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扶贫 精准脱贫 > 调查研究

理塘县:聚焦关键环节 推动产业扶贫

日期: 2018-06-14 15:39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 【字体: 打印本页

  57-11日,农机化司调研组先后前往理塘县濯桑乡汉戈村和业务村、濯桑现代生态农业双创中心、甲洼镇田园综合体、中木拉乡乃沙村、上木拉乡格中村、奔戈乡大河边霍曲吉祥牧场、禾尼乡绵羊选育保种基地等地,深入了解农业发展及贫困户增收情况,并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一同研究理塘县及三个联系点农业产业扶贫工作。

  一、“五个一”工作路径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初步成效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理塘县在农业产业扶贫中逐步探索出“找准一个主导产业、建好一个产业园区、培育一个市场主体、创新一个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建立一个贫困群众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的“五个一”工作路径,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找准一个主导产业。从老百姓最简单、最直接、最熟悉的产业入手,确立“高原牦牛和绿色蔬菜”为主导产业。在国道227线的木拉、濯桑等5个乡镇着力打造南北农业种植产业带,建立青稞生产基地2万亩、马铃薯基地0.8万亩、油菜基地1万亩、蔬菜基地0.6万亩。在国道318线打造连接东西的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示范带。在藏坝、禾尼等乡村建立现代集体牧场13个、养殖小区5个和优良牧草基地3万亩。

  (二)建好一个产业园区。建立了濯桑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园区,园区覆盖甲洼、濯桑、藏坝3个乡镇24村。园区内已建立设施蔬菜大棚605万平米育苗中心1万平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6000亩,配套建设了物联网和水肥一体化等基础设施。建立牦牛生态养殖中心(集体牧场)1万亩人工饲草地和2万平米牲畜棚圈、病畜隔离室、储草库等配套附属设施,集中规模养殖牦牛600余头。园区建立了蔬菜商品化处理中心400平米200吨的标准蔬菜冻库,烘干设施3座。在甲洼田园综合体建成500亩观光农业种植区、采摘园、观光湖和配套骑游道初步实现了一二三产业深入融合,延长了产业链,拓展了贫困农牧民就业增收渠道。

  (三)培育一个市场服务主体。在藏坝乡建立“乡社合一”的整乡一个合作社,奔戈乡卡灰“三村合一”的股份制合作社,曲登乡“一村一合作”等专业合作组织。2017年底全县共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67个,入社2800余户,入社社员0.84万人。集体牧场13个,规模养殖牦牛3030头。发展种养大户100余户,养殖牦牛8000余头。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6个。

  (四)创新一个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依托康藏阳光农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立濯桑“双创”中心(产业基地),组建农机服务、育苗中心、农技服务、劳务组织、分拣中心为内容,集创新创业、科研培训、冷链加工、运输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农业服务平台,辐射带动2万亩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区建设。2017年电子商务双创孵化中心交易额达145.3万元。有效打通理塘农村电子商务“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瓶颈。

  (五)建立一个使贫困群众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是成立理塘县康南农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从农户手中统一流转耕地(草地),再由公司转租给龙头企业。目前,已流转耕地9000亩、草地15万亩。贫困户不仅获得土地流转租金收益,还可就地务工增加收益。二是抓住股权量化,对所涉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将非经营性资产移交集体牧场和专业合作社使用、管理和维护。经营性资产设集体股、个人股、贫困优先股,全部量化到户、到人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牧民变股民”。三是在甲洼镇建立产业扶贫“飞地”园区。园区内设施蔬菜大棚由玛吉阿米公司按标准化进行设计和建设,贫困村使用产业扶贫资金购置“飞地”园区设施大棚,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公司与贫困村签订设施大棚返租合同和长期用工协议,贫困农牧户既学到了种植技术,又增加了务工收入。

  二、当前推进农业产业扶贫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看,理塘县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虽已迈开步伐,但总体上看,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技术水平低、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加工规模小、商品率低。推进农业产业扶贫需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理塘县土壤地力较低,风化碎石多,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如:中拉木乡乃沙村700亩种植园,无机耕道,无排灌基础设施,2013年山洪将近200亩农田冲毁,损失青稞近6000斤。目前虽然购置了成套的土豆全程机械化作业机械,但缺乏拣石机,田间土地的石块需要人工两年捡拾,成本高,效率低。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问题。调研涉及到的村级产业园、基地等项目,基本处在利用政府扶持资金,通过村集体成立合作社,募集发展基金,平整土地,建立畜棚、机棚,购置部分农机,开展试种、试养的初级发展阶段,因只有启动资金,无后续资金、技术、信息等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有些产业,如:人工草场建设项目,处于小规模试验示范;濯桑乡业务村投资40万元建成的1200平米蔬菜大棚,种植的菌类及蔬菜品种等还未确定。理塘县牦牛品质较好,虽成功申报了“理塘牦牛”和“理塘牦牛肉”地理标志,但因饲养粗放,主要依靠自然草场放养,没有解决冬季饲料问题,出栏时间长,需要5-7年。

  (三)发展产业人才问题。由于长期闭塞的环境和传统的生活习惯,大部分壮年及以上劳动力,缺乏9年义务教育或农、工等技能培训,大部分靠上山挖虫草或上山挖松茸、中草药,以及围绕县城打零工挣钱,外出务工人员少。人均寿命56岁,远远低于全国75岁的平均水平。调研发现各村主要靠驻村第一书记和县乡同志操办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本村带头能人,农牧民观念转变和技能培训任重道远。

  (四)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理塘县部分乡村地块集中连片,土壤含砂量高、质地较疏松,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农业机械化有一定基础,但主要集中在耕整、运输等环节。另外,机械化耕作方式不合理,一些地方仍在采用翻耕、旋耕方式作业,土壤风蚀、水蚀风险大,不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随着农业产业扶贫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加快和农业产业化企业、合作社的发展,对新技术、新机具的需求迫切。

  三、围绕资源禀赋谋划下一步重点工作

  从调研情况来看,理塘县在推动产业扶贫方面,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具体举措都很明确。下一步,要立足未来三年,围绕理塘县确定的种养特色产业和定点帮扶村实际,聚焦产业关键环节,重点做好帮扶设施农业发展,推进牧草机械化及加工储藏、马铃薯-青稞生产全程机械化等工作。具体到今年,拟开展以下工作:

  (一)协助申报重大农业综合项目。协调部内相关司局,帮助理塘县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争取支持。帮助做好项目申报、政策落实等。

  (二)谋划安排农机化示范项目。建议将理塘县列为2019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在三个联系点分别建立牧草机械化及加工储藏、马铃薯(青稞)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开展试验示范。确定后再安排专家赴理塘县开展指导。同时请四川省农业厅在机耕道、排灌设施建设方面给予三个定点村适当支持,共同建设示范点。

  (三)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协调部科技服务团选派专家、选派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专家组和有关单位专家等,对理塘县设施农业发展进行指导和培训,围绕关键技术、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开展技术引进、指导和人员培训。同时,协调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我部有关展示宣传与商品销售等活动。

  (四)组织开展联系点结对帮扶。根据三个联系点的需求,联系农机制造企业结对帮扶,组织部分农机公益捐赠。争取通过租赁拣石机开展社会化服务,解决三个乡农田基本建设中的瓶颈问题。

  (五)建立扶贫工作联系机制。建立扶贫联系点微信群等工作平台,定期沟通情况,加强日常工作联络和定期工作督导,做到信息共享、联系通畅、沟通及时、反映快捷,指导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