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专刊2016年第4期
编者按:自2010年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各地普遍把示范区作为推动现代农业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有效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积极开展农业农村改革,形成了一批典型的做法与模式,有力推进了示范区建设。现予以刊发,供各地学习。
陕西富平:整合涉农资金提升聚合效应
陕西省富平县按照“统一规划、部门联动、项目捆绑、资源整合”的思路,2015年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3.5亿元,涉及11类80个小项目,加强示范区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充分发挥项目聚合效应,加快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一、科学布局,制定出台示范区资金整合方案
按照“增收为本、基础突破、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优化调整“三带四区一中心”产业布局,出台《富平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资金整合方案》,将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省级专项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以及农村能源沼气、小型农田水利、土地开发整理、农村道路、现代果业、农业综合开发、财政“一事一议”等涉农项目纳入资金整合范围,集中投向“三带四区一中心”,促进了优势特色产业带的形成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稳步推进。2015年,全县在建各类农业园区35个,涉及种植、养殖、林果、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5个产业类型,其中省级园区4个,市级园区4个,培育县级园区10个。
二、构建平台,倾斜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整合平台,重点完善配套农村生产道路、电力设备、水利设施、能源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业发展后劲。2015年累计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3.5亿元,新增高标准农田面积6.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新增农机总动力6.1万千瓦,新增改造设施蔬菜大棚2万亩,新建日光温室180座,新建规模化标准圈舍20万平方米。
三、突出重点,放大资金倍增效应
在充分整合示范区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发挥财政资金对工商、金融、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引导各类资本投入示范区建设,着力加强特色产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2015年,各类资本投入富平现代农业建设累计达到4亿元,不仅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且拓宽了项目建设融资渠道,提升了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四、严格监管,确保资金规范高效安全使用
富平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涉农项目整合工作,涉农部门各司其职,形成了工作合力,建立了和谐的整合运转机制。涉农项目整合后,实行项目资金专人、专账、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严禁随意调整项目建设内容,变更项目实施地点。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合同制、工程招标制、监理制和公示制。项目竣工后,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和程序组织验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和指导。严格的资金整合与监管制度,变各自为政、零星分散为统一规划、集中管理,把各个渠道、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专项资金统筹起来,有效的实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
(富平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领导小组供稿)
辽宁大连:统筹使用涉农资金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十二五”以来,大连市按照“四化”统筹、协调发展要求,以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为重点,以促进规模经营、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基础建设为平台,创新规划统筹整合、建设项目牵引整合、财政资金和金融资本整合等模式,科学处理好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两个关系,实现资本效能最大化,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坚持规划导向,着力打造空间区域发展资金洼地
针对资金条块分割、整合困难等突出矛盾,确定“规划统筹、渠道不变”的资金整合原则,以《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20)》为统领,以发展设施、种苗、精品、外向、生态、循环、休闲、创意八大多功能农业为重点,坚持政府重点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推动资本向功能农业发展区集聚,着力打造都市农业空间区域发展资金洼地。“十二五”期间,市县乡三级财政部门每年列支300亿元,并有效带动社会资本投入,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资金支撑。
二、突出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产业项目资金整合平台
以都市农业项目建设为载体,通过项目投资带动涉农资金集聚,打造优势特色产业资金集聚平台和农业产业化资本集聚平台。针对大连滨海区水产、蔬菜、水果、畜牧、花卉等特色产业优势,实现金融和社会投资65亿元,累计完成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政府投资8760多万元。以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充分发挥支农资金的引导和集聚效应,实施贷款贴息等激励政策,带动各项社会投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31.1%,农产品加工能力和储藏能力分别达到760亿吨和140万吨,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收入达到1730亿元。
三、围绕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政府部门资金整合载体
坚持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整合政府部门投资,集约投向新农村“六化”工程(即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气化工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宜居乡村建设三类重点项目。“十二五”期间,完成519个村“六化”工程建设任务,硬化面积255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5.97万盏;在77个乡镇、656个行政村,新建垃圾治理项目612个、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49个、农村水源地保护项目92个,受益人口近200万。2015年,新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2万个,绿化宜居乡村190个,治理水土流失34万亩,改造农村危房3214户。
四、坚持政策引领,着力畅通政府和社会资本整合渠道
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建设,创新财政资金与金融及社会资本整合渠道。一是由市农委牵头,联合市财政局、银监会大连监管局,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大连市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实施方案》,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二是着眼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都市农业,制定了《大连市农户及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贷款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粮食生产、菜篮子生产、农业服务、设施农业、农业产业化、畜牧业发展、果业发展等七大贷款贴息投向。三是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重要作用,对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实施生产性扶持政策。
(大连市农村经济委员会供稿)
山西晋中:加大资金整合力度 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根据中央、山西省关于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强化财政资金统筹,提高资金投放功效、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晋中市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要求,以项目为抓手,带动财政资金整合;以创新为动力,拓宽融资渠道;以规划为引领,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统筹整合资金,推动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抓重点,突出“十个一”示范工程建设。2015年,晋中市财政统筹6000万元资金用于示范区创建工作,其中3000余万元集中用于在示范区六县区(榆次、太谷、祁县、平遥、寿阳、昔阳)重点打造“十个一”探索工程,辐射带动示范区共完成投资24.5亿元,完善6个十万亩蔬菜、水果等种植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24个种植养殖园区,打造6个农村改革发展试点村,搭建6个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树立12个龙头标杆企业,打造6个美丽宜居示范村。抓项目,突出“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始终把推动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推进示范区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全面推进“四个一批”项目建设(即:一批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项目、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项目、一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和一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2015年,全市共落实项目179个,累计投资超过100亿元,实现了项目的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
二、搭建服务平台,创新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
搭建服务平台,拓宽农业投融资渠道。2014年,以晋中市政府为主导,联合太谷县政府、山西农大、山西盛农投资有限公司组建了山西金谷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旨在发挥政府资金对市场农业的引导作用与杠杆效应,广泛调动社会资本。2015年,组建了第一支晋中现代农业发展基金,首期募集4.2亿元投放市场;组建了3亿元的现代农业融资担保公司,可提供现代农业担保贷款30亿元。广辟服务渠道,创新金融支农模式。市财政每年向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注入500万元现代农业示范区担保基金,为示范区内各种企业或合作社免费担保贷款,并与金融机构签订低息贷款协议,持续以月息6厘的低息提供贷款。同时,支持鼓励农民合作社与农业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发展农村合作信贷业务。探索推广以农业机械设备、农村承包土地收益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农业保险保单、订单仓单等为抵押物的新型抵(质)押担保方式,建立各类农业资产价值评估机制和流通变现渠道。
三、合理规划布局,创建精品园区,打造核心片区
突出率先发展,打造示范区核心片区。为加大示范区建设力度,财政每年预算6000万元用于示范区创建,并要求各县(区)财政保证每县每年不低于1000万元预算和1000万元整合资金,用于支持示范区建设。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在示范区六县区分别打造1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片区。核心区作为整个示范区的先行区,通过政府投资或PPP模式搭建平台、政府购买服务、申请上级支持等方式,打造现代农业框架,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和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放大试验改革示范效应。坚持示范引领,创建标准化精品园区。鼓励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围绕蔬菜、食用菌、苹果、梨、枣、核桃、中药材、苗木等特色产业,集中力量,创建规模大、科技水平和经营效益高的标准化精品园。通过重点支持企业(合作社)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打造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建立“政府+基地+专家+新型经营主体”模式,创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农技推广服务示范基地,有效提升示范区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晋中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供稿)
相关新闻
- 金秀特色产业引领农业快速发展 2021-01-21
- 绘就村美民富新图景 2021-01-07
- 象山:成功创建三门口海水养殖市级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 2021-01-05
-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成为乡村振兴新高地 2021-01-05
- 攻坚路上创新一串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