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扶贫 精准脱贫 > 调查研究

来凤县革勒车镇土家寨村调研报告

日期: 2016-07-22 15:39 作者: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2016年6月22日,加工局调研组代表局党支部对结对帮扶的恩施州来凤县革勒车镇土家寨村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土家寨村位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来凤县革勒车镇东北方向,距来凤县城23公里,离集镇约12公里,平均海拔为850米。现有15个村民小组,447户,1597人,少数民族占70%多,主要为土家族、苗族,其中约747名留守人员从事农业生产,基本属于妇女、儿童和老人;青壮年约850人外出务工,全村人均年收入7000多元。全村土地面积11257亩,其中,耕地面积3152亩,林地面积4600亩。土家寨村党支部现有党员23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党员平均年龄56岁,最年轻的27岁,最大的85岁。村委会成员7人,主任1人,两委干部6人,计生干部1人,其中定补干部1人。目前,两委班子团结,村情稳定。

  二、贫困情况

  土家寨村属于全县46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有贫困户140户,贫困人口420人,分别占全村的31%、26%。贫困人口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人均收入较低,年人均收入约3000元。贫困原因有因病致贫、遭遇突发性天灾经政府救济仍然贫困的、无经济来源等,其中2015年确定的政府兜底有10户,预脱贫80户(可通过产业扶贫解决),搬迁脱贫43户。调研组走访了58岁的贫困户杨庆告,家里4口人,爱人生病6年,瘫痪在床,看病花去了家里大部分积蓄,属于因病致贫,21岁的儿子刚从职业学校毕业还没有工作,在家照顾母亲,女儿刚刚出嫁,家庭收入来源主要靠农业,种植了1亩多的红薯和玉米,养了2头猪,种植了10多亩水蜜桃树还没到产果期。

  三、党支部建设情况

  (一)党员的发展和管理。土家寨村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较为规范,基本程序为:由村民自愿提交申请,支委开会确定培养对象后,党支部跟踪培养,确定1年考察期,再转正。为了增强党员队伍的活力,增强有生力量,村支部越来越重视年轻党员的培养,2015年发展了1名20多岁的年轻人入党,具有初中文化。随着村里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这些年轻人的入党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今年以来,已有十来人提交了入党申请,为土家寨村党支部带来了希望。

  除了重视发展年轻党员,土家寨村支部还非常重视对现有党员队伍的管理。目前,23名党员中有6名党员常年在外打工。虽然他们不经常回村,但是村党支部会采用邮寄、电话等形式及时传达党的思想理论政策方面的最新信息,遇有村里的重大事项,还会打电话通知到位,始终保持党组织与他们的联系。

  (二)村支部日常运行。在土家寨村,村党支部、村委会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一座粉刷一新的三层小楼,是2012年恩施州政协帮助筹资40万元援建的。一进门的墙上,整齐摆放着来凤县各项基层工作制度的宣传册,包括组织工作制度、纪检工作制度、妇女工作制度、惠民政策汇编等十几项,涉及支部工作的方方面面。

  土家寨村支部书记叫鲁德贵,今年53岁,90年代从乡镇经管站下到村里当支书,已经近20年了。近几年,随着国家及各级政府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视,村干部的收入基本有保障,现在鲁书记每年能领到38760元的固定工资。除支书外,村支部还有两个可以领到固定工资的名额,每年的工资大概是1万多元。较为固定的工资待遇极大调动了支部委员的积极性,增强了支部工作稳定性。

  为了更好发挥支部作用,按照上级党委要求,村党支部严格执行“值班”制度,鲁书记严格做到周一到周五必须在村工作,同时,在村党支部一层大厅,设有专门的对外服务窗口,每天都有一名党员在这里坐班工作,为村民服务。村党支部对党员的党费收缴也很重视,目前按照经济情况的差异,及时按人收缴每年10元或5元的标准,据鲁书记介绍,村里党员这方面比较有觉悟,基本都能按时足额缴纳,没有太大的问题。

  (三)村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执行情况。根据土家寨村的实际情况,支部的“三会一课”基本能够做到比较规范。在“三会”方面,凡遇村里有重要事务,都要召开党员大会通报讨论,形成的决议事项,再由党员带回各自的村民小组,通知到每一个村民,同时还在村支部前的公告栏里实时张贴,有效实现了支部党务公开、政务公开。除此以外,村委会还会定期召开委员会议,讨论村里的一些日常事务,比如村委会的财务支出等。在“一课”方面,土家寨村党支部严格执行,每个月第三周的星期五被定为村里党员的专题党日活动时间,凡在家党员都要到支部二楼的会议室,统一学习当期党中央及各级党委的最新政策文件、会议精神,确保了党员队伍思想的先进性。

  (四)“两学一做”活动开展情况。依托村党支部,土家寨村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重要党组织活动。2016年“两学一做”活动开展以来,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了带头联系群众、带头爱护环境、带头勤劳致富、带头遵纪守法、带头诚实守信、带头移风易俗等“六带头”、“亮身份”活动。特别是按照恩施州党委“不忘初心、永跟党走”活动要求,主动联系外出打工党员回乡,为脱贫致富出谋献策,5月27日至30日,专门组织回乡党员开展访贫问苦、参加劳动、拜访恩师、献计献策等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帮扶贫困情况。村党支部以精准党建带动精准扶贫,围绕精准扶贫谋划精准党建,通过对党员队伍的精准识别、精准引领和基层党组织的精准分类、精准服务,开展精准扶贫。村委会7名委员对140多户进行结对帮扶,逐户落实贫困帮扶责任人,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村里对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雨露计划帮扶贫困家庭、农村危房改造对象、惠民政策(低保、五保、医疗救助、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等)资金补贴等,坚持公示制度,做到了扶贫资金使用上公开、公正、透明。目前已经落实产业发展项目帮扶300户,民政救助20户,雨露计划帮扶3户。

  四、自然生态、文化及产业发展情况

  该村地处山区,林地覆盖率较高,自然生态较好,地势起伏,有溪水河流、山林景致,拥有66棵挂牌保护的古杨梅树。保留着土家族、苗族民居、民俗。特色产业主要有林果、红薯、烟叶等。2016年新发展水蜜桃基地1100亩,目前还没挂果、预计2018年为初产期,开始产生收益。现有烟叶300亩、红薯650亩、油茶100亩,已建成刺葡萄基地220亩、白术100亩。目前葡萄和水蜜桃等水果基地已见雏形,烟叶、红薯、道地中药材种植大户带动不断发展,村民对产业发展积极性非常高。该村正在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在杨梅古寨的示范效应下,百姓对大众生态观光农业积极性高,已有1户率先建立起休闲、垂钓、观光一体的农家乐。该村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该村产业发展还比较薄弱,除了从事种植和小规模家庭养殖外,新型经营主体尤其是龙头企业缺乏,只成立了一个村集体牵头的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为124户本村的农户,主要通过土地、劳动合作发展桃子、葡萄等水果种植,基本还没有获得收益。

  五、帮扶需求

  在调研中,村里就生态旅游观光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两大产业发展对调研组提出了帮扶需求,主要有:

  (一)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及精深加工帮扶需求。支持葡萄、水蜜桃、红薯等农产品加工的采收、商品化处理、保鲜贮藏、精深加工等。建设水果保鲜库500平方米,需要300万元;杀虫灯100盏,20万元。

  (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帮扶需求。帮助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编制发展规划,在安全饮水户户通、硬化道路村村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老山河休闲观光景点开发,全长3公里,需要资金1000万元;规划农家乐5家,需要投资100万元;公路硬化需要580万元;安全饮水需要360万元;路灯、文化广场等建设需要270万元。

  (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需求。结合当地资源,现有66颗树龄在300年以上古杨梅树,支持发展杨梅特色产业需求,建设杨梅基地500亩,需要600万元。

  六、主要帮扶措施建议

  (一)支持建设果品加工中心。利用行业项目资金,建设适度规模的冷藏保鲜库,对桃果、杨梅等果品进行保鲜,建设采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及厂房,保障桃果、杨梅等果品采收后储藏、保鲜和包装,提高商品化率。计划投入40万元,分两年进行。

  (二)帮助编制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根据地域特点,开发乡村旅游特色资源,邀请专家进行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编制,合理利用村子的山林、溪水、民居、民俗、林果等特色自然生态、民族民俗文化和农产品资源,打造四季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集聚村。

  (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支持古杨梅树保护传承切入,统筹发展杨梅新品种、水蜜桃、葡萄等生产、加工、营销及相应休闲文化开发等,打造果品产业融合的特色小镇。积极协调湖北省农业厅,对土家寨村的产业融合给予重点倾斜,帮助村里解决安全饮水、道路固化、污水处理、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业融合典型,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如期脱贫。

  (四)引入电子商务。邀请参加“互联网+”农产品加工业对接活动,支持引入电子商务专业化服务,建立互联网农产品销售和休闲农业推介宣传的渠道。

  (五)加大科技帮扶力度。邀请行业技术专家、营销专家,对特色产品的加工、保鲜和储运、营销等进行系统培训,减少农产品采后损失,增加产品附加值。

  (调研组:李增杰、姜倩、曹宇、段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