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 > 头雁风采

头雁故事#张冬梅:女修车工心系热土 回乡创业争当“头雁”

日期:2024-11-01 11:06 作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在美丽的祁连山脚下,雪域高原——天祝,有一位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产业带头人,说起她,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她是群众的好女儿和贴心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产业致富带头人和先行者,她就是天祝县泰润民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天祝县高素质农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头雁”学员张冬梅。

  

  人在城市  心在农村

  张冬梅,女,汉族,生于1983年2月,原住天祝县大红沟镇灰条沟村,2016年积极响应政府移民政策搬迁至天祝县松山镇德吉新村。和绝大多数农村女孩一样,初中毕业后,她怀着“当城里人”的梦想进城打工……直到结婚,她还在从事汽车维修,不断寻找生活的出口。

  2014年是让她的梦想拐弯的一年。有一天在城里做生意的张冬梅和爱人骑着摩托车回乡,看到路边成片成片的撂荒地,张冬梅陷入思考,政府号召农村青年回乡创业,眼前就是机遇,路就在前方。她和爱人放下“当城里人”的念头,把梦想种进了广阔的原野和土地……说干就干,她当年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饲草并尝试进行育肥羊养殖,之后,稳步扩大藜麦、进口优质燕麦种植力度,扩大育肥羊养殖规模。至2024年,土地流转面积扩大至1万亩,羊养殖规模达800只,西门塔尔80头,成为了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女能手和合作社带头人。

  在致富的路上,她将学习始终放在第一位,坚持边学边干,在干中学,在学中干。2023年她当选天祝县第十五次妇女代表大会支委、2023年当选甘肃省第十五次妇女大会代表。

  多措并举  迈上致富快车道

  2017年,天祝县大力扶持高原藜麦种植产业。周边有土地,自己有需求,在政府产业扶持政策的助推下,她在大红沟镇大胆流转土地1万亩,大面积种植高原藜麦,同时兼种一部分优质燕麦和小麦,既解决了牛羊养殖的饲料问题又实现了轮作倒茬。一年下来,收入达到了好几百万元,使她依靠产业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决心更加坚定。她深知,要想扩大产业规模和效益,新农机的使用必不可少,于是她开始思考逐步增置新农机。截至目前,她已累计投资500多万元基本购置办齐了满足万亩田耕种的雷肯535栅条犁、库恩450驱动组合耙、精良切口式播种机等新机具90台(套)。从耕地深松、播种、收获、秸秆回收、饲草加工打捆等各个环节实现了机械化运作,同时向周边农牧民提供多种作物的机械化运营服务。

  为了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带领群众抱团发展,2019年,她成立了天祝藏族自治县泰润民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共有入社社员132人,其中已脱贫户社员83户,农忙时节长期与100多位社员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为了规范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她踊跃参加了天祝县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又和丈夫邱国泰报名参加了天祝县农广校的农民中职班学历提升学习;她还邀请县农业畜牧专家给社员讲授合作社经营、农业实用技术及疫病防治技术,使社员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明显提升。2022年她又成立了泰和鑫商贸有限公司,如今,公司和合作社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2024年,在松山、华藏、大红沟等乡镇继续流转土地1万亩种植藜麦、进口优质燕麦等,积极助推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2023年在松山镇德吉新村投资300万元建成占地20亩的厂房及5040平米的各类库房,其中:种子库840平米、车库840平米、饲草库2400平米、养殖棚960平米;羊养殖量达1000多只、西门塔尔100头。

  创新思路  积极争当领头雁

  粮安天下,种子为基。通过几年的种植业发展,张冬梅认为想要提高产量,种子的质量很关键,为了提高燕麦草的产量和效益,2021年春季,张冬梅大胆引进澳大利亚燕麦草品种,当年9月,松山滩提前到来的一场大雪,将等待收割的几千亩燕麦夷为平地,雪化了,几千亩燕麦却又奇迹般的在田间挺立了起来,这充分验证了此燕麦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特性,她开始了优质燕麦种子的再繁育。

  2022年春播时,天祝高海拔地区再繁育的优质燕麦种子在当地供不应求,并且通过网络销售到了青海、内蒙等外省市,为当地和外省大力发展饲草、养殖产业和生态保护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为了让合作社社员抱团发展,一年四季有活干有收入,她在发展燕麦种子的精选加工、燕麦种植的同时,又发展了燕麦草的加工打捆销售,使100多人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合作社务工的工人逢人就说:“张理事长用自己的坚守、诚信、魄力和毅力带领我们一起致富,跟着她干我们有信心、有盼头,相信在她的带领下,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她不但会管理,而且驾驶各类农用机械得心应手,每当农忙季节,总能看到她开着大型拖拉机、播种机等新型机械忙碌在田间地头,认识她的人无不为她的倾情付出而感动。

  心系热土  回报桑梓促发展

  张冬梅在致富路上始终不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她说这是她的责任和义务。随着合作社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除12名长年在合作社务工人员外,农忙季节还需要大量人工。她在甄选工人时,除了能踏实肯干,还特别照顾因学、因病、因灾等特困家庭,让他们在合作社每天有120元的收入,一个生产周期下来,每人也有2万元的收入,近几年,仅工人工资每年支出200万元以上。同时,合作社还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力所能及承担一些社会责任。2019年,合作社为大红沟镇养老院13户特困供养人员每人送去价值300元的米面油;2020年,为松山镇移民点6户孤寡老人送去价值700元的米面油;2021年为大红沟镇西顶村的陈菲和大红沟村的姚兴丽2位单亲家庭大学生每人送去1000元资助金,帮助她们顺利完成学业。

  系统学习 探索产业振兴路

  2024年7月张冬梅踏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的学习。西农大浓郁的学习氛围和专家教授们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她,更激发了她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理论授课使她开阔了眼界、借鉴了经验、认识了自身发展的不足,提高了合作社经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杨凌、石家庄等地的学习观摩交流,开拓了视野、创新了思维、鼓舞了干劲,更进一步增强了她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头雁”项目还为大家今后相互学习,实现信息共享搭建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通过“头雁”项目的学习,张冬梅感深受启发,她表示,回去后一定理清发展思路、学习借鉴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等管理、运营的好经验好方法,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谋求发展,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带动周边更多的人共同致富,以实际行动树立“头雁”新形象。今后,她将把在西农大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条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张冬梅以敢于追梦、勇于逐梦的决心和当代青年不惧困难、敢于拼搏、敢于创新的勇气展现了天祝县巾帼奋进新征程的时代风采,在不久的将来,她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路一定会越拓越宽,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她也会成长为一名当之无愧的“头雁”,在中国梦的映衬和感召下插上腾飞的翅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