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三城市看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为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今年4月我部在上海组织召开了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随后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了解各地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近期我部相关司局联合农业部都市农业(南方)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上海交通大学)赴上海、杭州、合肥、南昌、济南、烟台、武汉、广州、南宁、成都、昆明、西安、银川等13个城市开展了专题调研。总的看,各地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呈现出六大特点。
一是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各地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通过加强农业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产品均衡有效供给和市场平稳运行,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杭州市坚持把“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粮食功能区”建设作为提升杭州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平台。目前已建和在建都市农业示范园区523个;粮食生产功能区381个,面积23万亩。上海市落实“菜篮子”区县长责任制,实施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有量制度,并将地产绿叶菜上市量与市对区县财政转移支付相挂钩。本地常年蔬菜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蔬菜自给率达到55%、绿叶菜自给率达90%。
二是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各地立足区域比较优势,围绕打造特色农业产业,有效聚集城市科技、人才、资金、信息等先进生产要素,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提升本地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广州市对70%的连片农田和连片鱼塘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温室大棚、滴灌等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5万亩,畜禽养殖基本实现设施化。济南市重点扶持建设127个基地和园区,带动标准化生产200万亩,培植出35个专业乡镇和近百个特色村,涌现出章丘大葱、曲堤黄瓜等一批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产业隆起带。银川市设施园艺总面积达到31万亩,全市优势特色产业产值已经占到了农业总产值的89%。
三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显著提高。各地积极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都市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逐步提高。成都市全市耕地流转面积达到26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2%;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0家,带动农户面在80%以上,不少农民过上了“拿着产权收租金、坐在门口搞经营、进入农业园挣工资”的好日子。西安市各类农业园区建设面积近30万亩,园区年总产值23亿元,带动农民50.4万人,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万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200多元。
四是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强化。各地注重发挥大城市科技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在都市现代农业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上海市为确保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制定了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地方性法规;为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致力于打造农业“硅谷”。武汉市注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六个一”工程,推进院士专家团队与农业龙头企业联手,加快农业自主知识产权转化应用,创造经济效益近10亿元。
五是农业多功能得到深入开发。各地积极拓展延伸农业在社会服务、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中的多重效益,促进三次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合肥市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着力构建以“优质低碳、绿色生态、生物科技、文化休闲”为主要标志的环巢湖现代生态农业体系。南昌市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全市休闲农业企业年营业收入达到22.42亿元,逐步形成了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群。西安市将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中心作为当地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先后开展中小学生参观学习、高校学生实习、农业技术推广培训等活动近20期,接待人数超过10000人次。
六是投入格局多元化发展。各地通过政策支持、财政投入、金融服务等多种渠道,不断加强对都市现代农业的扶持力度。广州市为确保农业投入稳定增长,制定了菜田建设基金征收办法等规章制度。南宁市2010年以来安排近1.2亿元支持“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市场体系建设和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武汉市设立了农业投资公司和农业担保公司,扩大抵押融资范围,创新金融产品,有效解决了农业贷款融资困难;同时积极通过财政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建设,过去5年财政投入34亿元,累计拉动社会投资74亿元,资金放大效应比达到1:3.2。
尽管各地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但从调研情况看,目前仍存在一些制约都市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因素。一是部分城市“菜篮子”产品自给能力下降。现阶段,发展都市农业最基本的要求是保障大中城市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大中城市保有一定的蔬菜等生鲜食品自给能力。但调研中发现,一些城市将都市现代农业等同于多功能农业,将发展重心转向休闲观光等层面,忽视了都市现代农业最基本的供给保障能力建设,加之有的城市依赖大市场、大流通解决当地“菜篮子”产品供应思想严重,放松了对“菜篮子”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菜篮子”产品自给能力有所下降。二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郊区的菜地粮田不断被“蚕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加速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都市现代农业用地难、用工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土地集约化、专业化生产经营方式和过度开发也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不利于都市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各城市政府对农业的投入逐渐加大,但主要偏重于硬件建设等方面,对科技自主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有所欠缺,同时部分经营主体同质化竞争严重,一味追求低层次扩大规模,缺乏对技术研发等关键环节的投入,核心竞争力尚未完全形成,不利于都市现代农业的长期发展。此外,各城市土地流转规模普遍呈增大趋势,加快将城郊农民推向非农市场,但由于相应的利益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一些农民面临丧失土地和市场排挤两方面的威胁。
相关新闻
- 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在天津召开 2018-05-03
- 全面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建设水平——在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 2016-05-12
- 2016年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在北京市召开 2016-04-29
- 领跑现代农业新征程——“十二五”以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成就综述 2016-04-25
- 重庆市渝北区大力发展临空都市现代农业成效明显 2014-10-29