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发展规划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垦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十二五”发展规划

日期: 2013-01-21 19:59 作者: 新疆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垦区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垦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示范区基本情况

  (一)自然资源情况。

  五家渠垦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包括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垦区的4个团场,即101团、102团、105团和共青团农场。垦区范围东抵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与阜康市界,西邻昌吉市佃坝乡,南部沿和平渠东岸伸入乌鲁木齐县,与安宁渠镇接壤,北部向沙漠腹地延伸; 地理坐标处于北纬43°59′25″~44°39′00″,东经87°17′42″~87°43′15″之间。南距乌鲁木齐市33公里,西距昌吉23公里,东距阜康55公里(均为公路距离),至乌鲁木齐国际机场30公里,地理位置突出,被誉为乌鲁木齐的后花园。示范区总人口6.06万人,占农六师总人口的20%。

  示范区总面积910.5平方公里,2010年耕地面积49.3万亩,种植面积42.9万亩(其中播种面积39.18万亩,葡萄3.7万亩),草场1.7万亩,林地7.4万亩。示范区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7℃,最高气温40℃~42℃,最低气温-38℃~-40℃;1月平均气温-17.5℃,7月平均气温24.6℃。无霜期158天,日照为2800~30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90毫米。年均积雪深度17.5厘米,最大29厘米,最小9厘米。年蒸发量200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2米/秒,极端最大风速28米/秒,最多风向频率为东风和东北风;次多为西风和西南风。较为适宜粮食、棉花、番茄等作物的发展。

  (二)农业发展情况。

  自五家渠建市以来,示范区各方面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经济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并逐渐形成了以粮食、棉花、畜禽和果蔬生产及加工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发展模式。2010年粮食种植面积17.05万亩,总产7.1万吨,单产416公斤/亩;棉花13.55万亩,总产1.93万吨,单产142.4公斤/亩;酱用番茄3.38万亩,总产21.3万吨;鲜食蔬菜1.63万亩,总产7.2万吨,单产4480公斤/亩;葡萄3.7万亩,(其中新增1.6万亩)。年末牲畜存栏16.17万(头)只,占农六师存栏的17.26%;肉产量1.9万吨,占农六师肉产量的32.13%。

  (三)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2010年,示范区农业总产值14.73亿元,占农六师农业总产值的22.3%。一产增加值7.37亿元,增长29.4%,占农六师的22.2%。全口径财政收入3.2亿元、增长57.6%,农业建设投资主要来源为国家农业建设项目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银行贷款等。示范区农工人均纯收入9008元,同比增长15.4%。

  二、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一)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1.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示范区耕地面积49.3万亩,占农六师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2010年播种面积39.18万亩,占六师总播面积的20%;粮食总产7.1万吨,同比增长11%,占兵团粮食总产的3.5%;棉花总产1.93万吨,同比增长27.8%,占兵团的1.7%;蔬菜总产7.2万吨,同比减少7.4%,占农六师的44%;酱用番茄总产21.3万吨,占农六师的19.2%;肉类总产1.9万吨,占兵团的7.1%。

  示范区农业总产值14.7亿元。其中粮食产值13280万元,占示范区总产值的9%;棉花产值55198万元,占总产值的37.55%,蔬菜产值17048万元,占总产值的11.6%;生猪产值2.12万元,占总产值的14.4%。

  2.标准化创建示范。目前,共青团农场实施了国家棉花高产创建活动,示范面积1.03万亩。共青团农场是兵团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有集中连片的节水灌溉基地,与正大集团合作投资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101团是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团场,建有五家渠市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主要进行设施栽培,发展花卉示范、无公害瓜果蔬菜种植示范、名特优农产品种植示范,反季节蔬菜、草莓等产品在疆内享有一定知名率;102团建有年屠宰分割30万头(只)牛羊的龙头企业。105团是国家级棉花标准化示范团场,年种植棉花8万亩左右。

  3.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示范区各团场平均农作物播种面积11万亩,为兵团平均水平的115.8%。耕地集中连片,条田规整,基本实现林网化,灌排渠系基本配套,职均管理面积大,如职均承包棉花面积40亩,粮食100亩,加工番茄40亩,葡萄15亩,规模养畜户均100只标畜以上,初步实现了规模化经营。目前,规模化种植大户430人,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户253个,占示范区总产量的91%;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户28个,占示范区总产量的35%;规模化禽类殖场户57个,占示范区总产量的31%;85%以上职工承包土地固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1.2万亩,占示范区承包总面积的3.2%。

  4.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农业优势资源转换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重点发展粮食、棉花、番茄、葡萄、畜牧养殖等优势产业。示范区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8家,占全师总数量的44.2%,其中兵师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家(兵团级龙头企业6家、师级7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为71232万元,龙头企业农产品销售额总值达到291345万元,利税总额19210万元,共带动43322人共同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参与产业化经营58435万元,主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0.65:1,农产品加工率达到85%。农工专业合作组织20家,其中农工专业合作社8家,会(社)员2000余人。各类农工专业合作组织销售的农产品(大宗农产品除外)占农工销售总量的70%以上,实现会员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拥有省级名牌农产品品牌2个:“沙驼”牌熏醋、“准噶尔”牌棉花。注册农产品商标18个。

  5.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建五家渠市农产品质检站,检测能力覆盖五家渠市及周边农牧团场,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目前,示范区建成了2个全国农产品示范基地,已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9个,产品产量占示范区总量的21.3%;3个产品进行了绿色食品申报认证,所产的优势农产品质量在国内外市场享受较高的声誉,占示范区总量的3.4%;五家渠鑫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天山大草原牌”排酸牛羊肉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产品产量占示范区总量的2.1%。

  (二)设施装备和条件建设。

  1.农业基础设施。示范区渠林路等农田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现有渠系1271.7公里,占全师渠道总量的20.6%;其中:干渠186.5公里,支渠287.9公里,斗渠449.3公里,平均防渗率48.6%;示范区有效灌溉面积44.5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0.6,在兵团同类规模团场处中上水平。温室大棚种植面积2954亩(新增1004亩),占示范区播种面积的0.8%。防护林面积3.6万亩,占全师防护林面积的19%。现已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12个,年产肉类约1.12万吨,占示范区肉类产量的59%,出栏率等指标在兵团处于先进水平。示范区各团场均建有农产品交易市场,但市场交易量不大,以自产农产品为主。

  2.农业机械化程度。示范区种植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8%,高于全师平均水平三个百分点,其中收获环节机械化程度达到60%。粮食综合机械化水平实现了100%;棉花、番茄在播种和整地环节实现了100%,机械收获面积也较上年大幅增加。规模化生猪、奶牛、家禽养殖场在喂料、清粪、产品收贮方面基本实现机械化,其中共青团农场现代畜牧养殖基地舍内环境控制实现自动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总体上,示范区综合机械化在兵团农业团场中属中上水平,部分达到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

  (三)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情况。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65%,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61%。农业三个“十大主体技术”和“精准农业六项技术” 配套集成力度大,节水灌溉、良种推广、种子包衣、精量播种、配方施肥、机械采收、果蔬分级保鲜储藏、品种改良、灾害疫病防控等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农业“十大”主体技术推广率在兵团团场中处领先水平。大宗农作物良种率达到100%,生猪出栏率237%,母牛产奶量4.37吨/年•头;如粮食种子包衣70%,节水灌溉(滴灌+喷灌)58.7%;棉花采用高密度、地膜、滴灌优质高产栽培模式,种子包衣、电场处理100%,良种覆盖率100%,全部精量播种,推广节水灌溉90%以上,双膜覆盖40%左右,100%采用机采棉模式种植,除打顶和收获外其余全部实现机械化,2010年棉花机采3.2万亩;番茄种子包衣约60%左右,全部推广膜下滴灌、半精量播种,推广工厂化育苗和机械移栽技术3090亩;葡萄推广机防机埋2.1万亩。大田作物基本实现从农艺配套技术、配套机具、收获过程的运输贮存、清理加工、检测技术等设施配套,粮食、棉花、番茄等作物单产高于兵团平均水平5%以上。生猪出栏率高于兵团平均水平;肉羊只均产肉量高于兵团平均水平6.25公斤。示范区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石河子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初步确立了长期合作意向,在作物高产创建、葡萄及葡萄酒生产、畜牧养殖等方面提供技术咨询、指导与科技服务。

  (四)发展建设投入。

  为推进示范区建设,农六师领导积极争取农业发展资金投入向示范区倾斜,2010年示范区向上级部门共争取各类资金32135.34万元,其中现代农业发展资金2400万元,主要用于现代奶牛养殖项目建设;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1038.34万元;农业建设项目投资3225万元,主要用于设施农业、高标准棉田、农机服务中心建设等;团场通过银行贷款和自筹投资25472万元,主要用于农田水利、现代畜牧养殖场和葡萄建园等建设。

  (五)体制机制创新。

  贯彻兵师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以多种形式推动生产模式、经营方式和土地流转方面的创新,采取投资引导、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优先支持优势资源、优势垦区、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的发展。目前,示范区100%的土地实现职工承包制,两费自理比率达到100%;职均收入高于兵团平均水平10%以上。团场试点成立了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对团场经营地通过土地流转和置换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经营。以101团为代表的葡萄、果蔬专业化市场化公司化经营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并在兵团得到全面推广。

  三、“十二五”示范区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功能定位。

  1.示范展示功能。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物质装备、产业体系、经营形式、发展理念、培养新型农工,提高设施装备水平、科技支撑能力、劳动者素质、产业化发展、资源利用效率、农业生产能力、农产品安全水平、农业效益,展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

  2.增产增收功能。以生产“名、特、优、新”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为目标,引进、开发特色农产品优良品种、先进加工技术,开发、生产科技含量高、品质优良、受消费者欢迎的农产品精品,促进农业增产、职工增收和团场增效。

  3.带动孵化功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农产品加工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4.教育培训功能。技术培训、专业实训、科普教育。

  5.休闲度假功能。旅游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

  (二)发展思路。

  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统筹发展,按照“六用九提高”和建设“三大基地”的要求,以现代产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职工增收和团场增效为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物质装备为支撑,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为途径,在市场机制和特殊管理体制的共同作用下,着力推进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利化、机械化、产业化、品牌化和信息化建设,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建成具有国内领先、符合市场规律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实施种植业高产优质高效、水利保障、畜牧业转型发展、农业产业化配套、科技创新转化和团场配套改革工程,实现跨越发展,使其成为农业科技成果与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农业产业化培育的样板区、拓展农业功能的先行区、农业现代化率先实现区、引领新疆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

  (三)基本原则。

  1.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不是农业战线的“独角戏”,必须上下齐努力,分工合作,统筹兼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协力推进的良好格局。要围绕主导产业,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认真编制示范区“十二五”规划,确保规划目标科学、措施可行。

  2.结构合理,突出主业。依托示范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重点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的集中度和知名度。突出发展粮棉、畜禽、蔬菜等主导产业,保障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安全生产。

  3.重点突破,梯次推进。遵循现代农业发展一般规律,实行有选择、差别化的扶持政策,支持重点领域和区域率先取得突破;通过示范区、核心区、优势区现代农业建设,树立典型,积累经验,引领和带动师市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

  4.强化支撑,转变方式。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线,从急速、最薄弱和最关键的环节入手,着力突破瓶颈制约,大力在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等方面强化支撑,不断提高农业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5.配套集成,示范展示。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依靠科技进步和综合配套技术,大力推广主导产业、主要产品和主推技术,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劳动生产率。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示范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发展,成为看得见、学得会、做得到的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

  6.创新机制,注重效益。不断探索和创新农业经营管理机制体制和土地流转机制,推进规模化经营,创新和规范企业、团场和职工利益联结机制,努力拓展农工增收渠道,促进大田劳动力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和农工持续增收。

  (四)发展目标。

  1.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渠道防渗和高新节水技术推广,2015年支渠防渗率90%,斗渠防渗率75%。田间灌溉基本实现高新节水,高新节水面积突破55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6提高到0.68。

  2.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要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以加强园艺业和棉花收获机械为重点,2015年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其中种植业达到100%。

  3.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配套完善师、团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加快建设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公用农业数据库。加强示范区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启动信息化示范工程。积极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积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2015年,百户计算机拥有量50台。

  4.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土地产出率。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要求,加快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加大投入力度,重点进行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有计划分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2015年,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3万亩,示范区基本实现标准田、标准园,耕地单位面积产值超过3500元/亩。

  5.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开发运用各种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大力普及高新节水、精量播种、精准施肥、农业综合防治病虫、畜禽良种化技术和沼气生产,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通过上述技术的推广应用,2015年,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扩大到40万亩,高新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0万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40万亩,精量播种面积达到30万亩。通过高新技术的推广,与现有常规技术相比,实现农作物单位面积节约用种量30%,提高土地利用率6%,田间灌溉用水量节约30%,节肥30%,农药使用量减少50%;畜禽良种率达到95%以上,大型畜禽养殖场基本实现粪便无害化处理。

  6.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2015年,科技贡献率达到68%,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2%,百户计算机拥有量50台。

  7.培养新型农工,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普遍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扩大新型农工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规模。积极发展种养专业大户、农工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2015年,年农工培训次数1万人次,职工人均承包定额提高30%以上,新增养殖大户100户以上,年出栏各类畜禽占示范区总出栏数60%;到2015年新增8—1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4—6个自治区级以上农产品知名品牌,农产品加工率达95%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1.5 :1。示范区农工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0家,会(社)员3000余人。各类农工专业合作组织销售的农产品(大宗农产品除外)占农工销售总量的80%以上,实现会员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8.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畜禽、林果、农作物等优良品种工程及疾病防止工程建设,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为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农业稳步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015年,三品认证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达到60%以上。

  9.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按照兵团 “减棉、增粮、增畜、增果”农业结构调整的八字方针,加快畜牧业、园艺业的发展。2015年,畜牧业、园艺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由65%提高到70%。

  10.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作用得到发展。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农业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农业总产值保持年均增速10%,农业人均农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5.5万元、2.8万元,农产品产量提高10%以上,农牧工家庭纯收入达到18000元,年平均增长12%以上,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农牧工家庭人均收入的80%以上。

五家渠垦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主要指标

  

序号

主要指标

单位

2010

2015

1

播种面积

万亩

39.2

40

2

标准农田面积

万亩

25

40

3

农田防护林面积

万亩

2.4

5

4

灌溉水利用系数

 

0.6

0.68

5

高新节水灌溉面积

万亩

33

40

6

渠道防渗率

%

48.6

75

7

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

%

88

95

8

农业总产值

万元

147229

237113

9

耕地单位面积产值

2210

3500

10

农业人均农业增加值

万元

 

2.8

11

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

9008

18000

1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

67

72

13

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

%

60

68

14

农产品加工率

%

85

95

15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

 

0.65:1

1.5:1

16

农业职工人均经营面积

     

16.1

其中:粮食

100

150

16.2

棉花

40

60—80

16.3

酱用番茄

40

60—80

16.4

酿酒葡萄

15

20

16.5

鲜食葡萄

15

20

16.6

大田蔬菜

5

10

16.7

大棚蔬菜

0.7

2

17

作物单产水平

     

17.1

小麦

公斤/亩

386

450

17.2

玉米

公斤/亩

803

1000

17.3

棉花

公斤/亩

142

150

17.4

鲜食葡萄

公斤/亩

600

1500

17.5

加工番茄

公斤/亩

6300

9000

17.6

蔬菜

公斤/亩

4480

5000

18

测土平衡施肥

万亩

25

40

19

精量播种面积

万亩

15

30

20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万亩

19

40

21

无公害产品产品率

%

21.3

50

22

绿色产品率

%

3.4

10

23

有机产品率

%

2.1

3

24

百户计算机拥有量

20

50

  四、“十二五”示范区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内容

  (一)总体布局。

  一区、四场、五心、六园、十基地。

  1.打造1个核心区:共青团农场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现代节水示范园区,现代畜牧养殖示范园区,现代渔业养殖示范园区(千亩),棉花、小麦、玉米、番茄、葡萄高产示范园区(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千亩)。

  2.培育4个养殖场:现代化循环型种猪和育肥猪养殖场、现代化循环型种鸡和商品鸡养殖场、现代化循环型奶牛养殖场、现代化循环型种羊养殖场。

  3.建设5个中心:农六师五家渠市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农六师五家渠市种苗繁育中心(共青团农场),101团、102团、103团、105团和共青团农场农机服务中心,101团、102团、103团、105团、共青团农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五家渠农产品交易中心。

  4.创建6个园:农六师五家渠市现代农业科技研发园(共青团农场)、农六师五家渠市优良品种展示园(共青团农场)、农六师五家渠市设施农业标准园(共青团农场)、五家渠农产品加工园、青格达湖旅游观光度假园,五家渠万亩生态园。

  5.做好10个基地:五家渠垦区畜牧养殖基地、五家渠垦区节水灌溉基地、五家渠垦区渔业养殖基地、共青团农场小麦优质高产生产基地、105团棉花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基地、103团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基地、102团番茄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基地、101团有机葡萄产业化基地、101团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03团有机哈密瓜生产基地。

  (二)主要建设内容。

  1.农业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示范区的自然环境优势、生产技术优势,发展高产、高效及特色农业,实现种植订单化、栽培科技化、加工产业化、质量品牌化,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种植基地向优质、特色、规模、生态、高效的标准化方向发展,推动团场农业持续快速稳步发展。在稳定粮食、棉花、加工番茄等优势作物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葡萄、蔬菜等特色果蔬园艺作物,重点推广高新节水、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收获、高产栽培、无公害、绿色等高效农业栽培技术。农业基地建设主要投资内容如下:

  (1)高新节水工程。

  五家渠垦区年种植面积42.9万亩,其中高新节水面积33万亩,项目拟新增高新节水面积9万亩,灌溉方式采用滴灌或涌泉灌。

  (2)渠道防渗。

  五家渠垦区现有干渠186.5公里,防渗率75.4%;支渠287.9公里,防渗率52%;斗渠449.3公里,防渗率40.5%。按照兵团农业三大基地2015年干渠防渗率75%,支渠90%、斗渠75%的标准,项目计划新增防渗渠长度314公里,其中支渠110公里,斗渠154公里,防渗形式采用预制砼+塑膜。

  (3)高产田建设。

  为了推进示范区农田和园地标准化建设,项目拟对示范区现有13万亩中低产田进行改造,主要采取土壤培肥、林路配套、排碱清淤、拉砂改土、洗盐压减等工程措施进行改造。

  (4)农机设备购置。

  为了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和农机装备质量,促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项目拟购置采棉机、大马力拖拉机、番茄采收设备、葡萄机埋设备、高架喷雾机、精量播种机、翻转犁等农用机械200台(套)。

  (5)设施农业建设。

  为了提高蔬菜种植效益,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蔬菜,项目规划新建温室大棚5000座,配套道路、输水管道、输电线路、供热等基础设施工程。

  (6)葡萄园建设。

  示范区现有葡萄基地3.7万亩,规划到2015年发展到7.8万亩,需新建标准化葡萄园4.1万亩。主要投资建设内容包括苗木购置、定植、搭架等。

  (7)测土、种子及农产品检验设备。

  为了发展节约型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项目计划购置测土、种子及农产品检验、检测设备。

  2.畜禽产业。

  以发展规模畜禽养殖为主,重点是家禽养殖业和养猪业生产,加大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

  一是依托龙头企业,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养鸡、育肥畜产业化的发展模式,重点支持种鸡场和种猪场设施建设。二是以发展规模养殖点和养殖户为重点,重点加快推进养殖环节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实施统一的良种繁育、疫病防治。

  重点推广畜禽良种化技术、高效繁殖综合技术、幼畜培育及育肥技术、畜禽冷季饲养配套技术、畜禽集约化生产技术和无害化畜产品生产技术。畜禽产业建设主要投资内容如下:

  (1)有机肥加工厂建设。

  随着畜牧业发展,畜禽数量将会大幅度增加,同时会产生大量且集中的畜禽粪尿和污水,为解决粪尿排泄物及废水对周边环境污染,减轻给居民生命健康带来威胁,项目计划将畜禽粪便或沼气工程的沼渣收集处理,拟新建有机肥加工厂1座,投资建设内容包括厂房建设、设备购置和水电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废杂废料生产有机肥,实现循环利用和绿色环保。

  (2)养殖场建设。

  为了给养殖户提供优良畜禽种,项目计划新建现代化种鸡场和种猪厂各1个;同时,为了带动养殖户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方式发展,项目拟新建规模化养鸡、养猪示范场。主要投资建设内容包括圈舍、设备、基础设施和沼气工程。

  (3)养殖场配套工程建设。

  主要投资建设内容包括给排水管网、输电线路和道路。

  3.产业化建设。

  围绕做大做强棉业、油脂业、畜牧业、果蔬业、番茄业、葡萄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形成棉花、粮油、番茄、葡萄、马铃薯、蔬菜、哈密瓜、畜禽八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需建立上、下游产品关联度密切的龙头企业集群,实施农业产业发展品牌战略,形成龙头企业支撑,名牌产品带动,标准化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农业产业化体系。

  ——加大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的推广力度,建设高标准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各种专业合作组织等中介组织,按照健全组织机构、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搞好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提供有效支撑和重要保障。

  ——针对各类产业的特点,探索适合各产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完善运行机制,增强农户的市场竞争力以及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

  ——完善产业化合理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农业保险基金,共同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实现龙头、基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产业格局。

  棉业:按照国家棉纺工业“东引西建”战略,引进华孚色染纱、广大山河纤维素和精制棉等加工企业,到2015年形成100万锭生产能力。

  葡萄业:引进长城3万吨葡萄原汁、新疆丘比特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扩大到3万吨葡萄原汁生产,到2015年形成6万吨的葡萄原汁生产能力。

  蔬菜业:做大做强新疆五家渠双渠蔬菜有限公司,引进1-2家精深加工和市场开拓能力强的蔬菜加工企业,到2015年形成年生产销售蔬菜瓜果10万吨。

  畜牧业:依托共青团现代畜牧业产业示范项目建设,引进双汇生猪屠宰分割、正大禽类屠宰加工及鸡蛋分级包装加工企业,到2015年实现生猪屠宰分割100万头、年鸡蛋分级包装加工2.7万吨的生产能力。

  马铃薯业:做大做强新疆大罗素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引进益海粮油,到2015年形成加工5万吨全粉或淀粉的生产能力。

  旅游度假业:利用示范区内青格达湖旅游资源、101团及102团设施农业资源、103团沙漠资源,加快五家渠垦区万亩生态园建设,到2015年形成郁金香、荷花、牡丹和芍药等1300亩、400万株花卉,生态植物园、设施农业、都市农业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产业。

  产业化建设主要投资内容如下:

  (1)工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为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入住企业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项目拟配套完善工业园区投资主要包括道路、绿化、给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

  (2)流通设施建设。

  为了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项目拟建1座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投资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征用、房屋、基础设施配套等工程。

  (3)仓储设施建设。

  为了满足1万吨鲜食葡萄保鲜储藏需要,项目首期投资建设2000吨气调保鲜库1座。

  (4)农业技术服务化体系建设。

  提高示范区经济信息系统质量,加强农业经济的宏观管理、科学决策和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指挥能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经营机制,提高农户进人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项目主要投资配套完善4个团场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新建一批各类协会组织。

  (5)轧花厂改造。

  随着棉花全程机械化进程加快,必须对示范区现有轧花厂进行技术改造,以满足机采棉加工质量要求,项目拟改造轧花厂4座,改造内容主要包括购置、安装压垛、开垛、运膜、籽棉清理、加湿等设备。

  (6)旅游度假休闲园建设。

  为了更好宣传推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成果,为示范区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和投资环境。项目拟建设5座集生态、旅游、体验、休闲于一体的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园。

  (7)人力资源培训。

  全面提高示范区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保证示范项目顺利实施和持续稳定发展,项目需加强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培训。

  五、保障措施

  实施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必须更新观念,通过综合现有组织机构、政策、体制、资金、激励等方面措施,加快示范区建设、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建立长效机制,努力形成发展现代农业的合力。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保障。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是规范各地区农业示范区建设、引领和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建设好国家农业示范区,兵团成立兵师两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领导小组。兵团农业示范区领导小组组长由兵团农业局局长担任,兵团农业局副局长任副组长,农业局、发改委、财务局、水利局、建设局、科技局等相关处室领导为成员;农六师农业示范区领导小组组长由师长担任,分管农业副师长任副组长,农六师农业局、发改委、财务局、水利局、建设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领导和垦区各团团长为成员。领导小组应明确目标责任,负责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落实分工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领导小组负总责、各部门齐抓共管、联合推动的工作机制。农业示范区领导小组要做好规划落实工作,推进项目实施进度,拓宽融资渠道,设立农业示范区发展专项资金,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2.强化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根据国家、兵团现行的政策要求,结合示范区实际情况,兵师两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税收、信贷、保险等相关扶持政策,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引资机制。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特别是抓住中央支持新疆和兵团加大发展的有利政策和机遇,利用对口支援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提升示范区的建设水平和质量。针对示范区内经营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团场经济合作组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其经营行为,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继续深化体制改革,鼓励和扶持种养殖大户、联户和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加强金融、技术、信息、流通等各方面的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以良好的发展环境,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经济发展。

  3.加快标准化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重点规划建设好一批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相配套的专用、优质、稳定的标准化示范基地。在示范区内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观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现代农工发展农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步伐。

  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加强示范区农业科研中心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成果的集成创新和中试熟化,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引导涉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继续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公益性职能经费保障机制,改善推广条件,提高人员素质。积极开发运用各种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精量播种技术;积极推广集约、高效、生态养殖技术,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5.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营方式和多种生产要素参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经营,培育发展一批多种类型、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扶大扶强一批重点骨干龙头企业,关心支持中小型、成长型企业的发展,着力引导龙头企业根据示范区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形成规模,尽快发挥集聚功能,带动和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实行标准化生产;推进龙头企业体制创新,通过多种形式,整合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要素,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后劲,提高竞争力。

  通过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运转约束机制,协调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利益关系,规范各参与主体的经营行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的有效运行。一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龙头企业对农户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设立风险资金、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的同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使龙头企业和农户真正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二要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要切实发挥其作用,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三要建立利益约束机制,通过健全法律法规,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使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走向良性发展。

  6.创新机制体制,转变发展观念。

  按照兵团农牧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及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团场土地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团场内部土地经营权流转,切实维护团场土地的安全性。逐步完善承包职工缴费管理办法。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化发展,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用工业提升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和经济集约化水平,促进工农产业相互融合。创新农工商合作、联营、一体化经营体制,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项目拉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引导资金、科技、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优势农业产业集聚。

  7.加快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按照中央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建立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精干高效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名优新特产品,促进企业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农业服务体系的科技优势,搞好产、学、研结合,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农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素质。

  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工作,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培养出一批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新农工。培训中要突出作物新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加快推广农作物标准化栽培、畜禽规模化养殖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引导作用,通过科技人员与农工的结合,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建设的科技含量。

  8.加强工作指导,搞好总结宣传。

  兵师团要按照中央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五家渠垦区实际,切实发挥行业特点和技术优势,加强对示范区发展的规划指导、业务支持和资源整合。及时了解示范区发展情况,不断探索和总结好经验、好办法,加强典型宣传与推广,为示范区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