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 > 综合支持

“头雁”大家谈#王文虹:持续聚力赋能 助推“黔雁”发展

日期:2025-03-11 17:05 作者:王文虹 来源: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贵州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的总体安排和部署,聚合各方力量、资源,积极探索“头雁”培育路径方法,在持续提升“头雁”能力,强化组织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截至目前,贵州已累计开展“头雁”培育23期,培育“头雁”2360人,培育成效得到广大“头雁”学员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队伍注入新动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强化组织领导,严把入口质量关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将“头雁”培育工作纳入省委1号文件和省委人才工作要点加以推进。成立了以厅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相关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头雁”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厅人事处。二是把好培育机构质量关。组建由组织部、人社厅、相关产业部门、业务处室组成的评审专家组,通过实地考察、线上答辩、线下评审,面向社会公开遴选培育机构。先后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6所高校合作。三是把好学员遴选关。聚焦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乡村治理、乡村建设等目标任务,压实省、市、县各级责任,层层筛选,逐级审核,把牢学员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遴选一大批干得好、有潜力、能带动的经营主体作为培育对象。培育学员中,大专以上学历1510人,占64%,其中博士3人、硕士研究生31人、大学本科564人。他们当中有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通过培育,发现了一大批潜力巨大,适应贵州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强的乡村产业带头人。

  加强部门协同,横向贯通形成合力 

  一是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在培育机构遴选、学员座谈、集训、开班仪式等,邀请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等单位亲临指导。通过会商、座谈等方式,14家省直单位拿出相关政策,联合出台《贵州省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政策清单》,在金融支持、产业扶持、组织保障等方面支持“头雁”发展。二是实行跟班督学制度。在培育过程中,从各市县农业农村局和厅内相关处(室)、单位、专班选派人员跟班督学。2024年,共选派8名年轻副处级领导干部跟班督学,督学人员与“头雁”学员同吃、同住、同学习,加深了各业务处室、产业部门对“头雁”学员的了解,同时也增进了与学员的感情,学员学习的自觉性、荣誉感和责任感得到增强。三是建立优秀“头雁”学员奖学金制度。2022年以来,每年匹配资金设立优秀“头雁”学员奖学金,对那些学习认真、遵守纪律、学习成绩优异、综合表现好,并被培育机构评选为优秀的学员每人发放3000元奖学金,两年来,共有1000余名学员获奖学金。

  聚焦能力再提升,积极探索培育新路径 

  一是搭建“头雁”交流平台。为将2000余名“头雁”学员凝聚起来,共享各培育高校优质资源,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对“头雁”的支持,不断扩大“头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6所培育高校的21期学员中,按每个班次推选5-8名优秀学员,共170名“头雁”参训,为“头雁”学员搭建起跨年级、跨地域、跨校区的学习交流、资源共享、合作发展和政策服务平台。二是拓宽“头雁”发展思维。集训邀请到5所培育高校的领导和培训团队、省直相关部门、省市县农业农村部门、部分村支两委和经营主体代表参训。邀请各培育高校选送一名受学员喜爱的专家教授呈现“精彩一课”,分别从政策解读、管理创新、技术革新、农产品市场营销与战略定位等多个维度进行专题讲授,让“头雁”拓宽了视野,启迪了思维。三是促进合作交流。集训通过“黔品”推介、“头雁”故事分享、现场观摩等形式,组织多轮次的研讨交流、经验分享、名师点评,增强了培训的互动性和实效性,促进了学员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作者:王文虹,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二级巡视员)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