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城市都市现代农业调研报告(2012) 连载九
(三)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建立与城市规模扩大相适应的资源环境保护制度。城市化的推进,城市规模的扩大对都市农业资源环境的不断侵蚀,主要从三个方面制约都市农业的发展:第一,农业土地资源的减少;第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第三,制约农业稳定经营。都市农业发展需要良好的、稳定的农业资源环境,但城市化发展也必然要求城市规模扩大,为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与城市规模扩大相适应的资源环境保护制度。
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城市化发展模式、发展阶段和完成状况,科学预测城市规模扩大步骤,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包括未来将被城市设施占用的农用土地的科学规划,以确保这些土地被充分利用,并避免在被城市设施占用时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严格的农地保护制度。不仅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时,坚持少占农地,在规划制定后更要严格执行农地保护制度。农地保护制度可重点从严格占地程序和加大占地成本入手。
严格的农业环境保护制度。农业环境保护包括避免农业环境受到污染,以及避免受到污染的土地被用于农业生产,以保障都市农业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现阶段除了进一步严格避免非农业源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也要制定和完善避免农业源污染农业环境的保护制度。
(2)遵照基础性和制度化优化政府都市农业支持政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是工业化中期以后普遍的国家政策,都市农业因具有更重要的社会功能,更应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支持什么,以及如何支持却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一方面,政府对农业什么都投,什么都补,农业经营者离开政府的支持基本无法生存,这很难面向国际竞争,也很难在现代化的改造中引领全国农业;另一方面,投入的钱,经营者花到什么地方去了,对市场有多大的贡献,缺乏科学的评估,这也是很大的问题。另外,现阶段政府在投入,比较重视设施、设备等硬件的支持和投入,但对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所欠缺,而这些是影响都市农业的长期发展的关键问题。都市农业财政投入应当坚持必要和有效原则。所谓的必要,就是没有政府财政投入,市场就无法实现的生产经营。对于某些生产经营本来就是盈利的,政府的补贴只会降低其生存能力和对补贴的依赖性。同时必要原则也是从政府的财政能力角度考虑,政府的财政能力是有限的,补贴甲多一点,就意味着补贴乙少一点,不必要的补了,就意味必要的无法补。必要原则主要考虑的是补贴对象问题,而有效原则主要针对的是补贴方式问题,政府投入能否形成有效激励关键是看对经营者的可持续经营的能力有多大的影响,硬件短期影响大一些,软件长期影响大一些,但硬件也是能力的基础,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政府行为的特点和现行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应该遵照对象的基础性和方式的制度化对现有都市农业支持政策进行优化。
侧重进行基础性支持。政府支持政策一般包括利益激励和能力提升两种类型,利益激励政策一般针对公共品和外部性强的产品,因为没有政府的支持(增加收入或降低成本)就无利可图;而能力提升政策主要针对那些在现有能力水平上无法获利,但能力提升后可以实现盈利的产品。利益激励政策所针对的产品,一旦政府不支持,经营者马上就会放弃生产,而能力提升政策所针对的产品,只要能力提升到一定水平,即使没有政府的支持,经营者一样会生产。根据都市农业的经营特点,并非全部属于无法赢利的产业,大多数农业是可以实现赢利的,问题出在经营者的能力还无法完全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满足社会的需求,为此都市农业更多的是需要能力提升政策而不是利益激励政策。而能力的提升主要应是针对基础设施、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经营的基础性环节的支持。
促进支持政策制度化。只有公开、稳定的政府政策才能保障市场主体进行合理预期和科学规划;只有在公平、公正环境下竞争才能促进市场主体提升能力和优胜劣汰,这些都是经济效率所必须的。而公开、稳定、公平和公正是制度化的基本内涵,政府对都市农业发展的支持必须从制度化角度进行完善和优化。所谓的支持政策制度化,就是依据公平、公正原则制定支持什么、如何支持的支持方案,并通过一定的制度程序进行稳定和公开。
(3)通过营造环境和加强服务吸引多渠道长期投资。以技术和资本密集为特征的都市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资本的参与,但农业投资具有环境复杂、不可控因素多、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要吸引长期投资需要为投资营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并通过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以提高投资效率。
完善公共产品改善投资环境。都市农业公共产品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和流通的基础设施,公共生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业水利灌溉设施,公共流通设施主要包括农产品交易市场设施。政府对于农业公共产品的支持方式主要包括规划、资金投入、补贴和监督管理。
强化公共服务提高投资效率。农业的环境依赖性和生产弱质性,决定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对环境、资源和市场等信息和技术的强烈需求,基于农业经营者能力的限制和公共服务的规模效应,提供高效的农业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都市农业公共服务主要包括环境监测检测服务、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农业资源和市场信息服务。而服务支持的内容主要包括服务设施和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服务人才培养和服务质量监管。
(4)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吸引各类人才和劳动力。迈向现代化的都市农业离不开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包括各类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劳动力。传统农业的低效率低收益无法为参与其中的人力资源提供足以吸引他们的收入,从而导致优秀人力资源纷纷离开农业、逃避农业。迈向现代化的都市农业不仅需要优秀的人力资源,也完全有潜力为优秀人力资源提供足以吸引他们参与的收入。可以通过如下三种渠道促使这种潜力变为现实,从而使都市农业因为吸引了优秀的人力资源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改善生产环境和条件。农业以生物的生命过程为劳动对象,传统的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的不是以人为中心而是以农业生物为中心进行空间布局,从而形成并不令人舒适和方便的生产环境和条件,在同等收入的情况下,这降低了农业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现代农业应当通过技术创新,逐步改变传统以生物为中心的生产布局,使人们可以更方便、更舒适的进行农业生产,从而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力资源。
改善生活环境和条件。同样由于以农业生物为中心的生产布局,给农业领域人力资源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不便。即使农业生产微观布局的改变,即生产环境和条件的改善能够使人们可以更方便和更舒适的进行农业生产,但农业生产的宏观布局在短期内仍然无法改变以农业生物为中心的状况,从而农业人力资源的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在舒适和便捷方面还难以和其他产业人力资源的生活环境和条件相比,但可以通过居住的适度聚集和改善生活便利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种问题,同时农业生产对自然的接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人们的精神福利。
建立人力资源成长渠道。都市农业人力资源自身能力的成长,在为其带来更多的收入和发展空间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都市农业的发展。良好和可预期的成长渠道将能有效稳定和吸引人力资源。快速健康发展的都市农业和良好的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源成长的重要渠道。
(5)通过构建产学研平台支持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都市农业的技术研发既有都市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有都市社会资源丰富的客观条件。从客观要求角度讲,都市农业面临更紧的资源约束和更多样化的城市需求,要求都市农业在土地节约、劳动力节约、生态维护、环境治理、产品品质提升和农业多功能综合开发等方面实现重大技术进步。从客观条件来讲,都市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雄厚的装备条件、充裕的资本资源,这为都市农业的技术研发提供了不可多得条件。但是技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易外溢,这需要政府从研发条件投入、研究组织整合、推广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支持。
相关新闻
- 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在天津召开 2018-05-03
- 全面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建设水平——在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 2016-05-12
- 2016年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在北京市召开 2016-04-29
- 领跑现代农业新征程——“十二五”以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成就综述 2016-04-25
- 重庆市渝北区大力发展临空都市现代农业成效明显 201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