完成“北京农业科技生物技术种业孵化器”项目;大力实施种植业高产创建活动和优质籽种更新工程,发展粮菜作物籽种。
4.做大做强花卉彩色苗木产业。围绕“花卉服务产业科技促进工程”,将鲜花港打造成为花卉产业发展核心区域,不断扩大花卉生产面积;围绕展会资源的充分利用,整合鲜花港、新国展等会展资源,着力吸引、举办花卉展览及农业专业展会;围绕毗邻机场的区位优势,建设功能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和高效快捷的转运绿色通道,探索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及零售网络终端,拓展花卉销售渠道。
(二)持续完善农业基础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综合开发。以提升基本农田生产能力为目标,开展以山水田林路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综合开发工程,加强农业景观生态建设,提高农村水利、气象等设施的功效,降低农业经营成本,增强农业抵御风险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田成方、渠成行、路成网、林成片、水相连、谷飘香的美丽田园画卷。实施每年5.3万亩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开发工程。
2.农机现代化提升。全面提升农机现代化水平,实现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确立花卉、林果、瓜菜、健康养殖机械化新模式,巩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装备基础。力争3年内拥有各种农业机械5万余台(套);农机总动力达53万千瓦;百亩耕地拥有动力80千瓦;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70%以上;固定资产在千万元以上的机械化专业服务组织达10家以上,500万元以上达到50家。
3.农业节水推广。新建及改造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节水示范园区和抗旱耐旱品种引进、繁育、推广基地,推广配套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力争3年内发展8.24万亩节水灌溉农田,改造节水灌溉工程20.32万亩,实现节水灌溉率100%的目标;建设3处共7500亩规模化农业节水示范园区;完成农艺综合节水措施面积20万亩,农业新水用水量控制在1.8亿m3以下,实现新建及改造节水灌溉设施节水30%。
4.循环与低碳农业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低碳农业,助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快速推进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利用,优化农业能源结构,加大林木培育力度,提高林木固碳效益。3年内新建、改建1.3万盏太阳能灯;安装2000盏太阳能杀虫灯;实施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20处;积极防控农药、化肥面源污染,实现每年每亩降低化肥施用量20公斤、农药用量0.4公斤。
5.农民专业化合作社建设。按照“创建品牌,培育产业,发展特色,壮大规模”的发展思路,积极做好创建示范社、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农技培训、帮助合作社开拓市场等方面工作。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75家,带动农户1.9万户,占全区从事一产农户总数比重在82%以上。其中规模在100户-200户的合作社55家,200户以上的合作社40家,发展市级示范社8-10家。
(三)农业科技支撑建设工程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实施百名专家兴顺工程和现代农民培养工程,提升顺义区农业科技队伍整体素质;依托创新团队、田间学校等项目带动,实施科技培训工程,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依托221信息平台和物联网,着力打造农产品检测监督管理系统、大田节水智能控制系统、农机精准作业控制管理系统,建设具有顺义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顺义区农村工作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八日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
|||||
示范区名称:示范区县(市、区)政府盖章 |
|||||
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0年 |
2011年 |
备注 |
1.基本情况 |
国土面积 |
平方公里 |
1021 |
1021 |
|
耕地面积 |
万亩 |
--- |
--- |
||
水域面积 |
万亩 |
||||
总人口 |
万人 |
||||
农业人口 |
万人 |
||||
农业劳动力 |
万人 |
1 |
1 |
||
农户总数 |
万户 |
11.6 |
11 |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780 |
1000 |
||
农业总产值 |
亿元 |
58.6 |
65.2 |
||
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
财政支农总投入 |
亿元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12898 |
14314 |
||
2.农业产出情况 |
粮食总产量 |
亿斤 |
4.3 |
4.5 |
是主导产业 |
粮食总产值 |
亿元 |
4.34 |
4.51 |
||
棉花总产量 |
万吨 |
--- |
--- |
否主导产业 |
|
棉花总产值 |
亿元 |
--- |
--- |
||
油料总产量 |
万吨 |
--- |
--- |
否主导产业 |
|
油料总产值 |
亿元 |
--- |
--- |
||
糖料总产量 |
万吨 |
--- |
--- |
否主导产业 |
|
糖料总产值 |
亿元 |
--- |
--- |
||
生猪总产量 |
万吨 |
9.7 |
10 |
是主导产业 |
|
生猪总产值 |
亿元 |
11.5 |
16.6 |
||
肉禽总产量 |
万吨 |
2.9 |
3.0 |
否主导产业 |
|
肉禽总产值 |
亿元 |
2.7 |
2.9 |
||
蛋类总产量 |
万吨 |
1.6 |
1.9 |
否主导产业 |
|
蛋类总产值 |
亿元 |
1.6 |
2.1 |
||
奶类总产量 |
万吨 |
5.1 |
4.8 |
否主导产业 |
|
奶类总产值 |
亿元 |
1.6 |
1.7 |
||
水产品总产量 |
万吨 |
1.07 |
1.1 |
否主导产业 |
|
水产品总产值 |
亿元 |
1.54 |
1.61 |
||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110 |
177 |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 |
100 |
100 |
||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
万亩 |
|||
设施农业面积 |
万亩 |
4.2 |
4.4 |
||
农业机械总动力 |
万千瓦 |
38.1 |
39.5 |
||
灌溉水利用率 |
% |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 |
93 |
97 |
||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 |
|||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
万亩 |
5 |
10.3 |
||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
人 |
667 |
667 |
||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
个 |
750 |
750 |
||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
个 |
200 |
200 |
||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
万人 |
0.2 |
0.2 |
||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 |
--- |
--- |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
生猪规模养殖率 |
% |
95 |
94 |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
|
蛋类规模养殖率 |
% |
90 |
90 |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
|
肉禽规模养殖率 |
% |
99 |
99 |
年出栏1000羽以上 |
|
奶牛规模养殖率 |
% |
100 |
99 |
存栏量10头以上 |
|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
万亩 |
0.32 |
0.41 |
||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 |
90 |
90 |
||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
万亩 |
60 |
67 |
||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
个 |
17 |
17 |
||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
个 |
33 |
33 |
名牌9个,驰著名24个 |
|
无公害农产品 |
个 |
143 |
145 |
||
绿色食品 |
个 |
2 |
2 |
||
有机农产品 |
个 |
32 |
36 |
||
农产品地理标志 |
个 |
0 |
0 |
||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
万亩 |
9 |
10 |
||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
建设总投入 |
万元 |
|||
本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
万元 |
||||
银行信贷投入 |
万元 |
||||
农民自筹投入 |
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