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 调研体会

开拓城郊农民发展空间

日期: 2012-12-18 17:12 作者: 李强 来源:农业部都市农业(南方)重点实验室 【字体: 打印本页

  都市农业正在成为城郊农民的致富源。引导农民合作,稳定农业收入。都市农业处于市场竞争的最前沿,小农经济没有生存空间,合作社通过分工协作既可以提高内部效率,也可以增强对外实力,从而稳定农民收入。

  扶持种养大户,增加农业收入。相对稳定的非农就业渠道,为部分大城市郊区小农户退出农业,农业经营能手扩大规模创造了条件。武汉市江夏区、新洲区积极推动农田向种粮大户集中,到2010年底,新洲区10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达18.04万亩,占全区规模经营面积的70.1%;江夏区1000亩以上经营大户或合作社94户,户均4808亩。

  推进土地流转,增加财产性收入。土地流转既是应对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城市化趋势,也是适应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经营者收益的需求。城郊农民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非农就业,土地流转有较强的必要性,但城郊土地的增值空间也相对较大,部分农民并不愿意流转,又不能很好的利用,保持农民土地的财产性收入持续增长,将有利于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引入社会资本,增加工资性收入。高投入和高效率决定了社会资本参与并领导都市现代农业是必然的趋势。合肥市庐阳区现有2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原料基地达3万亩,联结农户6.4万户,吸纳农民就业近4000人。社会资本进入现代都市农业应当主要定位在家庭农户不愿或不能经营的农业产业,以及能够通过资本投入和技术创新发挥拉动和带动作用的农业环节。社会资本重在拾遗补缺的同时,为土地流转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都市农业在服务城市的同时富裕农民,已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途径,有望成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性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