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简报信息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专刊2016年第7期

日期: 2016-09-27 14:44 作者: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山西省长治市:农村改革亮出“组合拳”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五化五新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山西省长治市:农村改革亮出“组合拳”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山西省长治市不断加强农村改革顶层设计,加大改革力度,突出改革重点,农村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完善农业农村政策资金激励机制

  为进一步增强农村活力,推动改革落实,2016年长治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方案》,提出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引导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在具体配套政策支持上,出台了《长治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方案》、《关于推进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的实施方案》、《长治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长治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实施细则》等配套政策。同时,正在起草《长治市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确保到2020年,农村各类所有制经济尤其是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权的保护制度更加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更加健全,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在省内率先实现全面脱贫目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确权登记

  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按照《山西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方案》(晋政办发〔2015〕20号)要求,长治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两年基本完成,三年扫尾完善的确权工作计划,13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了确权领导组,出台了工作方案,全部完成干部包村。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的156个乡镇全部开展土地确权工作,3472个行政村有3468个开展土地确权工作,已清查面积541万亩,占全市耕地和园地总面积561万亩的96.4%。全部完成了机房档案室装修、招标测绘队伍、摸底清查工作和全市确权航摄及正射影像工作底图制作工作。稳步开展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发证。截止2016年6月,长治市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地籍调查分别完成工作总量的94.81%、94.79%。市县两级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工作全面完成,市本级已完成不动产登记中心机构法人登记,政务大厅窗口布置改建已基本完成,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划转、窗口设置和业务流程再造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三、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加快建设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晋办发〔2015〕13号)要求,长治市积极引导全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在全市13个县市区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开展土地流转信息发布,设立土地流转登记备案簿,指导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开展土地流转宣传及政策咨询、合同鉴证。长治市所辖潞城市成为山西省唯一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整县推进试点县。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潞城市是农业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市之一,2015年完成小天贡村的产权制度改革,2016年扩大试点范围至15个村集体,年底均可完成改革工作任务。

  四、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

  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多种类型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推动家庭农场规范健康发展。长治市出台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评选意见,推进家庭农场联合发展,鼓励和引导家庭农场之间组建合作社。截止2015年年底,长治市在“山西家庭农场登记管理平台”中登记的家庭农场达359家,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个。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按照“打造万家合作社、培训千名理事长、培育百强示范社,建设一村一品一合作社、一县一业一联合社”的总目标,长治市农民合作社注册数达10542家,其中:种植业为5161家,养殖业1806家,农产品销售85家,农产品加工70家,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176家,其他3244家。国家、省、市、和县级示范社累计达1601家,其中,国家级44家、省级253家、市级283家、县级1021家。全市农民合作市入社成员达到12.44万户,占总农户数的16%,带动非成员农户20.86万户,占总农户数的26%;农民合作社联合社31家,有力推动了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化发展。

                                 (山西省长治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供稿)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五化五新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酒泉市肃州区是全国第二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加工示范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玉米杂交种子生产基地和甘肃省肉牛肉羊产业大县。近年来,肃州区抢抓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机遇,牢牢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重规划、促创新、补链条、建机制,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升,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主要做到了“五化五新”。2015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30.23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259元。

  一、坚持园区化布局,搭建农民增收新平台

  结合辖区自然禀赋特点,立足产业发展实际,确立“园区引领、重点突破、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制定以城郊高效节水农业区、中北部优质蔬菜与高效经作制种复合产业带、沿山草畜与杂交制种玉米复合产业带为框架的“一区两带三产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全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布局建设十大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了以非耕地设施种植、标准化养殖、高效节水、加工物流和高效制种为主的十大农业产业园区,坚持资金项目、农民务工、高新技术、设施装备、农业服务进园区,示范引领现代农业整体推进。目前,共整合各类资金3亿多元,配套完善了产业园道路、电力、供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入园企业达到221家,吸引各类投资达到23亿元,建成面积达2.4万亩。着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蔬菜、制种、草食畜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全区蔬菜面积超过2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制种面积达到31万亩,接近耕地总面积的一半;肉牛饲养量20万头、肉羊160万只,畜禽饲养总量达到880万头只,三大主导产业占到农业增加值的60%以上,占到农民纯收入的70%。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以产业园区为平台,健全运行机制,推行标准化生产,制定各类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57项,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53万亩,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面积占到全区可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56.72%。

  二、坚持企业化经营,打造农民增收新动力

  以十大农业产业园为载体,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现代农业,努力建立与规模化生产经营相适应、企业与农户互利共赢的生产关系。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组织,采取政策激励、效益牵动、典型示范等方式,引导农村土地向企业、大户和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集中流转,建成千亩以上土地流转示范点7个,全区累计流转土地19万亩,占到农户承包地面积的30%。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制定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意见、家庭农场认定管理等意见办法,培育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816家、家庭农场86个,形成了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全力做好“缩小分母”文章,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输转,引导农民到流转企业和种养大户务工,使更多农户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发展非农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

  三、坚持循环化生产,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

  针对农民人均耕地少、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治理与利用并重,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开发戈壁荒滩,发展非耕地农业。利用戈壁荒滩打温室、搞养殖,拓展农业发展用地空间,建设西洞、总寨、银达3个非耕地农业产业园和1个戈壁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戈壁日光温室1.2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非耕地日光温室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种植示范基地。综合利用资源,发展光伏农业。将光伏产业与设施农业有机结合,开展立体生产。其中,酒泉兴陇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5亿元新建的食用菌分布式光伏发电一体式项目,已成为光伏农业一体化的典型。推广节水工艺,发展节水农业。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全区63%的耕地做到了精确灌溉,实现了水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变废为宝,发展循环农业。大力实施秸秆养畜、基质栽培和农村沼气工程,构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产业链,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70%以上,废旧农膜、尾菜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利用量占到总量的82%。

  四、坚持产业化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

  拓展现代农业的内涵、外延和发展领域,构建各种资源有效利用、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综合效益整体提升的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培育建成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168家,创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其中国家级4家,农产品年加工、贮藏、运销能力达到100万吨,加工转化率达到58%,订单生产率达到85%。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深入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依托巨龙现代农业物流港,以“聚农网电子商务平台”为载体,大力推行农资及农产品直销配送、网络营销、村镇银行、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模式。正在建设的中国(酒泉)种子产业园和“有种网”,将电子商务与制种产业相结合,项目建成后年交易额可达2000亿元,带动地方5-6万人就业,成为国内集成规模最大的农业电商平台、农业供应链平台和农业金融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以适应群众对农业多样化需求为导向,发展休闲观光新型农业,全区建成农家乐近300家,形成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全面推行农业保险。采取“财政补贴为主、农户适量承担”的模式,实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奶牛、能繁母猪和玉米保险,年均承保金额2亿元以上,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坚持常态化保障,提供农民增收新支撑

  坚持把强化保障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撑。强化组织保障。肃州区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同步成立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公室,十大农业产业园也分别成立了管理委员会,为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出台农业发展优惠政策。在符合国家土地政策和示范区规划的前提下,发展设施农业用地实行无偿划拨或以最低价有偿出让。同步制定税收、产业、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省内外投资。同时,区财政每年拿出1500万元用于专项扶持现代农业建设。建立项目资金整合机制。按照使用性质不变、用途不变、捆绑使用的原则,将各级各部门对支持方向基本一致、范围重叠的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建立“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新机制。探索建立投融资机制。在建立产业园区联企、联户融资担保制度的基础上,整合妇女创业贷款担保金、双业贷款担保基金、精准扶贫基金,探索建立创业信用担保平台,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政府牵头组织、银行参与的现代农业发展投融资机制。

                               (酒泉市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供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