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为农民办实事
当前位置:首页 > 为农民办实事
我国有2.28万公里陆地边境线,其中1.4万公里位于天然草原分布区,草原边境线有1/3易过火地带。近年来,平均每年受蒙古、俄罗斯等国草原火威胁30余次,沿我国边境蔓延达500余公里,对我国草原防火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为有效防止外火入境,我国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建设边境草原防火隔离带近3000公里,确保边疆草原防火安全。
——全面完成防火隔离带建设任务
2013年下达内蒙古、吉林、甘肃、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边境草原防火隔离带建设任务共计2884公里,实际建设边境草原防火隔离带2889.3公里,由省级草原防火部门组织进行了检查验收,保质保量完成了建设任务。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任务顺利完成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把落实为农牧民办实事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在年初进行工作部署,分解工作任务,明确中心主任负总责,分管主任为责任人,中心防火处负责具体落实。2013年6月,农业部畜牧业司印发了《关于开展草原防火项目检查的通知》,要求各地对2013年边境草原防火隔离带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地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各地对边境草原防火隔离带建设高度重视,各相关省区及项目建设地(市)、县(旗)普遍成立项目组织机构,提前部署,层层落实责任。项目建设单位组织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项目建设方案、工程实施、项目资金的拨付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和监督,较好地落实了行政领导监管责任制,使项目建设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监督、有落实,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是强化作业设计,因地制宜实施项目建设。由于各地边境地区地形复杂,不同的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和风向,防火隔离带的建设方式和标准也有所不同。为此,各地根据边境易发火灾草原的分布特点、发生规律,因地制宜地选择机耕、机械打草、人工打草、化学除草等不同的隔离带开设方式。在地势平坦适于机械作业的地段主要以链轨拖拉机耕翻为主、人力清理杂物为辅;在地势险要或树高、灌杂木多、芦苇荡等不适于机械作业的地带采用人工作业为主的建设方法;以草本、灌木为主要植被类型、坡度较大且不宜机耕作业的,以割除法开设为主,辅助化学药剂灭草;以草本、灌木等草木本植被混合为主的地区,把草本植物和灌木等可再生的植物割除,辅助化学药剂灭草。一些地方对部分重点易过火险段加宽防火隔离带建设。
※机耕防火隔离带
※生物防火隔离带
※化学除草
三是强化项目管理,认真做好项目验收。项目建设主管部门制订了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保证防火隔离带建设质量,省、市两级草原防火主管部门在加强防火隔离带建设技术指导的同时,派出检查组对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部分地区还要求有作业前后对比照片,将摄像资料制作成光碟保存。农业部组成工作组,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个市(旗)的724公里边境草原防火隔离带建设项目进行了抽查,抽查率占项目总任务的25%。通过开展项目专项检查,加强了项目管理,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
※农业部派出由司(局)领导带队的5个工作组赴相关省区进行专项检查
——取得显著成效
边境草原防火隔离带高质量完成,有效发挥了防火阻隔作用,取得了很好成效,成功堵截外火入侵近20次,把因灾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还为当地农牧民增加就业收入约573万元。4月19日—4月26日,蒙古国境内发生多起草原火,沿中蒙边境蔓延1200余公里,一度蔓延至我国境内,均被我方以边境草原防火隔离带为依托成功堵截。9月26日-27日,哈萨克斯坦国境内发生的草原火蔓延至中哈189界桩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扑火队员以边境草原防火隔离带为依托,成功堵截扑救入境草原火,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火灾危害。2013年,全国共发生草原火灾90起,受害草原面积35077.3公顷。与上年相比,全国草原火灾次数减少20起(减少较大草原火灾4起、重大草原火灾2起、特大草原火灾2起),受害草原面积减少92055.7公顷。
※高质量的隔离带起到了有效的防火阻隔效果
各地对实施防火隔离带建设项目都非常拥护,认为既是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保障牧区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切切实实为牧民办实事的好项目。在项目实施地方检查和调研时,群众反映:“防止境外火烧进来,全靠这隔离带了,几十公里长的火线烧过来了,如果没有隔离带,就是在这边境线上布多少兵力来堵这个火也堵不住。火要是烧过来,我们可要遭殃了,首先是牲口吃的没了,还有可能把人和家当都烧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