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扶贫 精准脱贫 > 扶贫要闻

河南省农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打出农业产业扶贫组合拳

日期: 2018-08-27 10:06 作者: 来源:河南省农业厅 【字体: 打印本页

  为打好脱贫攻坚硬仗,不断将农业产业扶贫引向深入、引向精准、引向高效,河南省农业厅结合本省脱贫攻坚实际,制定出台了《河南省农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扶贫专项行动方案》《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扶贫专项行动方案》《河南省农业技术扶贫专项行动方案》《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扶贫专项行动方案》《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扶贫专项行动方案》《河南省“三品一标”扶贫专项行动方案》等“1+N”农业产业扶贫专项行动方案,努力推动河南省农业产业扶贫再上新台阶。

  一、突出特色,加强精准布局

  挖掘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是做好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的基础性工作。今年以来,河南省农业厅认真贯彻“精准帮扶”工作要求,从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指导,结合河南省高效种养业、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的贯彻实施,在《河南省“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河南省农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并从特色产业发展、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农产品品牌建设、定点帮扶等方面,分专题制定具体方案,将产业布局明确落实到县,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各市、县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把产业布局分解成具体项目落实到村,优选依托主体,明确帮扶对象,完善联带机制,压实帮扶责任,确保产业培育与困难群众之间“联得紧、带得动、发展好、能致富”,切实防范纠正“扶农不扶贫”“产业不带贫”问题。

  二、突出重点,加强力量投入

  产业基础薄弱是制约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突出瓶颈,需要持续不断地加大投入。河南省脱贫攻坚第六次推进会议召开以来,省农业厅党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调整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思路,厅长、厅党组书记宋虎振强调:33个计划今年摘帽的贫困县是今年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深贫地区(4县、1235个村)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难点”,非贫困地区贫困村和非贫困村里的贫困户是脱贫攻坚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盲点”,要将全省农业政策、资金和工作精力向农业产业扶贫倾斜,着力支持好这三个点上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过3年的时间,53个贫困县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发展到300万亩以上,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230万亩左右,茶产业稳定在160万亩,食用菌发展到185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一批传统知名度高、历史文化影响力大的中药材产区入选国家或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三、突出职能,加强政策整合

  搞好农业产业扶贫,着力点还在于抓好相关政策整合。今后3年,河南省农业厅将在贫困地区重点支持一批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带贫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培育认定50个左右示范性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跨区域、跨行业开展联合合作,打造一批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开展农业品牌扶贫整县推进行动,支持贫困县创建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贫困地区“三品一标”认定登记达到1000个以上,“三品一标”省级示范基地数量持续增加到20个以上,借助“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平台优势,扩大贫困地区名优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出一批叫得响、过得硬、影响力大、带贫能力强的农业品牌;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按照“省级分市包县、市级分县包乡、县乡包村联户”的组织形式,动员全省约3万名农业专家教授和技术服务人员包村到户,逐级落实责任,对全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全覆盖式农业技术帮扶。印发《河南省特色产业扶贫实用技术指南》提升贫困户生产经营技能。依托12316“三农”服务热线开展常态化农业技术服务。充分发挥益农信息社的作用开展好公益、便民、电子商务、培训体验“四类”服务,助力公益服务下行和贫困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触网”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