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 > 综合支持

“头雁”大家谈#赵玉生:唱好“选、育、创、扶”四部曲,奏响内蒙古“头雁”新乐章

日期:2025-03-11 17:01 作者:赵玉生 来源: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并强调向新产业新业态所需人才倾斜。内蒙古自治区连续3年将“头雁”项目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唱好头雁“选、育、创、扶”四部曲,三年来已培育“头雁”人才2638人,超额完成178人,奏响了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头雁”新乐章。

  严把入口关,确保学员质量

  “头雁”学员是项目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是联农带农、富农兴村的核心力量。在学员遴选上,通过开展“十百千”招生计划,开通线上自主报名和旗县(区)推荐报名的双重报名途径,在内蒙古的12个盟市、103个旗县(区)以及近千个乡镇中广泛筛选,实现近千个乡镇“头雁”学员的全面覆盖。在扩大宣传上,每年项目启动前,自治区农牧厅会在各地举行“头雁”培育启动仪式,推广“头雁”项目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优秀潜在学员参与其中。

  坚持需求导向,优化培育体系

  培育阶段对于“头雁”学员而言,是拓展知识视野、提升创新能力和领导力的关键环节。在培育前期,向各盟市征集培育专题,以学员需求为导向制定培育计划,优化课程设置,满足学员多样化的培育需求。在校学习期间,与每一期学员召开专场座谈会,了解学员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会后协同各有关部门共同探讨,为学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指导。在课外交流上,开发了集学习交流、资源共享、销售展示、市场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蒙雁兴农”小程序,畅通学员间沟通渠道。

  下好创新棋,激发“头雁”活力

  自治区农牧厅积极探索“头雁”培育的新模式、新路径,重视实践锻炼与成果的转化。在活动创新上,2024年国庆期间,在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头雁”农畜产品展销市集,销售额达285万余元,吸引了9万余名游客。春节前夕,在上海和杭州分别举办了两场年货节,销售额达到101万元,并邀请了盒马鲜生、大润发超市等企业与学员进行产销对接。此外,还组织了与重庆市“头雁”的跨省互访、“头雁”短视频大赛、“圆桌面对面”政策解读等活动。在激发学员主动性上,自治区农牧厅积极引导,“头雁”学员们更是主动探索,自发组织并筹备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乡村产业振兴“头雁”协会,整合资源、抱团取暖。

  夯实扶持路,厚植服务沃土

  内蒙古的“头雁”学员企业大多是合作社、家庭农牧场、中小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内蒙古自治区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强化服务保障。在资金支持方面,与内蒙古银行合作推出了“头雁贷”金融产品。在导师帮扶方面,创新了“1+1+N”的导师帮扶机制,1名高校产业导师、1名自治区政策导师以及N名学员所在地技术导师,三级联动共同助力学员产业发展。在政策支持方面,自治区及各盟市共出台了209条“头雁”倾斜政策,明确指出产业园建设、项目申报以及优秀表彰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头雁”学员倾斜。通过这些金融、政策、技术的全方位支持,真正实现“扶上马、送一程”,当好“头雁”学员的贴心“服务员”。

  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将继续深化与各部门的合作,强化政策引领、活化培育形式、创新推进举措、拓宽扶持渠道,真正把“头雁”工作当做一项育才兴农的惠民工程来抓,让“头雁”之光照亮乡村振兴的未来之路!
(作者:赵玉生,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乡村振兴局 党组成员,副厅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