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专刊2016年第1期
编者按:近年来,成都市积极探索推进大中城市类型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路径,积累了一系列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的实践经验。最近,成都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决定》,在系统总结过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做法经验基础上,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加快发展创新高效型、标准品牌型、生态安全型、开放合作型、幸福共享型农业的思路举措。现予摘编,供各地学习借鉴。
成都市以五大理念为指引 大力发展五型都市现代农业
2015年12月30日,成都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决定》。决定指出,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事关农业农村发展长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幸福城市建设品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五大新型现代农业”。
一、加快发展创新高效型农业。创新高效是农业提质增效的战略选择。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农村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关键领域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财政投入,转变投入方式,强化涉农资金整合,健全制度化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深入实施耕地保护基金制度,完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耕地红线刚性约束,健全粮菜肉保障基地挂牌保护机制,依法严格控制市级粮菜生产功能区和市级集中连片农业基地内的耕地转为非耕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行动计划。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培育现代种养殖业,突出发展高端农业,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健全农产品现代市场体系、物流快递体系和冷链配送体系。
二、加快发展标准品牌型农业。标准品牌是保障有效供给的重要支撑。必须坚持标准化、品牌化并举,大力推进农产品品质提升和品牌培育,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塑造成都农业整体形象。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科学制定生产、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各环节的标准,实现全程有标可依。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工程,积极推广设施统建、农机统配、农资统供、病虫统防、产品统销等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标准化产品质量认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实现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快培育市级公用品牌,积极发展县级区域品牌,扶持壮大企业自主品牌,构建“市级公用品牌+县级区域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现代农业品牌体系,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公用品牌带动力,增强企业品牌竞争力,让“天府粮”、“成都味”走进千家万户,走向全世界。
三、加快发展生态安全型农业。生态安全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发展,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农业资源永续利用新格局。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建立健全农业用水总量控制机制,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推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深化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引导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禁止禁用农药销售使用。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发展高效智慧灌溉。强化水稻田保护,将水稻田纳入城乡生态系统来保护。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配套的种养殖业协调发展格局。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建设工作,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提升行动,加快建设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溯源体系,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为载体,推动监管信息与溯源信息互联互通、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一体化发展。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档案制度,推进“智慧动监”和“智慧农资”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
四、加快发展开放合作型农业。开放合作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放活并重,主动参与国际国内合作竞争。加大农业国际化发展步伐,加强农产品出口贸易人才培育及知识培训,推进出口备案基地建设,深化友好城市之间农业合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国内农业区域合作,共建联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园区,拓宽合作领域,推动合作共赢。强化农业招商引资引智,办好用活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广泛利用国内外重大展会平台,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农业重大项目,健全对签约项目的服务保障机制,做好行政审批、土地租赁、政策兑现等工作。加强农业金融创新,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农村产权融资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股权融资、风险投资及依法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融资。支持金融机构改进信贷模式,健全银保财、政银担合作的风险分担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授信评价。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对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加强品种创新和覆盖面提升。
五、加快发展幸福共享型农业。幸福共享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强化多规融合,确保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贯穿城乡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促进城乡形态、业态、文态、生态有机协调。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编制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粮菜生产功能区、特色产业发展区和农业生态涵养区建设。坚持宜居宜业,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农村精准扶贫攻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施赏花基地建设工程,打造融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科普教育和产品营销、创新创业等内容的现代休闲农业景区,积极申报创建国家4A、5A级景区。发挥农业多功能作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依托农业基地,结合美丽新村,积极举办赏花品果、乡土气息、特色鲜明的乡村节会活动,推动特色农业与特色新村、特色山水、特色民俗有机融合,再现“花重锦官城”的美丽景观,高标准全面建成农村小康,增加城乡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共建共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成都市农业委员会供稿)
相关新闻
- 关于报送2016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的函 2016-12-21
-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工作培训班在泰州举办 2016-12-14
-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模式调研活动的通知 2016-07-28
-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十大主题示范行动的通知 2016-06-14
- 关于开展2016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工作的通知 2016-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