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 > 培育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 > 培育动态
为深化东西部农业产业协作,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25年甘肃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兰州大学品牌营销及企业管理培育班(第1、2期)130余名学员于6月16日至6月20日赴南京市及周边示范区域开展为期5天的现场实践教学。通过观摩龙头企业生产场景、聆听示范基地运营解析、开展产研对话答疑等多元形式,系统汲取江苏省在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农产品地理标志运营及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等领域的创新经验。
学员赴南京农业大学聆听了经济管理学院张秋林教授“农产品市场营销与品牌塑造”专题报告。课程紧扣“品牌强农”战略需求,系统解析了新媒体矩阵营销、用户画像精准定位等前沿议题,并通过当地特色品牌案例,深度拆解了品牌价值重构的基本要素。此次课程不仅为学员注入“品牌+数字”双轮驱动的创新思维,更为“甘”味农产品出“甘”入“苏”搭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赋能平台。
学员前往安徽省马鞍山市牧业示范基地——现代牧业马鞍山牧场进行实践学习。在牧场技术人员的引导下,学员深度探访了多项行业先进技术,学习了将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与牛奶加工无缝衔接的“种养加一体化”模式。这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碰撞,不仅让学员们获取了可复制的“产业升级密码”,更为“甘”味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找到了数字化赋能的突破口。
在蒙牛马鞍山工厂,学员观摩了蒙牛集团最大的驻外生产基地,参观了自动化程度达国际领先水平的生产线,了解了其覆盖长三角及海外市场的销售模式。参观后的返程途中,学员们表示,“蒙牛工厂之行让我们明白,未来农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是数据算力、算法模型与算力基础设施构成的体系化优势,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从看见到践行的跨越路径。”
在南京溧水金色庄园—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基地园,学员了解了深度整合农产品加工与休闲文旅功能的路径,并深刻理解三产融合不是简单的“1+1+1”,而是通过技术穿透、场景创新让每个环节都成为价值创造点,这才是“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真经。
随后,学员们踏入“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南京溧水台宁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学习了智能温室调控、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系统集成应用,及如何实现低耗能、无污染标准化生产和构建“四季可采摘”的产销体系。学员们表示,“台宁基地像一座两岸桥梁,让我们看到农业智慧的交融可能,更让我们坚信,用科技重构生产端、用内容重构销售端、用标准重构价值链,才是乡村振兴的‘硬核密码’。”
学员们走进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双游村,在南京双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观摩学习了坚持“党建+电商”模式,及如何打造供给端、优化供应链、严格把控质量关、形成品牌力、建立人才库、拓宽增收路等做大做强企业的路径措施,坚定了学员们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信心。
各位学员在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聆听了创始人分享如何将传统菜地打造为现代农业标杆的创业历程。参访学员们深刻意识到,现代农业的竞争力,不仅在于种得好,更在于通过标准化生产、精准化供应和品牌化运营构建的产业护城河。
此次赴江苏观摩学习现代农业之行,为甘肃“头雁”学员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转型路线图:以科技为犁,深耕陇原资源禀赋。借鉴“种养加一体化”思维,构建“风能发电-节水灌溉-设施农业”循环体系。同时,需以三产融合激活产业乘数效应,学习南京溧水“农业+文旅+研学”模式,开发有机果蔬采摘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延伸枸杞等特色产业链。更需注重人才反哺,依托“苏货直播”实训体系培育新农商,让会种地的“老把式”变成善经营的“新农人”。当数据要素贯通生产端与消费端,当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甘肃广袤的陇原大地必将崛起一座座“科技绿洲”,谱写新时代“山海情”的陇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