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 调研体会

守护城市的绿色

日期: 2012-12-18 17:11 作者: 高岩 来源:农业部都市农业(南方)重点实验室 【字体: 打印本页

  创新模式,稳定面积,分担粮食安全。单位面积收益低和劳动力效率低是都市农业稳定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困境。西安市长安区探索实践“企业替农民种粮”的“农田托管”方式,在不改变农户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实现了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种植和专业化服务。成都市新津县创新推出“生产全托管、服务大包干”的粮食经营方式,推动了全县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目前,示范区已建成集中连片的标准化规模经营基地1.4万余亩。通过扩大经营规模、创新经营模式来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是城市郊区分担粮食安全责任的有效途径。

  加大投入,优化结构,保障“菜篮子”。保证菜篮子产品需要产销的连续性。产销的时间、空间结构是否匹配,关系到市场和社会稳定。武汉市从2008年起每年安排蔬菜风险基金2000万元,用于灾害性气候时,市郊快生菜抢播和鱼苗投放。杭州市目前已建成87个面积2.96万亩的市级蔬菜基地,主城区蔬菜自给率由40%提高到53%,其中叶菜自给率由60%提高到73%。大市场大流通背景下,市场波动具有传递性,容易被放大。提高地产能力有助于稳定本地市场,进而稳定全国市场,降低价格波动大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风险是保证稳定供给的基本举措。

  完善体系,强化监控,确保质量安全。有效防范食品安全事故,激励经营者主动提升安全水平,是各地保供给的重要内容。广州市建立了以市级农产品质检机构为龙头、区市质检机构为骨干、批发市场和生产企业质检站为补充,覆盖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监测体系每年检测样本量约100万份。南宁市大力创建无公害种植和养殖生产基地,形成“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无害化”的生产格局。全市累计认定无公害果蔬基地72.5万亩,认证无公害果蔬产品49个、绿色农产品1个、有机食品3个,建成蔬菜、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6个,国家农业部标准果园2个,国家标准委水果标准化示范区2个。

  减排增汇,减量循环,维护城市生态。农业具有环境净化和碳汇功能,同时也要避免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武汉市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推广循环模式20种,面积达到100万亩,单位农田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分别比“十五”末下降14.8%和10.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烟台蓬莱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国内最大的畜禽粪污沼气3MW发电并网工程,年处理鸡粪18万吨,污水18万吨;年产沼气1000万立方米,年产生绿色电能2300万度;年产沼液、沼渣有机肥20万吨;年减排温室气体8万吨。

  农业是利用生命的产业,是维护生命的产业。在汹涌的城市扩张大潮中,守护好都市农业这片绿色,就是稳固城市居民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