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发展规划

辽宁省瓦房店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

日期: 2013-01-18 16:31 作者: 瓦房店市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瓦房店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进程,根据《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通知》要求,按照瓦房店市委、市政府“两轴、一带、三园、四区”产业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现代农业理念,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在“十一五”规划建设基础上,全面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程,实现我市“十二五”期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前十位目标,制定瓦房店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规划期限2011-2015年。

  一、规划思路

  围绕增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主题,以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支柱产业集群。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力度,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运用效益化理念,优化农业结构;要运用工业化理念,推进产业化进程;要运用生态化理念,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运用协调化理念,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产业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积极推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打造我市海滨生态宜居城市和早日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前十位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覆盖全市25个乡镇和农村街道办事处。以畜禽养殖、水果栽培、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建设为重点,以畜禽、果品、蔬菜、水产品加工、储藏、销售等企业为龙头,建设优势农产品农工贸、产加销基地;在原长大铁路、沈大公路、哈大公路、渤海沿线和永青公路、城八公路优势农产品产业带规划建设基础上,采取点线结合、整体推进、逐步完善办法,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实现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和农民增收目标。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20亿元,农业增加值1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万元,覆盖全市农村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建成。届时,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将达到1200处,鸡、猪、牛等主要畜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6亿只、240万头和25万头;水果栽培面积将达到80万亩,果品产量达到80万吨;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将达到35万亩,蔬菜产量达到120万吨;海珍品育苗水体达到220万立方米,设施养殖海参面积14万亩,海参产量2万吨;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到95%,农业科技贡献率65%,农产品加工率85%,农产品综合商品率90%,农产品商品出口率50%。

  (四)基本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农业发展规划必须建立在产业建设发展基础上,必须立足长远,进行科学、系统规划。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模发展、优化产业的要求,突破乡镇办和行政村区划界限,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生产基地的产业架构。

  二是企业牵头,合作发展。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发展农产品生产订单,建立农民合作组织。要以村组为基础,成建制地参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区建设,让农民汇入产业化经营中去;并要充分发挥农民自主发展、自主经营主体作用。

  三是优化结构,培育产业。以提升农村生产力水平作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首要任务,既要统筹兼顾,又要重点发展。要以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为主攻方向,培植和壮大主导产业,着力提高农产品增加值,促进广大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是尊重民意,注重实效。切实尊重农民发展生产的志愿与选择,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包办代替,不搞评比达标,力戒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着力发展产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销路好的产业项目,调动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二、规划基础

  2010年,我市农业总产值预计可实现1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其他各项指标均列全省前茅。不仅有栽种养经营中规模较大、相对集中、产销结合的农业优势项目,基本形成农户+合作组织+基地+企业的产业链条。2010年,被农业部授予“现代农业示范区”称号。

  (一)畜禽养殖业

  畜牧养殖是我市农村支柱产业。全市现已建成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700多处,建设畜禽加工企业20多家,是辽宁地区最大的畜禽养殖加工基地,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畜禽加工示范基地。2009年,实现畜牧业产值5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50.9%。肉鸡产业。截至2009年末,全市建设肉鸡标准化养殖小区440处,带动养殖农民6000户,其中肉种鸡养殖50处,饲养肉种鸡140万套,孵化鸡雏1.8亿只,肉鸡养殖285处,饲养量8000万只;建设肉鸡加工企业1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1家、市级2家,安排农村劳动力1万多人就业,带动运输专业户400多个,屠宰加工2亿只,产量40万吨,实现增加值50亿元。生猪产业。建有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180处,参与养殖农户1万户,饲养量150万头;建有生猪加工企业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吸纳农村劳动力2000人就业,发展运输专业户170多个,屠宰加工100万头,产量8.2万吨,实现增加值18亿元。肉牛产业。建有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26处,参与养殖农户6万多户,饲养量15万头;建有肉牛屠宰加工企业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安排农村劳动力2000人就业,带动运输专业户60个,屠宰加工肉牛5万头,产量1.2万吨,实现增加值5.6亿元。饲料产业。全市建有畜禽饲料加工企业22家,转化大连地区粮食40万吨,加工饲料产量80万吨,实现产值28亿元;为大连地区900多处标准化小区、1万多农户供应畜禽养殖饲料;饲料加工企业安排农村劳动力1000多人就业,带动运输车辆2000多台。

  (二)水果栽培业

  我市是闻名中外的苹果之乡。上世纪60年代初,被誉为辽南地区“水果之乡”,成为闻名遐迩的世界水果生产最佳区域和国家果品重点出口基地。198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十大果品基地之一,1991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先进果品生产基地,2002年,被划归为环渤海湾苹果优生区,2003年,被认定为全国优质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006年,被授予第四届“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称号,2008年,被授予“全国水果加工示范基地”。果品生产。全市现有水果栽培面积60万亩,各类果树4000多万株,其中结果树面积50万亩、3000余万株,形成了以陆地为主、以温室为辅、四季有产出的果品生产结构。一般年景果品产量60万吨左右,产值16亿元上下,其中苹果40万亩、1900万株,产量40万吨;桃子13万亩、920万株,产量15万吨;葡萄2.6万亩、900万株,产量2.1万吨;鲜杂果4.4万亩、180万株,产量3万吨。在全市23万农户中,约有70%农户从事水果生产经营,农民人均果品收入2000多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左右。建有优质水果种苗繁育基地2000亩,年产果苗600余万株;建设果品出口示范基地13万亩,无公害生产基地25万亩。果品经营。全市有果品加工企业30多家,果品加工能力50万吨,加工品种主要有罐头、果汁、果干、果粒、果脯、果丁和果酒等;有果品储藏销售企业70多家,拥有1000吨以上果品储藏库92座,一次性储藏水果30万吨。在这些企业中,有省市级龙头企业14家。扶持发展果品协会、水果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0多个,培育1000万元以上果品经纪人30多位;专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开拓国内外市场,建立果品销售网络;从目前经营分析来看,罐头、果粒、果丁等产品主要销售国内市场,果汁、果干、果脯等产品主要销售欧美等市场,其中浓缩果汁年出口量8万吨左右;储藏果品主要销往俄罗斯、欧盟、菲律宾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多达20万吨上下,部分产品销往国内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市场。果品储藏企业、农民合作社、经纪人队伍十分注重水果市场品牌培育,有大连天盛“驼峰牌”、大连东马屯“东马屯牌”富士苹果,瓦房店鑫龙“威云牌”和瓦房店祥岭“祥岭牌”国光苹果等4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

  (三)蔬菜种植业

  我市是冬季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和辣根干瓢等家种菜种植的发祥地,已有30多年种植历史,先后被农业部授予“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出口基地”和“中国无公害果菜十强市”等称号。2008年,启动“出口辣根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种植辣根、干瓢等家种菜5万亩、温室蔬菜18万亩,产量68万吨,产值12.5亿元。辣根种植。建有辣根规模加工企业10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年加工辣根3万吨,产值1亿元。辣根产品经历了由片到粉,由膏到油的发展历史。截至目前,全市参与辣根种植农民1.1万户,企业安排农村劳动力3800人。辣根销售逐步由日韩市场向欧美延伸,分别占据日韩、欧美市场的90%和70%以上。干瓢栽培。全市现有干瓢规模加工企业6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家,年加工量6000多吨,产值可达2000多万元。据统计,干瓢加工企业可安排1600多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干瓢年订单种植面积1万亩,参与干瓢种植农民2000户。温室蔬菜。截至2009年末,发展日光温室20万亩,建设50亩以上小区600处,以黄瓜、芸豆和西红柿为主栽品种,蔬菜产量55万吨,产值14亿元,农民人均反季蔬菜收入1900元。培育高速公路沿线乡镇10万亩日光温室种植基地,基本建成了九龙袁沟村黄瓜、老虎屯马圈村芸豆、杨家岚崮河村食用菌、红沿河达营村韭菜、驼山曹屯村草莓等蔬菜专业村。

  (四)水产养殖业

  我市海岸线绵长,渔业生产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发挥海岸线绵长优势,由单一的海洋捕捞向海水养殖发展,加快海洋产业化进程,发展近海养殖业,推进陆地工厂化和港圈设施渔业建设,基本建成环渤海最大的海珍品育苗和海参养殖基地。

  海水育苗。截至2009年,全市建有工厂化海珍品育苗室700多座,育苗水体达到200万立方米,主要品种有海参种苗50万公斤、贝类种苗140亿尾、虾种苗5亿尾,实现育苗产值4亿元。海水养殖。建有水产养殖设施10万亩,浅海底播增殖放流10万亩,采用混养方法,海参产量1万吨、虾类780吨、鱼类700吨;滩涂养殖养贝7万亩,产量8000多吨;实现产值11.8亿元。海产加工。全市建有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6家,主要从事海参、鱼类、海蜇等精深加工。主要产品有海参性腺胶囊、海参肠衣胶囊,虾酱、烤鱼片,即食海蜇、盐渍海蜇等,产值1亿元左右。

  三、发展机遇与存在问题

  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不仅有着多年建设基础和良好的自然、交通、电力优越条件,还有更多内外发展机遇期。

  一是基础好、扶持多,为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2010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0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1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万元,全市财政总收入31.2亿元,农村投资额12亿元;在2010年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列18位,居东北三省第一位。每年承接国家、省、市扶持补贴资金1.5亿元以上;市本级连续9年出台扶持补贴政策,每年财政用于扶持名优水果、畜牧养殖和设施农业等优势产业800多万元。这些政策和扶持资金调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经纪人积极性,极大的推动了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转型,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资本支撑。

  二是企业多、规模大,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坚实保障。截止2010年,我市拥有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各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60多家,有2个国家级、8个省级、18个大连市级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现已建设各类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都市型现代示范区)16个,大连市级40多个;全市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50多个,涉及水果、畜牧、蔬菜、粮食、农机等多个产业,覆盖面达农村乡镇总数的90%,共涉及农户近10万个,带动农民37万人,分别占全市农户和农民总数的49%和53%。巨大的产业链组织,为我市做强现代农业以及引领示范东北地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了产业基础。

  三是产业优、标准高,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产业支撑。我市是国家重点果品出口基地,年出口苹果20万吨左右;辣根产品分别占日韩和欧美市场份额的90%和60%以上;年饲养肉鸡8000万只,屠宰1.5亿只;以海参为代表的海产品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产值达到20亿元。在涉农加工龙头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下,已形成畜禽、水果、蔬菜以及水产品四大特色优势产业。截止2010年,发展设施农业22万亩,其中温室果菜14万亩,冷棚果菜8万亩,设施农业规模化和集群化特征明显;建设畜禽标准化设施养殖小区800多处,畜牧业总产值达50多亿元,建立了种养结合的“畜禽养殖—沼气—果菜”以及“畜禽养殖—有机肥生产—果菜种植”的循环模式,生态循环型农业模式日趋成熟;池塘设施、工厂化育苗水体、浅海投石造礁分别达到14万亩、60万立方米、9万亩,海产品产量达到22万吨,目前已成为环渤海规模最大的海珍品种苗繁育和海参养殖基地,是种苗、设施与珍品农业融合典型代表,为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提供强有力产业支撑。

  四是谋规划、高起点,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巨大的驱动力我市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期,着力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新兴工业城市。依托大连全域城市化战略和都市型现代农业“三圈两区一带”建设,我市城市规划与产业布局基于“面海发展、全局谋划”的思路,呈现面向大海、弯弓射箭的框架,形成“两轴、一带、三园、四区”布局,整个规划以沿海开发带动全域城市化步伐,遵循了“宜港则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发展原则,这都将拓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空间。跟随我市城市化、城镇化、社区化不断深入,必定加速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

  尽管我市有诸多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有利条件,但是,我们还要清醒的看到建设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一是现代农业与农业形态转换提升的矛盾。我市目前已形成畜牧、水果、水产和蔬菜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并依托市场和资源优势,基本形成较为鲜明的区域布局:哈大公路沿线和西南部畜禽养殖加工区、长大铁路沿线及西北部水果栽培储藏区、沈大高速公路沿线与中部保护地果菜种植区、环渤海沿线海珍品育苗和海参养殖区。现代农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空间的集聚,虽然可进一步提高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生产效率,降低低成本,但很难强化优势产业的多功能特征。如在生产功能向生活、生态功能调整上存在困难,存在着强化优势而不愿意放弃优势的“两难”。

  二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布局问题。我市目前大部分区域呈现出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各分散节点,还没有呈现出网络状(道路链接)、链条状(产业链接)、片区状(空间链接)的空间格局。农业旅游还存在点多面广、规模偏小、管理松散、各自发展等问题,如沿海旅游带的开发及与农业融合发展,还没有统一的专项规划和科学分析;中部地区作为瓦房店新城走廊集聚地和城市群落集中区,目前的优势产业突出,但还没有实现优势产业的都市化功能拓展。如何把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融合于大连市全域城市化战略的格局,是建设的重点难点。

  三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行为问题。各级政府和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效,转变目前仅仅依靠主体自发发展、政府适度引导的现状,有目的培育新的主体,并使其发挥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着力点。

  四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融合问题。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尤其是借助相关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我市在设施、技术投入发展外汇农业、精品农业,甚至循环农业方面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但许多企业、合作社以及农户,还没有意识拓展都市现代农业概念;许多具有旅游资源的乡镇,也没有完全与农业融合起来,面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信息、咨询、培训、技术等多元化服务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农家旅游发展处于较低的水平。

  五是自然条件制约问题。水资源相对缺乏是我市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一大制约因素。年降雨量偏低,在640毫米左右,因此在植被培养和开发方面存在劣势,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低,水源涵养区相对较少,发展现代农业有相对的比较劣势。

  四、重点建设区域和任务

  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在着眼现实的基本原则上,既要了解发展优势,又要清楚不利因素,既要优化传统产业,又要坚持改革创新。真正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要做好“生产发展”这一主题,在大力强化现代农业产业优势基础上,突破产业发展为主导区域,发展具有一定旅游休闲、观光采摘片区功能,以点带面,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规划要打破小而全传统农业观念,依据畜禽养殖、果树栽培、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分布情况,确定示范区优势产业建设发展区域。

  (一)长大铁路产业区。长大铁路穿越我市东部地区的许屯、万家岭、松树、得利寺、赵屯、瓦窝、祝华、岗店等乡镇办事处。果树栽培是该区域的传统产业,是著名的水果产区,已经建有许屯镇东马屯、老帽山万亩苹果、得利寺镇龙口、西李万亩樱桃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园区)以及东马屯、金鑫现代农业示范区。区域内8个乡镇办事处现有果树总面积22.6万亩,水果总产量26万吨,其中苹果面积18万亩、樱桃面积4万亩;苹果中的红富士品种面积12万亩,国光品种面积6万亩。建有水果加工储藏企业40家,其中大连安德利果蔬汁、大连真爱果业等果品加工企业6家,加工能力为30万吨,大连瑞华景年、大连东马屯等果品储藏销售企业30多家,储藏能力为20万吨。据统计测算,该区域农民人均果树生产经营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综上所述,长大铁路产业区规划方向为水果栽培业和加工业。到2015年,长大铁路优势农产品产业区的水果发展总面积为40万亩,果品总产量55万吨,其中苹果30万亩、产量45万吨,樱桃5万亩、产量4万吨;培育建设果品精深加工企业4家,扶持发展果品储藏销售企业10家,加工储藏能力分别达到40万吨和30万吨。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1.2万元以上。

  (二)沈大高速产业区。沈大高速公路位于瓦房店市的中东部地区,北与营口的盖州市相连,南与普湾新区炮台相接,纵贯李官、土城、永宁、赵屯、阎店、太阳、老虎屯、九龙等8个乡镇办。该区域北部李官、土城、永宁、阎店、太阳等乡镇办系传统水果产业区,有李官万亩葡萄现代示范基地;水果面积16.5万亩,其中设施水果1万亩,果品产量16万吨;有果品储藏企业10家,储藏能力10万吨;农民人均水果收入5000元。南部老虎屯、九龙等乡镇办属温室蔬菜产业区,有老虎屯千亩芸豆、九龙万亩黄瓜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以及盟田、南渤湾现代农业示范区,温室蔬菜面积8万亩,蔬菜产量32万吨;有蔬菜营销大户30多家,经销量50多万吨;农民蔬菜收入6000多元。综上分析,该区域北部地区规划方向为果树栽培加工储藏业,南部地区发展方向为温室蔬菜种植加工营销业。到2015年,北部地区水果栽培总面积为22万亩,果品总产量30万吨,其中设施葡萄栽培面积3万亩,产量10万吨;培育果品加工企业5家、储藏企业20家,储藏能力达到20万吨;农民人均果品收入8000元;南部地区温室蔬菜发展总面积为10万亩,蔬菜总产量40万吨,培育蔬菜加工企业3家、营销大户50家;农民人均温室蔬菜收入1万元。

  (三)黑大公路产业区。黑大公路又名202国道,位于瓦房店市中西部,从北至南贯穿李官、土城、永宁、阎店、西杨、复州城、杨家、老虎屯、九龙、等9个乡镇办事处。有复州城万亩棚桃、老虎屯千亩葡萄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该区域北部李官、土城、永宁、阎店等乡镇办为传统生猪养殖产业区,主要为大连础明、瓦房店千家万户等3家加工企业(加工能力为130万头)提供商品猪;区域内建有大型种猪繁育场10家,年提供可繁母猪2万头;2009年,该区域生猪出栏量达到50万头,占全市生猪出栏量的30%多。该区域中部西杨、复州城等乡镇办为陆地和温室桃栽培产业区,栽培陆地桃4万亩、温室桃2万亩,主要为大连真心、大连头牌等16家水果罐头企业(加工能力为20万吨)提供生产原料;生产陆地桃10万吨、温室桃2万吨,占全市桃产量的75%。该区域南部的杨家、老虎屯、九龙等乡镇办为肉鸡养殖产业区,主要为大成、龙城、成达等10家加工企业(加工能力为3.5亿只)提供商品肉鸡;区域内建有标准化养殖小区150处,其中种鸡繁育场30多处,种鸡饲养量100多万只,提供商品鸡雏1.3亿只;出栏商品肉鸡5000万只,占全市肉鸡出栏量的72%。依据产业基础,黑大公路产业区应该规划发展为生猪、肉鸡养殖和陆地桃、温室桃栽培基地。北段区域,大型种猪繁育小区数量达到30处、标准化养猪小区80处,生猪出栏量80万头;中段区域,陆地桃栽培面积6万亩、温室桃4万亩,桃产量20万吨;南段区域,肉种鸡繁育小区达到60处、肉鸡养殖标准化小区300处,肉鸡出栏量1亿只。

  (四)滨海大道产业区。沿渤海湾修筑的滨海大道瓦房店市段途经李官、永宁、西杨、驼山、红沿河、仙浴湾、三台、泡崖、谢屯、等9个乡镇办事处。该区域有李官千亩梨园、驼山万亩红富士苹果、西杨千亩菜籽、三台万亩辣根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有红沿河大连信达、驼山大连玉磊、西阳杨阿大水产等海珍品育苗基地;有永宁、红沿河、谢屯等万亩海参养殖基地;有李官龙王庙、骆驼山海滨森林、仙浴湾海滨海滨等旅游度假区。区域内水果栽培、设施农业、海水育苗养殖、旅游度假等产业竞相发展,优势突出。该区域适宜发展设施农业、水果栽培、海水养殖、旅游度假等综合产业。一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以驼山曹屯设施草莓为基础,发展草莓设施栽培2万亩;以西杨设施食用菌为基础,发展食用菌设施养殖1万亩;以红沿河梁西设施韭菜为基础,发展韭菜设施栽培2万亩。二要做强水果栽培业。以驼山富士苹果栽培为基础,建设土城、永宁、西杨、红沿河、仙浴湾、三台、谢屯等富士苹果乡村旅游观光基地,面积10万亩;以驼山樱桃栽培为基础,发展西杨、驼山、谢屯等农家乐樱桃采摘基地,面积3万亩。三是做大海水养殖产业。以海滨沿线海珍品育苗、海水养殖为基础,培育建设渔业陆地工厂化育苗900处、水体240万立方米,设施养殖海参14万亩、浅海增养殖16万亩。四是优化海滨旅游业。建设完善龙王庙、骆驼山、仙浴湾等旅游度假基础设施,开发建设集海水洗浴、海滨垂钓、设施采收、果园采摘等观光旅游农业12处,把滨海大道建设成为现代优势农产品产业区。

  (五)永青公路产业区。永青公路又名东西大通道,位于瓦房店市北部,东与普兰店同益乡接壤,西止于永宁镇沙包村,横穿松树、赵屯、土城、永宁等4个乡镇。该区域东部松树镇、赵屯乡为水果栽培产业区,西部土城乡、永宁镇为畜禽养殖产业区。发展规划见沈大高速公路和黑大公路产业区。

  (六)城八公路产业区。城八公路瓦房店段,东起我市元台镇,西止长兴岛大桥,横贯元台、祝华、岗店、老虎屯、杨家、复州城、三台、仙浴湾等乡镇办。该区域东部元台、祝华、岗店办属城市郊区,中部老虎屯、复州城镇属沈大高速公路和黑大公路区域,西部系滨海大道区域,发展规划分别见于长大铁路、沈大高速公路、黑大公路及滨海大道产业区。

  五、空间布局与重点工程

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部署

西部滨海农渔休闲旅游特色农业拓展片区

  

组团

区域范围

关键节点

功能体现

太平湾精品外向采摘区

土城子

永宁镇

自然风光禀赋

 

依托太平湾临港工业区开发,发展面向城镇化人群的服务业及由此带动的以特色水果的观光采摘为主导的休闲创意农业;

借助仓储类龙头农超对接模式的带动,发展精品农业和外向农业;

人文景观

万亩参圈

城镇/主要路网

滨海路、太平湾临港工业区

村屯民俗/文化

 

农业精品采摘园/示范园/示范基地

大连瑞华景年物流有限公司及农超对接特色果园基地

红沿河科技服务休闲区

西杨

驼山

红沿河

自然风光禀赋

骆驼山海滨森林公园

依托红沿河核电循环经济区开发,发展面向城镇化人群的服务业及以特色水果观光采摘为主导的休闲创意农业;

依托龙头企业着力发展的设施种苗农业;面向三大经济区带动的小城镇,发展具有滨海农渔风情的科技创新服务、旅游休闲服务和综合种苗繁育服务业,凸显沿海服务创新示范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景观

万亩参圈、风电景观

城镇/主要路网

滨海路

红沿河核电循环经济区

村屯民俗/文化

大连国际苹果节

农业精品采摘园/示范园/示范基地

西杨乡苇套农场果蔬基地

大连盛鸿种苗有限公司

驼山乡大魏等村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以驼山乡为核心建设的滨海高端休闲农业园以及打造的西部滨海服务创新示范基地

仙峪湾设施特色种养区

三台

仙峪湾

自然风光禀赋

国家AAAA级大连仙浴湾旅游度假区、三台乡莲花水库

以仙峪湾参圈、三台稻田、特色蔬菜等绿色景观为链接,发展滨海与乡村旅游结合的休闲农业;借助三台满族乡辣根产业生产加工的良好基础,发展精品外向型农业。

人文景观

万亩参圈

城镇/主要路网

滨海路、沿海经济区(瓦房店新城区)、城八线

村屯民俗/文化

仙峪湾沙雕节

农业精品采摘园/示范园/示范基地

辣根产业生产加工

特色海珍品育苗展示区

谢屯

泡崖

自然风光禀赋

 

以谢屯镇为核心发展设施与种苗农业以连片大田玉米的特色资源为衬托、精细特菜设施为主体,构建大海、绿田、参圈和道路相结合的现代农业观光走廊。

利用谢屯、泡崖以畜禽养殖为主的产业优势,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

人文景观

万亩参圈

城镇/主要路网

 

村屯民俗/文化

 

农业精品采摘园/示范园/示范基地

前进村香洲庄园

都市型现代农业空间部署

东北部林果旅游休闲生态农业融合片区

  

组团

区域范围

关键节点

功能体现

旅游度假休闲农业区

李官

许屯镇西部地区

自然风光禀赋

龙王庙村海滨浴场、白沙山

龙门汤村温泉、浮渡河、雪帽山

依托自然风光和禀赋,重点发展品牌型精品观光采摘、科普展示、农事体验、民风民俗体验等休闲农业、创意农业

人文景观

李官铜矿遗址

城镇/主要路网

双龙路、202国道、沈大高速、滨海路

村屯民俗/文化

许屯镇靴子沟村官马山

农业精品采摘园/示范园/示范基地

东阳台和齐家房村的葡萄采摘园

生态农业体验区

许屯东部地区

万家岭

自然风光禀赋

东马屯村的九龙沟

万家岭的老帽山

高丽城山

依托大连东马屯果业有限公司、瓦房店鑫龙果品有限公司在许屯镇、万家岭镇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以及规划区域内近30家获得注册登记的出境水果果园,重点发展品牌型生态农业精品农业、加工农业、外向农业、设施农业以及高效农业打造大连市优质水果生产贮藏销售一体化集成创新展示示范基地

人文景观

 

城镇/主要路网

永青路

盖亮路

长大铁路

村屯民俗/文化

 

农业精品采摘园/示范园/示范基地

以东马屯苹果专业合作社及基地、鑫龙果品合作社及基地为核心打造东北部集成创新示范基地

景观农业融合区

松树

得利寺

自然风光禀赋

松树水库

依托自然、人文等禀赋,借助农业设施,打造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学习参观、采摘体验与一体的服务型休闲创意基地,重点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

人文景观

松树镇石硼庙

得利寺镇龙潭道观

城镇/主要路网

永青路、盖亮路、长大铁路

村屯民俗/文化

 

农业精品采摘园/示范园/示范基地

松树镇野山菜、中药材生产基地

得利寺青华樱桃园及苗木基地

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空间部署

中部高效循环设施农业优势提升片区

  

组团

区域范围

关键节点

功能体现

优势高效生态循环区

赵屯

太阳

自然风光禀赋

东屏山风景区

依托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畜禽养殖顺向驱动的中南部地区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

依托赵屯成达工业园本部基地,将赵屯乡作为中南部与东北部重要的链接节点,向东北延伸带动有机绿色果蔬种植与废弃物处理的良性循环,向中南部传递东北部的休闲旅游观光元素和模块,发展食品工业旅游和特色果蔬采摘等观光型农业。

人文景观

 

城镇/主要路网

202国道;沈大高速公路

村屯民俗/文化

 

农业精品采摘园/示范园/示范基地

以赵屯成达集团为核心打造食品加工创新示范园,并以赵屯成达集团、大连安德利果蔬汁有限公司和太阳龙城食品集团为核心,打造中部加工示范基地

精特功能设施果菜区

阎店

复州城

杨家乡

及泡崖、西杨和驼山等乡镇部分地区

自然风光禀赋

 

借助复州城辣根加工,发展外向农业借助太平湾临港工业区和红沿河循环经济区建设开发,发展阎店西瓜、复州城棚桃、杨家乡食用菌及精品采摘园等设施农业,并将设施农业向观光采摘、休闲体验等休闲农业转型;利用阎店、复州城自身的畜禽养殖优势,发展畜禽养殖与种植双向驱动的中南部地区种养结合的高效设施循环农业;

人文景观

复州古城观光浏览区

城镇/主要路网

新城走廊(城八线)、沈大高速公路、202国道

村屯民俗/文化

 

农业精品采摘园/示范园/示范基地

大连荣昌公司、杨家食品公司等龙头、复州城镇、八里、岳山、双龙等村的棚桃示范基地以杨家为核心,沿新城走廊拟建的中部都市高效设施精品园

设施配套服务集群区

老虎屯

九龙办

元台

瓦窝

自然风光禀赋

涌泉寺景区、金斗湖风景区

以老虎屯镇、九龙办街道设施农业集聚区为核心,利用哈大高铁、沈大铁路和城八线交汇的交通网络优势,以及地处中心城区走廊核心及辐射区域的优势区位,调整设施农业结构、提升设施农业档次,促进低档设施农业分化升级;

以九龙办超大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强化食用菌、设施樱桃的外向型农业的优势;

利用瓦窝万亩樱桃园、元台设施农业专业镇,借助市场服务链接、生态循环链接,将该区域发展成为服务于城市居民食品安全保障、满足一定的高端消费人群观光采摘需求的配套区。

人文景观

 

城镇/主要路网

新城走廊(城八线)

202国道

沈大高速公路

哈大高速铁路

村屯民俗/文化

 

农业精品采摘园/示范园/示范基地

老虎屯镇三家子村的葡萄示范基、芙蓉村的设施农业小区、

九龙办前关村的设施农业园区和董屯村现代农业示范区

主要工程

  

工程体系

项目群

投资主体

园区促进强化工程

优势特色产业园区工程

东北部食品加工创新展示园、滨海高端休闲农业园、中部都市高效设施精品园建设项目

企业为主

精品农业观光采摘园工程

基于东北部、中部以及西部滨海优势特色设施农业,建设托干基于葡萄、棚桃、李子、苹果、梨等的采摘园建设项目,包括精品果树栽植、水利设施、田间管理设施及田间绿化美化等投资

企业为主,政府支持

产业提升优化工程

基地提升工程

包括东北部流通集成创新示范基地、西部服务创新示范基地、中部循环加工创新示范基地的相关项目群建设,包括基地田间基础设施、温室、加工储运中心、检测、气调库等建设

企业主导,政府支持

畜牧水产苗种工程

畜禽及水产原种保护、繁育等项目群建设

企业为主,政府支持

农产品精深加工增效工程

畜产品熟食加工、果蔬汁新产品开发项目

企业为主

中高档果蔬设施推广增效工程

果蔬新产品推广项目

企业为主,政府支持

休闲创意产业衍生工程

工业及村屯民俗文化、历史遗迹挖掘项目

政府主导

公共建设完善工程

休闲观光服务体系配套工程

餐饮、住宿、娱乐、停车场、垃圾处理等服务设施建设

企业为主

休闲度假基础设施支撑工程

路网、供水、供电、通讯、绿化等建设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

数字化信息化平台建设工程

数字化应用软件系统、服务器集群设备及终端设备建设

政府主导

品牌推介市场对接建设工程

品牌形象策划、宣传、维护等建设

企业为主、政府支持

支农科技服务培训推广工程

培训场地、设施、师资、内容等建设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

质量安全和标准化体系工程

农产品监测、检测及标准体系等建设

政府主导

  六、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措施

  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既要坚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原则,又要遵循“合适”、“适合”的科学发展思路。为此,必须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加强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逐步完善优化示范区功能。

  (一)要增加资金投入。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资金投入是关键。一是充分发挥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鼓励引导广大农民利用土地资源、管理技术、劳动力集中等优势参与现代农业建设;二是吸纳积聚农村社会闲散资金,以承包、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投入优势现代农业开发;三是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改革开放程度,扩大农业招商引资范围,积极引进工商资本,向优势农产品产业区投入;四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份额,特别要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夯实基础。

  (二)要推进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把科技人员“算给农民听,干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学,帮助农民赚”挂牌服务作为科技创新重点。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区建设,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原则,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在农业生物、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控制、食品安全保障、节水灌溉、循环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先进种养技术、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领域实现新突破。

  (三)要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要推进土地向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流转,促进现代农业建设。要培育发展国家、省、市级农产品加工企业群,扶强做大储藏和运销企业群,建设现代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群。要培育以农民合作社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为纽带的服务体系,把农民领进市场,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要不断完善区域性、专业性批发市场和乡镇集贸市场为主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服务。

  (四)要切实加强领导。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要健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农业综合部门综合协调、乡镇办及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区建设强大合力。加强农村综合部门和专业部门体系建设,建立职能明确、权责一致、政令畅通、运转协调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上体现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确保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健康推进。

  瓦房店市农村经济发展局

  二〇一〇年九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