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岭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1-2015年)
温岭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2011-2015)
温岭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八月
第一章 总 论
1.1 规划背景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为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从2009年11月开始,农业部启动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重点在基础条件好、代表性强的地区优先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决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特别强调把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以现代产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新型农民为主体,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先行区,具有产业布局合理、组织方式先进、资源利用高效、供给保障安全、综合效益显著的特征,发挥着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和生态化的作用,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
近年来,浙江省温岭市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总体要求,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平台,着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卓有成效,荣获了“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渔业生产先进县”,被评为“中国果蔗之乡”、“中国高橙之乡”、“中国大棚西瓜之乡”、“中国大棚葡萄之乡”、“中国草鸡之乡”、“中国海虾之乡”。 2012年1月经农业部认定成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了更好地建设温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本着规划先行的原则,特编制本规划。
1.2 规划意义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十二五”时期温岭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民组织化、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经济生态化的重要平台,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是温岭现代农业发展继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重要保障,对规范农业示范区发展,示范和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3 规划的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七届五中全会决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
4.《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计发〔2009〕33号)
5.《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通知》 (农计发[2010]39号)
6.《农业部关于认定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通知》(农计发[2012]1号)
7.《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4年末)》(农业部)
8.《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农业部)
9.《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0.《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0]6号)
11.《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浙发改规划[2011]914号)
12.《浙江省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浙发改规划[2011]1700号)
13.《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14.《温岭市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
15.《温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16.《温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7.《温岭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18.《温岭市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4 规划范围
温岭市行政区所辖范围内的11个镇和5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约926平方公里。
1.5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11-2015年。
第二章 基本情况
2.1 地理位置
温岭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长三角地区的南翼,东、东南、西南三面濒海,西邻乐清市,南连玉环县,北接黄岩和路桥区。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21°09′50″~121°44′00"和北纬28°12′45″~28°32′02″之间,市域东西长55.5km,南北宽35.9km,区域总面积1081.24 km2,其中陆地面积925.82 km2。公路相距上海5小时,杭州3小时,宁波2小时,温州和台州市区1小时路程,区位条件优越。
2.2 自然环境
2.2.1 地形地貌
温岭市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倾斜浸入东海,西部和西南部多为海拔100-250米绵延起伏的丘陵山区,间有小块河谷平原,北部、中部和东部为平原,地势平坦,局部间有陆屿残丘。地貌单元众多,有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平原、滩涂、岛屿、港口等,以平原为主。“四山一水五分田”是温岭市地貌的基本特征。
2.2.2 气候水文
温岭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3℃左右,平均无霜期为25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861.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660毫米,境内主要有金清水系和江厦港、横坑溪、横山溪、大雷溪等四个自成一体的水系,自然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2.2.3 土壤条件
温岭市境内土壤类型多样、地域分布明显,主要有黄壤、红壤、潮土、水稻土和盐土五种土类,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0.06%、48.29%、2.35%、43.85%、5.45%。黄壤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顶部位,红壤主要分布在6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潮土主要分布在河谷和滨海地带,水稻土分布在平原河网地区,盐土以条状分布于沿海一带。
2.3 社会经济条件
温岭市现辖11个镇和5个街道办事处,截止2011年底,全市户籍人口119.93万,其中城镇人口20.18万人,农村人口99.75万人,农村从业劳动力68.57万人。土地面积160.98万亩,其中耕地48.37万亩、园地5.60万亩、林地35.72万亩、草地2.20万亩、滩涂17.46万亩、河流水面6.82万亩。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678.6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6585元,一、二、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50.25亿元、361.40亿元、266.97亿元,比例为7.4:53.3:39.3;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5.46%增加到2011年的8.44%(见图1-1),年均增长率达9.1%。财政总收入66.5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1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96元。先后获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明星县(市)”、“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全国农民收入先进县(市)”等称号。
2.4 农业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温岭以高效生态农业强市、特色精品农业大市为目标,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不断提升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粮食生产稳定提高,被评为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农业“规模、品牌、效益”进一步凸显,形成了蔬菜、水果(葡萄、西瓜、果蔗)、畜禽(生猪、温岭草鸡)、水产养殖四大主导优势产业。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16290万元,其中:农业229180万元、林业449万元、牧业75015万元,渔业595786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5860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110.75万千瓦;设施农业面积8.7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8.15%;100亩以上集中连片规模经营面积25.7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3.32%;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34.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1.95%;灌溉水利用率60.2%。农业总投入10.42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4.48亿元。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农业主导产业呈现出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开拓、生态化发展的格局,形成了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带、产业链和产业群。一二三产业得到了联动发展,农产品加工发展迅猛,农产品物流仓储稳步发展,农业功能进一步拓展。2011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56万亩,粮食、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养殖五大产业产值37018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4%(如不计算海洋捕捞518656万元,占到93.1%)。农业龙头企业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09亿元;投资3亿多元新建了华东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全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占地138亩);以大棚葡萄等主导特色产业为依托的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民在农业多种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
二、主体实力明显增强。温岭坚持以规范提升、育强扶大为抓手,切实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度和凝聚力,增强农业龙头企业连接度和带动力。温岭是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起地之一,是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先进县(市),2011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419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合作社17家,联结农户6.82万户,实现年销售收入16.2亿元。拥有温岭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市场)112家,2011年产值109亿多元,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台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4家,年产值超亿元的有20家,订单农业面积16.4万亩,占示范区耕地面积的比重为33.9%。500万元以上规模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46家,产值85.5亿元。农业规模化经营大户7082户。
三、市场品牌显著提升。温岭积极实施品牌农业战略,通过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三品”认证,大力发展精品农业;通过主导产品推介会、产销对接会,切实提升农产品市场品牌。2011年,温岭市通过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市复验,绿色食品认证36个,有机食品认证9个,无公害认证11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拥有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浙江名牌产品和浙江名牌农产品14个,浙江著名商标6个,“玉麟”牌西瓜、“滨珠”牌葡萄、“花坞”牌和“绿牧”牌温岭草鸡、“温联”牌果蔗等品牌优势进一步强化,在省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信誉度和占有率显著提升,走出了一条“建设园区促产业、围绕产业优品质、立足品质打品牌、提升品牌强农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四、科技水平全面提高。温岭形成了以农业科研院校为依托,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为基础,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为主体,农业“两区”为平台,科技培训示范为手段的农业科技服务一体化体系,助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广泛应用。水稻、大棚西瓜、大棚葡萄、温岭草鸡、果蔗等主导产业良种覆盖率均达到99%以上;超级稻集成技术、水稻强化栽培、轻型栽培、机插秧配套技术得到大力推进;西瓜三膜覆盖全程避雨长季节栽培技术、大棚葡萄设施化“促早、提质、避灾”高效栽培技术、大棚梨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绿色无公害温岭草鸡生产集成技术和果蔗大、中棚设施栽培技术全面推广应用;青蟹、青蛤、鮸鱼、大弹涂鱼等苗种的培育技术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主导农产品科技含量大幅提高,区域特色和产品品质有了保证。2011年,温岭市农业科技经费投入980.5万元,实施项目86个。
五、循环农业逐步推进。温岭市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农牧结合、立体种养、能量循环新型生产方式,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粮经轮作新型农作制度普遍应用,形成了畜禽—沼液(沼渣)—西瓜(葡萄、果蔗)、“葡萄枝—食用菌—马铃薯(芦笋)”、“葡萄—温岭草鸡”等多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和“瓜稻菜”轮作、果蔗套种马铃薯、葡萄套种蔬菜等农作制度创新模式,初步实现了品质提高、地力培肥、资源利用、生态改善、效益增加的多重效果,促进了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2011年,温岭市生态循环农业实施面积12.6多万亩,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82%,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利用率95.2%,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78%。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2.1 万亩,实施农药化肥减量控害增效工程18.2万亩;林业生态建设全面推进,森林面积、蓄积实现了“双增长”。
六、农田设施大幅改善。温岭市农业基础设施良好,基本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渠相连、机配套”的农田格局。近五年来,示范区完成了13个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区域29244.21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0个,面积8.18万亩,建成标准农田19699.96亩,新增耕地1021.74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9万亩。农田排灌体系不断完善,目前示范区建成三面光渠道3263公里,混凝土U型槽衬砌排水渠1856公里,有效灌溉面积44.1万亩,占示范区耕地面积的91.1%;灌溉水利用系数0.70,建造标准海塘56公里,防洪排涝能力达到20年一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并被财政部、水利部确定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市)。
七、走出去农业加速拓展。温岭市按照“有限资源、无限发展”的经营理念,在加快推进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农业的同时,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主体“走出去”,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2011年,全市农业走出去的面积达到38.2万亩,年产值21.5多亿元,新型农业主体2551个,广泛分布在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缅甸等国家。“农业走出去”已成为温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外生温岭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5 建设环境
2.5.1 有利条件
一、政策环境优越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为温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决定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平台,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温岭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作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各级政府惠农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我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区位优势明显
温岭地处长三角地区的南翼,位于宁波和温州两大开放城市之间,台州市沿海经济产业带中部,公路相距上海5小时,杭州3小时,甬台温铁路、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规划中的沿海高速公路纵贯南北,104国道横穿东西。距宁波栎社国际机场180公里,温州永强机场90公里,台州路桥机场20公里。东北有宁波港,西有温州港,邻近有港、大麦屿港,投资3亿多元,年吞吐量为96万吨的温岭市龙门港口即将建成,水陆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三、产业基础坚实
温岭位于浙江东南沿海的温黄平原,三面临海,兼得山海之利,素以“鱼米之乡”、“虾仁王国”著称。温岭规模农业、品牌农业、效益农业起步早、成效大,已成为全省效益农业发展的典范,在省内外均有很高的影响力,主导产业——水稻、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养殖等实行了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2011年,全市大棚西瓜种植面积5.59万亩,产量18.74万吨,产值4.27亿元,位居浙江省第1位;大棚葡萄种植面积2.46万亩,产量3.63万吨,产值2.17亿元,居全省第1位;西兰花种植面积3.74万亩,产量6.10万吨,产值1.16亿元,位居浙江省第3位;水产养殖面积9.23万亩,总产量6.55万吨,产值7.71亿元,居全省第4位;家禽年出栏量638.88万羽,产量0.76万吨,产值1.62亿元,位居全省第5位;土地流转比例达到48.8%,面积达到23.6万亩,位居全省第6位。
四、示范经验丰富
温岭是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起地之一,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第一家有章程、通过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浙江省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温岭规模农业、品牌农业发展被列为浙江省农业三大亮点之一。温岭是浙江省12个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经营试点县(市)之一,浙江省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第一批试点县市,全国8个农村土地承包权登记试点单位之一,今年又被农业部列为“现代农业经营制度创新试验区”。温岭还被授予国家级超级稻示范县(市),国家葡萄产业体系示范县(市),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市),浙江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市);先后荣获了“中国果蔗之乡”、“中国高橙之乡”、“中国大棚西瓜之乡”、“中国大棚葡萄之乡”、“中国草鸡之乡”、“中国海虾之乡”、“中国鱼鲞之乡”等称号。
五、科技支撑有力
温岭市建立了市镇(街道)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为主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农业科技院校为支撑的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以进一步提高主导产业的科技化水平。设立了温岭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家组,为示范区建设的合理性、科学性、方向性全面提供论证和决策。建立了示范区建设农技推广首席农技专家负责制度和责任农技员制度,对示范区项目建设、农业科技应用和生产经营实行一对一指导服务。开展科研院校科技孵化联结,创建院地协作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为示范区提供技术支撑。
六、经营机制完善
温岭市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建设机制。一是生产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各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管理、利益分配上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在生产原料、农业投入品采购和使用,以及同类产品品牌营销上,开展联合与协作的经营模式。二是农业投入机制逐步形成,在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出台相关投资优惠政策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并积极引导建设主体加大自筹资金的投入,形成了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三是示范区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借鉴工业园区建设成功经验和管理办法,建立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办公室和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为园区建设顺利推进提供制度保障。
七、市场需求旺盛
温岭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其中户籍人口119.93万人,外来人口76万多人),生活殷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0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996元,对优质生态、多元化的农产品以及休闲观光的需求旺盛;温岭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南翼,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都在其销售半径之内,这些城市的消费水平高,消费拉动力强,为农产品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广阔的拓展空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加快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优质、安全、营养的农产品和休闲观光旅游日益受到青睐,这为发挥温岭农业产业优势以及海洋、山地、丘陵、平原等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精品精致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2.5.2 不利因素
一、资源约束不断增大
温岭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市)之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资源环境压力日显突出,实现保供、增收、可持续发展三大目标任务十分艰巨,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经营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要素成本不断上升
温岭市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较高,农业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弱化,依赖自然生产、活劳动投入的传统农业难以为继。必须把农业增长的动力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加快发展精品精致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市场竞争加剧
温岭农业主导产业都以初级产品为主,农产品精深加工较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农业的产品形态、质量要求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迫切需要延伸农业产业链,全面提升精品农业生产水平。
四、农民老龄化、兼业化趋势加重
随着大多数中青年劳动力务工经商,农民的“兼业化”和农民的“妇女化、老龄化、低文化”现象突出,推进农业组织化、标准化、生态化难度加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迫切需要加强新型农民培育,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
五、土地流转难度加大
随着粮食生产扶持力度加大、农业主导产业效益提高,农民土地情结在加深,土地流转出去的意愿在减弱。同时,还存在土地流转期短、流转成本高等问题,农业的小规模经营已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效益提升的制约因素。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六、自然灾害多发频发
温岭市是台风多发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它气象灾害的频发,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已很难适应日渐多变的天气条件,迫切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完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保护地栽培等设施,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3.1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体制机制创新和新型主体培育,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特色精品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多功能农业和“走出去”农业,努力构建战略产业与主导产业协调发展,生产、加工、流通、服务有机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温岭在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中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示范,辐射带动台州市乃至全省现代农业加速发展。
3.2 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土地等资源要素的集聚集约利用和农业的规模化、合作化、社会化,建立起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环境。
二是坚持科学发展。依靠科技进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内涵提升转变,深化“走出去”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
三是坚持低碳发展。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发展节约型和生态型农业,着力减少农业资源消耗和物质投入,实现农业的低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四是坚持产业联动。着力提高农业效益,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农产品,实现一产与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加快产业链向价值链转化,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整体效益。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发展实践,维护农民权益。强化农民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3.3 发展目标
3.3.1 总体目标
根据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二五”时期“保持台州领先、力争全省十强、率先全面小康”目标,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渔业)园区建设为抓手,着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发展生猪、蔬菜产业,进一步提升特色水果、水产养殖主导产业,全面提升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和品牌化,力争到2015年,构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要求,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物质装备先进、科技应用领先、经营机制完善、农业功能多样、三次产业联动、辐射功能明显、具有温岭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引领区域乃至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3.3.2主要目标
一是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农业主导特色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继续扩展,农业功能进一步拓展,主导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0%以上,休闲观光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
二是科技装备更加强大。主导产业良种及配套技术覆盖率达99%以上;设施农业面积增加3.22万亩;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经济作物田间耕整、节水灌溉、高效植保、收获运输、冷藏保鲜、产后加工等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
三是组织带动更加紧密。每个主导特色产业有2-3家产业关联度大、产销联结紧密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面达到85%以上;农业“走出去”步子更大、范围更加宽广。
四是品牌农业更加响亮。开展“和谐温岭 魅力农业”创建活动,新创省级、国家级品牌5个以上,品牌覆盖率达80%以上。“三品”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总体合格率达到99%以上。
五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生态循环农业扎实推进,化学农药、氮肥使用量分别减少10%和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7%以上,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7%以上。
示范区具体发展目标见表3-1。
表3-1 温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目标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单位 |
2011年 |
2015年 |
|
经济效益 |
农业总产值 |
亿元 |
91.63 |
160.26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14996 |
25000 |
||
主导产业发展规模 |
水稻 |
播种面积 |
万亩 |
25.02 |
30 |
总产量 |
万吨 |
11.67 |
15.00 |
||
蔬菜 |
播种面积 |
万亩 |
24.90 |
25.0 |
|
总产量 |
万吨 |
46.38 |
50.0 |
||
西瓜 |
种植面积 |
万亩 |
5.59 |
5.5 |
|
总产量 |
万吨 |
18.74 |
22.0 |
||
果蔗 |
种植面积 |
万亩 |
2.78 |
3.3 |
|
总产量 |
万吨 |
15.84 |
19.8 |
||
葡萄 |
种植面积 |
万亩 |
2.46 |
5.0 |
|
总产量 |
万吨 |
3.63 |
8.0 |
||
生猪 |
生猪出栏 |
万头 |
20.03 |
21.8 |
|
猪肉产量 |
万吨 |
1.92 |
2.15 |
||
家禽 |
家禽出栏 |
万羽 |
638.88 |
850.0 |
|
家禽产量 |
万吨 |
0.76 |
1.05 |
||
水产养殖 |
养殖面积 |
万亩 |
9.23 |
9.23 |
|
总产量 |
万吨 |
6.55 |
7.0 |
||
农业产业化经营 |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 |
万亩 |
23.6 |
31.5 |
|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 |
48.8 |
65 |
||
生猪规模养殖率 |
% |
94.2 |
96 |
||
肉禽规模养殖率 |
% |
82.3 |
90 |
||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
万亩 |
0.36 |
3.0 |
||
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数量 |
个 |
5 |
7 |
||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个数 |
个 |
419 |
550 |
||
农户入社率 |
% |
17.9 |
30 |
||
规模种植大户数量 |
个 |
7082 |
8500 |
||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
个 |
7 |
12 |
||
无公害农产品 |
个 |
116 |
130 |
||
绿色食品 |
个 |
36 |
40 |
||
农产品地理标志 |
个 |
1 |
2 |
||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
万亩 |
3.5 |
15 |
||
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抽查合格率 |
% |
100 |
100 |
||
农业物质 装备条件 |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
万亩 |
34.8 |
38 |
|
设施农业面积 |
万亩 |
8.78 |
12 |
||
农业机械总动力 |
万千瓦 |
110.75 |
120 |
||
灌溉水利用率 |
% |
63 |
80 |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 |
69.5 |
85 |
||
农业科技 支撑水平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 |
53 |
60以上 |
|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
万亩 |
4.7 |
5 |
||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
人 |
121 |
130 |
||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
个 |
9 |
15 |
||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
个 |
21 |
30 |
||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
万人 |
14.441 |
16 |
3.4 实施步骤
3.4.1 启动建设阶段(2011.1-2011.12)
2011年,成立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建设工作管理办公室,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建设计划,出台相关政策,完成示范区建设启动的各项准备工作。
3.4.2 稳步推进阶段(2012.1-2014.12)
2012-2014年,全面实施示范区建设规划,基本完成示范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物流重点工程建设,辐射带动全市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
3.4.3 完善提高阶段(2015.1-2015.12)
2015年,对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要求和建设规划方案,全面开展查漏补缺,对建设项目及配套措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充实、完善、整固、提高,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完成示范区创建,保证示范区的完整性、先进性和示范性,引领周边乃至全省现代农业的发展。
第四章 示范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温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根据资源分布、产业优势、发展前景,总体布局为“一环、六区、两支撑、两拓展”,详见附图2。
4.1 “一环”
“一环”:温岭沿海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环,位于示范区东、南、西部沿海地带,总长约65公里,包括滨海镇、箬横镇、松门镇、石桥头镇、城南镇、坞根镇、温峤镇等6个镇和东海塘,涉及面积33.1万亩。发展环串联起示范区内2个现代农业综合区,4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3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形成优质米、大棚葡萄、大棚西瓜、蔬菜、生猪、家禽、水产养殖等主导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带。
4.2 “六区”
“六区”:示范区主导特色农业生产区,具体分为东南部优质米种植区、中东部平原水果种植区、东南部滨海蔬菜种植区、西南部低丘水果种植区、西部家禽养殖区和沿海水产养殖区。
4.2.1 东南部优质米种植区
区域布局:东南部优质米种植区位于示范区东南部,涉及松门、箬横、新河、滨海、石桥头5个镇。该区域是示范区优质米最主要生产区,水稻播种面积约19.51万亩,占全市78.0%,产量9.1万吨。
功能定位:稳定稻谷生产,优化品种和种植结构,提高水稻生产率和优质率,发展稻谷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为全市优质米供给提供保障。
4.2.2 中东部平原水果种植区
区域布局:中东部平原水果种植区位于示范区中北部和东部沿海,涉及泽国、箬横、新河、滨海4个镇。该区域是示范区大棚葡萄、大棚西瓜、果蔗最主要生产区,种植面积约10.7万亩,占全市95.6%,其中:大棚葡萄2.5万亩、大棚西瓜5.0万亩、果蔗3.2万亩。
功能定位:优质生态高效水果生产区,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转化应用示范区,大棚葡萄、大棚西瓜、果蔗产业转型升级升级先行区。
4.2.3 东南部滨海蔬菜种植区
区域布局:东南部滨海蔬菜种植区位于示范区东南部沿海平原,涉及松门、箬横、新河、滨海、石桥头5个镇。该区域是示范区设施蔬菜红茄,露地蔬菜叶芥菜、西兰花、大白菜、结球甘蓝,水生蔬菜茭白,以及食用菌最主要生产区,播种面积约17万亩,产量约32万吨。
功能定位:设施蔬菜示范区,加工、出口型蔬菜的生产区,稻—菜(瓜)轮作生态循环区,发展蔬菜冷藏保鲜和深加工,是示范区生态安全优质蔬菜生产基地。
4.2.4 西南部低丘水果种植区
区域布局:西南部低丘水果产业带位于示范区西南部沿海低丘、台地,涉及温峤、城南、坞根3个镇。该区域是示范区特色水果——温岭高橙、杨梅、枇杷最主要生产区,种植面积约3.5万亩,其中:温岭高橙1.0万亩、杨梅2.0万亩、枇杷0.5万亩。
功能定位:山区特色水果示范区,一乡(村)一品特色农业示范区,水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区。
4.2.5 西部家禽养殖区
区域布局:西部家禽养殖区位于示范区西部,涉及温峤、城南、坞根3个镇。该区域是温岭草鸡、丝羽白毛乌骨鸡最主要生产区,温岭草鸡年存栏约120万羽,年出栏约390万羽,占全市91.2%;丝羽白毛乌骨鸡年存栏约80万羽,年出栏约250万羽,占全市100%。
功能定位: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优质安全产品供给区,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利用先行区。
4.2.6 沿海水产养殖区
区域布局:沿海水产养殖区位于示范区东、南、西部沿海,涉及松门、箬横、滨海、温峤、城南、坞根6个镇。该区域是示范区海水养殖的最主要生产区,养殖面积约8万亩。
功能定位:开发、引进、繁育一批具有国内外市场前景的新品种,为海、淡水养殖提供新的产业化品种。同时,应用相关基于生态系统的养殖技术,促进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
4.3 “两支撑”
“两支撑”:以农业“两区”——温岭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温岭市现代农业(渔业)园区建设作为示范区创建支撑,全面推进全市主导特色产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4.3.1 温岭市粮食生产功能区
一、区域布局
示范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分布于城北、横峰、大溪、泽国、松门、箬横、新河、滨海、温峤、城南、石桥头和坞根等12个镇(街道)的标准农田覆盖区,分100个区块,总面积156922亩, 其中2010-2015年65个区块、总面积107711亩,2016-2018年35个区块、总面积49211亩。详见附图3。
二、功能定位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稳面积、攻单产、保总产,毫不放松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这个总目标,以政策为导向,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建设吨粮田为核心,选择集中连片的农田,按照建设良田、应用良种、推广良法、配套良机、推行良制的要求,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完善设施,长久保护,强化管理,使之成为粮食稳产高产高效模式示范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区、解决季节性抛荒的带动区、统一服务的先行区,为稳定粮食生产、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夯实基础。
4.3.2 温岭市现代农业(渔业)园区
示范区现代农业园区布局:2个现代农业综合区、8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7个特色农业精品园。详见附图4。
——现代农业综合区:温岭市东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温岭市南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分别位于示范区东部和南部。
——主导产业示范区:其中农业类的有5个,分别为温岭市大棚西瓜产业示范区、温岭市大棚葡萄产业示范区、温岭果蔗产业示范区、温岭草鸡产业示范区、温岭市新河茭白产业示范区;渔业类的有3个,分别为温岭市城南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温岭市松门南美白对虾产业示范区、温岭市东浦新塘青蟹产业示范区。
——特色农业(渔业)精品园:其中农业类的有16个,渔业类的有11个,详见表4-1。
表4-1 特色农业(渔业)精品园(2011—2015年)
特色农业精品园 |
特色渔业精品园 |
1.温岭市泽国獭兔精品园 2.温岭市大溪莳药精品园 3.温岭市箬横食用菌精品园 4.温岭市箬横獭兔精品园 5.温岭市城南高橙精品园 6.温岭市丝羽乌骨鸡精品园 7.温岭市泽国生猪精品园 8.温岭市石塘獭兔精品园 9.温岭市温峤河岙枇杷精品园 10.温岭市温峤杨梅精品园 11.温岭市温峤葡萄精品园 12.温岭市坞根杨梅精品园 13.温岭市坞根肉鸽精品园 14.温岭市泽国杨梅精品园 15.温岭市新河万羽肉鸽精品园 16.温岭市滨海食用菌精品园 |
1.温岭市繁融生态鳖精品园 2.温岭市胜海大弹涂鱼精品园 3.温岭市诚达生态鳖精品园 4.温岭太湖鲟鱼精品园 5.温岭市其利乌鳢精品园 6.温岭市金鑫青蟹精品园 7.温岭市坞根海水网箱精品园 8.温岭市国庆塘南美白对虾精品园 9.温岭市诚达设施渔业特色精品园 10.温岭市喜力达南美白对虾精品园 11.温岭市殿溪淡水渔业精品园 |
按照设施装备优良、技术模式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经营机制创新、管理服务到位、示范效应明显的建设定位,通过科技应用、装备提升、品牌打造和文化创意,加快人才、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资源集聚,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全面开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建设成为全市现代农业的示范样板,引领农业主导特色产业走上经济高效、产品优质安全、环境友好的科学发展道路。
4.4 “两拓展”
“两拓展”就是在提升示范区主导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拓展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物流业。
4.4.1 休闲观光农业
以示范区主导特色产业为依托,充分发挥我市山海资源兼备、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结合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大力培育观光、采摘、体验、度假为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
4.4.2 农产品加工物流
一、农产品加工
依托示范区主导农产品的资源优势,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着手,出台政策扶持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引导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主导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强带动力。
二、农产品物流
围绕示范区主导产业区域布局和区位条件,构建以农产品购销组织为基础、专业市场为龙头、仓储保鲜基地为补充、配送中心为提升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切实提高农产品市场连接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第五章 主导产业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与建设重点
5.1 粮食
5.1.1 产业现状
温岭素称“鱼米之乡”,粮食耕作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台州市的主要粮食产地,浙江省级商品粮基地,近几年来,在政策扶持引导下,粮食生产呈现出稳定发展的态势。2011年,全市种粮大户1050户,粮食合作社30家,其中粮食加工合作社2家,水稻种植面积为25.02万亩,平均亩产467公斤;大豆2.25万亩,平均亩产175公斤;蚕(豌)豆3.18万亩,平均亩产147公斤;薯类5.67万亩,平均亩产411公斤;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亩产达到735公斤。
粮食生产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还不高,高标准农田只占全部农田的56.7%;机械化水平较低,特别是水稻机插率不到5%;稻谷产后烘干和仓储能力不足,影响种粮大户的经营效益;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病虫害综合防控难度较大。
5.1.2 发展目标
以保障粮食安全、增强粮食综合生产为目标,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平台,通过主攻单产、提高总产、增加效益,积极开展“千亩示范、万亩连片”粮食高产样板(功能)区和“百亩示范方”创建,集中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应用,推进高产技术普及化、生产规模化和经营产业化。到2015年在全市建成10.77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整体达到亩产吨粮的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43万亩,总产达19.35万吨,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99.5%,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00万斤,粮食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
5.1.3 空间布局
示范区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布局在12镇(街道)和市属海涂,分100个区块,总面积156922亩,其中2010-2015年65个区块、总面积107711亩,2016-2018年35个区块、总面积49211亩。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块中,连片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功能区44个,面积128200亩,占81.69%;连片500-1000亩的功能区30个,面积21911亩,占13.96%;连片200-500亩的功能区19个,面积5927亩,占3.78%;连片100-200亩的功能区7个,面积884亩,占0.56%。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区块详见附表1。
5.1.4 建设重点
按照建设良田、应用良种、推广良法、配套良机、推行良制的要求,重点开展基础设施、地力培育、服务组织、规模经营和科技提升等建设,使粮食生产功能区达到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亩产吨粮的标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一、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田间道路成网、布局合理、渠系配套、排灌畅通、旱涝保收的要求,重点新建和完善一批田间主、支机耕路和排灌系统、排灌设施,以适应粮食生产运输和大中型农机下田作业,满足粮食生产灌排需求。
二、提高农机化水平
发展新型农业机械,积极引进机械化插秧、病虫害机械化统防统治、机械化收割、机械化烘干等农机设备,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通过农机化提升,使粮食生产功能区的亩均农机总动力达到1.0千瓦,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
三、全面提升农田质量
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积极引导与鼓励农民种植冬绿肥并翻埋,推进农作物秸秆机械粉碎全量还田,增施农家肥、商品有机肥,大力推广使用沼渣、沼液,开展适度深耕和水旱轮作,切实提高土壤肥力,提升标准农田质量,使区内标准农田肥力水平达到一等田水平。
四、加快三新技术推广
以加快品种更新、强化技术综合配套、推广生态高效种植模式为突破口,落实宣传、培训、示范、服务等各项技术推广措施,着力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和良种覆盖率,增加主推技术普及率,提升粮食生产主体的种植水平。
五、创新生产经营机制
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合作社、粮食生产专业服务组织,沼渣沼液统一配送服务队等粮食生产新型主体,推行统一机械作业、统一育供秧、统一植保、统一烘干,以及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社会化服务,规范运作模式,强化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功能,提高示范区粮食生产的组织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水平。
5.2 蔬菜
5.2.1 产业现状
示范区蔬菜产业以露天蔬菜为主,并且形成了稻菜轮作的种植模式。2011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24.90万亩,平均亩产1862公斤,总产量46.38万吨,产值6.33亿元。主要产品有西兰花、大白菜、叶芥菜、结球甘蓝,种植面积分别为3.74万亩,3.13万亩,2.37万亩,1.17万亩;其次是茭白、普通白菜、红茄、番茄,种植面积分别为0.93万亩,0.58万亩,0.49万亩,0.32万亩;食用菌产量1656吨。全市蔬菜类合作社81家,规模种植大户1521户,通过无公害认证面积1.6万亩。主要蔬菜品种生产规模详见表5-1。
表5-1 2011年温岭市主要蔬菜品种生产规模
蔬菜品种 |
面积(亩) |
其中:设施面积 |
产量(万吨) |
大白菜 |
34311 |
3114 |
8.17 |
普通白菜 |
15760 |
80 |
1.16 |
结球甘蓝 |
11713 |
26 |
3.52 |
花椰菜 |
41560 |
6.65 |
|
其中:西兰花 |
37400 |
5.98 |
|
萝卜 |
3375 |
1.01 |
|
番茄 |
3204 |
1350 |
1.34 |
茄子 |
4916 |
3137 |
2.03 |
菠菜 |
2781 |
0.39 |
|
芹菜 |
2641 |
500 |
0.80 |
茭白 |
9319 |
1.21 |
|
莲藕 |
2733 |
0.49 |
|
芋艿 |
2927 |
0.73 |
|
芥菜 |
30785 |
6.74 |
|
其它 |
83014 |
2929 |
12.14 |
合计 |
249039 |
11136 |
46.38 |
蔬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设施化水平较低,市场品牌影响力不强,冷藏保鲜仓储能力弱,大宗蔬菜品种市场价格波动大,滞销严重时菜农亏损严重。
5.2.2 发展目标
以提高质量、保障供给、增加效益为目标,稳定发展叶芥菜、西兰花、茭白等传统蔬菜,大力发展以红茄、番茄为重点的设施蔬菜,加快建设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冷藏保鲜物流中心,积极引进与开发蔬菜冷藏保鲜技术、蔬菜脱水加工技术、雪菜腌制技术等一系列先进实用技术,不断延伸蔬菜产业链,提升蔬菜产业整体效益。同时,加快发展秀珍菇、杏鲍菇等食用菌。到201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25万亩,食用菌达713万平方尺(万袋),总产量50万吨,产值10亿元;其中设施栽培1.5万亩。
5.2.3 空间布局
——大棚蔬菜:以温岭市原东片农场为核心,辐射周边,面积5000亩左右,重点发展大棚茄果类蔬菜。
——露地蔬菜:滨海镇、箬横镇、松门镇沿海一带,面积2.5万亩左右,重点发展西兰花等出口型订单蔬菜;滨海镇、箬横镇、松门镇、温峤镇,面积3.5万亩左右,重点发展冬花菜、白菜等加工型蔬菜;东浦农场,石桥头镇等地,面积1.5万亩左右,重点发展大白菜、结球甘蓝等鲜食型蔬菜;新河镇良种、塘下、桥下郑等村,面积8500亩左右,发展茭白等水生蔬菜。
——食用菌:箬横镇街龙头、新基、石牌桥等村,滨海镇闸南村,新河镇河头梁村,重点发展双孢蘑菇、秀珍菇,其中蘑菇种植规模400万平方尺,秀珍菇种植规模150万包。
5.2.4 建设重点
1.建立蔬菜主导产业示范区2个,蔬菜特色精品园3个,食用菌精品园2个,标准化蔬菜示范基地6个,进一步完善园区作业道和渠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设施栽培,新建蔬菜钢架大棚2000亩,竹架大棚3000亩,新建温控菇房1万平方米,改建新型菇棚100万平方尺。
2.引进培育转化应用蔬菜新品种、新技术。
3.构建蔬菜深加工、分级包装、贮藏保鲜、仓储物流体系,培育年产值超2000万元蔬菜加工企业1-2家,培育年销售蔬菜8000吨流通企业2-3家、3000吨以上蔬菜专业销售大户8-10个;新建蔬菜储藏冷库2万立方;建设蔬菜产地批发市场2个。
4.加强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市场品牌,实行统一宣传、统一品牌,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对外销售。
5.3 水果
5.3.1 产业现状
示范区是“中国果蔗之乡”、“中国高橙之乡”、“中国大棚西瓜之乡”、“中国大棚葡萄之乡”,温岭更是“追着太阳”种西瓜享誉全中国。2011年,全市水果(包括西瓜、果蔗)种植面积17.97万亩,产量62.74万吨,其中:葡萄2.46万亩,3.63万吨;杨梅2.62万亩,1.50万吨;枇杷0.46万亩,0.20万吨;柑桔2.84万亩(温岭高橙1.0万亩),2.07万吨;西瓜5.59万亩,18.74万吨;果蔗2.78万亩,15.84万吨。
水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区域品牌,保鲜贮藏等产后环节薄弱。
5.3.2 发展目标
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通过改良品种、优化结构、提高品质、强化营销、做强品牌,大力发展高效精品果业,提升大棚西瓜、大棚葡萄、果蔗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温岭高橙、枇杷等特色水果产业。到2015年,全市水果总面积21.7万亩(包括西瓜、果蔗),总产量61.3万吨,总产值达20亿元。
——大棚西瓜:进一步发挥西瓜产业优势和“玉麟”品牌优势,稳面积,提质量,做大做强西瓜产业。以三膜覆盖全程避雨长季节栽培为主要技术,以“天山”早佳8424西瓜为主要品种,加快新品种的引进,加大抗风避灾大棚设施提升力度,全面实施品牌营销战略,确保西瓜生产优质安全高效。到2015年,全市西瓜种植面积稳定在5.5万亩,总产量达到22万吨,年产值5.5亿元。
——果蔗:加快传统果蔗生产向经营组织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的现代果蔗生产发展,积极推进果蔗脱毒健康种苗应用和大棚秋植栽培技术,推广温联2号、广东黄皮果蔗和果蔗配方施肥技术,使用果蔗适用配方肥。加大削皮加工包装和冷藏技术开发应用,推进果蔗包装产品与大中型超市对接,促进果蔗产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到2015年,全市果蔗种植面积3.3万亩,总产量达到19.8万吨,产值达到1.6亿元。
——大棚葡萄:继续发挥大棚葡萄产业优势,以早熟、优质、安全为主攻方向,积极调整品种结构,重点发展巨峰、夏黑、维多利亚等优良早熟品种;大力推广双膜覆盖、环剥等促早提质栽培技术和全程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到2015年,形成以滨海镇为核心向箬横、温峤等镇扩展的沿海大棚葡萄产业集聚区,全市葡萄面积发展到5万亩,总产量达到8万吨,产值达到6亿元。
——温岭高橙:适度扩大种植规模,重点推广温岭高橙新优系和无病毒容器苗,推广配方施肥、完熟采收等优质化技术,提高果实品质。加大对温岭高橙的宣传和营销力度,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温岭高橙,拓展市场空间。到2015年,温岭高橙栽培面积达到1.5万亩,产值1.5亿元,形成以城南镇、坞根镇为核心的温岭高橙特色产业区域,建成温岭高橙精品园区1个。
——杨梅:稳定种植面积,加快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黑晶”杨梅;推广防虫网无害化栽培技术、设施栽培技术和产后冷藏保鲜技术。到2015年,杨梅栽培面积稳定在2.6万亩,产值2.1亿元。
——枇杷:引进优良品种,加快品种结构调整,重点推广老树更新、疏果套袋等优质化栽培技术,推广大棚设施栽培技术,解决冻害难题。到2015年,枇杷栽培面积发展到1万亩,产值1.2亿元。重点发展区域为温峤镇和坞根镇。
5.3.3 空间布局
——大棚西瓜:以箬横镇、滨海镇为中心,扩展至新河镇、松门镇、石桥头镇,总面积5万亩,占全市大棚西瓜种植面积的90%以上;建设以箬横镇、松门镇为中心的西瓜嫁接育苗场5家,年繁育西瓜嫁接苗2000万株。
——果蔗:以泽国镇、新河镇为中心,扩展至大溪镇、温峤镇,总面积3.3万亩。
——大棚葡萄:以滨海镇为中心,扩展至箬横镇、松门镇、东浦农场、温峤镇,总面积5.0万亩。
——温岭高橙:以城南镇为核心,在城南镇和坞根镇的丘陵缓坡和海涂地上发展,面积1.5万亩。
——杨梅:以坞根镇为核心,在全市山区较高海拔处发展,面积2.6万亩。
——枇杷:以温峤镇为核心,在全市山区较低海拔处发展,面积1万亩。
5.3.4 建设重点
——大棚西瓜:建立万亩温岭大棚西瓜产业园区1个,提升西瓜大棚设施5000亩,建设西瓜育苗中心10亩,西瓜院地合作科技示范基地100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50亩,创建西瓜区域公共品牌1个,新创建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个。
——果蔗:新建8米钢架标准大棚50亩、12米宽体竹架大棚300亩,4米竹架中棚1500亩,肥水同灌设施2200亩;培育壮大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品牌化、社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的“五化”果蔗合作社1家;果蔗加工车间800平方米,引进果蔗去皮、切断加工流水线2套,引进全套加工、包装机械1套,引进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1套,建设果蔗保鲜冷库500立方米。
——大棚葡萄:建立万亩温岭大棚葡萄产业园区1个,新建钢架连栋大棚3000亩,改造提升葡萄大棚设施5000亩,配套肥水同灌设施8000亩;改造不良品种、低效葡萄园5000亩,建设葡萄专业合作社优质葡萄交易服务平台,新建保鲜冷库500立方;注册、打造“温岭大棚葡萄”区域商标。
——温岭高橙:新发展高橙5000亩,其中无病毒新优系标准化示范基地3000亩,重点推广大棚设施栽培技术,新建大棚设施1000亩,配套喷滴灌设施5000亩,新建加工、包装、贮藏中心3000 m2,并配套水果分级筛选机械与冷藏设备各1套。
——杨梅:通过新建和高接换种等方法新建黑晶杨梅基地5000亩,使黑晶杨梅占全市杨梅总面积的50%左右;推广防虫网无害化栽培技术5000亩,建成大棚设施1000亩;新建冷库5个。
——枇杷:引进推广枇杷新品种1个,选育推广优良品种1个,示范区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推广套袋栽培5000亩;建成大棚设施1000亩。
5.4 畜禽
5.4.1 生产现状
示范区是“中国草鸡之乡”, 丝羽乌骨鸡是浙江省唯一一家一级种鸡场。2011年,全市生猪出栏20.03万头,产量1.92万吨;家禽出栏638.88万羽,产量0.76万吨。温岭草鸡存栏120.6万羽,出栏376.9万羽;丝羽乌骨鸡存栏42.5万羽,出栏112.3万羽;肉鸽存栏15.3万对,出栏116.9万只;獭兔存栏8.8万只,出栏21.9万只。
5.4.2 发展目标
积极推进规模养殖和生态健康养殖,发展精深加工,加快仓储、冷链设施建设,强化品牌建设,扶持壮大畜禽生产主体。稳定生猪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温岭草鸡、丝羽乌骨鸡等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獭兔、肉鸽等新兴产业。到2015年,畜禽总产值达到9.8亿元。
——生猪:推广和普及现代科学养殖技术,进一步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加快农牧结合排泄物生态化利用,提高养殖业的现代化生产水平。到2015年,全市生猪年饲养量稳定在33万头左右,母猪存栏量达到1.35万头,年出栏商品猪21.8万头,产值达到3.7亿元,确保自给率在35%以上。
——温岭草鸡:通过整合区域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升设施水平,发展生态养殖,延伸产业链条,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深产品、做响品牌,促进温岭草鸡产业转型升级。以坞根、温峤两镇为核心,推进生态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建设,发展温岭草鸡屠宰加工、品牌销售,实现农超对接。到2015年,建成浙江省最重要的绿色优质家禽养殖基地,存栏种鸡30万羽,年出栏商品肉鸡500万羽,产值1.5亿元。
——丝羽乌骨鸡:以扩大养殖规模、开发精品为重点,加强养殖与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的衔接,强化品种选育和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的应用,实现精品生产、外向拓展、生态循环。建成全省最大规模的丝羽乌骨鸡种苗基地、精品乌骨鸡(蛋)生态养殖示范区、乌骨鸡加工及出口创汇示范园区。到2015年,常年存栏种鸡12万羽,年出栏商品肉鸡350万羽,商品蛋产量800万枚,总产值达1.3亿元。
——獭兔:以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为主攻方向,加大獭兔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和优质饲料开发,全面实行标准化养殖,提高毛皮、兔肉质量,努力拓展兔皮、兔肉深加工,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附加值提高。到2015年,獭兔养殖量达到80万只,产值0.6亿元。
——肉鸽:扩大养殖规模,实施标准化养殖、集约化经营,提升养殖装备,开展高效肉鸽养殖技术推广,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养殖效益。到2015年,常年存栏种鸽20万对,年出栏乳鸽150万只,产值达0.5亿元。
5.4.3 空间布局
——生猪:在滨海镇、箬横镇、松门镇、石桥头镇、城南镇坞根镇等沿海塘地优先发展生猪产业,结合本地资源条件、产业优势,实施农牧结合,形成生猪生态养殖产业带。
——温岭草鸡:以温峤镇沿乐清湾的19个村和坞根镇全镇为核心示范区,城南和石桥头镇为产业辐射区,形成优质商品肉鸡产业带。
——丝羽乌骨鸡:以坞根镇为核心,辐射到城南镇、石桥头镇,形成浙江省丝羽乌骨鸡、丝羽乌骨鸡蛋核心产区。
——獭兔:以箬横、泽国为中心,向大溪、滨海、松门等镇拓展,全面实行标准化养殖,形成示范区生态化化规模化獭兔养殖基地。
——肉鸽:以坞根、新河、泽国为主要养殖区,稳定养殖规模,提高产品品质,发展成为示范区生态高效养殖示范点。
5.4.4 建设重点
——生猪:按照现代化、规模化、生态化的目标,建成年出栏商品猪1万头以上的养殖场4个,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以上的养殖场5个,年出栏商品猪2000头以上的养殖场6个,建设有机肥加工场2个,创建省级名牌产品1个,培育集产、供、销一体的生猪专业合作社1个,建成新型的生猪产业经营体系。
——温岭草鸡:建成存栏商品鸡300万羽的温岭草鸡产业核心区1个,完成温岭草鸡种禽场改扩建项目2个,面积7252m2;建成生态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0个,面积99040m2,购置相应生产设备设施;积极发展温岭草鸡屠宰加工,建设10000m2的宰杀车间和仓库,购置成套加工流水线、冷库及其他配套设施;创建温岭草鸡区域公共品牌1个,大力开拓大中城市市场开展品牌销售,“长三角”地区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
——丝羽乌骨鸡:全面实施种禽标准化制繁技术和乌骨鸡标准化养殖技术;新建标准化框架混凝土结构的种鸡舍5200m2,添置种鸡笼、自动化喂养设备、保温设备,鸡粪废弃物处理设施;健全防疫制度,严格执行防疫程序,防止重大疫情发生;产品安全水平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出口产品达到欧盟检测标准。
——獭兔:建成年出栏獭兔10万只以上的标准生态化养殖场3个,年出栏獭兔2万只以上的标准生态化养殖场5个,扶持规模养殖场或有实力的獭兔专业合作社1-2家,引进加工设备,建设标准化加工车间,开展兔皮、兔肉深加工。
——肉鸽:改扩建2个二级种鸽场,通过改扩建使2个种鸽场达到一级场的水平,新建二个标准化的养鸽场,新增存栏种鸽1.5万对。通过高效养殖技术推广,有效提高我市乳鸽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5.5 水产养殖
5.5.1 产业现状
示范区以对虾、青蟹、泥蚶、缢蛏、青蛤和海水鱼类养殖为主,2011年,全市海水养殖面积5088公顷,产量5.94万吨;其中:鱼类养殖面积168公顷,产量0.38万吨,虾类养殖面积562公顷,产量0.21万吨,蟹类养殖面积327公顷,产量126吨,贝壳类养殖面积3325公顷,产量5.23万吨,藻类养殖面积588公顷,产量0.11万吨。淡水养殖面积1066公顷,产量0.61万吨;其中:鱼类0.47产量5.94万吨,虾类产量0.14万吨。有48个基地3811.53公顷、159089立方海水网箱获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 58个产品获无公害水产品认证,水产养殖类合作社60家。
存在的主要问题:养殖业也面临着养殖面积减少、养殖水域环境恶化、养殖品种老化、病害多发的不利局面。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仍显不足,跟不上现代渔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5.5.2 发展目标
按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思路,到2015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保持在6500公顷左右,海水养殖产量6.5万吨;建成1个国家级良种场、4个省级良种场或规模化苗种繁育基地,完成3个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11个特色渔业精品园创建,渔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
5.5.3 空间布局
根据示范区水产养殖资源和区位条件,空间布局为3个重点养殖区和1个种质资源保护区,即:西南环乐清湾养殖区、东南环隘顽湾养殖区、东北环大港湾养殖区和乐清湾缢蛏种质资源保护区。
一、西南环乐清湾养殖区:包括位于殿嘴头塘、八一塘、革新塘、盐场塘、清江塘、跃进塘、七一塘两岸等海水围塘,乐清湾中东部的殿嘴头塘外、八一塘外、革新塘外、清江塘外、跃进塘外、横屿前后滩涂以及横屿南侧、伏屿滩附近浅海组成。面积约1400公顷,其中浅海300公顷。
二、东南环隘顽湾养殖区:位于东浦新塘、国庆塘、观岙塘、南片塘等围塘,齐门塘外、南片塘外、苍山门外塘外、东浦新塘外、观岙塘外滩涂组成,现有养殖面积面积约2500公顷。其中担屿塘围垦工程2012年底合拢,南海塘围垦工程计划2013年启动,之前保持原养殖功能区。
三、东海塘围垦后近扁屿区域保留约350公顷用于水产养殖开发。东北环大港湾养殖区:位于大港湾,由长新塘、团结塘、东风塘等围塘,长新塘外、东海涂围垦工程(二期)塘坝外、上墨—下墨塘外、下墨—横屿塘外、横岐后背滩涂以及大港湾部份浅海组成,现有养殖面积约1500公顷。
四、乐清湾缢蛏种质资源保护区。
另外还有分布全市的淡水池塘、外荡等养殖面积约1000公顷。
5.5.4 建设重点
一、发展特色生态型水产养殖业
把传统的生态养殖原理和现代生产方式相结合,按照产业化、标准化、无公害的要求,革新养殖技术、规范养殖行为、推广养殖新模式,形成既低碳、生态,又有较好经济效益的养殖方式。全面开发浅海养殖,鼓励工厂化养殖、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改善型滩涂、围塘精养方式。以发展精细、特色、高效、生态养殖业为目标,以产值、效益、质量、生态环境影响为考核指标,结合实际,培育区位优势明显的特色水产养殖业,着力提高优势特色养殖的技术、资本含量,做大做强现代高效生态水产养殖业。
二、着力推进现代渔业园区建设
根据我市各地资源状况和水产养殖业发展基础,建设一批水产养殖产业相对集中连片、生产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水平领先、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水产养殖园区。到2015年,建成3个集中连片、生产设施先进、产品优质安全、核心区面积1000亩以上的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建成11个产品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经济效益领先、核心区面积200亩以上的特色渔业精品园。并将根据各地渔业发展与财力情况建设若干个新兴产业基地。
三、建立现代种苗繁育示范基地
挖掘现有种苗繁育技术,引进开发现代种苗繁育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开发新品种。重点扶持海水蟹类、贝类、鱼类、紫菜和淡水鱼类、龟鳖类的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建成国家级水产良种场1家、省级水产良种场或水产优质苗种规模化繁育基地4家,构建与我市水产养殖业相配套的水产种苗繁育体系。集聚规模效应,实现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良种覆盖达到80%,解决养殖中的苗种问题,为规模化、产业化水产养殖发展铺平道路。
四、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增殖区
规划建设缢蛏、礁栖性贝类及鱼类的资源保护区或增殖区,进行资源的繁殖保护与增殖放流,进行法制化管理,并做好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保护区的建设要由专门机构负责规划和管理。重点养护乐清湾缢蛏种质资源;一蒜二蒜三蒜大乌屿牛山洛屿连线海域和岛屿的牛山-蒜山渔业资源。
五、强化水产品质量管理和养殖规范化管理
以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为基础,建立一支水产品安全监管队伍,配备现代化快速检测设备,以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监管、质量追溯和市场准入等环节为重点,按照“预防优先、及时补救,打击违规”的原则,加强源头管理和日常监控,加大专项整治和产业引导力度,探索逐步建立温岭市水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全面提升我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确保初级水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
全面实施养殖证、水产种苗许可证制度,修编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强化规划引导。完善养殖证、水产种苗许可证制度,充分发挥养殖证、水产种苗许可证在养殖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养殖者持证率达到80%,水产种苗许可证达到100%。
5.6 休闲观光农业
5.6.1发展目标
至2015年,建成规模较大农业休闲观光园8家,使之成为农业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5.6.2 空间布局
在东部平原水果种植区,以大棚葡萄、大棚梨为依托,建立约翰农业观光园和老五农业观光园;在东南部蔬菜种植区,以设施蔬菜、瓜果为依托,建立东浦农业观光园;在西南部低丘水果种植区,以特色水果为依托,建立城南岙环生态水果观光园、四季生态农业观光园、大岩头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以茶园为依托,建立大溪滥田湖农业观光园;在沿海水产养殖养殖区,以生态渔业养殖为依托,建立松门苍山门塘生态渔业观光园。
农业休闲观光园在全市的详细空间布局详见附图。
5.6.3 建设重点
——约翰农业观光园:大棚葡萄观光采摘园200亩,葡萄休闲吧200平方米,配套观光道和休闲用房。
——老五农业观光园:大棚梨观光采摘园200亩,餐饮设施800平方米,配套观光道和休闲用房。
——东浦农业观光园:农业观光区果蔬采摘园500亩,其中大棚设施200亩,农耕体验区100亩;配套管理房、道路建设。
——城南岙环生态水果观光园:特色水果观光带1000亩,农庄建筑2000平方米。
——四季生态农业观光园:温岭高橙、文旦观光采摘园1000亩,配套观光道和休闲、餐饮、管理用房。
——大岩头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杨梅、柑桔观光采摘园300亩,配套观光道和休闲、餐饮、管理用房。
——大溪滥田湖农业观光园:茶园200亩,茶叶展示、品尝室100平方米。
——松门苍山门塘生态渔业观光园:特种水产养殖观光园1000亩,配套观光道和休闲、餐饮、管理用房。
5.7 农产品加工
5.7.1 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粮油、水产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全国有影响的水产品加工基地,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年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的水产品加工企业3家,1—5亿水产品加工企业10家。
5.7.2 区域布局
在东部产业集聚区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开展水稻、蔬菜、食用油等深加工;在松门金港湾、迎宾大道沿线、东南工业区和上马工业区,建立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5.7.3 建设重点
落实东部产业集聚区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用地指标,完成水、电、道路、场地平整等基础性工程,引进上规模企业3家以上。松门金港湾、迎宾大道沿线、东南工业区、上马工业区一线水产加工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促进加工企业上规模、上等级。
5.8 农产品物流
5.8.1 发展目标
建立健全以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为主体,农产品物流保鲜仓储为基础,农产品配送中心为提升,规模化流通大户为补充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到2015年,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年成交额100亿元,农产品流通量85万吨,农产品配送中心营业额达到5000万元,冷藏保鲜能力5万吨。
5.8.2 区域布局
在太平街道、城东街道、泽国镇、松门镇、箬横镇新建、改建农(水)产品产地交易市场;在松门镇、东片农场、东浦农场建立农(水)产品物流中心(基地),在城区和5个中心镇建成农产品配送中心。
5.8.3 建设重点
新建温岭农贸城(占地110亩),迁建浙江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改扩建温岭水果批发市场、泽国粮油批发市场,新建东部、南部农产品物流中心,农产品配送中心8-10家,培育规模流通大户300户,建设冷藏保鲜库7.5万立方米。
第六章 重点工程与投资估算
示范区规划重点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五大工程;现代农业园区——2个综合区、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7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休闲农业观光园,农产品加工与物流。规划总投资14.96亿元。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原则,由各级政府、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经营大户等各种建设主体共同投资创建,其中政府投资4.88亿元,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经营大户等自筹资金10.08亿元。详见表6-1。
表6-1 温岭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项目 |
总投资 |
其中 |
所占 比例 |
|||
省以上 |
市财政 |
镇、街道配套 |
主体 自筹 |
||||
1 |
粮食生产功能区 |
20289.5 |
7101 |
9130.6 |
4057.9 |
13.56 |
|
2 |
东部省级农业综合区 |
19855 |
5140 |
5140 |
9575 |
13.27 |
|
3 |
南部省级农业综合区 |
12148 |
2963 |
2963 |
6222 |
8.12 |
|
4 |
主导产业示范区 |
5777 |
945 |
945 |
3887 |
3.86 |
|
5 |
特色农业(渔业)精品园 |
7386 |
1377 |
1367 |
4642 |
4.94 |
|
6 |
休闲观光农业 |
4670 |
934 |
934 |
2802 |
3.12 |
|
7 |
农产品加工 |
16845 |
860 |
860 |
15125 |
11.26 |
|
8 |
农产品物流 |
62654 |
500 |
3500 |
58573 |
41.87 |
|
合计 |
149624.5 |
19820 |
24839.6 |
4057.9 |
100826 |
6.1 粮食生产功能区
6.1.1 重点工程
示范区粮食生产功能区2011—2015年规划建设面积107711亩,重点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农机装备、农田质量、三新技术建设。
一、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田间道路:规划修复机耕路432774米、新建机耕路99150米、新建下田坡3588 处。
——排灌渠系:规划排水渠修复330660米、新建168675米,灌水渠修复428214米、新建114013米,机埠修复507座、新建228座。
——农用电网:规划农用电线修复207948米、新建112578米。
——农田林网:新建11.2万平方米。
二、农机化促进工程
规划新置收割机11台、插秧机17台、翻耕机33台、开沟机44台、烘干机11台、大型喷雾机53台,共计169台。
三、农田质量提升工程
农田质量提升1.8万亩。
四、三新技术推广工程
累计推广良种面积达到303189亩,建立高产示范方30个、科技示范户300户,举办技术培训班20次。
五、服务体系创新工程
规划新建粮油类服务组织8家、农机类服务组织4家、植保类服务组织5家,共计17家,详见表4-6。同时,每年选择3个千亩畈基地建设集中育秧、烘干等农机服务中心,合计建设农机服务中心15个。
6.1.2 投资估算
根据示范区2011-2015年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目标、建设内容,初步估算功能区建设总投资20289.5万元,其中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051.8万元,占69.25%;农机化促进工程建设投资680万元,占3.35%;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建设投资1440万元,占7.10%;三新技术推广工程建设投资1483.0万元,占7.31%;社会化服务体系工程建设投资2634.7万元,占12.99%,详见表6-2。
表6—2温岭市2011-2015年粮食生产功能区投资估算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单位 |
建设规模 |
投资额(万元) |
1 |
农田基础设施工程 |
14051.8 |
||
1.1 |
新建排水渠 |
米 |
168675 |
2192.7 |
1.2 |
修复排水渠 |
米 |
330660 |
991.9 |
1.3 |
新建灌水渠 |
米 |
114013 |
1026.1 |
1.4 |
修复灌水渠 |
米 |
428214 |
1070.5 |
1.5 |
新建机埠 |
座 |
228 |
913.3 |
1.6 |
修复机埠 |
座 |
507 |
608.4 |
1.7 |
新建机耕路 |
米 |
99150 |
2379.6 |
1.8 |
修复机耕路 |
米 |
432774 |
3116 |
1.9 |
新建下田坡 |
处 |
3588 |
430.6 |
1.9 |
新建农用电线 |
米 |
112578 |
562.8 |
1.10 |
修复农用电线 |
米 |
207948 |
311.9 |
1.11 |
农田林网 |
万平方米 |
11.2 |
448 |
2 |
农机化促进工程 |
680 |
||
2.1 |
收割机 |
台 |
11 |
66 |
2.2 |
插秧机 |
台 |
17 |
153 |
2.3 |
翻耕机 |
台 |
33 |
273.9 |
2.4 |
开沟机 |
台 |
44 |
17.6 |
2.5 |
烘干机 |
台 |
11 |
143 |
2.6 |
大型喷雾机 |
台 |
53 |
26.5 |
3 |
农田质量提升工程 |
1440.0 |
||
3.1 |
农田质量提升 |
亩 |
18000 |
1440 |
4 |
三新技术推广工程 |
1483.0 |
||
4.1 |
良种推广 |
亩 |
303189 |
758.0 |
4.2 |
高产示范方 |
个 |
30 |
60.0 |
4.3 |
科技示范户 |
户 |
300 |
15.0 |
4.4 |
技术培训 |
次 |
20 |
100.0 |
4.5 |
高产创建活动 |
年 |
5 |
400.0 |
4.6 |
三新技术推广示范等 |
年 |
5 |
150.0 |
5 |
社会化服务体系工程 |
2634.7 |
||
5.1 |
新建社会化服务组织 |
个 |
17 |
8.5 |
5.2 |
水稻统防统治补助 |
亩 |
242551 |
970.2 |
5.3 |
粮食规模经营补贴 |
亩 |
127339 |
254.7 |
5.4 |
水稻政策性保险补助 |
亩 |
127339 |
229.2 |
5.5 |
水稻机插作业补贴 |
亩 |
242551 |
970.2 |
5.6 |
水稻专业育秧场补贴 |
个 |
32 |
96.9 |
5.7 |
烘干场配套设施补贴 |
个 |
35 |
105.0 |
合计 |
20289.5 |
6.2 现代农业园区
6.2.1 现代农业综合区
一、东部现代农业综合区
(一)重点工程
1.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主干道路: 规划新建干道总长21.2公里,新建支道总长11.24公里,新建桥梁8座。
——农田水利:规划改建新建干渠6.4公里、支渠7.5公里;疏浚河道15.1公里。
——防护林网:规划新建主林网总长14.25公里,新建支林网总长11.5公里。
2.公共服务建设
以东片农场的管理服务中心为平台,建立综合区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改扩建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和农民培训中心等建筑物5000平方米;配套完善农产品检测设备、农民培训设备和信息化设施等30余台(套);培训农民1.5万人次。
3.产业化项目建设
——主导产业示范区:规划建设大棚西瓜示范区、大棚葡萄示范区、稻菜(瓜)轮作区。重点建设内容:新建操作道10220米、进排水渠120000米;各类大棚8000亩,肥水同灌设施10000亩;品种更新优化9000亩,建立精品化生产基地5000亩;打造温岭“大棚葡萄”、“大棚西瓜”区域商标。
——特色农业(渔业)精品园:规划建设大棚葡萄精品园、大棚西瓜精品园、设施蔬菜精品园、特色水果(梨)精品园、金鑫青蟹特色渔业精品园。重点建设内容:新建各类大棚1400亩,肥水同灌设施1600亩,生产服务中心561.6平方,藏库建设220立方、分级包装车间600平方米,产品采后处理场地500平方米,标准鱼塘建设220亩、产蛋房及孵化房220平方米。
(二)投资估算
初步估算东部综合区重点工程建设总投资19855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2100万元,占总投资7.00%;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投资1600万元,占5.34%;产业化建设项目投资16155万元,87.66%。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以财政资金为主;生产设施建设投资以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投资为主,同时积极申请上级财政补助资金。本项目拟申请省及省以上补助资金5140万元;温岭市财政资金5140万元;经营主体自筹资金9575万元。详见表6-3。
表6-3 东部综合区总投资及资金筹措表
单位:万元
项 目 |
总投资 |
资金来源 |
||
省及省以上财政资金 |
市、县 配套资金 |
实施主体 投资 |
||
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2100 |
1050 |
1050 |
|
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
1600 |
800 |
800 |
|
3.产业化建设项目 |
16155 |
3290 |
3290 |
9575 |
其中:①大棚葡萄产业区 |
7310 |
1500 |
1500 |
4310 |
②大棚西瓜产业区 |
1100 |
200 |
200 |
700 |
③稻菜(瓜)轮作区 |
1880 |
330 |
330 |
1220 |
④大棚葡萄精品园 |
908 |
250 |
250 |
408 |
⑤大棚西瓜精品园 |
1237 |
340 |
340 |
557 |
⑥设施蔬菜精品园 |
2600 |
500 |
500 |
1600 |
⑦特色水果(梨)精品园 |
700 |
100 |
100 |
500 |
⑧特种水产养殖精品园 |
420 |
70 |
70 |
280 |
合 计 |
19855 |
5140 |
5140 |
9575 |
二、南部现代农业综合区
——园区道路:规划新建硬化干道总长37公里,新建支道总长5.0公里,新建桥梁3座。
——农田水利:规划新建渠道60公里,修理渠道路60公里,新建泵房机埠8个,疏浚河道15公里。
——农用电网:规划新建农用电网5公里。
2.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建设
管理、展示与培训中心:占地40亩,建筑面积48000平方米。
规划建设东浦新塘青蟹主导产业示范区、优质水果主导产业示范区、稻菜(瓜)轮作示范区;稻菜轮作农业精品园、设施蔬菜精品园、柑桔精品园、生猪精品园、诚达生态鳖特色渔业精品园、诚达设施渔业特色精品园、喜力达南美白对虾特色渔业精品园、胜海大弹涂鱼特色渔业精品园;生态循环结合区:生猪养殖点、蛋鸭养殖点、绿头野鸭养殖点、斑嘴野鸭养殖点。
重点建设内容:改造标准化养殖池塘2270亩,防逃逸隔离设施40000米;新、改建机耕路26910米;新建大棚3500亩,肥水同灌设施3400亩;建设蔬菜采后处理设备1套,建设生产用房9200平方米,冷藏库建设5000立方米;建设标准化猪舍24000平方米,鸭舍12000平方米,饲料加工及仓库用房1500平方米,沼液池4只1200立方米,建设沼液综合利用及排污设施二套。
初步估算南部综合区重点工程建设总投资12086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2918万元,占总投资24.14%;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投资830万元,占6.87%;产业化建设项目投资8338万元,占68.99%。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以财政资金为主;生产设施建设投资以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投资为主,同时积极申请上级财政补助资金。本项目拟申请省及省以上补助资金2962万元;温岭市财政资金2962万元;经营主体自筹资金6062万元。详见表6-4。
表6-4 南部综合区总投资及资金筹措表
项目 |
总投资 |
资金来源 |
||
省及省以上财政资金 |
市、县 配套资金 |
实施主体 投资 |
||
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2918 |
970 |
970 |
978 |
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
830 |
270 |
270 |
290 |
3.产业化建设项目 |
8400 |
1723 |
1723 |
4954 |
其中:①稻菜轮作精品园 |
622 |
124 |
124 |
374 |
②柑橘精品园 |
490 |
98 |
98 |
294 |
③设施蔬菜精品园 |
1561 |
312 |
312 |
937 |
④生猪精品园 |
2101 |
420 |
420 |
1261 |
⑤诚达设施渔业精品园 |
1600 |
320 |
320 |
960 |
⑥南美白对虾养殖精品园 |
270 |
60 |
60 |
150 |
⑦大滩涂鱼养殖精品园 |
220 |
50 |
50 |
120 |
⑧生态鳖养殖精品园 |
420 |
60 |
60 |
300 |
⑨生态循环结合区 |
1116 |
279 |
279 |
558 |
合计 |
12148 |
2963 |
2963 |
6222 |
6.2.2 主导产业示范区重点工程与投资估算
主导产业示范区共计8个,其中农业类5个,渔业类3个。由于温岭市大棚西瓜产业示范区、大棚葡萄产业示范区位于温岭市东部省级农业综合区内,其建设内容已纳入综合区,不再重复计算。
主导产业示范区重点工程建设以生产设施建设为主,初步估算总投资5777万元,拟申请省及省以上补助资金945万元;温岭市财政资金945万元;经营主体自筹资金3887万元。主导产业示范区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详见表6-5。
表6-5 温岭市主导产业示范区重点建设汇总表
序号 |
示范区名称 |
规模 |
建 设 内 容 |
资金概算 |
其中 |
建设 地点 |
实施主体 |
||
省以上 |
市级 |
自筹 |
|||||||
农业类 |
|||||||||
1 |
温岭果蔗示范区 |
12000亩 |
新建干渠2.5公里、支渠3.5公里,田间支道2.5公里、机耕路4.5公里;钢架标准大棚340亩、竹架大棚300亩、竹架中棚1460亩,肥水同灌设施2200亩;建设加工车间800平方米,引进果蔗去皮、切断加工流水线、包装机械、质量检测设备、冷藏车、耕作、运输车培训设备和信息化设备等;建设果蔗保鲜冷库500立方米、产业服务中心600平方米,开展技术培训等。 |
1210 |
200 |
200 |
810 |
泽国镇 |
温岭市联树果蔗专业合作社/温岭市新河果蔗产销专业合作社 |
2 |
温岭草鸡示范区 |
商品蛋鸡40万羽/商品肉鸡1710万羽 |
绿牧温岭草鸡、花坞温岭草鸡和丝羽乌骨鸡种鸡场扩建,存栏种鸡25万羽;下金、坞沙门、南湾、白壁、坑潘等商品鸡养殖基地建设,存栏优质商品蛋鸡40万羽;精品温岭草鸡养殖基地建设,绿野养殖基地建设,精品乌骨鸡商品鸡及蛋鸡生态养殖基地建设;精品温岭草鸡白条鸡加工项目,以及花坞温岭草鸡鸡蛋市场开拓等。 |
2122 |
200 |
200 |
1722 |
温峤、坞根 |
温岭市绿牧畜禽有限公司/温岭市花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温岭市绿野畜禽有限公司/温岭市合兴禽业发展有限公司 |
3 |
温岭市新河茭白示范区 |
5000亩 |
建设200亩钢架大棚反季节茭白基地,60亩大棚育苗基地、建设冷库1500吨;发展茭白养殖田30亩,探索农渔结合,立体种养的生态农业模式;春禾坊等品牌建设和营销等。 |
825 |
200 |
200 |
425 |
新河镇三邵、良种、肖家桥、南洋岙、上桥头、姚施、上应等村 |
温岭市新河茭白专业合作社/温岭市新河塘下专业合作社/温岭市吉初果蔬专业合作社 |
渔业类 |
|||||||||
4 |
温岭市松门南美白对虾主导产业示范区 |
1200亩 |
高标准白对虾池塘改造150亩,新建温室大棚40亩,池塘护坡硬化100亩,建设循环进排水沟渠3000米,三室一库”建设500㎡,建设企业网站2个,建设水质监测设备1套,良种选购2100万尾,购置80 KV变压器1座、发电机组2套、各种渔业机械配套设施1套,园区道路硬化11000㎡,环境绿化20000㎡。 |
610 |
125 |
125 |
360 |
松门镇 |
温岭市金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温岭市活贝尔贝类专业合作社 |
5 |
温岭市城南围塘综合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 |
1200亩 |
养殖池塘基础设施改进1200亩,园区内路网建设2500米,水泵、增氧设施建设1000亩,办公、检测、库房建设100㎡,建造管理房200㎡,购置水质等检测设备1套,建设养殖废水处理系统20000㎡,购置63KV变压器1台、电缆5000米,园区绿化1600米。 |
410 |
95 |
95 |
220 |
城南镇乐清湾畔 |
温岭市乐海水产养殖场 |
6 |
温岭市青蟹主导产业示范区 |
1400 |
改造标准化青蟹养殖池塘200亩,青蟹防逃设施1100亩,水泵及增氧设备建设830亩,“三室一库”建设1000㎡,渔区综合管理服务房建设300㎡,机耕路硬化1200米,园区内石子铺设路面5000米,10KV和380V配电设施,电线5000m,变压器1座,桥梁1座,绿化及隔离带建设10000米,养殖废水净化设施10000㎡。 |
600 |
125 |
125 |
350 |
箬横镇、石桥头镇东浦新塘 |
温岭市东浦新塘青蟹专业合作社/温岭市南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
合计 |
5777 |
945 |
945 |
3887 |
6.2.3 特色农业(渔业)精品园重点工程与投资估算
特色农业(渔业)精品园共计27个,其中特色农业精品园16个,全都在综合区外;特色渔业精品园11个,其中温岭市金鑫青蟹精品园位于温岭市东部省级农业综合区内,温岭市诚达生态鳖精品园、温岭市诚达设施渔业特色精品园、温岭市胜海大弹涂鱼精品园、温岭市喜力达南美白对虾精品园位于温岭市南部省级农业综合区内,其建设内容已纳入综合区,不再重复计算。
特色农业(渔业)精品园重点工程建设以生产设施建设为主,初步估算总投资7386万元,拟申请省及省以上补助资金1377万元;温岭市财政资金1367万元;经营主体自筹资金4642万元。特色农业(渔业)精品园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详见表6-6。
表6-6 温岭市特色农业(渔业)精品园建设汇总表
序号 |
精品园名称 |
规模 |
建 设 内 容 |
资金 概算 |
其中 |
建设 地点 |
实施 主体 |
||
省以上 |
市级 |
自筹 |
|||||||
农业类 |
|||||||||
1 |
温岭市泽国獭兔精品园 |
60000只 |
新建兔舍18幢、笼位15000只;仓储设施300平方米、管理用房600平方米;污水、沼气池处理设施250立方米;购置自动饮水嘴、饲料槽、排风机、水泵、运输车、饲料机、高压消毒设施、超低温冰箱1只、数显鼓风干燥箱等设施设备;完善围墙、道路等设施。 |
287 |
50 |
50 |
187 |
泽国镇高坦村 |
温岭市泽国新长兴獭兔养殖场 |
2 |
温岭市大溪莳药精品园 |
10000亩 |
建设道路5公里、排水渠15公里;保温保湿储藏库300立方米、山洞标准储藏库10个;购置加工设备、小型机耕动力、电动喷雾机、砍柴机等设施;建设试验钢架大棚2亩,太湖莳药品种进行品种改良;建设1个农产品销售中心,开展绿色食品认证。 |
249 |
50 |
50 |
149 |
大溪镇陈洋村、井朱村 、秀岭村 、秀岭村 、秀岭村 |
温岭市太湖莳药专业合作社 |
3 |
温岭市箬横食用菌精品园 |
200万平方尺 |
扩建50万平方尺蘑菇房,新建1350平方米的工厂化智能菇房,扩建300平方米的秀珍菇菌包生产车间;无菌培养接种培养室300平方米、高压灭菌室180立方米、省级菌种场300平方米;新建绿芦笋中试基地10亩、标准化钢架绿芦笋大棚50亩;购置蘑菇翻堆机、葡萄枝粉碎机、捆草机等设备;建设仓库300平方米、冷藏库150立方米,改建管理服务用房350平方米;新建4个营销网点等。 |
510 |
100 |
100 |
310 |
箬横镇街龙头村 |
温岭市新鑫食药用菌有限公司 |
4 |
温岭市城南高橙精品园 |
1200亩 |
建设钢结构连栋大棚1.2万平方米,安装喷滴灌设施24万平方米;管理房240平方米、加工包装中心180平方米;购置冷藏设备、自动化水果分级筛选机械;建设道路、地下电缆,技术培训等。 |
323 |
65 |
65 |
193 |
城南镇弯塘村 |
温岭市四季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5 |
温岭市河岙枇杷精品园 |
1200亩 |
建设果园道路8公里、水渠7公里、蓄水池2座;建造管理房200平方米、保鲜库500立方米;建设试验大棚10亩、农业生态循环技术应用400亩;开展质量安全认证、购买变压器、布设线路等。 |
485 |
90 |
90 |
305 |
温峤镇上河岙村、下河岙村 |
温岭市河岙枇杷专业合作社 |
6 |
温岭市丝羽乌骨鸡精品园 |
500万羽 |
新建标准化框架混凝土结构的种鸡舍5200平方米;添置种鸡笼100组,及配套自动化喂养设备、保温设备;完善鸡粪废弃物处理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施,农民技术培训等。 |
601 |
100 |
100 |
401 |
坞根镇显屿头 |
浙江合兴禽业发展有限公司 |
7 |
温岭市泽国镇生猪精品园 |
11000头 |
建设猪舍21幢,配套附属用房300平方米;购置分娩栏、保育床、限位栏、漏缝网、饲料加工机械、湿帘、风机、沼气热风炉等;建设沼气池1000立方米、保温大棚1650平方米,纯沼气发电机组50KV一台,350双变频双电机卧螺固液分离机1台;引进种猪324头。 |
345 |
70 |
70 |
205 |
泽国镇天皇村 |
温岭市泽国绿丰生猪养殖场 |
8 |
温岭市石塘獭兔精品园 |
10万只 |
新建兔舍7000笼、管理房180平方米、屠宰房60平方米、饲料仓储室80平方米、消毒室28平方米;购置自动饲料颗粒机、防盗监控、电力设施;引进优良品种2500只,开展技术培训;完善围墙、道路、绿化等设施。 |
236 |
50 |
50 |
136 |
石塘镇盐北村 |
温岭市东红獭兔养殖场 |
9 |
温岭市温峤杨梅精品园 |
1500亩 |
新建杨梅销售区700平方米,停车场600平方米;建设道路18公里、沟渠15公里,溪堤整修3公里;新建3座泵站,并安装喷灌主管道及设施,架设电线,引进良种,休闲配套设施等。 |
414 |
80 |
80 |
254 |
温峤镇西焦湾村 |
温岭市西焦湾杨梅专业合作社 |
10 |
温岭市温峤葡萄精品园 |
2200亩 |
新建管理用房300平方米、道路硬化1.8公里;滴灌2000亩、冷藏库200立方米、改建钢架大棚500亩;品牌营销网络建设等。 |
798 |
100 |
100 |
598 |
温峤镇青江塘里 |
温岭市清江塘葡萄专业合作社 |
11 |
温岭市坞根杨梅精品园 |
3000亩 |
修建环山路8公里、沟渠7公里;安装喷滴灌450亩,发展杨梅基地300亩,标准大棚栽培150亩;引进新品种1个,种植面积60亩;销售服务房1000平方米、冷藏保鲜库300立方米等。 |
305 |
60 |
60 |
185 |
坞根镇西里村 |
温岭市坞根杨梅专业合作社 |
12 |
温岭市坞根肉鸽精品园 |
20万羽 |
新建种鸽舍1300平方米、人工孵化室2间;新培育种鸽3000对,购置孵化机、种鸽笼、供水设施;完善围墙、道路、绿化等设施。 |
286 |
50 |
50 |
186 |
坞根镇寺基村 |
温岭市宏大肉鸽养殖有限公司 |
13 |
温岭市山坑黑晶珍杨梅精品园 |
3000亩 |
1、生产设施建设:山路硬化及开挖9500多米;杨梅苗木基地10亩;扩大杨梅基地500亩。2、加工配套设施建设:新建冷藏库房2间173立方。杨梅贮藏坑4只。电力设施,80KV变压器。3、购置包装箱及干包装设备一套,购置杨梅采摘筐3000只。 |
242 |
50 |
50 |
142 |
泽国镇山坑村、百亩坦村、湖头村 |
温岭市山坑杨梅合作社 |
14 |
温岭市箬横獭兔精品园 |
35万只 |
扩建标准化兔舍5000笼,建围墙设施200米;污水处理设施100立方,饮水设施5000笼,水(总管)、电设施建设5000笼;建繁育降温防暑防冻保暖设施50000笼, 建笼门设施5000笼,颗粒饲料盒5000笼;购置自动简易饲料颗粒机、加工设备设施、防盗监控系统;引进优良种兔250组,完善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 |
280 |
50 |
50 |
180 |
箬横镇三顶桥或沿海一带 |
温岭市箬横兴旺獭兔养殖场 |
15 |
温岭市新河万羽蛋鸽精品园 |
18万羽 |
建设标准化鸽舍3500平方米;购置标准鸽笼1000组,自动供水系统6000只,孵化机1台;引进美国王鸽5000对,培育蛋鸽3000对;完善围墙、道路、绿化基础设施,开展品牌营销建设等。 |
360 |
70 |
70 |
220 |
新河镇肖家桥村 |
温岭市新河万羽珍禽养殖场 |
16 |
温岭市滨海食用菌精品园 |
200万包 |
建设秀珍菇智能菇房696平方米,发菌室改造330平方米,葡萄大棚改造10亩,管理用房100平方米;引进菌种3个;购置制冷机组、变压器、环保空调、葡萄枝粉碎机等。 |
225 |
50 |
50 |
125 |
滨海镇闸南村 |
温岭市明波食用菌种植园 |
渔业类 |
|||||||||
18 |
温岭市太湖鲟鱼特色渔业精品园 |
25亩 |
改造现有工厂化大棚25亩,建设增氧设施等25台/套,“三房一库”建设100㎡,购置水质等检测设备1套,建设办公信息化系统1套,无公害认证及QS认证25亩,全场电力设施改造25亩,道路配套500米,园区绿化2000㎡, |
280 |
60 |
50 |
170 |
大溪镇太湖水库下沙岸村 |
温岭市太湖养殖有限公司 |
19 |
温岭市其利乌鳢特色渔业精品园 |
205亩 |
池塘改造54亩,园区防护围栏建设3200米,底增氧设施改造205亩,“三房一库”改造100㎡,购置水质等检测设备1套,建设办公信息化系统1套,道路硬化1300米,园区绿化5400㎡,园区围栏3200米。 |
160 |
32 |
32 |
96 |
松门镇 |
温岭市其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
20 |
温岭市繁融生态鳖特色渔业精品园 |
327亩 |
池塘改造及防逃设施建设210亩,新建龟鳖繁育孵化设施30㎡,“三房一库”建设300㎡,建设园区内路灯亮化工程、防盗工程,建设办公信息化系统1套,机耕路硬化500米,园四区绿化1600米,养殖废水处理设施100㎡。 |
200 |
40 |
40 |
120 |
箬横镇东片五塘 |
温岭市繁融特种生态水产养殖场 |
21 |
温岭市国庆塘南美白对虾特色渔业精品园 |
600亩 |
养殖鱼塘改造600亩,其它养殖实施改造600亩, “三房一库”建设200㎡,购置检测设备1套、办公网络设施1套,园区主干道路硬化500米,园区绿化1600米,购置变压器2台。 |
270 |
54 |
54 |
162 |
城南镇国庆塘 |
温岭市担屿合作社/温岭市国庆塘养殖场 |
22 |
温岭市坞根海水网箱特色渔业精品园 |
大口径网箱490只 |
大口径网箱改造(144m3)490只,新造养殖船6艘,冰杂鱼储存冷库60㎡,网箱清洗机械设备12套,“三房一库”建设200㎡,购置检测设备1套、办公网络设施1套。 |
380 |
76 |
76 |
228 |
坞根镇乐清湾东门头港 |
温岭市绿洋水产开发有限公司 |
22 |
温岭市殿溪淡水渔业特色精品园 |
210亩 |
养殖鱼塘改造210亩,增氧设施及设备30台/套,“三房一库”建设200㎡,购置检测设备1套、办公信息化系统1套,园区道路改造1000米,园区绿化5000米,园区围栏2000米。 |
150 |
30 |
30 |
90 |
大溪镇 |
温岭市殿溪淡水养殖场 |
合计 |
7386 |
1377 |
1367 |
4642 |
6.3休闲观光农业
休闲观光农业园规划共有8个,重点工程建设以观光农业园以及配套设施施建设为主,初步估算总投资4670万元,拟申请省及省以上补助资金934万元;温岭市财政资金934万元;经营主体自筹资金2802万元。休闲观光农业园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详见表6-7。
表6-7 温岭市休闲观光农业园建设汇总表
序号 |
名称 |
规模 |
建 设 内 容 |
资金 概算 |
其中 |
建设 地点 |
实施主体 |
||
省以上 |
市级 |
自筹 |
|||||||
1 |
约翰农业观光园 |
200 |
全钢架连栋大棚200亩,滴灌系统200亩;综合性服务中心320平方米;葡萄观光采摘园20亩;休闲品尝园1000平方米;园区观光道3000米;观光采摘园路边绿化4000米。 |
600 |
120 |
120 |
360 |
滨海镇东风塘 |
温岭市约翰农林特产有限公司 |
2 |
老五农业观光园 |
200 |
水泥柱、钢架连栋大棚200亩,滴灌系统200亩;观光道1000米,餐饮、休闲用房800平方米。 |
500 |
100 |
100 |
300 |
滨海镇东风塘 |
温岭市老五农庄 |
3 |
东浦农业观光园 |
2000 |
观光园果蔬采摘区大棚设施200亩,农耕体验区100亩,管理用房500平方米,作业道1200米。 |
520 |
104 |
104 |
312 |
箬横镇东浦农场 |
浙江东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4 |
城南岙环生态水果观光园 |
1000 |
特色水果观光带1000亩,其中温岭高橙300亩、杨梅300、其它水果400亩;农庄建筑2000平方米。 |
500 |
100 |
100 |
300 |
城南镇兰公岙村 |
温岭市兰公岙舍得农庄 |
5 |
四季生态农业观光园 |
1000 |
钢架连栋大棚40亩,玻璃温室5184平方米,滴灌系统300亩;综合性服务中心500平方米;园区观光道1800米;观光休闲服务设施。 |
800 |
160 |
160 |
480 |
城南镇弯塘村 |
温岭市四季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6 |
大岩头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 |
500 |
林果(杨梅、桃、桔子、梨)观光采摘区500亩,休闲农庄1000平方米,道路2000米。 |
1000 |
200 |
200 |
600 |
坞根镇大岩头 |
温岭市大岩头生态农业(林业)开发有限公司 |
7 |
大溪滥田湖农业观光园 |
200 |
茶园开发200亩,茶叶展示、品尝室100平方米,作业道1000米,管理房300平方米。 |
150 |
30 |
30 |
90 |
大溪镇滥田湖村 |
温岭市方山云雾茶场 |
8 |
松门苍山门塘生态渔业观光园 |
1000 |
特种水产(生态鳖)养殖观光园1000亩,观光道600米,休闲、餐饮、管理用房500平方米。 |
600 |
120 |
120 |
360 |
松门镇苍山门塘 |
台州诚达珍稀动物养殖有限公司 |
合计 |
4670 |
934 |
934 |
2802 |
6.4农产品加工
2011-2015年,农产品加工重点工程与投资估算详见表6-8。
表6-8 温岭市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汇总表
序号 |
名称 |
规模 |
建 设 内 容 |
资金 概算 |
其中 |
建设 地点 |
实施 主体 |
||
省以上 |
市级 |
自筹 |
|||||||
1 |
高油酸植物油产业化项目 |
50亩 |
高油酸植物油的生产加工土地、厂房、设施设备等,形成年产3500吨的规模。 |
2210 |
220 |
220 |
1770 |
温岭市东部新区 |
浙江农科植物油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2 |
蔬菜加工、冷藏保鲜项目 |
5亩 |
蔬菜加工车间580平方米;引进加工流水线1套,;引进全套加工、包装机械1套;引进锅炉及烘道1套,投资40万元;引进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1套;建设蔬菜保鲜冷库6000立方米。 |
485 |
50 |
50 |
385 |
温岭市滨海镇团结塘 |
温岭市旅都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
3 |
粮食精加工技改项目 |
5亩 |
粮食精加工生产线设备、设施 |
360 |
90 |
90 |
180 |
石桥头镇杨家浦村 |
温岭市柯辰粮食专业合作社 |
4 |
台州天和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新增年产1万吨海洋水产即食产品技术改造项目 |
100亩 |
项目主要采用国产技术或工艺,引进具有水平的增添虾类、鱼类、水产熟品、水产干品加工生产线设备,购置氨液制冷机组等国产设备。 |
13790 |
500 |
500 |
12790 |
松门镇东南工业区 |
台州天和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
合计 |
16845 |
860 |
860 |
15125 |
6.5 农产品物流建设
2012-2015年,各个农产品物流项目建设内容详见表6-9。
表6-9温岭市农产品物流项目建设汇总表
序号 |
名称 |
规模 |
建 设 内 容 |
资金 概算 |
其中 |
建设 地点 |
实施主体 |
||
省以上 |
市级 |
自筹 |
|||||||
1 |
浙江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迁建工程 |
占地138亩 |
建筑面积96000平方米,功能齐全、设施一流的水产品批发市场 |
30023 |
30023 |
松门镇东南工业区 |
浙江温岭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
||
2 |
温岭农贸城建设项目 |
占地110亩 |
建筑面积73333平方米 |
26229 |
26229 |
城东街道 |
温岭市农贸城开发有限公司 |
||
3 |
温岭水果批发市场改扩建项目 |
占地13亩 |
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 |
1562 |
1562 |
太平街道万泉路 |
温岭水果批发市场 |
||
4 |
泽国粮油批发市场迁建项目 |
占地15亩 |
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 |
3000 |
3000 |
泽国镇 |
泽国镇人民政府 |
||
5 |
温岭东部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项目 |
100亩 |
建设仓储库12000平方米,配套仓储设备;交易大厅6000平方米和附属设施、建设水、电、消防、电气等附属设施,建设冷库5000立方米,并配套电子结算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物流配送系统、网上交易系统。 |
750 |
250 |
250 |
250 |
滨海镇东浦农场 |
温岭市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6 |
温岭南部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项目 |
200亩 |
仓储区:房屋建筑平方米,配备若干恒温储藏库和集中式冷库,以满足不同类型农产品短期或中长期的贮存需求,并实现销售展示、客户租赁等功能。 物流区:房屋建筑平方米,配备电子交易系统配送、传送设施,实行看样定单和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农产品交易方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运输和配送服务。 |
1090 |
250 |
250 |
509 |
箬横镇东浦农场 |
浙江东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合计 |
62654 |
500 |
3500 |
58573 |
6.6 效益分析
6.6.1 经济效益
到2015年,农业总产值将达到160亿元,比2011年提高40%以上,水稻、蔬菜、水果、畜禽和水产养殖五大产业的产值将达到49.87亿元,比2011年提高48.5%,土地产出率达到9421元/亩,比2011年提高21%,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159296元/人,比2011年提高361%,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25000元,在2011年基础上年均增长13.6%。
表6-10 温岭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主导产业年产值增长一览表
序号 |
产业 |
2011 |
2015 |
年均增长% |
1 |
水稻 |
33738 |
47233 |
8.8 |
2 |
蔬菜 |
63303 |
83940 |
7.3 |
3 |
水果 |
89998 |
199376 |
22 |
4 |
畜禽 |
71739 |
101265 |
9 |
5 |
水产养殖 |
77130 |
108875 |
9 |
合计 |
335908 |
540689 |
12.64 |
6.6.2 社会效益
通过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有效提升了温岭市特色农业的发展水平,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拓展了农业功能,促进了温岭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了优质农产品社会供给保障功能。
规划实施后,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到2015年,我市将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00万斤,蔬菜3.72万吨、肉类0.54万吨、禽蛋13.085万吨、水产品0.45万吨、优质水果6万吨,同时农产品加工、物流能力大幅度提升,“规模农业、品牌农业”基础更加坚实。
规划实施后,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能有效地带动交通运输、餐饮、商贸、信息服务、观光旅游等行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别。最终使温岭市成为人才聚集区、科技创新区、生产先进区、生活富裕区,在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示范带动周边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
6.6.3 生态效益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坚持现代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原则,通过实施农牧结合、农渔结合、立体种养、清洁生产等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综合技术,大力发展节约型和生态型农业,实现了农业的低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同时,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推进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切实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 保障措施
7.1 加强组织领导
示范区建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副组长,市府办、农办、发改局、科技局、财政局、建设规范局、交通局、水利局、农林局、海洋与渔业局、监察局、审计局、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贸易与粮食局、旅游局、气象局等成员单位组成的温岭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并且设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查工作。组织成立了国有独资的温岭市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提升提供项目管理、区域品牌、产销信息等服务。各级各部门根据“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相应工作班子,由专人负责抓好这项工作。同时,把“示范区”建设纳入对镇(街道)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强化工作督查。
7.2加大资金投入
根据《农业部关于2011年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通知》(农计发[2011]22号)文件要求,在已出台的《温岭市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意见》、《温岭市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温岭市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基础上,坚持“政府引导、 主体运作、 财政补助、 力争上级支持” 的原则,按照“目标统一、渠道不变、有效整合、 管理有序”的方式,完善、深化示范区扶持政策,在目前现代农业示范区年度专项资金3500万元起点上,持续稳步提高示范区专项资金的比例和总量,切实加大支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确保规划期内市级财政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投入的稳定增长。
7.3 创新建设机制
一是创新示范区管理机制,着力完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现代农业示范区区建设工作办公室和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为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加强示范区区创建主体培育,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农业经营大户的主体性,积极构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紧密型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三是深化示范区土地流转机制,加强土地流转政策扶持力度,保障示范区土地规模流转长期稳定。四是完善示范区投入机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整合示范区土地等要素,建立完善“经营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创建投入机制,促进示范区健康长效运行。
7.4 强化质量安全
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镇(街道)监管能力落实监管职责,建立健全“职能明确、人员到位、力量匹配、业务规范、服务有力”的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切实提升基层农业部门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行“确定一个主体、执行一套标准、培育一个品牌、制作一张生产模式图、建立一份生产档案”的农业标准化实施模式,大力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建设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提升镇(街道)检测室服务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健全农产品生产、流通主体质量安全自检制度,开展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试点,实现农业质量长效管理体制。
7.5 加快科技进步
围绕温岭市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需求,进一步加强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和基层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健全产学研结合的农技推广机制,加大农业科技专项扶持资金投入,不断完善以农业科研院校为依托,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为基础,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为主体,科技培训示范为手段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立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切实提高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示范带动功能,全面提高主导产业的科技贡献率和核心竞争力,为示范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7.6 培育农业人才
围绕主导产业提升,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现代农业生产从业人员和农业服务体系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采用农技人员到农业大专院校学习深造、聘请专家开办培训班,积极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 ,提升农技人员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和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水平;在“示范区”各主导产业有序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让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地接受农业先进技术、农作物新品种和农业新知识,努力提高农民科技应用实际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7.7 深化公共服务
围绕“示范区”建设,不断完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以农技专家团队“联园区、联主体、联项目”方式,开展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应用服务,首席农技推广专家领衔组织农技服务团队,对全市30个粮食生产功能区、34个现代农业园区、100多个创建主体,实行“一对一”科技帮抚,落实专人派驻指导,建立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适用技术直接到人的技术服务新机制。以农民信箱网络信息为手段,为农民及时提供农事指导、农业技术、农业政策、市场信息、农业气象等订单式服务。以主导农产品宣传推介会、产销对接会为先导,扩大农产品知名度,做到一年打响一个品牌,促进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
附表1
温岭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区块一览表
单位:亩
编 号 |
项目名称 |
总面积 |
乡镇 (街道) |
村名或畈名及面积 |
实施年份 |
10-001 |
箬横东红片 |
2000 |
箬横镇 |
四塘1200、五塘800。 |
2010 |
10-002 |
箬横乐邦片 |
2500 |
箬横镇 |
四塘850、五塘550、六塘1100。 |
2010 |
10-003 |
新河三邵潮未至片 |
920 |
新河镇 |
三邵250、潮未至300、上应250、梁家120。 |
2010 |
10-004 |
新河肖家桥良种片 |
1150 |
新河镇 |
肖家桥900、良种250 |
2010 |
10-005 |
新河横塘头腰塘片 |
1150 |
新河镇 |
横塘头450、腰塘450、东长大250。 |
2010 |
10-006 |
新河团塘下莫片 |
1200 |
新河镇 |
下莫600、团塘400、下张100、前洋100。 |
2010 |
10-007 |
新河南栅秧田片 |
630 |
新河镇 |
南栅400、秧田230。 |
2010 |
10-008 |
新河上方咸田王片 |
1250 |
新河镇 |
上方650、咸田王450、向西莫150。 |
2010 |
10-009 |
城南彭下片 |
380 |
城南镇 |
彭下190、后塘95、岙环街95。 |
2010 |
10-010 |
泽国东部片 |
10040 |
泽国镇 |
长桥村760、联树村980、三王村350、双峰村650、上庄村650、横泾村220、蔡林村150、西岸村510、三衙桥村250、新秋村750、上孚里村150、水次洋村300、高坦村700、下店村1000、塔龙村650、四份村250、下郑村920、湖亭村800。 |
2010 |
11-001 |
城北六份村 |
300 |
城北街道 |
六份村300。 |
2011 |
11-002 |
大溪部渎片 |
934 |
大溪镇 |
水坦315、前溪71、部渎123、岗上230、担屿117、佛陇78。 |
2011 |
11-003 |
大溪白山片 |
630 |
大溪镇 |
纶丝洋350、白山里280。 |
2011 |
11-004 |
松门淋川南洋 |
5200 |
松门镇 |
南咸田615、度爿400、南洋1290、新华200、红光630、苍山1150、淋头250、长川320、木耳345。 |
2011 |
11-005 |
箬横箬横片 |
1380 |
箬横镇 |
四塘60、五塘450、六塘20、七塘850。 |
2011 |
11-006 |
箬横白峰片 |
990 |
箬横镇 |
七塘990。 |
2011 |
11-007 |
新河甸支上桥片 |
750 |
新河镇 |
甸支200、夹里100、西岸150、新联150、上桥150、牛桥100。 |
2011 |
11-008 |
新河雅雀横陶片 |
600 |
新河镇 |
雅雀300、横陶150、横板桥150。 |
2011 |
11-009 |
新河城北城东片 |
550 |
新河镇 |
城北250、城东150、山后鲍150。 |
2011 |
11-010 |
新河南鉴中闸片 |
630 |
新河镇 |
南鉴380、中闸250。 |
2011 |
11-011 |
新河后街北闸东合片 |
2100 |
新河镇 |
后街700、北闸800、东合600。 |
2011 |
11-012 |
新河渡首东南西村 |
800 |
新河镇 |
东村350、南村150、西村300。 |
2011 |
11-013 |
新河路边片 |
800 |
新河镇 |
路边800。 |
2011 |
11-014 |
滨海新东浦南片 |
3128 |
滨海镇 |
新中633、前街436、中南609、新南539、二塘236、民生191、新横径113、前王131、新西97、新北58、后街新85。 |
2011 |
11-015 |
城南后岭片 |
1596 |
城南镇 |
上岙201、池头218、古岭下120、后岭234、营田343、兰公岙80。 |
2011 |
11-016 |
石桥头中央段片 |
2203 |
石桥头镇 |
中央段380、横湖330、杨家浦507、斜路185、杨家7、上王53、东花桥50、土坦头295、桥浦396。 |
2011 |
11-017 |
石桥头东浦新塘 |
1118 |
石桥头镇 |
下宅金71、下宅吴72、小岭下53、横古塘42、河岙65、大甲头60、后台门26、后林22、石桥街6、前林24、横湖74、中央段38、斜路33、杨家浦38、桥浦54、土坦头56、中扇60、东花桥161、上王122、下黄41。 |
2011 |
11-018 |
坞根塘里西片 |
875 |
坞根镇 |
蒋山村420、小坞根275、茅陶180。 |
2011 |
12-001 |
大溪潘郎片 |
1170 |
大溪镇 |
西山金752、下洋陶346、陶家埠460。 |
2012 |
12-002 |
松门五环河川北片 |
2606 |
松门镇 |
干蓬106、干北130、胜北187、胜盐475、胜南150、乃崦153、星光110、北咸田112、四甲218、荣华183、新丰182、五甲250/新坦350 |
2012 |
12-003 |
箬横东方片 |
8340 |
箬横镇 |
四塘3260、五塘1750、六塘2330、七塘1000。 |
2012 |
12-004 |
温峤大球塘里 |
1680 |
温峤镇 |
大猛坑260、下保180、中保100、上保360、金岩280、南湾130、杨公岙370。 |
2012 |
12-005 |
温峤青屿 |
260 |
温峤镇 |
青屿180、下金前80。 |
2012 |
12-006 |
温峤南湾 |
180 |
温峤镇 |
南湾180。 |
2012 |
12-007 |
城南岙江片 |
1931 |
城南镇 |
罗殊300、岙环街500、下街300、上塘100、小江湾250、上湾山250、河家100、小江湾100、上塘100。 |
2012 |
12-008 |
坞根沙山塘里 |
1011 |
坞根镇 |
沙山村400、东门头村320、白壁村306。 |
2012 |
13-001 |
大溪下陈片 |
766 |
大溪镇 |
担屿291、油屿242、佛陇215、下陈18。 |
2013 |
13-002 |
大溪沌池片 |
395 |
大溪镇 |
油屿250、水渚85、岙里60。 |
2013 |
13-003 |
大溪河头片 |
247 |
大溪镇 |
前瓦屿114、河头123、新岙里10。 |
2013 |
13-004 |
大溪王家渚 |
135 |
大溪镇 |
水渚68、许家渭67。 |
2013 |
13-005 |
松门南片盐田 |
1030 |
松门镇 |
绿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030。 |
2013 |
13-006 |
箬横山前片 |
4100 |
箬横镇 |
四塘1500、五塘820、六塘830、七塘950。 |
2013 |
13-007 |
箬横乌沙片 |
4400 |
箬横镇 |
林石线南至场后河北3220、东浦新塘1180。 |
2013 |
13-008 |
温峤坞沙门 |
210 |
温峤镇 |
坞沙门210。 |
2013 |
13-009 |
温峤界坑前 |
580 |
温峤镇 |
白岩下115、梅溪160、界坑170、东坑37、岭脚98。 |
2013 |
13-010 |
温峤杨公岙 |
110 |
温峤镇 |
杨公岙110。 |
2013 |
13-011 |
城南彭岭片 |
428 |
城南镇 |
叠岭178、彭下250。 |
2013 |
14-001 |
大溪太湖片 |
592 |
大溪镇 |
秀岭155、井珠181、勤洋256。 |
2014 |
14-002 |
大溪新建片 |
1011 |
大溪镇 |
麻车屿83、毛竹下270、下郎桥262、坎头225、上洋29、兆岙117。 |
2014 |
14-003 |
泽国章袁 |
300 |
泽国镇 |
章袁村300。 |
2014 |
14-004 |
松门二塘横河 |
2549 |
松门镇 |
胜北857、胜南525、干北450。 |
2014 |
14-005 |
箬横东浦片 |
6180 |
箬横镇 |
林石线南至场后河北4830、东浦新塘1350。 |
2014 |
14-006 |
滨海新街片 |
7204 |
滨海镇 |
镇海220、后新街216、新湾414、新北351、泰里867、民生131、马路652、百花430、新西606、中海286、新横径574、夏宁225、前王427、岱石500、二塘480、新南324、中南260、新中189、前街242。 |
2014 |
14-007 |
温峤洋呈前 |
530 |
温峤镇 |
桐山70、上珙415、岙口20、横路头25。 |
2014 |
14-008 |
温峤西焦湾 |
200 |
温峤镇 |
西焦湾200。 |
2014 |
14-009 |
温峤楼里 |
200 |
温峤镇 |
桐山200。 |
2014 |
14-010 |
温峤陈家宅 |
150 |
温峤镇 |
陈家宅150。 |
2014 |
14-011 |
温峤横路头 |
100 |
温峤镇 |
横路头100。 |
2014 |
14-012 |
城南山区片 |
550 |
城南镇 |
照谷250、寨门150、蒲洞150。 |
2014 |
14-013 |
坞根新方塘 |
1290 |
坞根镇 |
新方村260、茅陶村430、下呈480、东里(坑潘)120。 |
2014 |
15-001 |
大溪照洋片 |
1095 |
大溪镇 |
南岙174、东桥122、塘山176、里宅221、大岙202、照洋180、屿孙20。 |
2015 |
15-002 |
泽国中西部片 |
3487 |
泽国镇 |
埭头村400、金施村280、楼下张村450、长大村150、夹屿村250、天皇村750、池里村350、五里泾村670、筻头村120、马家村250。 |
2015 |
15-003 |
松门川北片 |
1670 |
松门镇 |
胜北400、干北260、干蓬180、胜南240、乃崦430、北咸田160。 |
2015 |
15-004 |
石桥头北片后洋山 |
1820 |
石桥头镇 |
河岙180、度甲头170、中扇90、东花桥310、上王380、杨家330、下黄360。 |
2015 |
15-005 |
箬横东浦农场片 |
3400 |
箬横镇 |
东浦新塘3400。 |
2015 |
18-001 |
城北琅岙村 |
200 |
城北街道 |
琅岙村200。 |
2016-2018 |
18-002 |
横峰祝家洋 |
250 |
横峰街道 |
祝家洋250。 |
2016-2018 |
18-003 |
大溪小溪片 |
100 |
大溪镇 |
小溪75、岩头山25。 |
2016-2018 |
18-004 |
大溪下新建 |
454 |
大溪镇 |
下新建454。 |
2016-2018 |
18-005 |
大溪白塔片 |
582 |
大溪镇 |
白塔村582。 |
2016-2018 |
18-006 |
大溪山市片 |
937 |
大溪镇 |
潘岙216、金岙300、孙家271、应钱150。 |
2016-2018 |
18-007 |
大溪站场片 |
845 |
大溪镇 |
纶丝洋227、曹岙300、流庆218、白山里100。 |
2016-2018 |
18-08 |
松门镇南片 |
6162 |
松门镇 |
小交陈400、大交陈385、朝阳720、松建840、松南1570、东城455、幸福700、东升510、松东280、南二230、绿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500。 |
2016-2018 |
18-09 |
箬横高龙片 |
1380 |
箬横镇 |
东浦新塘1380。 |
2016-2018 |
18-010 |
新河下林南洋岙片 |
1200 |
新河镇 |
下林550、南洋岙500、中厢150。 |
2016-2018 |
18-011 |
新河上桥头屏上 |
650 |
新河镇 |
上桥头400、屏上250。 |
2016-2018 |
18-012 |
新河下王花篮 |
950 |
新河镇 |
下王400、桥下郑100、花篮200、塘下120、上莫130。 |
2016-2018 |
18-013 |
新河蔡洋蔡施桥片 |
950 |
新河镇 |
蔡洋530、蔡施桥420。 |
2016-2018 |
18-014 |
新河岸头大墩片 |
890 |
新河镇 |
岸头500、大墩450、坦头100、戴池150。 |
2016-2018 |
18-015 |
新河潮观永革片 |
950 |
新河镇 |
潮观250、永革150、小江下150、赵家150、咸田湖100、六闸50、后行100。 |
2016-2018 |
18-016 |
新河硐天南河头梁片 |
800 |
新河镇 |
硐天南350、河头梁150、姚施150、丁岙山园150。 |
2016-2018 |
18-017 |
新河长屿屿头片 |
750 |
新河镇 |
长屿200、屿头150、岙里100、东湾100、塘家洋100。 |
2016-2018 |
18-018 |
新河屿詹屿后屿罗片 |
550 |
新河镇 |
屿詹200、屿后150、屿罗200。 |
2016-2018 |
18-019 |
新河下章铁场片 |
550 |
新河镇 |
下章200、铁场200、楼岙150。 |
2016-2018 |
18-020 |
新河金桥片 |
420 |
新河镇 |
金桥120、金盛150、官路100、水仓50。 |
2016-2018 |
18-021 |
滨海桩头平安决心湾下村 |
3270 |
滨海镇 |
桩头1080、平安1125、决心965、湾下100。 |
2016-2018 |
18-022 |
滨海东片农场 |
6000 |
滨海镇 |
东片农场6000。 |
2016-2018 |
18-023 |
滨海鲤鱼片 |
2710 |
滨海镇 |
必胜500、丰收700、临江600、鲤鱼650、金闸200。 |
2016-2018 |
18-024 |
温峤原青屿桔园 |
2650 |
温峤镇 |
下金前45、南湾410、杨公岙110、坞沙门1320、大猛坑317、上保134、金岩80、下保139、中保95。 |
2016-2018 |
18-025 |
温峤杨公岙南 |
300 |
温峤镇 |
杨公岙300。 |
2016-2018 |
18-026 |
城南国庆塘片 |
1139 |
城南镇 |
大吕街191、国庆塘295、国庆塘221、沙头门474。 |
2016-2018 |
18-027 |
城南横山片 |
4340 |
城南镇 |
小石桥100、黄湾200、小石桥50、毛家200、黄湾200、湾塘400、西沙头200、西山200、西沙头50、殿嘴头塘282、殿嘴头塘92、殿嘴头塘22、黄湾293、湾塘293、湾塘255、广联290、广联193、西沙头270、西山450、竹坑300。 |
2016-2018 |
18-028 |
城南观岙片 |
490 |
城南镇 |
张家80、二宅100、磊石80、三宅50、磊石40、毛洋40、三宅80、高山头20、张家50、峻岭40、二宅40。 |
2016-2018 |
18-029 |
城南大吕片 |
620 |
城南镇 |
长沙400、屯头150、小东岙200、屋里150。 |
2016-2018 |
18-030 |
城南半途片 |
358 |
城南镇 |
后塘260、岙环街120。 |
2016-2018 |
18-031 |
石桥头中片前洋 |
1360 |
石桥头镇 |
东花桥80、上王400、杨家200、下黄80、横湖600。 |
2016-2018 |
18-032 |
坞根两碰岩塘 |
109 |
坞根镇 |
西里村80、洋呈村17、街头村12。 |
2016-2018 |
18-033 |
坞根下楼中下浦 |
320 |
坞根镇 |
下楼村320。 |
2016-2018 |
18-034 |
坞根革胜塘小塘里 |
510 |
坞根镇 |
白壁村510。 |
2016-2018 |
18-035 |
东海塘大港湾 |
6000 |
市属 |
海涂6000。 |
2016-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