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发展规划

辽宁省盘山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1-2015年)

日期: 2013-01-17 10:44 作者: 盘山县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盘山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2011-2015年)

盘山县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六月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为全面推进盘山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发展,实现盘山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全面转变,根据《农业部关于认定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通知》(农计发〔2012〕1号)精神和相关文件要求,结合盘山经济社会和农业发展实际,特编制《盘山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情况

  盘山县位于辽宁省西南,盘锦市北部区域,东经121°27′--122°29′,北纬40°27′--40°45′。居于辽河下游,渤海之滨。境内公路、铁路纵横交错,秦沈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沟海铁路、京沈高速公路、盘海营高速公路、305国道形成了一体两翼大通道,境内的盘锦北站(动车)可直达北京、沈阳等中心城市,是东北地区进出关最便捷的客运集散地。

  气候属温暖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为9.3℃,降水量为631.7毫米,日照时数为2666.3小时,全年平均风速为3.0/秒,全年无霜期204天。县内有大小河流13条,拥有49公里海岸线,150万亩浅海海域,33.6万亩滩涂,85万亩自然保护区,1.5万亩红海滩。石油、天然气、井盐等矿产资源丰富。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盘山县现有国土面积2145平方公里,辖5个国营农场和9个镇,155个行政村。总人口29.99万人,农业人口13.73万人,耕地面积83.6万亩,其中水稻60万亩、玉米20万亩。2011年在全省44个县(市)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中,位于第十位。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156.1亿元,农业总产值66.1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9亿元,财政支农总投入4.42亿元。2011年全县粮食产量达到10.1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1400元。农业产业化覆盖率达到76.7%,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138.2亿元。

  二、农业发展优势

  多年来,盘山县农业获得了多项国家、省荣誉称号,不仅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也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标准化农业示范区、国家优质粮生产科技示范县、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粮食高产示范县、全国河蟹产业第一县、平原绿化先进县。我县高升经济区是现代农业经济区,2011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惟一一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也是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县之一。全县农业、农村发展的多项指标处于全省前列,具备了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和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优势。

  (一)农业处于产业发展优势区域

  盘山县地处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农业资源禀赋最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更是“十二五”时期国家加快构建“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的重要地区,被列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产粮大县,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重点区域。特别是盘山县位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区域内,是全省率先在沿海地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区域县之一。

  (二)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多年来,盘山县形成了盘锦大米、盘山河蟹、设施蔬菜、畜牧养殖等四大主导产业。其中:盘锦大米。盘山是盘锦大米的主产区,是中国驰名商标。2011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1亿斤,水稻产量7.7亿斤,亩产1239斤。被农业部和省政府分别确定为粮食高产示范县和水稻现代农业示范区。盘山河蟹。2011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24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3万吨。其中,河蟹产业是中国河蟹产业第一县,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现有养殖总面积80万亩,产量3万吨,产值20.5亿元,占全省产值的70%和全国产值的10%。设施蔬菜。2011年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0万亩,是全省稻作区设施农业面积最大的县份,形成多个全省知名的具有盘山特色的蔬菜品牌。全县拥有4个蔬菜专业镇,98个蔬菜专业村,占全县行政村的63%。畜牧养殖。2011年全县肉禽总产量3.08万吨。拥有天津宝迪、江西正邦、新加坡益海嘉里、台湾大成、兴牧集团、意丰集团等多个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建成标准化畜牧小区400个,畜牧业总产值实现22亿元,畜牧业增加值完成8.8亿元,人均纯收入1700元。

  (三)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条件优越

  盘山县现有水稻万亩高产示范区50个,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多年稳定在10亿斤左右,基本实现了粮食生产的高产稳产。同时,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断完善。一是灌排系统完善。灌区总引水能力实现160m3/s,可满足60万亩水田的灌溉用水,灌区现有支渠以上建筑物1514座,灌溉水利用率达66.5%,已形成以双台子河闸为总引水枢纽工程,闸上游有双绕、西绕、新开河3条灌溉引水总干。二是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初具规模。全县现有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15个。其中,大型批发市场4个:分别是胡家河蟹水产品批发市场、沙岭大米加工批发市场、高升蔬菜交易物流配送中心、古城子蔬菜批发市场,每年交易额达到50亿元。三是农业信息网络基本建立。全县各镇农业服务站全部建立微机信息网络,155个村建有农村信息大喇叭接收系统,基本实现了以镇信息服务站为载体,推进信息进村,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确保了全县农业信息服务的全覆盖。四是科技支撑作用明显。盘山县创造的“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稻田种养新技术“盘山模式”等技术,已在全县全面推广,增产增效作用明显,并在全省和全国进行推广。水稻、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全县持专业证书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比重的45%。全县155个村“科技书屋”覆盖率达到100%,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100%。

  (四)水稻全程机械化进程持续推进

  近年来,盘山加快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进程,2011年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目前,全县水稻机插秧面积38万亩,占总面积63%。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了30.1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798台、插秧机3039台、水稻联合收割机298台、配套农具8431台等。全县机耕率达100%,机械插秧面积38万亩,机插秧率达68%,机收水稻面积40万亩,机收率达71%。农机专业合作组织52家,实现大棚育秧总栋数达2010栋,可供40.2万亩水田机插秧,占水稻生产总面积的67%。

  (五)农业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加快

  多年来,全县致力于农业的机制体制创新,以现代理念发展农业,以新举措创新发展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有效进展。一是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2010年在我县专门规划成立了高升经济区,作为全省惟一一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打造农业高新技术和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天津宝迪、江西正邦、辽宁禾丰、希望天承等超10亿元项目相继落户园区,建立了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二是加快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步伐。目前,全县已规模化推进土地流转面积21万亩,占水稻面积的35%。2012年全县实现土地流转11万亩,整建制推进了太平镇、坝墙子镇土地流转。相当于过去流转面积的总和。因此,全县增加11万亩水稻全程机械化面积,解放农村劳动力2万人农村劳动力,集聚县城人口2000人,农民收入新增4亿元。三是加快推进农业保险全覆盖。盘山县对全县的水稻、设施蔬菜实行农业保险全覆盖,县财政投入810万元,支持农民参与农业保险,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机制,这是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农业保险全覆盖的县份。四是加快推行农业抵押贷款新举措。立足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通过政府规划和认定的农业生产设施,发放《设施农业持有权证》和《设施农业他权证》,按金融机构贷款程序直接获得贷款,保证了农民的贷款需求。经过乡镇试点,组织金融部门、法律部门和农业部门研究制定了《盘山县设施农业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并在全县推广,这种贷款形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均为首创拓宽了农业融资渠道。

  (六)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在发展的同时,盘山县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集约使用,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各项环保、循环农业快速发展。一是实施节水、节地工程。盘山县灌区发展喷灌面积1万亩,共打喷灌井32眼,完成干支渠衬砌55公里,田间节水衬砌30万亩。二是实施节药、节肥工程。盘山县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63万亩,有动力喷雾器500台,机防手1000多人。全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2万亩,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突破80%。三是实施节能工程。全县修建沼气池820个,其中高升720个,沙岭100个。建设农村沼气项目乡村服务点2个。四是实施循环农业工程。分别是稻、蟹互利共生的物质能量多重利用种养模式和“四位一体”环棚生态经济模式。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导向,以现有优势特色产业条件为基础,实施“园区拉动、基地联动、项目带动、科技推动”的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引领、加工提升、循环生态、示范带动”的发展思路,实行“政府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运行模式,采取“技术集成、项目集中、产业集聚”的发展方式,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努力打造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新亮点,力争成为“辽宁示范、全国名区”的具有标杆和引领作用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要求,到2015年,全县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基本形成,主导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在全省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农业主要经济指标比2011年要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具体是:农业增加值达到64.5亿元以上,增长68%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3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0亿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增长75%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71亿元以上,增长85%以上。设施蔬菜等高效作物稳定20万亩,产量达到60万吨。渔业产量达到17万吨以上,渔业产值达到67亿元,增长36.7%,河蟹产量达到5万吨以上,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生猪饲养量达到180万头以上,增长63.6%以上;肉鸡、肉鸭饲养量分别达到8300、1000万只以上,分别增长79.3%、212.5%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水平达到90%以上,增长20%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35万千瓦以上,增长30%以上。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达到75%以上,水稻达到95%以上。其中,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比重达到80%以上。水稻、设施蔬菜农业保险实现全覆盖。

  四、总体布局及产业规划

  (一)总体布局

  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要求,结合盘山县经济社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将全县规划为“一区三带五线”的区域发展格局。一区:高升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三带:中部现代农业示范带、东部现代农业示范带、辽河口现代农业示范带;五线:依托210省道、102省道、305国道、312省道、308省道五条主轴线,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精品线。

  “一区”即高升现代农业综合核心示范区。包括高升、得胜、陈家三个场镇的330平方公里区域。该板块为盘锦市重点打造和扶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被省政府批准为辽宁省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重点包括5大功能区:一是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平台、建设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现代设施农业博览园、精准农业示范基地等,形成科研开发推广公共服务平台。二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实施特色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扩大“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等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培育一批产业关联紧密、分工协作、功能互补的大型龙头企业集群,形成果蔬加工、肉制品加工、饲料加工、水产品加工等优势板块;四是农产品市场物流中心,打造联接沈阳、覆盖全省,辐射东北三省的北方“菜篮子”批发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方式,构建高效、便捷、快速的农产品大流通体系。五是观光休闲农业网络,依托湿地景观、森林公园、八一水库等自然景观,汇聚城乡居民喜闻乐见的农家乐、创意农业及农家生活体验性第三产业项目,打造观光休闲农业。逐步将该板块打造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承载平台和国家现代农业综合核心示范区。

  “三带”即:中部现代农业示范带、东部现代农业示范带、辽河口现代农业示范带。中部现代农业示范带:包括太平、陆家、胡家、甜水四个乡镇。大力发展“盘山模式”,即稻蟹共生模式,示范带动全国共同发展。建设全省最大的水稻秧苗供给基地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基地。规划建设好河蟹、大米博物馆,发掘农业文化资源。完善建设市场体系,集聚发展壮大物流产业,将胡家河蟹市场建成全国性专业市场。东部现代农业示范带:包括沙岭、古城子、坝墙子、吴家四个镇。加快高科技、标准化养殖、种植小区建设,重点推进5万亩棚菜小区和20万亩绿色大米基地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大米、畜禽、植物制药等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辽河口现代农业示范带:包括东郭、羊圈子、石新三个镇。按照苇纸一体化模式,发展产业链完整、配套成熟的纸业产业集群。依托湿地苇海温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依托石山种畜场奶牛饲养及乳业加工工程、生猪饲养工程、林地综合利用工程,建设生态农牧业生产及加工园区。依托临港经济区建设,发展海产品养殖加工,港口物流等产业。

  “五线”依托210省道、102省道、305国道、312省道、308省道五条主轴线,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精品线。沿线按照各区、带现代农业重点示范内容,规划实施精品示范建设,进一步展示农产品加工、水稻高产创建、农业科技展示、河蟹产业基地、设施蔬菜等精品示范内容,使其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进一步发挥现代农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产业规划

  遵循“围绕龙头建基地、连片开发扩基地、突出特色强基地”的发展思路,依托水稻、河蟹、棚菜、畜禽养殖等优势产业基础,充分发挥“盘锦大米”、“盘山河蟹”等品牌优势,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普及发展,着力建设好盘山六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具体是:

  1、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基地

  按照提高单产、强化品质、增加效益的发展目标,开展覆盖全县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建设规模50万亩,建设万亩高产示范片50个。力争单产达到700公斤/亩以上,品质有较大提升。基地内基本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水稻大棚育秧全覆盖、水稻作物秸杆还田(秋翻地)全覆盖、病虫害统防统治全覆盖、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全覆盖、水稻全程机械化全覆盖、农业保险全覆盖等八个全覆盖项目。通过示范引领水稻生产水平再上一级新台阶。

  2、稻蟹种养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大力推广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稻蟹种养“盘山模式”,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食品安全型的新型生态农业发展道路。重点推广30万亩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收的稻田养蟹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实现大蟹产量7000吨。同时,建立河蟹良种繁育基地、冬储基地。全面推进胡家1000亩河蟹市场改扩建工程,力争建成现代化的集河蟹冷藏、储存、加工、销售、餐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的全国最大的河蟹综合批发市场。

  3、设施蔬菜栽培标准化示范基地

  全县设施蔬菜面积稳定在20万亩,设施棚菜小区规模达到500个。按照提高效益、提升品质、增加效益的要求,大力引进名、特、新、奇的高附加值的蔬菜及园艺品种,形成专业镇和专业村。积极开展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种植,大力推进蔬菜工厂化育苗建设,实施包括道路、给排水、供电、照明、园艺景观建设,标准化节能温室及配套设施,蔬菜冷藏以加工包装配送中心、直销超市,工厂化育苗车间,绿色蔬菜检测中心等建设项目。推进滴灌、微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及综合配套技术集成示范和果菜生产信息管理技术集成示范。建成全省设施蔬菜的重要市场集散地。

  4、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

  全县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800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95%,清洁化生产比重达到95%,优质品种达到95%以上。生猪出栏达到108万头,肉牛出栏4.8万头,肉鸡出栏7470万只,肉羊出栏3.6万只,蛋鸡存栏960万只,产奶奶牛存栏0.72万头,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4.84万吨,到2015年末实现蛋鸡、商品肉鸡、育肥鹅的自给率分别达到90%,60%和100%。防疫能力全面提高,饲料畜产品安全达100%,无公害认证比率达70%,达到畜牧业健康养殖标准。

  5、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基地

  在高升经济区既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20平方公里农产品加工区,全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招商引资,着力培育或引进10家以上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形成果蔬加工、畜禽加工、饲料加工、水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规模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同时,建设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科技成果展示基地,会展培训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建设大型交易物流区,形成产加销一体化,仓储、包装、运输等产业配套发展,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升,力争打造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6、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基地

  盘山现代农业示范区具有优美的田园风光、丰富的农业产品、悠久的发展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朴素的乡野风情,作为省级精品旅游线路,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条件优越,是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景观、连通网络、彰显轴带、突出节点的建设,树立“金色盘山、河蟹天堂”旅游形象,力争打造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展示区、市民参与农事的游乐园、休闲娱乐的后花园,融入区域旅游网络体系。重点推进田园风光游、农业科技游、乡村产品购物游、乡村历史文化游等农业休闲观光示范项目。

  五、项目规划及投资

  到2015年,盘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将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标准,结合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农业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着力推进6大项25项农业重点工程项目。

  (一)优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基地项目

  1、千亿斤粮食项目

  (1)项目年限:2013-2020年。

  (2)项目内容:在全县14个乡镇,新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农田作业路、乡镇农业站实验室等农业设施。

  (3)项目投资:总投资2.65亿元,其中争取国家投资2.12亿,省市县投资0.53亿。

  2、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准农田建设

  (1)项目年限:2013-2015年。

  (2)项目内容:在全县75万亩农田中(占全县总耕地面积90%),建设中型水利设施以及上下水线支渠衬砌等农田基础设施。

  (3)项目投资:总投资22.5亿元,全部争取国家投资。

  3、盘锦沙岭大米批发市场项目

  (1)项目年限:2013-2014年。

  (2)项目内容:对占地150亩的盘锦沙岭大米批发市场进行扩建,建成后年加工大米10亿斤,拥有电子结算、检验检测系统、贸易大厅的一流交易平台。

  (3)项目投资:总投资6828万元,其中争取国家投资682.8万元,省市县投资682.8万元,企业自筹5462.4万元。

  4、水稻全程机械化建设项目

  (2)项目内容:在全县53万亩水田内实施全程机械化,包括育苗补贴、农机具补贴,建设大棚育秧3000栋。

  (3)项目投资:总投资2亿元,其中争取国家投资4000万元,省投资4000万元,县里自筹1.2亿元。

  5、技术技能与就业培训项目

  (2)项目内容:为14个乡镇,培训园艺、机插秧手、收银员、理发工、畜牧养殖员等,每年培训农民1万人,8年共计培训8万人。

  (3)项目投资:总投资2000万元,争取国家、省投资1000万元,市投资600万元,县里自筹400万元。

  6、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2)项目内容:在全县范围内新建14个基层服务站,购置仪器设备,加强农业技术推广。

  (3)项目投资:总投资1000万元,争取国家投资200万元,省市投资600万元,县里自筹200万元。

  7、农作物统防统治项目

  (1)项目年限:2013-2016年。

  (2)项目内容:对全县14个乡镇的耕地进行统防统治,并购置农机具1300台套。

  (3)项目投资:总投资3160万元,争取国家投资1042.8万元,争取省市投资2085.6万元。

  (二)稻蟹种养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项目

  1、养大蟹工程项目。

  (1)项目年限:2012年—2015年。

  (2)项目内容:2012年建立养大蟹示范区面积15万亩,2013年建立养大蟹示范区面积20万亩,2014年建立养大蟹示范区面积25万亩,2015年建立养大蟹示范区面积30万亩。到2015年,建设河蟹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园区20个。

  (3)项目投资:总投资9亿万元,其中争取国家投资2000万元、省市县投资4000万元、企业及农户自筹8.6亿元。

  2、国家级优质河蟹苗种繁育基地项目

  (1)项目年限:2012年至2015年。

  (2)项目内容:一是建立优质蟹苗(大眼幼体)繁育基地5000亩;二是建立优质蟹种(扣蟹)培育基地10万亩。通过政策和技术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和养殖农户,养殖和培育适合本地及全国各地区河蟹养殖所需的优质河蟹苗种。

  (3)项目投资:总投资22500万元,其中积极争取国家投资1000万元、省市县投资2000万元、企业及农户自筹19500万元。

  3、建设优质河蟹苗种和成蟹冬储基地项目

  (1)项目年限:2012年至2015年

  (2)项目内容:建立标准化优质河蟹苗种和成蟹冬储园区5000亩,开发池塘500个。其中:扣蟹冬储池塘300个,成蟹冬储池塘200个,建看护房100个。实现扣蟹冬储量2200吨,成蟹冬储量1000吨。

  (3)项目投资:项目预计总投资1350万元,其中积极争取国家投资200万元、省市县政府投资500万元、吸纳企业投资650万元。

  4、中国北方稻蟹种养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1)项目年限:2011年至2015年

  (2)项目内容:基础建设工程,建设办公室、化验室等基础设施300平方米,购置科研试验仪器设备,建立稻田种养“盘山模式”示范基地2000亩。建设完善的科研开发与推广体系,与各大科研院所联合,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开发与创新稻田养蟹新技术、新方法,培训和培养有实践经验的专职稻蟹种养科技指导员,为北方水稻主产区培养综合型技术人才,建立新技术推广体系。

  (3)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积极争取国家投资200万元、省市县投资300万元、企业及农户自筹500万元。

  5、胡家河蟹市场改扩建工程

  (2)项目内容:项目改扩建胡家河蟹市场,规划占地1000亩。配置保鲜设备、检测设备、信息中心设备、电子结算设备和微机监控设备,同时建设占地2万平方米的河蟹加工出口基地,实现河蟹年加工出口能力4000吨以上。将胡家河蟹市场建成现代化的集河蟹冷藏、储存、加工、销售、餐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的全国最大的河蟹综合市场。

  (3)项目投资:项目预计总投资20亿元,其中争取国家投资1亿元、省市县投资1亿元、招商引资吸纳企业投资18亿元。

  (三)设施蔬菜栽培标准化示范基地

  1、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项目

  (2)项目内容:在全县14个乡镇,新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购置电子天平、冰箱、冰柜、鼓风干燥箱等试验设备各14台套,建立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系统。

  (3)项目投资:总投资200万元,其中争取国家投资50万元,省投资70万元,市县投资80万元。

  2、盘锦高升蔬菜交易物流配送中心项目

  (2)项目内容:在高升镇蔬菜交易物流配送中心,包括大厅、库房、安检中心、结算中心等,建成后年交易蔬菜40亿斤,年交易额30亿元。

  (3)项目投资:总投资1.06亿元,争取国家、省、市投资(省市7000万元,县里自筹3060万元。

  3、蔬菜育苗中心项目

  (2)项目内容:在高升镇和古城子镇,新建6万平方米育苗中心。

  (3)项目投资:总投资5000万元,争取国家、省投资1000万元,县里自筹4000万元。

  4、蔬菜批发市场建设

  (2)项目内容:在高升镇和古城子镇建设年交易量20万吨的蔬菜批发市场。

  (3)项目投资:总投资1亿元,争取国家、省投资3000万元,县里自筹7000万元。

  5、土壤秸杆腐熟还田项目

  (2)项目内容:在全县范围内,通过菌种和有机肥投入,对全县耕地进行土壤改良,进一步培育地力、提升有机质含量,实现增产增收。

  (3)项目投资:总投资2250万元,全部争取国家投资。

  (四)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

  1、标准化肉鸡、肉鸭养殖小区改扩建项目。

  (1)项目年限:2012—2015年。

  (2)项目内容:以盘锦兴牧、意丰集团、东方希望集团龙头企业为核心,形成肉鸡、肉鸭养殖产业基地,新建、续建肉鸡养殖小区500个。

  (3)项目投资:总投资1亿元,争取国家投资1000万元。

  2、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新建项目。

  (2)项目内容:以江西正邦、天津宝迪等招商企业入驻我县为拉动,形成生猪产业基地,新建生猪养殖小区150个。

  (3)项目投资:总投资7500万元,争取国家投资1500万元。

  3、良种畜禽繁育体系建设项目。

  (2)项目内容:一是抓好盘山县生态种畜场等规模化种猪扩繁场的改扩建项目建设,逐步提高商品猪的供应能力,到2015年全县种猪自给率达到80%以上,商品仔猪自给率达到100%;二是积极引进黄牛冻精,奶牛性控冻精,大力推广冻精冷配技术,提高牛群质量;三是抓好禽场建设,继续扶持吉远种鹅、兴牧、意丰等肉种鸡场建设,到2015年末实现商品代蛋鸡、商品肉鸡、育肥鹅的自给率分别达到90%,60%和100%。

  (3)项目投资:总投资1500万元,争取国家、省投资500万元,县里自筹1000万元。

  (五)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基地

  (2)项目内容:园区以建设国家级农业示范区为目标,致力于发展以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带动区域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经济增长模式。园区将着力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基地,提升辐射带动能力,集成集约资源要素,括展产业链功能,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形成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区和产业集聚区。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包括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服务和管理设施建设和生产试验基础设施建设。

  (3)项目投资:总投资30亿元,向上争取资金3亿元,占总投资10%。企业筹集资金27亿元,包括园区、业主等自筹资金和招商引资,占总投资90%。

  (六)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基地

  1、红旗湖风景区综合开发项目

  (1)项目年限:2012-2015年。

  (2)项目内容:主要建设湿地观鸟区、温泉度假区、游乐园、民族村、河蟹商业街等。

  (3)项目投资:总投资50亿元。

  2、甜水湖风景区项目。

  (2)项目内容:建设海云寺佛教禅修组团、南锅翰林文化组团、温泉养老养生组团、民俗风情体验组团、湿地公园组团、水上观光休闲组团、生态渔家组团、综合服务组团。

  3、胡家镇红岩朝鲜族民俗村项目

  (2)项目内容:建设林下立体生态综合养殖示范园区和基础设施的部分改造。建成后,年可产成鱼10万公斤,产值可实现100万元,可获纯利45万元,有着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3)项目投资:总投资4030万元。

  4、得胜镇得胜村新农村项目。

  (2)项目内容:结合安居工程,完善、美化村屯环境,发展农家乐项目,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形成得胜碑、西大庙、烽火台、明长城遗址、大乘光明寺、东晟园艺基地、马莲湖度假村、纬奇庄园、得胜皮影地方戏大舞台为链条的,集观光、会谈、娱乐、休闲、餐饮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底蕴浓厚、农家特色鲜明和北方田园风光纯正的旅游新村。

  (3)项目投资:总投资9923万元。

  六、保障措施

  盘山县在推进示范区建设中主要实施以下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示范区建设综合性强,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盘山县要加强发改、财政、农业、金融、土地、规划、环保、交通、电力、通讯、水利、旅游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提高效率,切实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及时有效的政府服务,加快示范区建设进度。立足示范区发展需求,实施授信额度提高、授信利息降低、担保程序简化、信贷业务快捷的金融措施,开办中、长期信贷业务,开发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担保方式。

  (二)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不断加大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在重大项目布局、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专项基金,加大对区域内能源、交通、水利建设的投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政府强农惠农项目资金整合,把项目向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倾斜。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打造优厚的“软件”和“硬件”条件,起到为企业保驾护航的作用。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引进域外资金协助发展。采取贷款贴息、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费用补贴等方式,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三)技术保障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成果转化体系。将示范区建设纳入相关科技计划与经济发展计划,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科技中介机构,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增强示范区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功能。积极主动地与科研院所建立并保持产、学、研合作关系,促进创新要素的集成和整合,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四)人才保障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训、选拔和培养力度,实施人才联合培养工程,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适应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积极选送优秀人才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学习深造,并利用自身的培训功能,聘请专家定期对内部员工进行相关培训,配合新型农民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各类证书培训和学历培训,培养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家技术人才、劳动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五)社会保障

  促进全县干部群众在发展定位、工作方法、工作作风上进一步思想解放,更新观念,增强工作责任意识,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上来。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对运作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补贴,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全省著名商标的龙头企业实行重奖,对有突出贡献的领路人、科技人员实行重奖,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技改项目实行财政贴息等,促进机制创新、科技推广、企业发展、品牌推介等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协作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附件:盘山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情况表。

  

 

盘山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情况表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2011年

备注

1.基本情况

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

2145

2145

 

耕地面积

万亩

83.6

83.6

 

水域面积

万亩

57

57

含滩涂33万亩

总人口

万人

29.86

29.99

 

农业人口

万人

13.65

13.73

 

农业劳动力

万人

10.3

10.5

 

农户总数

万户

10

10.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20.9

156.1

 

农业总产值

亿元

58.1

66.1

 

财政总收入

亿元

19.2

24.07

 

财政支农总收入

亿元

3.94

4.42

 

农民人均纯收入

9710

11400

 

2.农业产出情况

粮食总产量

亿斤

8.1

10

主导产业

粮食总产值

亿元

13.3772

14.83

 

棉花总产量

万吨

——

——

非主导产业

棉花总产值

亿元

——

——

 

油料总产量

万吨

0.03

0.04

非主导产业

油料总产值

亿元

0.0192

0.0218

 

糖料总产量

万吨

0.0048

0.045

非主导产业

糖料总产值

亿元

0.0006

0.0018

 

生猪总产量

万吨

2.46

2.35

主导产业

生猪总产值

亿元

3.96

5.71

 

肉禽总产量

万吨

2.17

3.08

主导产业

肉禽总产值

亿元

3.03

4.63

 

蛋类总产量

万吨

4.14

4.69

主导产业

蛋类总产值

亿元

2.48

3.52

 

奶类总产量

万吨

1.83

1.88

主导产业

奶类总产值

亿元

0.66

0.49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12.1

10.2

主导产业(不含河蟹)

水产品总产值

亿元

18.51

21.52

 

农产品加工总产值

亿元

51.97

63.51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98

100

 

3.农业物质装备情况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万亩

60

60

 

设施农业面积

万亩

15

16

 

农业机械总动力

万平瓦

33.1

34.5

 

灌溉水利用率

%

66.2

66.5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72.2

75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65

69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万亩

18

37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120

125

 

引进推进新技术数量(项)

18

21

 

引进推进新技术数量(个)

25

31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万人

1.8

1.9

 

5.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12

14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生猪规模养殖率

%

22.2

31.5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蛋类规模养殖率

%

95

90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肉禽规模养殖率

%

100

100

年出栏1000头及以上

奶牛规模养殖率

%

91

100

存栏量10头以上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的养殖面积

万亩

1.7

1.86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16.9

19.1

 

专业化统防治面积

万亩

50

63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7

7

 

国家级、省级龙头农产品个数

1

1

 

无公害农产品

10

12

 

绿色食品

5

5

 

有机农产品

4

4

 

农产品地理标志

4

4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万亩

63.5

69.8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建设总投入

万元

130200

151200

 

本级财政投入

万元

9300

10000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万元

33500

38500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万元

28400

35800

 

银行信贷投入

万元

51000

58600

 

农民自筹投入

万元

8000

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