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 调研体会

这里是学子梦想起飞的舞台

日期: 2012-12-18 17:09 作者: 王彦文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团委 【字体: 打印本页

  “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印象中的农村调研就是到中西部偏远的乡村,感受、了解破旧落后的农业生产现状”,多次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陈嘉贝同学曾这样认为。从浙江到山东,从上海到银川……,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杭州天元农场“粪—蛆—猪—粪”循环式生产、到广州“火龙果”多功能农庄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农业园区基地,同学们不断被各地各具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所吸引,学习热情被一次又一次地调动。

  “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都市农业以它依托城市、服务城市、适应城市发展要求的姿态,走进了我们的视线。先进的现代化设施彻底颠覆了大家过去对农业那种“面朝黄土背朝田”的片面认识和误解,让同学们看到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希望。

  “愿”——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努力。

  一路走来,那一个个成功的案例更是激起了农科学子创业的激情。一位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在国内首次实现鸡粪沼气循环利用,成功创办了生态养殖公司;2009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的段同学,毕业后自主创业,如今已是四川成都一个2000亩极富地方特色的农业园区总经理;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农艺系的美籍华裔,一生从事果树栽培的园艺工作的刘先生,创办起广州有名的“火龙果”多功能生态农庄……

  以往,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从事农业一直是不太“体面”的,仿佛“农业”知识不需要学习,农科学生几乎意味着与成功绝缘。杨施逸同学表示,“之前对自己的专业并未怀着百分百的热忱,不知道毕业后能做什么,而现在,似乎茫茫之中摄入一束光亮,我渐渐看到了希望”。

  通过都市现代农业调研实践,同学们看到了农业的无数种可能性,体会到农业发展也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都市农业更显得充满活力。它代表着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更是农科学子梦想起飞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